跳至內容

傀儡政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傀儡政權(英語:Puppet state),又譯傀儡國傀儡國家傀儡政府偽政府,指的是表面上宣稱自己獨立,但實際上卻受到外國嚴重干涉的政權,它無法對自己的外交、資源、人口、內政做出決定,需要仰賴宗主國的指揮才敢行動,屬於從屬國的一類[1]

傀儡政權是一個特定意識形態和民族認同中產生的詞彙,通常指某個政權,因為外國勢力的扶持,或者由外國侵略者所建立和控制而導致其法統「非法」。這種觀點認為:當一個政權的最高首腦由外國勢力授意產生,而不是由本國公民選舉產生,該政權必然是傀儡政權。另外,一些小國內政外交往往難免會受到大國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到指揮控制,因此,某強國影響下的弱國不一定就是傀儡政權。[原創研究?]

傀儡政權一詞有濃厚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的色彩,不少處於內戰,或者有外國勢力插手的戰爭中的政治實體,都互相指責對方是某一外國勢力的「傀儡政權」,其軍隊為「偽軍」,己方則是「合法政府」。比如說中華民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曾相互指責對方為美國蘇聯的傀儡政權、1975年越南統一前的越南共和國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相互指責對方為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傀儡政權。大韓民國政府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1990年兩德統一前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也是如此。[原創研究?]

特點

[編輯]

「傀儡政權」有三個元素組成:

  1. 傀儡政權:一個被他國軍事占領的國家,被控制的政府,各種代表國家完整的政治象徵(貶義詞:政治花瓶)都有被保留,但這些政治象徵不足夠證明其自主性,國際法不承認被軍事占領的傀儡國家合法性[2] [3][4]
  2. 主人政權:控制國家,必須是主權國,或由單一主權國控制的政治集團,它不想立即吞併傀儡國,但希望最終吞併,或希望以不吞併達到勢力控制的效果。這個主人有能力令傀儡政府倒台,有時甚至威脅使用武力,即使傀儡政權的意識形態與主人政權相近也動武。[5]
  3. 受害人:沒有受害人下,「傀儡」一詞就無意思,成為自願。受害人須是被傀儡政府宣稱有權被統治,主張傀儡政府非民選產生,或其他理由否定其外在或內在合法性,而在未有傀儡政府前他是享受合法政府的統治,因此受害。

國家與政權不應只因為有以下情況而視為傀儡政府或傀儡國家,包括:

  • 一些國家由於物質短缺,或基於政府觀點(依執政黨的粗略意識形態而言,不是依執政者的利益而言)考慮,在外交上經常支持某一個國。
  • 傀儡國家的「主人」是一個由多個國家組織的大集團,當中可能有一個國家較有優勢,但其他成員也有相當的制衡作用,不見得一國獨大。
  • 一些國家在經濟上疑似被其他自由國家的財團控制,而那些財團並非國營或是國家特許壟斷,亦不像是政府的傀儡。
  • 一些爭取獨立的國家,而獨立領袖或主流派系並未表示或暗示,說漏嘴,或可理解為,有關獨立國會最終會依附他國或成為他國的一部分。
  • 基於事實需要而被託管的地方,他們都有真實的民主選舉,「主人」甚少干預其內政,但施加影響力。
  • 「主人」只有名義上的權力,例如法國總統在名義上是安道爾其中一個元首,但只是象徵元首,而安道爾不是法國的傀儡。

國家與政權不應只因為有以下情況而否定它是傀儡,但可作參考,包括:

  • 擁有只算是政治花瓶性質的國家機器
  • 擁有短期的民主選舉歷史,而且從未有過政黨輪替,選舉結果又極度壓倒性(或受外國操控),或可能只是政治花瓶。
  • 擁有相當經濟實力。
  • 皇室繼承權紛爭。
  • 未曾有民族主義普及教育的國家。

過去存在的政權

[編輯]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蘇格蘭王國 英格蘭 英格蘭王國 1314年-1336年 君主制
巴達維亞共和國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5年-1806年[6] 共和制
義大利王國 (拿破崙時代) 奇薩爾皮尼共和國 1797年-1802年 義大利王國 (拿破崙時代)
義大利王國 (拿破崙時代) 義大利共和國 1802年-1805年
 義大利王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5年-1814年 君主立憲制
荷蘭王國 1806年-1810年[7]
萊茵邦聯 1806年-1813年 邦聯制
華沙公國 1807年-1813年 君主制
西班牙王國 1808年-1813年 君主立憲制
西色雷斯臨時政府英語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Western Thrace  鄂圖曼帝國 1913年 共和制
西南高加索臨時國民政府英語Provisional National Government of the Southwestern Caucasus 1918年–1919年 共和制
中立陶宛共和國 波蘭 波蘭第二共和國 1920年–1922年 共和制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納粹德國 1939年-1945年 保護國
斯洛伐克共和國 (1939年-1945年) 斯洛伐克國 1939年-1945年 共和制
阿爾巴尼亞王國  義大利王國 1939年-1943年 保護國
芬蘭 芬蘭民主共和國  蘇聯 1939年-1940年 共和制 芬蘭
法國 維希法國  納粹德國 1940年-1944年 共和制 維希法國
希臘國 1941年-1944年
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軍政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1941年-1945年 君主立憲制共和制
阿爾巴尼亞王國 1943年-1944年 保護國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1943年-1945年 共和制
 阿爾察赫共和國  亞美尼亞 1991年-2023年[8][9][10] 阿爾察赫共和國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西梁 西魏北周隋朝 555年-587年 君主制
東丹 遼朝 926年-952年
迦托訶 注輦 1017年-1067年
金朝 1127年
1130年-1137年
 滿洲國  大日本帝國 1932年-1945年 君主立憲制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1935年-1938年 共和制
蒙古軍政府 1936年-1937年
察南自治政府 1937年-1939年
晉北自治政府
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上海市大道政府 1937年-1938年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37年-1940年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1938年-1940年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1939年-1945年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中華民國(汪精衛政權) 1940年-1945年
緬甸 緬甸國 1942年-1945年 緬甸
柬埔寨 柬埔寨王國 1941年-1945年 君主立憲制 柬埔寨
菲律賓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3年-1945年 共和制 菲律賓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阮朝 越南帝國 1945年 君主制 越南帝國國旗
 日本盟軍占領時期  美國 1945—1952年 軍事占領
南圻自治共和國 法國 法國 1946年-1949年 共和制
越南共和國 越南國 1949年-1955年 君主立憲制 越南共和國
柬埔寨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越南 1979年-1989年 共和制 柬埔寨
阿富汗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蘇聯 阿富汗
科威特 科威特共和國  伊拉克 1990年 科威特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加丹加國  比利時 1960年-1963年 共和制 加丹加國
西南非  南非 1966年-1990年 南非
川斯凱 1976年-1994年
波布那 1977年-1994年
溫達 1979年-1994年
希斯凱 1981年-1994年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西佛羅里達共和國  美國 1810年 共和制
加利福尼亞共和國  美國 1846年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大溪地王國  法國 1842年-1880年 君主制
斐濟王國  英國 1871年-1874年 斐濟
夏威夷王國  美國 1887年-1893年[11][12] 君主立憲制 夏威夷州
夏威夷共和國  美國 1894年-1898年[13] 共和制 夏威夷州

現代被認爲的政權

[編輯]
國家 背後國家 時間 政體 國旗 國徽 地圖位置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 1974年-至今 共和制 北賽普勒斯
聶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俄羅斯 1991年-至今[14][15][16][17]
南奧塞提亞共和國 1991年-至今[18]
阿布哈茲共和國 1992年-至今[19][20]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2014年-2022年[21][22]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2014年-2022年[21][2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Marek, Krystyna. Identity and Continuity of States in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Library Droz. 1954: 178 [2019-11-20]. ISBN 97826000404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 an allegedly independent, but 'actually' dependent, i.e. puppet State [...]. 
  2. ^ Puppet governm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erriam-Webster
  3. ^ Raič, David. Statehood and the Law of Self-Determinati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2: 81 [13 September 2017]. ISBN 90-411-1890-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In most cases, puppet States are created by the occupant during occupation of a State, for the purpose of circumventing the former's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regarding the viol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occupied State. 
  4. ^ quote = The creation of puppet states or of puppet governments does not give them any special status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occupied territory. Therefore the puppet governments and puppet states have no greater rights in the occupied territory than the occupant himself. Their ac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ctions of the occupant and hence subject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Hague Regulations. }}
  5. ^ Shapiro, Stephen. Ultra Hush-hush需要免費註冊. Annick Press. 2003: 38. ISBN 1-55037-778-7. Puppet state: a country whose government is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of another country, much as a puppeteer controls the strings on a marionette 
  6. ^ Acton, J.E.E.D.A., Ward, A.W., Prothero, G.W., Leathes, S.M., Benians, E.A. (1907) The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Vol. 8, p. 288.
  7. ^ Jonathan Israel, The Dutch Republic: Its Rise, Greatness, and Fall 1477-1806.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128.
  8. ^ Hughes, James. Ethnicity and Territory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Regions in Conflict. London: Cass. 2002: 211. ISBN 978-0-7146-8210-5. Indeed, Nagorno-Karabakh is de facto part of Armenia. 
  9. ^ Cornell, Svante. Azerbaijan Since Independence. New York: M.E. Sharpe. 2011: 135. ISBN 978-0-7656-3004-9. Following the war, the territories that fell under Armenian control, in particular Mountainous Karabakh itself, were slowly integrated into Armenia. Officially, Karabakh and Armenia remain separate political entities, but for most practical matters the two entities are unified. 
  10. ^ “纳卡共和国”宣布:将停止存在!. 每經網 nbd.com.cn. 2023-09-28 [2023-09-28] (中文). 
  11. ^ Caryl-Sue. Bayonet Constitu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20-04-06 [2022-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0) (英語). 
  12. ^ Schulz, Joy. Hawaiian by Birth: Missionary Children, Bicultural Identity, and U.S. Colonialism in the Pacific.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17: 1–238. ISBN 978-0803285897. 
  13. ^ Public Law 103-150 - Wikisource, the free online library.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7). 
  14. ^ Robertson, Dylan C. Is Transnistria the ghost of Crimea's future?.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5 March 2014 [25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6). 
  15. ^ Ivanel, Bogdan. Puppet States: A Growing Trend of Covert Occupatio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Volume 18, 2015.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18. 2016: 43–65 [2022-04-26]. ISBN 978-94-6265-140-1. ISSN 1389-1359. doi:10.1007/978-94-6265-141-8_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7). 
  16. ^ Neopatrimonialism and Regime Endurance in Transnistria (PDF). [2022-04-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3-13). 
  17. ^ Chapter 7: The European Unions position and practice with regard to unilateral and extraterritorial sanctions. [2022-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8). 
  18. ^ Ivanel, Bogdan. Gill, Terry D. , 編. Puppet States: A Growing Trend of Covert Occupation 18. The Hague: T.M.C. Asser Press: 43–65. 2016. ISBN 978-94-6265-140-1. doi:10.1007/978-94-6265-141-8_2 (英語). 
  19. ^ Coffey, Luke. Georgia and Russia: The occupation too many have forgotten. thecommentator.com. 1 June 2012 [13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December 2013). 
  20. ^ Francis, Céline.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Status: The Case of Georgia and Abkhazia (1989–2008). VUBPRESS Brussels University Press. 2011: 92–97 [13 September 2017]. ISBN 978-90-5487-89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3). 
  21. ^ 21.0 21.1 Vikhrov, Maxim. The Luhansk Coup: Why Armed Conflict Erupted in Russia’s Puppet Regim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2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5) (英語). 
  22. ^ 22.0 22.1 「分離主義」的無奈:脱離民眾的「民族自決」,如何成為俄羅斯區域霸權的傀儡. 端媒體. 2022-03-14 [2022-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