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大街
外觀
39°55′22″N 116°23′58″E / 39.92287°N 116.39951°E
| ||||||
---|---|---|---|---|---|---|
類型 | 城市主幹道 | |||||
道路長度 | 0.741公里(0.460英里)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北京大學紅樓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中國美術館 文物出版社讀者服務部 五四書店 | |||||
起點 | 東四西大街西口 | |||||
終點 | 景山前街東口 |
五四大街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西部的一條大街。[1]
簡介
[編輯]五四大街東起東四西大街西端,西到景山前街東端。[1]南與銀閘胡同、沙灘南巷、東黃城根南街連接,北與沙灘北街、東黃城根北街、弓弦胡同連接,中與北河沿大街交叉。五四大街全長741米,寬33米,車行道寬22米,鋪有瀝青路面。[2]五四大街因街北的北京大學舊址曾是五四運動發源地而得名。[1]
清朝時,該大街分成幾段。乾隆時,東段稱「雙碾兒胡同」。光緒時,東段稱「雙碾胡同」,西段稱「東沙灘」、「西沙灘」(見《京師坊巷志稿》)。宣統時,東段稱「雙輦胡同」,中段稱「漢花園」,西段稱「沙灘」。中華民國時期沿稱。這三段的具體情況是:[2]
- 沙灘:今五四大街西段。《清末京師全圖》中,該段指沙灘北街至北池子大街北口的斜街,因為御河沖積成的一片地勢低洼的砂石地面而得名。自清末以來,一直沿稱「沙灘」。[2]
- 漢花園:今五四大街中段,自北河沿大街至沙灘北街。據傳,清朝附近有一花園名為「漢花園」,該段大街由此而得名;另傳,北京大學紅樓的原址為松公府,「漢花園」也可能是指松公府花園而稱。[2]
- 雙輦胡同:今五四大街東段,自王府井大街北口至北河沿大街。該胡同原稱「雙碾街」或「雙碾胡同」,呈丁字型,東起王府井大街,北到弓弦胡同,南到翠花胡同。[2]
1958年12月,興建中國美術館,將雙碾胡同擴展,東西溝通而成為大街。(如今,雙碾胡同原來南到翠花胡同的部分已併入翠花胡同,北到弓弦胡同的部分已併入弓弦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三段合併,而且將回回營、沙灘大街併入,改稱「漢花園大街」。文化大革命中,改稱「五四大街」,該名沿用至今。[1][2]
五四大街29號的北京大學紅樓,原為北京大學第一院校舍。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辦京師大學堂,以和嘉公主府為臨時校舍,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設一院、二院、三院。一院紅樓始建於1916年,1918年建成。[1]今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中國美術館位於五四大街1號,於1958年動工,1962年建成,「中國美術館」五字為毛澤東題寫。[2]有資料說未名社舊址位於五四大街。[2]實際上為誤傳,未名社的三個舊址沒有一個在五四大街上,而是在五四大街周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