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
香蕉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演化支: | 鸭跖草类植物 Commelinids |
目: | 姜目 Zingiberales |
科: | 芭蕉科 Musaceae |
属: | 芭蕉属 Musa |
种: | 香蕉 M. × paradisiaca
|
二名法 | |
Musa × paradisiaca L., 1753
| |
香蕉的亲本小果野蕉(绿色)及野蕉(橘色)的原始分布地。 | |
异名[1] | |
148项
|
香蕉(学名:Musa × paradisiaca),又名甘蕉、芎蕉、芽蕉,弓蕉(闽南语:king-tsio/kin-tsio;客家语:Khiûng-tsiâu),为芭蕉科芭蕉属小果野蕉(M. acuminata)及野蕉(M. balbisiana)的自然或人工杂交的栽培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有棱;果皮黄色或绿色,果肉白色,味道香甜。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
香蕉原产于热带的马来群岛及澳洲北部地区,最早可能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驯化[2][3],未受人类驯化的野生蕉体型微小,难以打开果实且大部分为种子,与能剥开直接吃的食用蕉差异颇大,是人类以栽培的方式才获得黄色香蕉。至少有107个国家生产香蕉[4]。种植香蕉主要是为其果实,偶尔会用作纤维、香蕉酒、香蕉啤酒或园艺植物。2013年香蕉是产值第四大的食用植物,仅次于米、麦及玉米[5]。
现代培植的香蕉因为基因单一,会因感染黄叶病而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因此野生香蕉的基因常被拿来研究和杂交。
形态
[编辑]多年生大草本,真正的茎短,属地下块茎,似树干的是假茎,由层层肥厚叶鞘紧密抱合而成,高2-3米;叶片大呈长椭圆形,全缘或微波缘;穗状花序顶生,完全抽出后会下垂,有雌花、雄花、中性花;浆果成串,称为果房,分层排列,每层称为果把或果手,其上果实指状,称为果指,即大众吃的一根香蕉;种子均退化。
历史
[编辑]香蕉的原产地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一般相信,东南亚的农民最早种植小果野蕉(M. acuminata),并将其传播到东南亚西北部,与原生于印度东部到华南一带的野蕉(M. balbisiana)发生杂交,形成香蕉这一杂交种,再被人们引种到世界各地,形成现代多种人工栽培品系[6]。
考古学家曾于今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发现香蕉种植遗址,距今有逾五千年历史;而又于西非喀麦隆发现有逾千年历史之香蕉种植遗址。因此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亚及西非沿岸是目前已知早期的香蕉原产地,但也可能有其他的原产地[7]。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于西非把香蕉带到美洲一带种植,时为十六世纪。在二十世纪很长时间,中美洲和南美洲一带,是世界最主要香蕉种植国,出口至欧洲以及北美。
几乎所有种植的香蕉(包括大蕉)均是本杂交种的三倍体栽培品种。可以确认最早是东南亚人民开始杂交并种植香蕉。[8]
台湾香蕉栽植历史
[编辑]台湾史前时期,山区的野蕉尚未被驯化,当地原住民也无种植的记载。荷治时期开始有虽有略微驯化,但失败。明郑时期引进南和部分南洋的品种,于是开始生产。到了清朝时已大量产出,甚至成为献给皇室的贡品。台湾日治时期,日本人开始改良,将原生种与后来种交配,成为日本用于出口的佳品。战后,蒋梦麟等人率领农复会人员再次改良,改良后的品种成为目前所见的品种,并开始大量产出,成为内需外销两相宜农产品。而香蕉在外销上曾经替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让台湾拥有“香蕉王国”的美誉。 台湾的香蕉主要产地在高雄市的旗山区、那玛夏区、内门区;台南市的山上区、屏东县和台东县,以及农民自己种植[9][10][11]。
营养成分
[编辑]每100 g(3.5 oz)食物营养值 | |
---|---|
371 kJ(89 kcal) | |
22.84 g | |
糖 | 12.23 g |
膳食纤维 | 2.6 g |
0.33 g | |
饱和脂肪 | 0.112 g |
单元不饱和脂肪 | 0.032 g |
多元不饱和脂肪 | 0.073 g |
1.09 g | |
色氨酸 | 0.009 g |
苏氨酸 | 0.028 g |
异亮氨酸 | 0.028 g |
亮氨酸 | 0.068 g |
赖氨酸 | 0.05 g |
蛋氨酸 | 0.008 g |
胱氨酸 | 0.009 g |
苯丙氨酸 | 0.049 g |
酪氨酸 | 0.009 g |
缬氨酸 | 0.047 g |
精氨酸 | 0.049 g |
组氨酸 | 0.077 g |
丙氨酸 | 0.04 g |
天冬氨酸 | 0.124 g |
谷氨酸 | 0.152 g |
甘氨酸 | 0.038 g |
脯氨酸 | 0.028 g |
丝氨酸 | 0.04 g |
维生素 | |
维生素A equiv. | (0%) 3 μg(0%) 26 μg22 μg |
硫胺(维生素B1) | (3%) 0.031 mg |
核黄素(维生素B2) | (6%) 0.073 mg |
烟碱酸(维生素B3) | (4%) 0.665 mg |
(7%) 0.334 mg | |
吡哆醇(维生素B6) | (28%) 0.367 mg |
叶酸(维生素B9) | (5%) 20 μg |
维生素B12 | (0%) 0 μg |
胆碱 | (2%) 9.8 mg |
维生素C | (10%) 8.7 mg |
维生素D | (0%) 0 IU |
维生素E | (1%) 0.1 mg |
维生素K | (0%) 0.5 μg |
膳食矿物质 | |
钙 | (1%) 5 mg |
铁 | (2%) 0.26 mg |
镁 | (8%) 27 mg |
锰 | (13%) 0.27 mg |
磷 | (3%) 22 mg |
钾 | (8%) 358 mg |
钠 | (0%) 1 mg |
锌 | (2%) 0.15 mg |
其他成分 | |
水 | 74.91 g |
参照美国标准的相对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来源:(英文)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 |
香蕉几乎含有所有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因此从中可以很容易地摄取各种营养素。香蕉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加上含有果胶成分,能充分润滑肠道,加速粪便通过的速度,不让废物滞留在肠道中,能避免产生致癌物,可有效预防肠癌。香蕉含有寡糖成分,具有能降低肠道的坏菌,增加肠道好菌的作用,而且虽然因甜度甚高而得其名,但是一根净重约100克的香蕉的热量大约相当是一餐白饭的一半或以下而已。
香蕉含有相当多的钾和镁离子。而钾能防止血压上升及肌肉痉挛,而镁则具有消除疲劳的效果。同时,香蕉富含的钾离子也使得它在被人体吸收后会带给人体0.1微西弗的辐射曝照,但这个剂量距离线性无阈值模型(LNT)中能够对人体产生健康影响的100毫西弗(mSv)此一门槛还差了将近100万倍。香蕉也是一种天然的制酸剂。由于香蕉对消化、吸收相当良好,因此从小孩、到老年人,都能安心地食用,并补给均衡的营养,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给人带来欢乐、平静及瞌睡的信号,甚至还有镇痛的效应。
此外,一项在2009年由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体外实验发现,美国地扪香蕉含有的一种凝集素,可促进可杀死癌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调节免疫力的介白质-2和干扰素伽玛的产生,并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L1210细胞株及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生[12]。
成熟
[编辑]由于香蕉完全成熟时,果皮易裂,不利于搬运及贮藏。故采收大多于7至8分熟时,果皮仍为青绿色状态就开始采收,故通常不是能够马上食用的水果。刚采收的香蕉,通常青涩难以入口。所以需要在采收后,置于阴凉的通风处,静待其果皮变黄的自然熟成,或使用乙烯等化学催熟剂控制熟成时间[13],也有利用俗称“乙烯利”的2-氯乙基膦酸来催熟[14]。
生产及出口
[编辑]国家 | 百万吨 | 占全球的百分比 |
---|---|---|
表一:生产量 | ||
印度 | 29.7 | 20% |
乌干达 | 11.1 | 8% |
中国 | 10.7 | 7% |
菲律宾 | 9.2 | 6% |
厄瓜多尔 | 8.0 | 6% |
巴西 | 7.3 | 5% |
印度尼西亚 | 6.1 | 4% |
哥伦比亚 | 5.1 | 4% |
喀麦隆 | 4.8 | 3% |
坦桑尼亚 | 3.9 | 3% |
其他国家 | 49.6 | 34% |
全世界 | 145.4 | 100% |
表二:出口 | ||
厄瓜多尔 | 5.2 | 29% |
哥斯达黎加 | 1.8 | 10% |
哥伦比亚 | 1.8 | 10% |
菲律宾 | 1.6 | 9% |
危地马拉 | 1.5 | 8% |
其他国家 | 6.0 | 34% |
全世界 | 17.9 | 100%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有世界各国生产及出口香蕉及大蕉的数据,有些国家会将香蕉和大蕉分开统计,但生产量前四大的国家中,就有三个(印度、中国及菲律宾)是将香蕉及大蕉一并统计,因此也只能以香蕉及大蕉的总量来比较各国的资料。根据2011年的生产量统计资料(表一),印度是生产最多香蕉的国家,约占1.45亿公吨总产量的20%,乌干达排名第二,生产量占8%,其国内的数据中将香蕉和大蕉分开统计,后者占全国生产量的95%,前十名的国家的总生产量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注 1]。
出口量统计资料(表二)呈现的现象和表一不同,各国香蕉和大蕉的总出口量是0.18亿吨,只占总生产量的12%,出口量排名的前五个国家约占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生产量前三大的国家都没有在出口量前五名的列表中出现,而在出口量排名中,哥斯达黎加和危地马拉的生产量也不在全球前十名内,只有菲律宾的生产量及出口量排名大致相近。出口量最多的厄瓜多尔,约占各国总出口量的29%,厄瓜多尔的国内统计资料有将香蕉和大蕉分开统计,其中93%是香蕉[注 1]。
品种
[编辑]- 大米七香蕉
- 香芽蕉
- 北蕉[15]
- 台蕉一号
- 台蕉二号
- 台蕉三号
- 宝岛蕉
- 仙人蕉
- 吕宋蕉
- 红皮蕉
- 粉蕉(又称米蕉)
- 李林蕉(又称树蕉)
- 南投芭蕉
- 蜜蕉
- 玫瑰蕉
- 旦蕉
- 苹果蕉(果皮为红色)
- 帝王蕉(民间又称霸王蕉)
- [大香蕉](2024年网络流行迷因梗)
香蕉皮
[编辑]香蕉的皮在香蕉未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后是黄色的,氧化后是黑色的。人在吃香蕉时通常不会吃香蕉皮,但一些研究显示,香蕉皮具有比香蕉果肉更高的营养价值,包括降低胆固醇、补充电解质和摄入膳食纤维[16]。台湾早期有俗谚说:“失恋爱食弓蕉皮”,根据专家研究,香蕉皮含有丰富的色胺酸(Tryptophan),色胺酸能转换成血清素(Serotonin),有助于缓和情绪[17][18]。吃法有多种,比如将整根香蕉连皮洗净后切块,放入果汁机中,加入少许蜂蜜和一杯牛奶,制成香蕉牛奶。[19]
香蕉皮以容易令人滑倒著称,在一些电影、漫画里都有踩到香蕉皮而滑倒的桥段,而这项特质也产生了“蕉皮挑战”,挑战者会将香蕉皮放在地上,并试着在上面做出一些动作但不滑倒,包括寻常地行走并踩过香蕉皮、双脚踩在香蕉皮上行走、或是单脚站立在香蕉皮上自转[20],这种挑战具有高危险性[21]。日本科学家马渊清资、田中健诚、内岛大地与酒井利奈,借着测量人在踩到香蕉皮时,鞋底与香蕉皮、以及香蕉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后发现,被踩过的香蕉皮会渗出糖分和水分,产生润滑油效果,且香蕉越甜越滑。这项研究获得2014年搞笑诺贝尔奖[22][23]。
向他人丢香蕉或者香蕉皮可能会被视为污辱。[24]
日本有商人推出一款以醋为墨水成分的笔,用笔在香蕉皮上写字时,字体会在数分钟后才显现。[25]
香蕉皮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6]香蕉皮萃取物在体外分别与宫颈癌 Hela 细胞和前列腺癌 PC-3M 细胞作用,会导致细胞凋亡。结果显示香蕉皮萃取物在体外可明 显有效地诱导宫颈癌 Hela 细胞、前列腺癌 PC-3M 细胞的细胞凋亡。
研究人员通过对香蕉皮多糖的研究发现,香蕉皮多糖在糖尿病降血糖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实验小鼠为糖尿病模型时,分别给予三组实验小鼠高中低的香蕉皮多糖剂量(分别为100mg/kg、150mg/kg、200mg/kg)。14 天后发现有注射香蕉皮多糖的三组实验小鼠体重均有所增长,血糖下降幅度较大,其中高剂量香蕉皮多糖的小鼠血糖最为接近正常组。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香蕉皮粗多糖的得率为 4.25%。一天需要吃约 212g 以上的香蕉皮(约 4 根香蕉皮)。[27]
文化
[编辑]种族歧视
[编辑]因为流行文化中猴子常吃的植物为香蕉,因此白人对有色人种丢香蕉是一种歧视的行为。如巴塞罗那的达尼·阿维斯在2014年4月27日的西班牙甲组联赛对阵维拉利尔的比赛中,在下半场第75分钟时,准备开角球时被球迷种族歧视丢香蕉。[28]
日常用语
[编辑]香蕉人,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名词,最初是用来调侃那些只会读写西方语言,却不会读写中文的华人,取其“外黄内白”之意,即外表是黄种人、内在却像个白种白种人;后来也被其它东亚裔引用,讽刺信奉西方文化优越论的黄种人。虽然这个称呼含贬义、歧视或讽刺意味,但是有些不谙中文的华人或不谙自己民族言语的其它东亚人也会以此自嘲。
图片
[编辑]-
绿色未熟香蕉
-
仍未成熟的香蕉
-
剥出一半的香蕉、未剥皮的香蕉和纵切一半的香蕉。
-
熟透的香蕉,黄色表皮上出现黑色的“梅花点”。
相关条目
[编辑]脚注
[编辑]- ^ 1.0 1.1 1.2 The figures in the tables were derived from: FAOSTA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atasets for bananas and plantains for 2011 were downloaded and combined (the two are not distinguished in many cases). Totals and percentages were then calculated.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shown was chosen to account for a minimum of 66% of the world total.
参考资料
[编辑]- ^ Musa × paradisiaca L.. In: The Plant List (2013). Version 1.1.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http://www.theplantlist.org/ [2015-2-1].
- ^ Tracing antiquity of banana cultivation in Papua New Guinea. The Australia & Pacific Science Foundation. [200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Nelson, Ploetz & Kepler 2006.
- ^ FAOSTAT: ProdSTAT: Crop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05 [200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olmes, Bob (20 April 2013) "Go Bananas", New Scientist, Volume 218, Number 2913, Pages 39-41. This article, with a different heading "Nana from heaven? How our favourite fruit came to be", is also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with a subscription at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19 April. 2013
- ^ de Langhe, Edmond & de Maret, Pierre, Tracking the banana: its significance in early agriculture, Hather, Jon G. (编), The Prehistory of Food: Appetites for Change, Routledge: 372, 2004, ISBN 978-0-203-20338-5
- ^ The history of bananas:ancient origins to 1800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loetz, R.C.; Kepler, A.K.; Daniells, J. & Nelson, S.C., Banana and Plantain: An Overview with Emphasis on Pacific Island Cultivars, Elevitch, C.R. (编), Species Profiles for Pacific Island Agroforestry (PDF), Hōlualoa, Hawai'i: Permanent Agriculture Resources (PAR), 2007 [2013-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立法院公报,第 85 卷,第 38 期,第 2 篇,立法院秘书处,1996
- ^ 存档副本.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存档副本.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heung AHK, Wong JH, Ng TB. Musa acuminata (Del Monte banana) lectin is a fructose-binding lectin with cytokine-inducing activity. Phytomedicine. 2009, 16 (6): 594–600 [2011-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蕉後熟處理自動化. 国立台湾大学生物产业机电工程系.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专家辟谣:乙烯利催熟香蕉对人体健康无危害. 网易. 2011-04-28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蕉品種. [201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蕉皮不要丟!保健功效是香蕉果肉的三倍. 中时电子报. 2016-01-11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係金A 失戀真的要吃香蕉皮. 联合新闻网. 2016-12-16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日內瓦發明展 俗諺成真 提煉香蕉皮治憂鬱. 中时电子报. 2013-04-14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沒騙人!香蕉皮能治失戀,黑皮蕉更能防癌. 商业周刊. 2013 [2013-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蕉皮很滑?網友不信邪測試 結果讓他後悔. 苹果日报. 2016-04-02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短片:玩命遊戲】社交網潮興「香蕉皮挑戰」 踩蕉皮滑行不跣倒 專家警告極危險可致命 (00:57). 明报. 2016-04-09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Kiyoshi Mabuchi, Kensei Tanaka, Daichi Uchijima, Rina Sakai. Frictional Coefficient under Banana Skin. Tribology Online. 2012-09-30, 7 (3): 147–151 [2018-04-02]. ISSN 1881-2198. doi:10.2474/trol.7.147 (英语).
- ^ 香蕉皮為甚麼溜滑?研究人員發現原因. 大纪元. 2014-10-22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華人客丟人民幣、香蕉皮 侮辱越南女攤販. 苹果日报. 2016-07-08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日本最新神奇香蕉筆 讓留言全部隱形. TVBS. 2016-02-23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张佑安; 陈冠仲; 张翔; 林信成. 香蕉保健功能及香蕉皮利用-綜述. 健康与照顾科学学刊. 2014-04-01, 2 (1) [2022-12-21]. ISSN 222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陈怡妗; 苏鸿铭、许长禄、洪振方、陈大真、吴永昌、林昭庚. 從中醫黃色探討香蕉之古今應用及生理功效. 高雄师大学报:自然科学与科技类. 2020-12-01, (49): 1-42 [2022-12-25]. ISSN 1021-45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西甲】維拉利爾球迷掟蕉 巴塞丹尼爾幽默面對.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香蕉研究所,2009。“经济栽培种”、“芭蕉种”及“观赏蕉种”品种介绍。(网络版pdf档案,撷取于2013-09-26。)
外部链接
[编辑]- Y2K健康食物-香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Ktree-甘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财团法人台湾香蕉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蕉 Xiangjia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