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五四大街

座標39°55′22″N 116°23′58″E / 39.92287°N 116.39951°E / 39.92287; 116.3995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9°55′22″N 116°23′58″E / 39.92287°N 116.39951°E / 39.92287; 116.39951

五四大街
WUSI DAJIE
五四大街北側的中國美術館
類型城市主幹道
道路長度0.741公里(0.460英里)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北京大學紅樓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中國美術館
文物出版社讀者服務部
五四書店
起點東四西大街西口
終點景山前街東口

五四大街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西部的一條大街。[1]

簡介

[編輯]

五四大街東起東四西大街西端,西到景山前街東端。[1]南與銀閘胡同沙灘南巷東黃城根南街連接,北與沙灘北街東黃城根北街弓弦胡同連接,中與北河沿大街交叉。五四大街全長741米,寬33米,車行道寬22米,鋪有瀝青路面。[2]五四大街因街北的北京大學舊址曾是五四運動發源地而得名。[1]

清朝時,該大街分成幾段。乾隆時,東段稱「雙碾兒胡同」。光緒時,東段稱「雙碾胡同」,西段稱「東沙灘」、「西沙灘」(見《京師坊巷志稿》)。宣統時,東段稱「雙輦胡同」,中段稱「漢花園」,西段稱「沙灘」。中華民國時期沿稱。這三段的具體情況是:[2]

1958年12月,興建中國美術館,將雙碾胡同擴展,東西溝通而成為大街。(如今,雙碾胡同原來南到翠花胡同的部分已併入翠花胡同,北到弓弦胡同的部分已併入弓弦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三段合併,而且將回回營、沙灘大街併入,改稱「漢花園大街」。文化大革命中,改稱「五四大街」,該名沿用至今。[1][2]

五四大街29號的北京大學紅樓,原為北京大學第一院校舍。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辦京師大學堂,以和嘉公主府為臨時校舍,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設一院、二院、三院。一院紅樓始建於1916年,1918年建成。[1]今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中國美術館位於五四大街1號,於1958年動工,1962年建成,「中國美術館」五字為毛澤東題寫。[2]有資料說未名社舊址位於五四大街。[2]實際上為誤傳,未名社的三個舊址沒有一個在五四大街上,而是在五四大街周邊。[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北京地名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第71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五四大街,东华流韵,于2013-04-13查阅. [2013-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現代出版先鋒未名社,新京報網,2011-03-07[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