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納齊·達申斯基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1年8月22日) |
伊格納齊·達申斯基 Ignacy Daszyński | |
---|---|
波蘭人民共和國總理 | |
任期 1918年11月6日—1918年11月14日 | |
前任 | (無)) |
繼任 | 延傑伊·莫拉切夫斯基(波蘭共和國總理) |
波蘭下議院議長 | |
任期 1928年3月27日—1930年12月8日 | |
前任 | 馬切伊·拉塔伊 |
繼任 | 卡齊米日·細希韋塔爾斯基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66年10月26日 奧地利帝國茲巴拉日 |
逝世 | 1936年10月31日 波蘭貝斯特拉 | (70歲)
政黨 | 波蘭社會黨 |
簽名 |
伊格納齊·埃瓦雷斯特·達申斯基(波蘭語:Ignacy Ewaryst Daszyński,[iɡˈnat͡sɨ daˈʂɨɲskʲi] 試聽;1866年10月26日—1936年10月31日)是波蘭政治家、記者與波蘭盧布林政府(成立於1918年)的總理。
達申斯基與其他人一同成立波蘭社會民主黨(波蘭語縮寫:PPSD),該黨後來更名為波蘭社會黨(PPS)。他還在1929年參與創建了中左翼陣線(Centrolew)。達申斯基儘管在1926年5月政變時支持約瑟夫·畢蘇斯基,但後來加入了反畢蘇斯基陣營。
身為記者與地下工作者,達申斯基曾使用過假名「達謝克」(Daszek)、「熱戈塔」(Żegota)和「伊格尼斯」(Ignis)。
早年生涯
[編輯]1866年10月26日,伊格納齊·達申斯基在波多里亞地區的茲巴拉日(現位於捷爾諾波爾州)出生,那裡自波蘭被德奧俄三國瓜分後便屬於奧地利帝國。達申斯基出身於並不富裕但具有愛國傳統的紳士家族。他的父親是奧地利書記員費爾迪南德·達申斯基(1816年—1875年),母親是卡米拉·內·梅熱夫斯卡。他有三個兄弟,一個妹妹,還有其父親的第一次婚姻所帶來的幾個同父異母的兄姐。
1872年,達申斯基在茲巴拉日的一所聖方濟各會學校開始他的學業。由於已經具有讀寫能力,他在學校中成績優異。另外,因為在一個多語言環境成長,他會講好幾門語言。自童年時起,他已會講烏克蘭語和意第緒語,並能理解德語。1875年12月6日,達申斯基的父親去世,全家遷居斯坦尼斯拉維夫。為了改善財政狀況,達申斯基的母親將公寓租借給中學生。兩年後,達申斯基上中學學習。這個時候他通過給他的同學教授私人課程掙錢。
那時,他受到他的兄長費利克斯的強大影響,後者教給前者如何成為好的波蘭愛國者。同時他們進行了較小的顛覆活動。費利克斯為一位曾在十一月起義作戰的詩人毛雷齊·戈斯瓦夫斯基作周年贊詩。伊格納齊將詩印刷成多份,並將這些詩分發在這位詩人的墓地周圍。奧地利警方開始調查此事,費利克斯入獄,伊格納齊則被釋放等候審判。但他們都被無罪釋放。費利克斯依然不放棄自己的顛覆活動。他建立了一個顛覆組織,吸引斯坦尼斯拉維夫地區的波蘭青年和烏克蘭青年。伊格納齊為這個組織建立規章制度,以此為其做出貢獻。
1882年,伊格納齊·達申斯基在學校長假期間給學生發表愛國演說。這讓他遭到校方勒令開除,並為他一家在斯坦尼斯拉維夫的簡單生活畫上句號。達申斯基一家的財政處境突然陷入危機,全家被迫遷至利沃夫。費利克斯開始在利沃夫理工大學學習化學。不久,伊格納齊和他的母親被迫再度搬遷。他們遷至德羅霍貝奇,伊格納齊在那裡成為一位律師的秘書,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沒有學校想招收他)。這時他第一次與工人階級有所交往。他隨後開始向左翼雙周刊《全尼斯特里安新聞》(Gazeta Naddniestrzańska)投稿,提及在斯坦尼斯拉維夫和德羅霍比奇的石油企業工作的工人們的艱難處境。
德羅霍比奇的空氣正在招呼我去造反。那時正在德羅霍比奇出人頭地的兇惡流氓的野蠻行徑如此明目張胆,你就算不是社會主義者,也會痛恨他們基於地球母親的自然財產和幾千名在鮑里斯拉夫挖地蠟的農民的放縱開採所生產出的骯髒「產品」。[1]
1884年9月,伊格納齊的母親遷至普熱梅希爾,而伊格納齊自己留在利沃夫。學校再次拒絕他入學,因此他在家自學。
政治運動
[編輯]1886年,他成為了他父母的一些朋友的家庭教師。1888年4月8日,他被允許在沒有上學的情況下通過高中畢業考試。他在1888年9月22日取得文憑,繼續在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學習哲學。在費利克斯的幫助下,伊格納齊與克拉科夫的社會主義者進行交往。1889年,他會見了盧德維克·庫爾奇茨基,而前者幫助後者在波蘭會議王國發放宣傳社會主義的冊子。
因為財政問題,達申斯基隨後被迫放棄學業。他再次成為家庭教師,使用假名為恰爾諾斯塔夫的格尼亞茲多夫斯基家族工作。1889年5月2日夜至5月3日凌晨,達申斯基遭到俄羅斯警方的逮捕,而且被囚禁在普烏圖斯克的監獄裡達6個月,因為他被誤認為是他的兄長費利克斯,而費利克斯從事於國外的社會主義運動(他參與了巴黎第二國際會議)。伊格納齊從監獄中釋放出來後即被驅逐出波蘭會議王國,他回到了克拉科夫。他在那裡被控告參與非法政治活動,但因超出訴訟時效被宣判無罪。他回到大學,但在參與遊行示威後被迫放棄學業。
經歷這些風波後,達申斯基決定遷居阿根廷,但在離開歐洲前他來到瑞士去見他的兄長費利克斯,後者已經患有肺結核,正在達沃斯接受治療。見到兄長後,伊格納齊前往巴黎,來購買通往阿根廷的船票,但在1890年4月9日,他被告知費利克斯已經去世。此後,斯坦尼斯瓦夫·孟德爾頌和亞歷山大·登布斯基說服他不要遷居南美。達申斯基決定到瑞士學習,並被蘇黎世大學錄取。學習期間,他得到孟德爾頌的補助,後者每月給他60磅錢。
在瑞士,達申斯基繼續從事他兄長的社會主義事業。他是波蘭工人階級協會「同意」((Stowarzyszenie Robotników Polskich "Zgoda")的創始人之一。他與尤利安·馬爾赫萊夫斯基、羅莎·盧森堡和加布列爾·納魯托維奇合作。他那時的最大成就是建立治安維持機構,以為社會主義遊行示威提供保護。亞當·密茨凱維奇的骨灰遷入波蘭的儀式便轉化為如此的示威,在這次示威中馬爾赫萊夫斯基發表了一篇演講。
達申斯基在1890年10月回到波蘭。開始他住在克拉科夫,後來遷至利沃夫,他在那裡建立了加利西亞社會主義運動管理中心。他與烏克蘭社會主義活動家合作,並參與了俄羅斯-烏克蘭激進黨(Rusko-Ukraińska Partia Radykalna)的建黨會,在那裡他與詩人伊萬·弗蘭科會見。
社會民主黨
[編輯]達申斯基希望聯合全加利西亞的所有工人階級運動。這樣的組織通過《工作報》(Praca)和《工人報》(Robotnik)這兩份報紙相聯繫起來;達申斯基本人即《工作報》的記者。1890年11月7日利沃夫召開會議,社會主義活動家在會上決定成立正式且合法的勞工黨。下一步是在1891年2月15日成立一個新的社會主義臨時教育協會「力量」(Siła)。組織日漸擴大,斯坦尼斯拉維夫和克拉科夫也有這個組織的存在。那時,身為記者和政治家,他非常活躍。他在多次集會上發表演講,譬如1891年5月1日在利沃夫召開的選會,他還使用假名「熱戈塔」(Żegota)在1891年4月30日出版政治冊子《論加利西亞政黨》(O partiach politycznych w Galicji)。在出版這本冊子後,他被控告與一個地下組織有瓜葛,但是因為社會黨是合法政黨,這個指控被撤回了。6月,他成為維也納奧地利社會民主主義工人黨代表大會上的加利西亞代表。
1896年4月16日至4月23日,布魯塞爾召開第二國際代表大會,達申斯基率領波蘭社會主義者代表團出席這次大會。他隨後來到柏林,在那裡他成為波蘭語報紙《工人公報》(Gazeta Robotnicza)的總編輯。他在那裡工作6個月。離開柏林時,達申斯基受到刊登煽動性文章的指控,遭到德國當局的逮捕。但是,因為當局無法證明他事實上就是這些文章的作者,他被釋放了。
1892年初,達申斯基來到利沃夫,他在加利西亞波蘭社會民主黨(I Zjazd Galicyjskiej Partii Socjalno-Demokratycznej)的第一屆大會上起到重要作用。他發表了一篇關於該黨政治計劃和策略的演講。在回來的路上,他再次遭到逮捕,並在克拉科夫監獄中囚禁10天。釋放後,他回到利沃夫。
在奧地利社會主義者第三次代表大會上,達申斯基堅持要將波蘭社會民主黨與奧地利組織分離,並強調了該黨馬克思主義政治計劃中有關支持波蘭獨立的條款,這個政治計劃還致力於通過廢除私人財產來將社會主義投入實踐。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的第一步是使選舉程序民主化(取消中產階級特權)並引入八小時工作制。1892年,波蘭社會黨(Polska Partia Socjalistyczna,簡稱PPS)成立,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達申斯基成立獨立的波蘭黨派的願望。
達申斯基見到費莉齊婭·諾西格-普魯赫尼克,據傳說兩個人有一個兒子亞當·普魯赫尼克。1892年至1893年間,達申斯基居住在喀爾巴阡山脈休養。1893年,他遷居克拉科夫,他在那裡成為社會主義報紙《前進報》(Naprzód)的主編。1893年3月,他出席了克拉科夫第二屆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警察打斷了這次會議,達申斯基在監獄中囚禁5天。10月他再次遷居利沃夫,並出版小冊子《加利西亞社會黨發展簡史(1890年5月至1894月5月)》(Krótka historia rozwoju partii socjalistycznej w Galicji (od maja 1890 do 1 maja 1894))。其間,他回到克拉科夫並重新擔任《前進報》編輯一職。後來他出席了加利西亞和西里西亞第三屆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並出版另一本小冊子《加利西亞民主制的崩潰》("The Bankruptcy of Galician Democracy"),他在這本冊子中極力抨擊中產階級。
1895年,達申斯基的母親去世。1896年,達申斯基出席倫敦國際代表大會。1896年秋,波蘭裔奧地利部長主席卡齊米日·巴德尼伯爵對選舉法進行部分改革,如此一來國會72名議員就會由所有男性居民選出。達申斯基相信這項改革會提供機會讓社會主義理論變得更流行,也會提供機會使他得以在國會中為他的理念而鬥爭。選區被一直劃分到城鎮與村莊一級。達申斯基是克拉科夫選區的候選者,他在那裡得到了75%的選票支持(29758張選票中有22214張選票支持他當選議員)。他得到工人、農民、學生和許多猶太人的支持。1897年,達申斯基成為國會議員,同年他與女演員瑪麗亞·帕什科夫斯卡在維也納結婚。
奧地利國會
[編輯]進入過會後,達申斯基成為一個擁有15名成員的議員團體的主席。
1898年,當局宣布西加利西亞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這麼做是為了壓制工人運動。包括集會自由在內的大部分自由權利都受到限制。達申斯基抵制這種做法,譬如在11月22日發表著名演講,演講中他向政府的這種舉動表示抗議。後來,他支持工人罷工,但是他強調罷工不能超出法律底線。他也推行國會選舉法的民主化;其他方面,他要求廢除元老投票。
達申斯基擅長演講,其演講能夠吸引大批民眾。他抨擊保守派和部長主席巴德尼。1898年,他參與維也納的大規模遊行示威,這些示威讓奧匈帝國皇帝下令解除巴德尼的職務。
1900年,達申斯基再次被選入國務院。他的活動主要圍繞在取消審查的方面上,因為身為活動家,他受制於當局對言論自由的限制。
克拉科夫市議會
[編輯]1902年5月12日,達申斯基成為克拉科夫市議會議員。其間他主要在與議會中的保守派及保皇派議員作鬥爭。
達申斯基也從事於社會事務,探討與克拉科夫基礎建設相關的議題。他是解決工業事務、煤與運河相關問題的多個市政委員會的成員。1905年2月2日,在1905年俄國革命爆發後,他參與了一次在克拉科夫集市廣場舉行的示威遊行活動,其間他焚燒了沙皇的畫像。警方試圖驅散遊行示威者但未能占領議會。1904年,國會通過新的選舉法,允許所有年齡超過24歲的男子參與選出國務院成員。同年5月,社會主義者在選舉中大勝,而保守派在國會中失去相當多議席。
1912年–1918年
[編輯]就在一戰前,波蘭社會民主黨(PPSD)和約瑟夫·畢蘇斯基的波蘭社會黨革命派(PPS – Frakcja Rewolucyjna)簽署協議。他們決定,在接下來的衝突中,波蘭人會支持同盟國,如果這樣的話,統一的奧地利-匈牙利-波蘭帝國將會建立。達申斯基與其他人一同起草了波蘭社會民主黨的決議,該決議稱:
作為波蘭民族的真正代表,我們宣布我們對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可能將要發生的衝突的態度,我們無法控制這種衝突的爆發,波蘭民族的一切力量都應當將矛頭指向俄國沙皇,因為對我們民族的絕大多數人而言,他是殘酷且不能相容的敵人。[2]
達申斯基推薦社會主義黨派的成員加入波蘭輔助軍隊。因此,奧地利當局將這些組織視為合法組織。1912年11月,波蘭社會黨革命派和波蘭社會民主黨加入獨立黨派同盟臨時委員會(Tymczasowa Komicja Skonfederowanych Stronnictw Niepodległościowych)。加利西亞的社會主義者希望在戰爭爆發後於波蘭會議王國發動一場起義。
1914年,一戰爆發,達申斯基在梅胡夫當了幾天的代理軍事長官。他試圖促使人們對俄作戰,但這次行動並不成功,他很快回歸政壇。國會議員科沃·波爾斯凱成立國家最高委員會,達申斯基成為行政部的一員。這一機構決定成立波蘭軍團。
達申斯基認為,波蘭應向奧匈帝國尋求支持。他對11月5日法案(該法案保證會成立獨立的波蘭王國)意見不明。一方面,他為法案顯示了波蘭的獨立國家地位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他對該法案忽視了俄羅斯對加利西亞的瓜分這一問題趕到憤怒。但是,他參與起草將來的憲法。1917年5月28日,他在奧地利國會投票支持波蘭人民黨「皮亞斯特派」(PSL 「Piast")的提議,宣稱「波蘭民族的唯一願望是重新獲得一個獨立、統一且臨海的波蘭。1917年,「宣誓危機」發生,隨後畢蘇斯基在同年7月囚於馬格德堡,受這兩件事影響,達申斯基變得更加堅決反對奧匈帝國。1918年1月22日,他在國會宣稱加利西亞希望成為一個統一而獨立的波蘭的一部分。
1918年末,在達申斯基的倡議下,國會中的議員準備並與民族民主主義運動議定一項提議,這份提議在1918年10月2日在奧地利國會提出,要求使波蘭恢復獨立國家地位,並讓波蘭擁有被普奧俄三國瓜分的土地、其本身的海岸線以及西里西亞。他們也認為,波蘭問題是國際問題,並請求讓波蘭參與和會「以解決波蘭問題」。達申斯基在1918年10月3日發表演講,稱:
所有的波蘭人宣布,對波蘭的瓜分將這個國家一分為三,而他們希望這三塊土地由一個最高統治機構統治:這三塊割地應當形成一個統一且獨立的國家,但是這種統一與獨立應在一次國際和會中依照國際法來實現。[3]:369–370
波蘭人民共和國總理
[編輯]1918年10月15日,達申斯基和其他奧地利國會的波蘭議員通過一份文件,自稱波蘭公民。10月末,奧匈帝國政權崩潰的跡象開始顯現。10月28日,達申斯基成為波蘭清算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由溫岑蒂·維托斯領導,總部開始設在克拉科夫,後設在利沃夫。
11月6日,達申斯基與其他人宣布「波蘭人民共和國」(Tymczasowy Rząd Ludowy Republiki Polskiej)成立,此共和國以盧布林為根據地,由達申斯基任總理。該政府的其他成員包括溫岑蒂·維托斯、托馬什·阿爾齊謝夫斯基、延傑伊·莫拉切夫斯基和斯坦尼斯瓦夫·特胡古特,軍隊指揮官為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該政府發布宣告,號召工人和農民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並建設「獨立且統一的波蘭人民共和國這一建築」,讓所有公民在這個國家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和民事權利,特別是良心自由、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在改善社會條件的框架下,波蘭人民共和國承諾在工業、商業和製造業確立八小時工作制,將礦產和大型地產收歸國有。按計劃,這個國家未來將會成為議會民主制國家。
達申斯基政府自立為波蘭人民的合法代表,並宣布廢除1917年在德奧兩國幫助下成立的華沙攝政委員會。華沙的溫和派拒絕接受這一宣告,他們當時希望約瑟夫·畢蘇斯基的歸來,而畢蘇斯基仍被囚禁在德國。10月時,攝政委員會就已經要求釋放畢蘇斯基,後來,在哈利·格拉夫·凱斯勒的調停下,雙方進行商議。商議後,畢蘇斯基獲准回到華沙,他在11月10號抵達此地。第二天,德國簽署停戰協議,駐紮華沙的德軍遭到裁剪,因為他們拒絕向波蘭起義者開火。攝政委員會和達申斯基政府都將權力移交給畢蘇斯基。
畢蘇斯基要求達申斯基建立政府,但是強調需要「通過不在意政治信仰地吸納社會名流參與政府,來加強其內閣工作的有效性」,並且禁止他通過施行激進的社會改革或其他立法改革妨礙下議院的立法工作。達申斯基未能成立政府,並在11月14日宣布辭職。畢蘇斯基次日發表一封信,感謝達申斯基在幫助建立第一屆波蘭政府時所進行的「真正的公民工作」,也感謝他在「為了讓互有分歧的人士達成協議,能夠毫不猶豫地為事業的利益犧牲自己」。
瑟姆議員
[編輯]達申斯基在戰後第一屆波蘭下議院大選中競選議員,宣稱「第一屆立法下議院是波蘭的第一管理者與建立者,也是自由獨立統一的波蘭其法律與權力的來源。」 [4]波蘭社會民主黨和波蘭社會黨的36名成員進入瑟姆,成立一個叫做「波蘭國會社會主義者聯盟」的國會組織(Związek Polskich Posłów Socjalistycznych)。達申斯基就任該組織主席。
他關心於確立社會主義的規劃。他主張將某些工業部門國有化,譬如讓煤礦和酒精由國家壟斷。他提議改善工人工作條件,保護工人權益,支持發展合作運動與對工農的教育。
1919年4月26日,波蘭社會民主黨、波蘭社會黨和波蘭社會黨普魯士部合併為統一的波蘭社會黨。達申斯基加入該黨總理事會,並成為理事會主席之一。他也編輯社會黨的法語刊物《波蘭社會黨官方公報》(Bulletin Official du Parti Socialiste Polonaise)與周刊《論壇》(Trybuna)。波蘇戰爭爆發後,達申斯基支持儘快締結和約。他反對成立國防委員會,稱其為「下議院的縮寫」。但是,他在7月24號加入衛國政府(Rząd Obrony Narodowej),擔任副總理(維托斯擔任總理)。他認為這一步(包括農民和社會主義領導人)會增加新兵人數。在尼曼河戰役中取勝後,達申斯基越來越與政府的其他人不和,跟外交部更是如此。他批評了外交工作和波蘭的向東政策,特別是塔德烏什·羅茲瓦多夫斯基的進攻計劃。12月15日,波蘭社會黨總理事會要求總理開除達申斯基,但後者在12月18日便宣布辭職。總理非常不樂意地接受了這次辭職,並將辭職時間推遲至1921年1月4日。
離開政府後,達申斯基關注於採納新憲法的工作。1921年3月17日,下議院通過波蘭三月憲法,之後這個議會就解散了。達申斯基為這部憲法中的民主精神做出貢獻,譬如保守派提議讓下議院議員由波蘭上議院根據其地位直接任命產生,而不經過選舉,而達申斯基對此堅決反對。
下議院副發言人(1922年–1927年)
[編輯]1922年11月5日,達申斯基再次被選入下議院。他在克拉科夫縣、赫扎努夫、奧斯威辛、奧爾庫什和梅胡夫五個選區中獲得52874張選票。12月9日,達申斯基所在的黨派將他推舉為總統候選人,但他只獲得49張選票。加布列爾·納魯托維奇當選總統,右翼大失所望(納魯托維奇得到代表少數族裔的議員支持)。總統就職日當天,達申斯基和博萊斯瓦夫·利馬諾夫斯基在通往就職典禮的路上遭到右翼暴力團伙的襲擊,被迫掩護在一幢房屋內以自保。達申斯基後來要求右翼勢力對這些事故作出解釋。他寫道:
波蘭政壇不能變成非洲熱帶雨林,讓三教九流之士潛伏其中……要不然你們的法西斯主義將會滅亡,讓其頭顱在波蘭的民主面前粉碎,要不然波蘭將會爆發內戰。[3]:447
總統納魯托維奇遭民族民主主義運動支持者埃利吉烏什·涅維亞多姆斯基刺殺後,社會主義者計劃向右翼活動家復仇,達申斯基對他們的這一念頭表示反對,並禁止將這種暴力進一步擴大化。
1922年12月21日,在理事會會議上,波蘭社會黨提議建立國家級工人教育組織「大學工人協會」(Towarzystwo Uniwersytetu Robotniczego (TUR))。1923年1月21日,大學工人協會董事會成立,此會由達申斯基領導。他生前一直擔當此職。成立大學工人協會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個人成就之一。他後來稱:
波蘭獨立之時,為社會生活準備各項事宜與充分利用法律的可行性之間的不平衡已產生,波蘭獨立頭幾周所發生的各種情況都源於這種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使波蘭共和國第一位總統遇刺這樣的慘劇發生……那時,大學工人協會出現了……它與一種想法相聯繫,這種想法就是工人階級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讓他們能夠坦然地面對無知。我們不(在大學工人協會內部)發起政黨運動來保護我們免受任何阻止我們的成員和平地獲得知識的勢力侵犯。[5]
1923年2月,達申斯基在下議院發表演說時暈倒,使他從接下來的活動中退出。(1926年9月他再次得到了下議院的發言權)。療養時,他關心於新聞業和撰寫回憶錄。儘管健康狀況不佳,在波蘭社會黨第19屆代表大會(1923年12月30日-1924年1月1日)中達申斯基還是再次當選波蘭社會黨總理事會主席。波蘭社會黨第20屆代表大會(1925年12月31日-1926年1月3日)他再次當選。
1925年11月26日,延傑伊·莫拉切夫斯基進入亞歷山大·斯克任斯基政府後,達申斯基取代莫拉切夫斯基擔任下議院副發言人。起初,達申斯基支持波蘭社會黨參與斯克任斯基政府,但是斯克任斯基的政策(失業人口增加,惡性通貨膨脹)與計劃遭致嚴厲批評。1926年4月20日,波蘭社會黨撤出政府,政府隨後倒台。1926年5月,溫岑蒂·維托斯的右翼政府成立,取代斯克任斯基政府,波蘭社會黨則是維托斯政府的反對派。
1926年5月12日,畢蘇斯基發動軍事政變(後稱「五月政變」)。政變後一個月,達申斯基便抨擊新政府,尤其是此政府出台減少立法機構權力的新憲法的計劃。後來,他出版一部小冊子,寫道:
幾年後,波蘭國會的全能性導致下議院的倒台,並促成政府的至高無上性。五月的那幾天成為了政府權力加強,立法機關權力削弱的起點。(……)國家在兩個反常並有害的狀況間搖擺。這正是我們促成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平衡且和諧地合作的時候。[6]
1926年11月10日,在達申斯基的提議下,波蘭社會黨對畢蘇斯基政府持「實際反對」立場。1926年12月20日,在一次激烈的辯論中,波蘭社會黨總理事會持類似立場,指出:
波蘭社會黨持反對立場目的並不在於推翻畢蘇斯基總理,而是通過排除其中的保皇主義者和反動勢力,來重建其內閣,並改變其經濟政策,而這正是工人階級所需;此外,改變國內政策,尤其是有關於少數族裔的政策。政府未來地位的變化將實際上由波蘭社會黨判定。[7]
波蘭社會黨尤其反對將維爾紐斯的保守派人士亞歷山大·梅伊什托維奇和卡羅爾·涅扎貝托夫斯基納入政府。
這時,達申斯基領導波蘭社會黨新黨刊《晨號》(Pobudka)的編輯團隊。.
1927年11月28日,總統伊格納齊·莫希奇茨基解散上下兩院。
1927年–1936年
[編輯]1928年3月,波蘭社會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得14%的選票和64個席位。達申斯基在他的選區(克拉科夫、赫扎努夫、奧斯威辛、梅胡夫)獲得77470張選票,比1922年增長50%。
1928年3月27日的國會第一次會議上,達申斯基在波蘭下議院發言人選舉中擊敗政府合作無黨派集團的卡齊米日·巴爾泰爾和民族民粹主義聯盟的亞歷山大·茲維任斯基。他在第一輪得到177張選票,在第二輪得到206張選票(54.4%)。獲選後,達申斯基宣布放棄他在黨內擔當的角色,包括波蘭社會黨總理事會主席和《晨號》主編,但是仍保留大學工人協會董事會首腦的職務。
達申斯基獲選為下議院發言人一事使政府和議會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這次衝突的導火索是「切霍維奇案」,以財政部長加布列爾·切霍維奇的名字命名,此人被指控透支1928年的預算。一部分錢來自總理的一次性資金,但是這筆錢被政府合作無黨派集團用於競選活動。下議院通過一項提議,將切霍維奇帶入波蘭國家特別法庭受審,但不敢將畢蘇斯基帶入法庭解釋原因。儘管如此,1928年6月達申斯基會見畢蘇斯基,提議政府合作無黨派集團、波蘭社會黨和波蘭人民黨「解放派」建立同盟。但是,畢蘇斯基拒絕這個提議。因此,1929年9月中旬,反對切霍維奇復職的6個議會組織成立聯盟,稱為中左翼聯盟(Centrolew)
1929年10月31日,在下議院的預算會議上,約瑟夫·畢蘇斯基與議會之間產生公開矛盾。來到議會的不是總理卡齊米日·希韋塔爾斯基,而是帶著至少100名軍官一同出現的軍事部長約瑟夫·畢蘇斯基。下議院議員認為畢蘇斯基是派士兵來逮捕他們。議員到齊後,下議院發言人達申斯基拒絕召開會議。畢蘇斯基與達申斯基之間產生激烈交涉,根據費利齊揚·斯瓦沃伊·斯克瓦德科夫斯基的記錄,兩人言語如下:
畢蘇斯基:「請閉嘴。」(敲桌子)「我要問你是否要召開會議?」
達申斯基:「在刺刀、手槍和軍刀的威脅下,我將不會召開會議。」
畢蘇斯基:「這是你最後一句話?」
達申斯基:「是的,先生。」
畢蘇斯基:「這是你最後一句話?」
達申斯基:「是的,先生。」
畢蘇斯基(略微鞠躬,離開了房間,沒有與達申斯基握手,走過下議院的門廳時)大聲喊道:「真是個傻子。」
根據文獻的不同,這次談話的版本各異。但無論如何,達申斯基在10月31日下午向所有議員發表聲明,稱:「在軍官軍刀的威脅之下,我不能召開會議。」 [3]:493
下議院的十一月會議被總統伊格納齊·莫希奇茨基推遲。1929年12月5日,新成立的中左翼陣線以243票對119票的結果通過了對總理卡齊米日·希韋塔爾斯基的不信任決議案。
1930年3月29日,在政府合作無黨派集團的施壓下,達申斯基從議題中撤出了切霍維奇案,以免與畢蘇斯基之間的衝突升級。
1930年6月29日,一次以保衛法律和人民自由為題的大會在克拉科夫召開。達申斯基以「被指責不活躍的下議院發言人」的身份致電。
1930年8月29日,莫希奇茨基解散下議院,宣布大選重新開始。選舉之前,中左翼聯盟的很多成員都被逮捕或威脅。達申斯基為被拘留者請命,向被拘留在盧布林城堡的前波蘭人民黨「解放派」成員伊蕾娜·科斯莫夫斯卡致公開信。
達申斯基是克拉科夫、赫扎努夫、奧斯威辛和梅胡夫選區的候選人。他也是中左翼聯盟國家名單中的第一人。儘管他得到80000張選票,克拉科夫的選舉被宣布無效。達申斯基從國家名單中被選為國會議員。選舉後,他的健康狀況惡化。在1931年1月18日波蘭社會黨總理事會會議後,他來到貝斯特拉-希蘭斯卡療養院。他暫時地缺席了波蘭社會黨第12屆代表大會(1931年5月23日至5月25日在克拉科夫召開),但仍被重新選為波蘭社會黨總理事會主席。在波蘭社會黨第13屆代表大會(1934年2月2日至2月5日)上,他被選為波蘭社會黨榮譽主席。儘管留在療養院,他成立「資金以抗爭政府查禁《晨號》的行為」。
達申斯基在1936年10月31日於貝斯特拉-希蘭斯卡去世。
達申斯基的葬禮在1936年11月3日於克拉科夫拉科韋茨基公墓舉行,幾千人前去為達申斯基送行。一輛特殊列車從華沙駛出,運輸部同意為出席葬禮的人提供免費返程票。葬禮當日,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個人都停止工作5分鐘。
11月22日,達申斯基的最後一封信公布於眾:
整個一生我都與工人們一同工作。對於他們我很感激這樣一個事實,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帶著我的最後一分思考,我要向他們道別。我希望他們的日子會更好,希望他們身體更加強健,心理也更加健康,更希望他們能夠讓他們的共同理想成真。我要向我的同行與朋友告別,他們與我一同工作,我請求他們帶著善意回憶這段時光。我請求每個人都能原諒我的錯誤,忘記因我造成的痛苦。很久以來,思考死亡對我而言就是自由的開始。[3]:532
家庭
[編輯]伊格納齊的兄長費利克斯·達申斯基(1863年-1890年)是記者和社會活動家,他與女權運動活動家和參議員索菲婭·達申斯卡·格林斯卡結婚。
伊格納齊·達申斯基和他的妻子瑪麗婭·帕什科夫斯卡共有5個子女:
- 費利克斯(預備役少尉,1939年後被囚於斯塔羅別爾斯克,可能在卡廷大屠殺中遇害);
- 斯特凡(移民美國,死於1958年);
- 揚(1940年5月15日死於肺結核);
- 海萊娜·拉梅爾(1984年在倫敦去世);
- 漢娜·博爾科夫斯卡(托馬什·阿爾齊謝夫斯基秘書;1953年在倫敦去世)。
據稱達申斯基與費莉齊婭·諾西格-普魯赫尼克有一私生子亞當·普魯赫尼克(1894年出生)。[來源請求]
著作
[編輯]- Szlachetczyzna i odrodzenie Galicji, Lwów, 1899
- O formach rządu. Szkic socjologiczny, Kraków, 1902
- Polityka proletariatu. Kilka uwag o taktyce rewolucji w Polsce, Warsaw, 1907
- Mowa o sprawie polsko-ruskiej, wygłoszona w Izbie Posłów d. 21 maja 1908 r., Kraków, 1908
- Cztery lata wojny. Szkice z dziejów polityki Polskiej Partii Socjalistycznej Galicji i Śląska, Kraków, 1918
- Z burzliwej doby. Mowy sejmowe wygłoszone w czasie od października 1918 do sierpnia 1919 roku, Lwow, 1920
- Wielki człowiek w Polsce. Szkic polityczno-psychologiczny, Warsaw, 1925
- Pamiętniki, vol. I Kraków, 1925; vol. II Kraków, 1926
- Sejm, rząd, król, dyktator, Warsaw, 1926
- W obronie praw przedstawicielstwa ludowego. Przemówienie sejmowe tow. Daszyńskiego, Warsaw, 1926
- W pierwszą rocznicę przewrotu majowego, 1927
- Czy socjaliści moga uznać dyktaturę proletariatu, Lublin, 1927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Ignacy Daszyński, Pamiętniki (Memoirs), 第1卷, Kraków, 1925, 第37頁. (波蘭文)
- ^ Najdus, Walentyna (1983). Polska Partia Socjalno-Demokratyczna Galicji i Śląska 1890–1919. Warsaw. 第539頁. (波蘭文)
- ^ 3.0 3.1 3.2 3.3 Najdus, Walentyna. Ignacy Daszyński 1866–1936. Warsaw. 1988. ISBN 83-07-01571-5. (波蘭文)
- ^ Śliwa, Michał. Ignacy Daszyński o państwie, demokracji i parlamentaryzmie. Wydawn. 1997: 13. ISBN 978-8370593506. (波蘭文)
- ^ Towarzystwo Uniwersytetu Robotniczego (1922–1948) str.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owarzystwo Wiedzy Powszechnej. (波蘭文)
- ^ Ciołkosz, Adam (1981). Ludzie PPS. London. 第16頁. (波蘭文)
- ^ Próchnik, Adam. Pierwsze piętnastolecie Polski niepodległej: zarys dziejów politycznych. Państwowe Wydawn. 1983: 208. ISBN 978-8301043766. (波蘭文)
進階閱讀
[編輯]- Próchnik, Adam (1934). Ignacy Daszyński. Życie, praca, walka. Warsaw. (波蘭文)
- Ignacy Daszyński, wielki trybun ludu. W 70 rocznicę urodzin. Garść wspomnień, Kraków, 1936. (波蘭文)
- Winnicki, Wiesław (1946). Ignacy Daszyński na tle historii Polskiej Partii Socjalistycznej. Wydane w X rocznice śmierci nakładem stołecznego komitetu PPS w Warszawie. Warsaw. (波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