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央企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央企業,又稱中央直屬企業中央管理企業,簡稱央企,是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或其授權的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機構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企業[1][2]

狹義的「中央企業」,是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監管的國有資產[3],2023年11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央企名錄顯示現有央企97家[4]

此外以下類型企業也被認為屬於中央企業:

  • 中央金融企業,指由國務院及其授權機構代表國家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以及國家實際控制的金融企業,列入財政部《中央金融企業名錄》中[5]。當前共27家。
  • 資產財務關係單列的中央文化企業,是指3家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且資產財務關係在財政部單列的國有企業[2][6]。財政部設立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文化企業相關工作[7]
  •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菸草總公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4家行政(商業)類中央企業[2]

中央企業主要特徵有三,一是資產財務關係在財政部單列;二是人事關係在人社部單列;三是經營上在國家計劃中單列(國務院可以直接向其行文)[2]

截至2019年7月,符合上述定義的中央企業目前有126家。

數據與特點

[編輯]

央企行政級別

[編輯]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定,「對企業及企業領導人不再確定行政級別」。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發布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管理基本規範(試行)》亦規定,「企業不再套用黨政機關的行政級別,也不再比照黨政機關幹部的行政級別確定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待遇」。故中央企業在法律上已不再規定行政級別[8]

但在實際人事管理中,被稱為「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又稱「國有重點大型企業」)或「中管金融企業」的一部分中央企業仍享受相當於副部級的政治經濟待遇,企業正職領導(董事長、黨委書記、黨組書記、總經理、監事長)為中共中央直接管理的幹部(中管幹部)。坊間也因而有「副部級央企」的說法[9][10]

2018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之前,國務院向國有重點大型企業派出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國務院派出監事會的企業名單,由國有企業監事會管理機構提出建議,報國務院決定[11]。2018年改革後,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職責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承擔。

統計數據

[編輯]

2010年全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6968.9億元,同比增長超三成;累計實現淨利潤8489.8億元,同比增長超四成。央企利潤的80%以上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聯通、中移動、中電信等數家企業。

截至2008年底,中央企業在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共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791家,累計對外直接投資1,165億美元,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淨額的63.3%。

2014年7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央企業2013年度總體運行情況》,截至2013年底,113家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到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資產總額超過千億元的企業已有68家。[12]

2021年中央企業中基礎條件較好、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優勢明顯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電網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移動中國寶武中航集團中國建築集團中國中車集團中廣核集團11家企業為國資委遴選的參與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工作的中央企業[13]

名錄

[編輯]
企業全名 企業類別 總部 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單位 正職領導幹部管理權限 定位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上海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實業 廣州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雄安新區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武漢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雄安新區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深圳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長春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武漢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齊齊哈爾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哈爾濱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成都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鞍山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上海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雄安新區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上海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上海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廣州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實業 雄安新區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香港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實業 上海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共中央組織部 一般中央企業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贛州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天津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武漢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深圳 國務院國資委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澳門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上海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北京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 實業 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金融 財政部 中共中央 中管金融企業
中國進出口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北京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公司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 一般中央企業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農業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證監會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文化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紫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香港深圳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 北京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一般中央企業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行政 中共中央 部分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菸草總公司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商業 哈爾濱 財政部 一般中央企業
中國數聯物流信息有限公司 實業 上海 國務院國資委 一般中央企業

國務院國資委監管企業名單變更歷史

[編輯]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變動情況如下:

2003年4月6日,國務院國資委掛牌成立。2003年10月30日,國務院國資委公布189戶中央企業的名單。

序號[註 1] 現有企業 變更日期 變更內容 戶數[註 2]
1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018年1月31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96戶
2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2011年9月9日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併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19戶
2009年4月3日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併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38戶
2003年12月25日 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成為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86戶
4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2008年11月14日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143戶
5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25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組建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14][15] 95戶
8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2009年12月31日 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併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9戶
9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2016年7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新組建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排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之後。 106戶
10 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3月31日 經批准,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 97戶
1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2007年7月20日 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併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5戶
2005年4月26日 中國寰球工程公司併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72戶
13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2006年10月24日 中國化工建設總公司併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61戶
2007年4月17日 中國化工供銷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7戶
14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9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全資和控股(參股)的4MPA以上國家幹線管網、省級管網、LNG接收站、儲氣庫、管網調度業務等資產、員工實施聯合重組,組建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16][17] 96戶
20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2015年6月1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 111戶
2007年5月22日 新組建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 158戶
21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2008年10月17日 中國水利投資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46戶
2004年12月30日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併入中國水利投資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78戶
22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7年8月28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7戶
24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009年1月7日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與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141戶
2006年4月29日 中訊郵電諮詢設計院併入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66戶
25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2008年6月10日 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併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150戶
2004年2月12日 鐵道部所屬的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移交至國務院國資委。 188戶
26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013年1月5日 彩虹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16戶
2005年8月1日 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69戶
30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 2017年6月29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恆天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恆天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100戶
2013年7月18日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後的新集團沿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名稱。 113戶
2009年7月8日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36戶
2007年12月18日 中國海洋航空集團公司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2戶
2007年12月1日 中國福馬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3戶
2005年4月26日 中國紡織物資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恆天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72戶
2004年12月16日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81戶
33 鞍鋼集團公司 2010年5月26日 攀鋼集團有限公司併入鞍鋼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5戶
34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2016年9月22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寶鋼集團有限公司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 102戶
36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11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整體併入中國遠洋,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新名稱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海運商,總部將設於上海。 108戶
2010年8月5日 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併入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3戶
2005年3月9日 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成為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77戶
40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2007年6月25日 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併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7戶
2007年4月17日 瀋陽化工研究院併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7戶
41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2016年7月15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中紡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中紡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104戶
2014年11月26日 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12戶
2013年3月12日 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15戶
2012年4月10日 發改委和財政部所屬的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移交至國務院國資委。 118戶
2006年3月17日 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67戶
2004年12月16日 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81戶
42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2015年12月8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109戶
2009年10月26日 長沙礦冶研究院和魯中冶金礦業集團公司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32戶
2005年4月26日 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併入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72戶
2004年12月16日 邯邢冶金礦山管理局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81戶
43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2009年12月31日 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9戶
2009年10月26日 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32戶
2009年7月8日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36戶
2008年9月10日 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47戶
45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2016年11月23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整體併入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101戶
46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2010年12月23日 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2戶
2009年4月3日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和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38戶
2006年10月24日 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61戶
47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29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107戶
2008年12月19日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142戶
48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26日 三九企業集團併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1戶
2006年10月24日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劃轉給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161戶
49 中國旅遊集團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2016年7月11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監管企業。 105戶
2007年7月20日 中國中旅集團公司併入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5戶
2004年12月16日 中國旅遊商貿服務總公司併入中國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81戶
2003年12月25日 中國免稅品集團總公司成為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86戶
50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2008年5月21日 新組建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151戶
51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2010年3月15日 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併入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7戶
2006年12月28日 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公司併入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9戶
2004年12月16日 中機國際工程諮詢設計總院併入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81戶
53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1月31日 中商企業集團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1戶
2010年2月2日 中國包裝總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8戶
2008年7月3日 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49戶
2008年1月18日 中國唱片總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0戶
2006年8月25日 中國寰島集團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65戶
55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2008年9月10日 中煤國際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與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合併組建為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147戶
58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2006年12月28日 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併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59戶
59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2004年9月16日 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187戶
62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2016年8月22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實施重組。 103戶
2005年4月26日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併入中國中材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72戶
2004年12月30日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和中國輕工業機械總公司併入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78戶
68 中國中車集團公司 2015年8月6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南車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 110戶
70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2003年12月25日 中國海外工程總公司成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86戶
72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010年8月5日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併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3戶
2005年8月1日 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與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69戶
75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 2009年12月8日 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31戶
2004年12月16日 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81戶
77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2010年10月18日 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併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2戶
2010年4月12日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併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6戶
2009年9月16日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35戶
2005年8月1日 中國醫療衛生器材進出口公司併入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69戶
78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7月8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96戶
2017年8月21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中國工藝(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98戶
2008年11月14日 中國海誠國際工程投資總院和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併入中國輕工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43戶
2006年10月24日 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與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工藝集團公司。 161戶
86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9日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與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17戶
87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9日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與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17戶
88 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4月2日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武警水電部隊組建為國有企業後,使用「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名稱。目前,已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為「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97戶
92 華僑城集團公司 2005年4月26日 華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劃轉給華僑城集團公司。 172戶
95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 2004年2月12日 鐵道部所屬的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移交至國務院國資委。 188戶
96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2012年5月10日 中國印刷集團公司併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17戶
2011年5月25日 中國華星集團公司併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120戶
2010年12月23日 新組建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123戶
97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6月5日 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 97戶
2020年6月3日 經國務院批准,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諾基亞貝爾」)不再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按照股權關係由相關中央企業管理。[18] 96戶
2013年6月24日 撤銷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9] 114戶
2007年12月1日 撤銷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 153戶
2006年3月17日 長江口航道建設有限公司移交至交通部成為長江口航道管理局。 167戶
26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4月28日 經國務院批准,新組建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96戶
93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9月25日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所屬相關企業、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劃入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96戶
95 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12月6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板塊實施專業化整合。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64 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12月23日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97戶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2022年7月25日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98戶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2022年12月31日 經批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20]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2023年11月23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不再作為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21] 97戶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 2024年10月18日 新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22]

財政部監管企業名單變更歷史

[編輯]

財政部管理的中央企業變動情況如下:

序號 現有企業 變更日期 變更內容 戶數[註 2]
4 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9月18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北大荒農墾集團列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由財政部直接管理。 行政類4戶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23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新成立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暫由水利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 行政類5戶
2022年12月31日 經批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20] 行政類5戶
1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年 根據財政部《關於檢查中央金融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情況的通知》(財監[2010]112號)、《中央金融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管理暫行辦法》(財金〔2012〕125號),截至2012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尚不屬於中央金融企業[23][24]。但根據財政部公布的《中央金融企業負責人2018年度薪酬信息披露》,截至2018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已列入中央金融企業名單[25] 金融類24戶
2019年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中央金融企業負責人2019年度薪酬信息披露》,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不再列入中央金融企業名單[26][25] 金融類23戶
21 中國農業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2月20日 根據《中央金融企業名錄管理暫行規定》及財政部2021年2月20日公布的《中央金融企業名錄》,中國農業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列入中央金融企業名單,排序第21位[27][28] 金融類24戶
22 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2月20日 根據《中央金融企業名錄管理暫行規定》及財政部2021年2月20日公布的《中央金融企業名錄》,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列入中央金融企業名單,排序第22位[27][28] 金融類25戶
23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 2021年2月20日 根據《中央金融企業名錄管理暫行規定》及財政部2021年2月20日公布的《中央金融企業名錄》,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列入中央金融企業名單,排序第23位[27][28] 金融類26戶
2 紫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10月23日 經報國務院批准,新成立紫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劃歸紫荊文化集團管理。 文化類3戶
24 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 2022年1月6日 經財政部批准,同意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納入中央金融企業名錄。 金融類27戶

注釋

[編輯]
  1. ^ 與「企業名單」中序號一致
  2. ^ 2.0 2.1 以「變更日期」升序排列可追蹤戶數變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28号). 中國政府網.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2. ^ 2.0 2.1 2.2 2.3 《國資報告》. 一文看懂138家央企级别和管理(最全面最详细版). 澎湃新聞. [2020-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3.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名单的通知.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3). 
  4. ^ 央企名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www.sasac.gov.cn. [202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1). 
  5. ^ 关于印发《中央金融企业名录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金融司. 2020-07-1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6. ^ 財政部辦公廳、中宣部文改辦. 财政部办公厅、中宣部文改办关于报送2018年中央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情况报告的通知(财办文〔2019〕26号)附件2:文化企业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20-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7. ^ 中央編辦. 财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中國政府網. [2020-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3). 
  8. ^ 鄧聿文. 国企去行政化关键还是认识和决心. 《北京青年報》. 2013-11-02: A02版. 
  9. ^ 王楊. “正部级”铁路总公司的稀奇与寻常. 騰訊網新聞. [2020-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10. ^ 中國經營報. 50岁以上国企高管九成不愿放弃行政级别. 《成都商報》. 2014-09-01: 13版. 
  11. ^ 请问如何定义国有重点大型企业?.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12. ^ 113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35万亿 68家超千亿. 中國經濟網. 2014-07-29 [2021-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13. ^ 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中央企业奋发有为_工作. www.sohu.com. [2021-11-29] (英語). [失效連結]
  14. ^ 姚曉嵐. 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合并成立中国船舶集团:南北船20年分合. 澎湃新聞. [2019-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15. ^ 國務院國資委.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获批实施联合重组. 澎湃新聞. [2019-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5). 
  16. ^ 中國證券報.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成立,或撬动3000亿元市场需求,会带来哪些利好?. 新浪網新聞. [201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17. ^ 經濟參考報. 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挂牌 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新浪網新聞. [201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18. ^ 諾基亞貝爾被移出央企名錄:錯失5G大單 將由保利管理 https://finance.sina.cn/chanjing/gsxw/2020-06-05/detail-iirczymk5305246.d.html
  19. ^ 2008年10月,根據國資改組[2008]1124號《關於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施託管的通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公司實行託管。
  20. ^ 20.0 20.1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列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名单. 中國經濟網. [2023-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8). 
  2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 國資委. [202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7. 
  22. ^ 朱英. 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_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4-10-19]. 
  23. ^ 財政部. 关于检查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情况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中文(簡體)). 
  24. ^ 財政部. 关于印发《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岳陽市人民政府.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中文(簡體)). 
  25. ^ 25.0 25.1 財政部. 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2018年度薪酬信息披露.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中文(簡體)). 
  26. ^ 財政部. 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2019年度薪酬信息披露.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中文(簡體)). 
  27. ^ 27.0 27.1 27.2 新華財經北京. 财政部公布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26家中央金融企业名录. 新浪網新聞. 2021-02-20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中文(簡體)). 
  28. ^ 28.0 28.1 28.2 財政部網站. 中央金融企业名录. 中國政府網. 2021-09-14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