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式茶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豫園的茶館

中式茶館指的是供人飲用中國茶的傳統店鋪,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部份。除品茶外,茶館在中國傳統中也是主要的社交、休閒場所之一。茶館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和風俗,有北京茶館四川茶館天津茶社杭州茶室廣東茶樓等等,形成了中國的茶館文化。

歷史

[編輯]
清明上河圖》中的北宋汴京茶館
清代茶館圖

根據中國古典典籍,中國最早的茶館出現在唐朝開元年間(713年 - 741年),稱為茗鋪

宋代是茶館最為興盛的時期,稱為茶肆「茶坊」、「茶樓」等等。茶肆內設花架,安排奇松異槐,敲鑼賣歌,招攬顧客,按不同季節賣應時茶湯;主要是給人喝茶或從事一些娛樂的場所,宋朝人去茶館消費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在汴京,只要是人潮聚集的地方就會有茶館開設,而且因為宋朝商店可以營業到夜晚,此時茶坊人潮更是絡繹不絕,到了南宋,臨安的茶坊相比於汴京更講究排場,數量和形式也增加許多,甚至鄉村也不意外,茶館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還有的相當氣派,像鄂州南草市茶店就有兩層樓的店面,另外還有的是流動的茶攤、茶擔以及提瓶賣茶人,他們分佈在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茶攤會在夜市出現,方便遊客品茶,宋代的茶館也有其特色,茶館通常會雇用精通茶藝的「茶博士」來經營,是一種專業化的技術人員,也會分為各種類型,供市民子弟學習樂器及聚會的「量賣茶樓」,職業介紹所性質的「市頭」,有表演的歌妓和陪坐侍客妓女的「水茶坊」、「花茶坊」,還有讀書人聚集的「大街車兒茶肆」,但其實沒有硬性規定,但這也算是品牌形象的確立,另外茶坊會依據時令不同而推出不同的產品,例如冬月就會賣七寶擂茶,還有一些茶坊會舉辦藝術文化活動,會雇用樂妓,是吸引人的主要手段,或是變成教唱的場所,有專門教授富家子弟的樂器班、歌唱班。有一些則是有說書人在茶坊裡說書。[1]

有的茶肆杭州大街上還有兩三間茶樓,樓上安放妓女,名為花茶坊1

明朝出現私家園林,有的設有私家茶寮2茶館一詞也開始出現。張岱所著《陶庵夢憶·露兄》寫道:「崇禎癸酉,有好事者,開茶館」。

清代茶館發展成為大眾娛樂場所。京師茶館,有清茶館、大茶館、書茶館、酒茶館和園林茶館等幾種。大茶館和酒茶館就是現在的大飯店和酒樓。清茶館無酒,店鋪裡頭排列著長茶案,茶客可以自己帶茶葉,手提鳥籠,入座買水。園林茶館多設立在北京郊區風景區如西山香山等處,泡一壺上茶,欣賞滿山的紅葉。最有代表性的是書茶館。客人一面飲茶一面欣賞說書先生說演的《三國》、《東周列國》、《羅通》、《包公》。後來還有相聲梆子等。乾隆末年江南有河濱茶館、賣茶、瓜子、糖果、春卷燒賣水餃子。上海茶館最早出現在同治初年,「麗水台」茶樓,樓高三層。到了光緒丙子上海有了粵式茶樓,賣茶和各種小吃,早茶賣魚生粥,午茶有點心蒸粉果;夜茶有蓮子粥杏仁露

民國初年廣州一些茶樓開始聘用女招待招徠顧客,這種設有女招待的茶室稱為女子茶室,女招待又稱為茶花。雖然茶花一般不提供性服務,但當時一些人仍認為這種女子茶室有傷風化。

現代除了以品茗、吃點心為主的茶館外,還有些專門為顧客提供場地進行茶藝的茶館,稱為茶藝館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佈了《茶館經營服務規範》(SB/T 10654-2012)行業標準,解決了中國大陸茶館行業無標準可依的問題。

地方文化

[編輯]
香港初開埠一茶館陽臺(約1868年)

北京茶館

[編輯]

北京的茶館是北京的一個特色,老舍先生曾經有話劇茶館刻畫茶館裡的眾生百相。現在在北京前門西,開設了老舍茶館,裡面有一些曲藝節目表演。

粵式茶樓

[編輯]

廣州香港茶樓規模很大,有二三層樓,周末十分繁忙,常須排隊拿號。茶以香片普洱茶為主、間有菊花茶等。香港的茶樓點心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種類繁多、其中蝦餃燒賣腸粉春卷牛百葉扎、鳳爪等已成經典的粵式茶點,風行全球。香港現時僅存小量單純提供點心的茶樓(例如中環陸羽茶室),絕大部份都被同時提供點心、小菜和酒席的酒樓所取代。

江南茶館

[編輯]

蘇州茶館除了喝茶、品嘗點心外,還可以欣賞「大書」和「小書」。大書相當於北方的說書,小書是指蘇州評彈

海外中式茶館

[編輯]

南洋茶市,福建人多飲烏龍茶廣東人好飲香片,小食品有叉燒包雞肉大包咖喱牛肉包等。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大批華人移民,把粵式點心帶到美洲。北美茶樓多數經營早午茶市,多名為「軒」、「園」等,以粵式茶樓為多,近年多了滬式茶館。滬式茶館供龍井茶蔥油餅小籠饅頭周末假日西人也常來享受,手拿筷子,品嘗點心中國茶

圖片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劉清榮. 宋代茶館述論. 中洲學刊. 2006, (153): 189-191.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