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特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特尔股份有限公司
Intel Corporation
公司类型上市公司
股票代号NASDAQINTC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
纳斯达克100指数成份股
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
ISINUS4581401001在维基数据编辑
成立1968年7月18日
(56年163天)
创办人罗伯特·诺伊斯
高登·摩尔
安迪·葛洛夫
代表人物高登·摩尔(名誉董事长)
安迪·布赖恩特(前董事长)
奥马尔·伊什拉克董事长
帕特里克·格尔辛格首席执行官[1]
总部 美国加州圣克拉拉
标语口号1970年~1990年:
"Intel Delivers"
1990年~2006年:
"Intel Inside"
“给电脑一颗奔驰的芯”
2006年~2009年:
"Leap Ahead"
“超越未来”
2009年~2013年:
"Sponsors of Tomorrow"
“与你共创明天”
2013年~2015年:
"Look Inside"
“精彩,从芯开始”
2015年~2020年:
"Experience What's Inside"
“精彩芯体验”
2020年~2024年:
"Do Something Wonderful"
“与你共创美好”
2024年~今:
"It starts with Intel"
“芯生无限英特尔”
业务范围 全世界
产业半导体
产品中央处理器
微处理器
图形处理器
电脑存储器
闪存
固态硬盘及其主控(已被SK海力士收购)
主板及其晶片组
网络接口卡
Wi-Fi蓝牙晶片
行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已被苹果公司收购)[2]
晶圆代工服务[3]
营业额 593.8亿美元(2016年)[4]
息税前利润 128.7亿美元(2016年)[4]
净利润 103.1亿美元(2016年)[4]
资产 1531 亿美元(2021年)[4]
资产净值 662.2亿美元(2016年)[4]
员工人数106,000(2016年)[4]
市值183,400,000,000 美元 (2022年) 编辑维基数据
网站https://www.intel.com 编辑维基数据

英特尔(英语:Intel Corporation)是世界上第二大半导体公司[5],也是首家推出x86架构中央处理器(CPU)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由罗伯特·诺伊斯高登·摩尔安迪·葛洛夫,以“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创办公司,将高阶晶片设计能力与领导业界的制造能力结合在一起。英特尔也有开发主板晶片组网卡闪存图形处理器(GPU),与对通讯与运算相关的产品等。“Intel Inside”的广告标语,Pentium系列处理器以及与微软组成的“Wintel”联盟在1990年代间非常成功地打响英特尔的品牌名号。[6]

英特尔早期在开发SRAMDRAM的存储器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这些存储器晶片是英特尔的主要业务。在1990年代时,英特尔做了相当大的投资在新的微处理器设计上与培养快速崛起的个人电脑(PC)工业。在这段期间英特尔成为PC微处理器的供应领导者,而且市场定位具有相当大的攻势与有时令人争议的营销策略,就像是微软公司一样支配着PC工业的发展方向。[7][8]Millward Brown Optimor发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品牌排名显示出英特尔的品牌价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个名次到第25名。[9]而主要竞争对手有无厂半导体公司AMDNVIDIA、同为世界前三大半导体制造公司的三星电子台积电、以及由使用英特尔处理器转为自研ARM架构Apple。 2024年9月21日,高通于当日放出消息称计划收购英特尔。[10][11]

企业沿革

[编辑]

Intel的成长史可以分为几个明显的区段,在以下分段叙述之。

创办起源

[编辑]

1955年,“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离开贝尔实验室,创建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并吸引许多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加入。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异行为引起员工的不满。其中,被肖克利称为“八叛逆”的罗伯特·诺伊斯高登·摩尔等八人联合辞职,并于1957年10月共同创办仙童半导体公司。后来让Intel在1990年代有着决定性地位的匈牙利人安迪·葛洛夫是于1963年在高登·摩尔的邀请下加入仙童半导体公司。

由于仙童半导体快速发展,导致内部组织管理与产品问题日益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导体其中两位共同创办人罗伯特·诺伊斯、高登·摩尔请辞,并于同年7月16日以“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一名共同创办英特尔公司。安迪·葛洛夫也志愿跟随高登·摩尔的脚步,成为英特尔第3位员工。在安迪·葛洛夫的口述自传中表示,如果以“他是英特尔第3位员工”的角度来看,他是“英特尔创办人之一”。但若以所有权来说,因未受邀1美元价格购股,所以是首位自愿加入的员工。

在刚创立新公司时,高登·摩尔与罗伯特·诺伊斯想要将新公司命名为“摩尔·诺伊斯”(Moore Noyce)。不过这个名称听起来像“more noise”(“更多噪声”,noise一般解作“噪音”),不太适合用于电子公司。于是在决定以INTegrated ELectronics的前缀组成的“Intel”之前,大约有一年的时间他们使用“NM电子”来做公司名称。不过当时Intel的品牌已经被一家连锁旅馆注册,所以当时他们就买下Intel商标才成为现今的Intel公司。[12]

快速成长

[编辑]

在刚创立的时候,Intel制造半导体的能力在当时而言是相当突出的,而当时他们主要的产品是SRAM的晶片。Intel在70年代时因为扩厂与升级制程的关系,能够主导多种存储器的生产,因而业务增长。

1971年,Intel制造出第一颗处理器Intel 4004;1972年制造出第一台微型电脑[13][14],而在80年代初期他们的主要业务还是在DRAM晶片。不过,竞争力日益提升的日本半导体制造商在1983年大大的降低半导体市场的利润,同时IBM PC(IBM个人电脑)的成功让Intel的CEO Grove深信要将公司透过开发方向指向处理器,来改变业务模式的基本方向。而在80年代的这十年之中发现这个决定是相当正确的,造成Intel在这10年间空前增长,成为最主要(和最有利可图)的在PC产业的硬件供应商。

成长趋缓

[编辑]

2000年之后,由于高阶处理器的需求成长减缓,来自新兴市场的竞争者逐渐地获得不小的市场份额,Intel的支配地位因此被削弱。在2000年初时CEO克雷格·贝瑞特英语Craig Barrett (chief executive)当时决定拓展公司在半导体产业之外的业务,不过最后少部分是成功的。

2005年,CEO保罗·奥特利尼要重新把业务重点放在处理器核心与各式平台的晶片组,雇佣超过20000名员工将公司改组。不过由于利润降低,在2006年9月Intel发布重组计划,导致在2006年7月有高达10%的员工被解雇,而在剑桥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也在2006年底关闭。

2006年6月27日,Intel发布售出XScale的技术。Intel同意以价值6亿美元现金和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售出XScale处理器的业务给迈威尔科技有限公司。这一步是Intel有意要让业务重点更集中于x86核心架构与伺服器业务。而售出案于2006年11月9日完成。[15]

产品结构调整

[编辑]

2010年8月23日,英特尔以每股48美元现金收购安全软件公司McAfee,交易总值约76.8亿美元

历代商标
1968-2006
2006-2020
2020-2022
2022-

2015年6月2日,英特尔以每股54美元现金收购可编程逻辑半导体公司Altera,交易总值167亿美元现金

2017年3月13日,英特尔斥资15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自驾技术公司Mobileye

2019年7月26日,英特尔旗下的智能电话调制解调器业务及一系列专利和大约2200名员工,被苹果公司斥资10亿美元收购。

2019年12月16日,英特尔斥资20亿美元收购以色列AI晶片制造商Habana Labs。

2020年10月20日,英特尔向SK海力士出售闪存及存储业务[16]

营销历史

[编辑]

SRAM与微处理器

[编辑]
Intel 4004处理器

Intel第一个主力销售产品是移位暂存存储器与随机存取存储器IC,而在70年代时Intel成为这三种竞争激烈的DRAMSRAMROM市场中的领导厂商。就在此时,英特尔的几位工程师,分别是Marcian Hoff、Federico Faggin、Stanley Mazor、Masatoshi Shima共同发明第一颗微处理器Intel 4004。本来的发展是让日本Busicom公司生产的计算器中替换一些应用导向集成电路,虽然微处理机直到80年代中期才成为Intel的营业核心,不过Intel 4004在1971年11月15日就在大众市场推出,比存储器更早。

从生产DRAM到处理器

[编辑]

在个人电脑领域在萌芽的1983年时,日本的存储器晶片制造厂日益压缩Intel的利润,而当时的总裁安迪·葛洛夫项目将公司带领发展至微处理器的方向走。葛洛夫在他写的一书“十倍数时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中对这次转型的叙述。他的计划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观念,接着是周全的考虑,想要让8086微处理器由自己独立生产。

虽然当时碍于集成电路的制程无法让Intel独立生产以应付消费者的需求,但格罗夫还是在三个不同位置的工厂开始生产处理器,并停止授权晶片设计给像是Zilog英语ZilogAMD的竞争对手。当PC工业位于蓬勃发展的80年代与90年代时,Intel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Intel,x86处理器,与IBM PC

[编辑]

尽管在英特尔,处理器是多么的重要,4004处理器与后继的80088080在当时还不是Intel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接下来于1978年设计完成的8086(以及削弱版的8088),英特尔展开了一项名为“征服运算”(Operation Crush)的大型市场推广及销售活动,有意的要尽可能的说服消费者去使用他的处理器。当时的活动导致IBM创立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虽然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当时并没有充分使用。

而IBM在1981年发表他的个人电脑,而且迅速的大受欢迎。而在1982年,Intel推出80286微处理器,而这颗处理器在两年后使用在IBM PC/AT上。而第一家IBM PC兼容机制造厂商Compaq在1985年推出了搭载80286的台式电脑,而在1986年也很快的推出搭载80386的电脑,在PC兼容系统的市场与IBM互相竞争,也确立了Intel为最大的重点组件供应者。

而在1975年,公司开始了一项项目去开发一个高度先进的32位微处理器,最后在1981年时以Intel iPAX 432的名称推出。而该项目的要求过高而处理器始终无法满足其性能指针,所以并没有在市场上获取成功。此时Intel则是扩展x86架构到32位。[17][18]

386处理器

[编辑]
Intel 80386 DX-33处理器

在这段期间安迪·葛洛夫大力将公司发展目标改变,结束很多DRAM的业务与将公司的资源指向微处理器的业务,不过也许比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他决定将独自生产386处理器。在这之前,处理器制造厂是处于未成熟阶段,而且由于制造过程的问题而常常降低产量或是停止生产中止提供给用户。而为了要降低这种冲击,就会迫使很多制造厂制造同款晶片来维持供需平衡。像是8080与8086系列的微处理器就有好几家工厂共同生产,当时比较有名的制造厂则是ZilogAMD。葛洛夫决定就不授权386的架构给其他制造厂,而在Intel自家在加州、俄勒冈州、亚历克桑纳州等三处不同地方的工厂生产处理器,而让买家相信不会供不应求。而在Compaq Deskpro 386成功确立了386处理器是好的CPU选择,Intel也成功的达成了自身生产处理器的能力。而这样利润就能帮助更迅速的发展高性能晶片设计和高性能制造能力,让Intel在1990年代早期能够位于不被质疑的领导位置。

486、Pentium与Itanium

[编辑]
后期的Intel Pentium III处理器

Intel在1989年发表了486处理器,而且1990年时正式完成编组第二组设计团队,由此团队设计P5与P6处理器,而且要加速新型处理器的推出时间,从以往的4年以上改为2年推出。由于当时修法改为数字无法当作注册商标,P5在1993年以Pentium的名称推出。而P6在1995年以Pentium Pro的姿态推出,而更进步的Pentium II则是在1997年出现。而新的处理器架构是在加州圣克拉拉俄勒冈州希尔斯柏勒交互推出的。

圣克拉拉的设计团队在1993年动手参与x86架构的后继者,架构代号称为P7。第一次尝试被中止约一年的时间,但很快的经由与HP的工程师合作继续开发。而开发成果是在2001年6月推出IA-64的64位架构的Itanium。但是Itanium执行原先的x86应用程式的性能却不如预期,而且它也无法有效的与最先AMD提出的64位x86架构(AMD64,之后被Intel采纳并包装成EM64T)相互竞争。目前,Intel已停止开发与布署Itanium处理器。

而希尔斯柏勒的团队设计出代号为P68的Willamette处理器,并以Pentium 4的名称推出市场,而在后期加入了64位的延伸集给部分的Pentium 4与Intel Core 2处理器。而既有晶片的改造团队则几乎都是在以色列海法开发的。

Pentium处理器瑕疵

[编辑]

在1994年6月,Intel的工程师在Pentium处理器的浮点运算部分发现一个瑕疵。只要以一个特定的浮点数字进行除法运算,就会在低位元处造成错误,而这个浮点运算的错误会造成之后运算数值的误差越来越大。而Intel在未来推出的处理器上修正这个问题,不过之后则是拒绝透露更多有关这个瑕疵的问题。[来源请求]

在1994年10月,林渠堡学院的Thomas Nicely教授发现这个bug之后立刻回报给Intel,但是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于是在10月30日将有关这个bug的消息发布到网络上。[19]而这则bug的消息则是很快的在网络上传开而被业界新闻采用发布。由于很容易让一般的用户“体验”到这个bug(只需要开启电脑程序运算此数字即可“体验”),而Intel针对此问题的声明稿指出,这是制造过程中出现细微的输入错误,而这则声明稿不被许多电脑用户接受。而在1994年的感恩节,纽约时报跑新闻的记者John Markoff聚焦在这个错误上作文章。这时Intel才改变态度而决定召回这批有问题的晶片。这个动作造成Intel在1994年少了5亿美元的年营收。

Intel Inside、Intel系统部门与Intel架构实验室

[编辑]

在这段期间,Intel采用了两种主要的方式让该公司生产的处理器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接受。第一项是在1990年开始,而且众人皆知的Intel Inside营销以及“贴标签”运动。这项运动让Intel从一个默默无闻的PC组件供应商摇身成家喻户晓的品牌。而第二项则是在90年代初期建立的Intel系统部门,该部门是在制造个人电脑的主板,而且内附CPU及存储器。不久之后,Intel开始制造已组装完成的“白牌”系统提供给一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小型PC组装公司。于是在90年代中期的极盛时期,Intel制造了超过15%的个人电脑,跃居于第三大的PC提供者。而Intel为了让小型的PC制造厂能够与大型的PC制造厂竞争,更让小型制造厂加速采用最新的处理器与架构,像是PCI总线、USB以及其他接口。这样就能够让新的处理器加速普及率。[来源请求]

VPro企业方案的台北论坛
英特尔F1赛车模拟器

而在90年代,Intel的架构实验室(IAL)是很多硬件接口的推手,像是PCI总线、USB蓝牙,以及提供于多处理器伺服器的当代先进架构。IAL在软件方面的努力在早期也有部分成果,但是后来软件的趋势则是往微软的方向走。而Intel与微软之间的竞争关系则是可以从IAL的副总裁史蒂芬·麦基迪与微软的反托拉斯的诉讼中窥知一二。

而另一项让Intel的新款处理器得以迅速普及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版本更新,理由是每次更新Windows操作系统就需要更强的处理器来达到最佳体验。从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直到Windows XP甚至是Windows Vista都是与当代的硬件技术互相对补。

2018年安全漏洞

[编辑]

多核心处理器与未来发展

[编辑]

2006年9月6日Intel宣布重组架构及提出节流方案内容,在2007年中前裁员1万5千人,把员工总人数裁减至9千2佰人。

9月7日,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博锐技术。[20]11月14日,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面向伺服器的至强5300处理器和面向台式电脑的Core 2 Extreme Quad-Core CPU[21]

2007年,英特尔宣布将会重返图形晶片市场。第一款产品会命名为Larrabee。在ATI3Dlabs的出售过程中,英特尔得到了大部分3Dlabs工程师和部分ATI的工程师,该产品就是由他们设计。有人担心缺乏驱动程式的配搭,显卡性能不能有效发挥。[22]Larrabee能运行万亿次运算,在首发时可能会有24至32个核心,次年升级到48个。开发者可利用英特尔提供的Ct编程模式,去发挥Larrabee的功能。Ct编程模式建基于C语言C++语言,会分配工作到不同的核心。[23]

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关系

[编辑]

在2005年6月6日、苹果公司的CEO 史蒂夫·乔布斯宣布Apple会从长久使用的PowerPC架构转移到Intel的x86架构,因为PowerPC的未来计划并非Apple需要的。第一台配备Intel CPU的苹果电脑于2006年1月10日推出,而Apple起初宣布在2007年底将旗下产品全部转换为使用Intel的晶片,不过随后发布转移项目会提前到2006年底完成[24],不过Apple在2006年8月的时候就已经将所有旗下产品全部转移至Intel平台了。而Apple的伺服器产品Xserve则是在2006年11月开始使用Intel Xeon处理器,提供的系统配置则是与Apple的Mac Pro相似。[25]

苹果在2020年6月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中的一系列讲座中宣布了其将Mac迁移至苹果晶片的计划[26]。整个迁移将持续“大约两年”,且第一台基于ARM的Mac已在2020年11月发布。

企业事宜

[编辑]

领导团队与企业架构

[编辑]

在1968年创立Intel的时候,当时的CEO罗伯特·诺伊斯,在1975年则由高登·摩尔担任CEO的位置。安迪·葛洛夫在1979年担任公司总裁的位置,而摩尔在1987年坐上董事长的位置时,则是辅以CEO称号给葛洛夫。在1997年葛洛夫接替摩尔担任董事长,而贝瑞特则是接任总裁的位置。而奥特利尼之前是公司总裁,而且对Intel的设计持续兼容于IBM PC的重要推手,于是2005年5月18日时贝瑞特将该公司的大权转移到保罗·奥特利尼。而董事会推举奥特利尼担任CEO的位置,且贝瑞特接替了葛洛夫董事长的位置。而葛洛夫虽然从董事长的位置下台,但Intel还是保留了特别顾问的位置给他。

而目前Intel董事会的成员包括:

  • Craig Barrett
  • 查伦·巴尔舍夫斯基
  • Susan Decker
  • James Guzy
  • Reed Hundt
  • Paul Otellini
  • James Plummer
  • David Pottruck
  • Jane Shaw
  • John Thornton
  • David Yoffie[27]

雇员

[编辑]

Intel并不是典型的矽谷企业,它的企业文化并不会像Google或是昇阳那么的随性。它内部有相当严格的精英,能够获得丰富的工作酬劳,而且并不会长期看轻内部的雇员。[28][29]

而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远近驰名,主要得力于它的执行团队。Intel已抵制了走向“局外人”的首席执行官。保罗·奥特利尼在Intel度过30年的老公司时担任CEO的角色。他的所有高层幕僚都已经通过多年的考验。在许多情况下,英特尔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用他们的所有职场生涯奉献于Intel,这在矽谷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事情。

Intel有一条强制退休政策,只要首席执行官达到65岁时就强制退休,但其中只有一个CEO贝瑞特,是真正在65岁退休。以往的所有CEO的退休年龄都低于65岁;葛洛夫在62岁时退休,而罗伯特·诺伊斯和高登·摩尔都在58岁时退休。而57岁的奥特利尼在长期生涯中都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他有可能到65岁而退休的CEO。

公司内没有一个人有专属的办公室,甚至奥特利尼也是在工作空间(一个开放式楼层使用各式隔板隔出空间)里工作。采用这种工作空间的设计目的是使雇员们达成平等原则,但是有些新进员工却难以适应这样子的改变。在业界中Intel并不是唯一采用此方案的公司,HP其实也有相似概念的无办公室设计。

Intel也有制程装置在加州以外的地方,如中国以色列爱尔兰菲律宾哥斯达黎加俄罗斯等地。Intel在美国雇佣了比较多来自科罗拉多麻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俄勒冈德克萨斯华盛顿州犹他的员工。[30]在俄勒冈的Intel雇佣了超过16,000名员工,而这些员工主要来自Hillsboro。[31]而Intel在新墨西哥及亚历克桑纳的分部也都超过10,000名员工。

多样性

[编辑]

Intel有多样化的员工群体[32]。他们的员工群体是以种族、国籍、性别认同和宗教自由为编组群。在1994年,Intel是最早拥有同性恋、双性恋以及跨性别组群的其中一家公司,[33]而且也有穆斯林员工群,[34]还有犹太员工群,[35]以及以圣经为主的基督教员工群。[36][37]

在2002年人权运动发表了第一份企业平等指数,英特尔得到了100%的评价,而且2003年与2004年的评比也都保持着优良的评价。此外,2005年的Working Mother杂志评选的100个最好公司中,Intel也名列其中。不过,Intel的工作做法仍有受到批评的时候,最著名的就属其与前雇员Ken Hamidi的诉讼案。[38]

财务

[编辑]

Intel的公司市值为1534.2亿美元(2007年10月31日时)。他以INTC的名称公开的能够在纳斯达克上交易,而且也是下列股汇市指数的成员:道琼斯工业指数S&P 500NASDAQ-100费城半导体GSTI Software Index

INTC是一个被广泛持有的股票,几乎58.5亿。机构投资者和共同基金持有60%的股权,而公司内部人,包括高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持有股份约只3%。Intel在目前的上市历史中,最高收盘价是在2000年8月31日的74.87美元,而到2002年9月23日时的最低收盘价为14.62美元,而在2007年10月底,股价则是在25.50至26.50元波动。

摩尔定律

[编辑]

1965年高登·摩尔在《电子学》杂志(Electronics Magazine)第114页发表了影响科技业至今的摩尔定律

广告及品牌营销

[编辑]

Intel Inside

[编辑]
1990年4月至2005年
“内有英特尔(中国大陆)/Intel Inside(台湾)”

1989年4月,技术助理-丹尼斯·李·卡特认为英特尔的微处理器80386无法取代80286,主因是终端消费者不会想要80386所提供的强大运算能力,卡特认为必须直接说服80386微处理器才是终端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之后在葛洛夫的支持下,卡特在丹佛市报纸广告登上将286黑体字画上红色“X”,报纸下一版面即出现386并引用文字说明它的优点,此广告随后在全美报纸刊登,并带动80386销售量。

卡特认为:“我们希望处理器在电脑中占有更显眼的位置,她极为重要却看不见,人们不知道微处理器的存在,它们不认识我们。”“英特尔需要一个品牌,品牌名称不会是386或是486,数字不能登记为商标。”,卡特主张针对终端消费者提出完整营销项目-“Intel Inside”,他希望打大众广告也和电脑品牌合推广告,也是就是说电脑商如果广告中包含“Intel Inside”以及其生产的电脑中也贴有“Intel Inside”贴纸,英特尔愿意分摊广告成本。另外当广告和电脑出现英特尔的品牌可能会造成资讯混乱,冲淡自身品牌价值,所以在“Intel Inside”中的Intel写的样式和公司正式商标不同。此项目于1990年4月展开,最先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发起“Intel Inside”项目,随后应Pentium处理器的推出,Intel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推出“给电脑一颗奔驰的芯”宣传语,2003年Intel微调“Intel Inside”Logo,直到2005年5月,欧特裡尼担任首席执行官调整组织架构及推动配套营销再造工程为止。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
机构代码91310000607289904Y
成立1994-01-19
创办人罗伯特·诺伊斯高登·摩尔安迪·葛洛夫 编辑维基数据
代表人物帕特里克·格尔辛格 编辑维基数据
总部上海市闵行区紫竹科学园区紫日路751号2层
产业半导体产业、电气工业 编辑维基数据
营业额企业选择不公示
息税前利润不适用
净利润企业选择不公示
资产企业选择不公示
资产净值不适用
员工人数551(2021)
市值183,400,000,000 美元 (2022年) 编辑维基数据
网站https://www.intel.com 编辑维基数据

Leap Ahead

[编辑]

2006年1月,为配合Intel刷新品牌形象,Intel正式启用“Leap Ahead”作为品牌口号。

声波标志

[编辑]

众所皆知的“D♭  D♭  G♭  D♭  A♭ ”的声响是由华特·沃佐瓦英语Walter Werzowa写的。[39]

Sponsors of Tomorrow

[编辑]

2009年激活新的广告词,中国大陆中文译名是“与您共创明天”,而台湾中文译名是“驱动未来”。

Look Inside

[编辑]

2013年6月,为配合Haswell架构的处理器发布,英特尔激活了Look inside这一全新的营销主题,它与“Intel Inside”遥相呼应,希望拉近与消费者距离。

Experience What's Inside

[编辑]

2015年,为配合第6世代Core处理器发布,Intel推出该口号。

竞争对手

[编辑]

在1980年代时,英特尔在全球是前十大的半导体销售的业者(1987年是第10名),而在1991年以后,英特尔达到了第一名的位置之后就没有再变动了。而其次的半导体公司包括AMD三星德州仪器东芝意法半导体

在个人电脑晶片组方面的竞争对手包括威盛电子硅统科技AMDNVIDIA。而在网络方面的竞争对手有飞思卡尔英飞凌博通MarvellAMCC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而Intel在闪存的竞争者则是飞索三星奇梦达东芝意法半导体海力士

而唯一在x86处理器市场中能够与Intel相抗衡的是AMD,在1976年的时候AMD与Intel有完整的交叉授权协议:双方能够在一定时间后使用对方的专利技术而不用遭受起诉。[40]但如果有其中一方破产或是被并吞,此交叉授权协议就会自动取消。[41]而像VIA全美达这种比较小的竞争对手就生产应用于小型电脑或是便携式组件的低耗能处理器。2010年第二季全球个人电脑中央处理器市场占有率,Intel以80.7%位列第一,第二是AMD占19.0%,VIA则占0.3%。[42]

诉讼官司

[编辑]

在2005年9月,英特尔向法院提交了针对AMD的诉讼(英)[43],反驳AMD的指控,并声明其商业行为是公平和合法的。在这次的反驳,Intel展开了合法辩护的基础,像是解析AMD侵略性的策略以及指出AMD如今的市场定位,是由于拙劣的商业决策以及管理上的无能,包括制造业的基本能力,以及过分依赖承办的晶片厂所导致的。[44]

法律专家预测这场官司因为Intel的回应指出它们不太可能设法去清算AMD,而且很有可能会打好几年。[45][46]

在2006年10月,全美达提出了Intel侵害在电脑架构以及节能技术的专利诉讼。[47]而在2007年10月,全美达与英特尔的诉讼案已经宣告终结,对Intel判处第一年1.5亿美元以及之后5年共2000万美元的罚金。这两家公司同意放弃起诉对方,而Intel已获得一项永久的非专属授权,能够在10年内使用当前和今后全美达的专利技术在Intel晶片里面。[48]

监管机构的反竞争指控

[编辑]

而在2007年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指控Intel多数针对主要竞争对手AMD的反竞争行为。[49]这项指控可以溯及2003年时,包括给予优惠的价格给电脑厂商,厂商获得的大多数或全部来自英特尔的CPU,同时电脑制造商就延迟或取消推出采用AMD晶片的产品,并提供低于成本的CPU晶片给政府和教育机构。[50]英特尔根据这项指控回应时表示,这些指控既毫无根据也很无稽,是为了对消费者发布善意才会出现其市场行为。[51]而律师Bruce Sewell也回应说,委员会误解了一些关于价格和制造成本事实的假设。[52]

在2008年2月,公司发言人宣布,Intel在慕尼黑的办公室已被欧盟竞争监管机构为调查其经营手法而被“搜查”。Intel也报告说,他正在配合调查。[53]如果他们找到扼杀竞争的证据,英特尔最高会被罚款其年度收入的10%。[51]而Intel的竞争对手AMD随后也会针对这些指控推出一个网站。[54][55]

在2007年9月,韩国监管机构正式指控英特尔违反反托拉斯法。该调查始于2006年2月,韩国官员突击检查Intel的韩国办事处。如果罪名成立,该公司有可能被罚款高达年销售额的3%。[56]

2023年9月22日,欧盟宣布对英特尔滥用市场地位、操控x86核心处理器产品罚款3.7636亿欧元,理由包括英特尔付款给惠普、宏碁、联想等电脑商,以延缓对手产品的上市。[57]

收购NVIDIA的传闻

[编辑]

2009年12月,据国外媒体报导,自7月AMD收购ATI的交易公布以来,就一直有传闻称英特尔将做出回应,收购ATI的主要竞争对手NVIDIA

按照股价计算,NVIDIA的市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英特尔发言人拒绝就此发表评论,称该公司不会就市场传闻发表评论。另一方面,通过收购ATI,AMD进入了一个新市场——图形晶片市场。但对于英特尔而言,收购NVIDIA无法带来同样的效果,因为该公司早已开始生产图形晶片。此外,NVIDIA首席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目前还不太可能交出公司控制权。Pacific Growth Equities分析师塞特亚·西拉拉(Satya Chillara)表示:“从各个方面来看,这一交易都存在太多变量。”[58]

消息人士称,Intel正在与NVIDIA探讨进一步合作。除了技术授权之外,Intel甚至有可能收购NVIDIA。

消息人士称,如果Intel收购NVIDIA,那么NVIDIA CEO黄仁勋可能会担任Intel CEO。

由于投资者对公司在移动领域的表现感到不满,Intel董事会有史以来第一次考虑从外部选拔CEO。交接将在2013年5月完成,届时现任CEO保罗·奥特利尼(Paul Otellini)将退休。继奥特利尼后,Intel董事会正考虑从外部选拔CEO,黄仁勋会成为这一人选吗?消息人士暗示,Intel的这一举动可能与它在移动业务方面欠缺实力有关。Intel若要收购NVIDIA,不仅会收购其移动处理器部门,也会将GeForce显卡业务一并收购。由于证券市场的保密规定限制,两家公司都不能透露任何资讯。此前,IntelSandy Bridge和Ivy Bridge处理器将采用GeForce显卡晶片的传言流出后,NVIDIA予以了否认。[59]

轶事

[编辑]

Intel除了几年一次的大改款英语Facelift (product)之外,接下来推出新产品后,大都把技术一点一点的放在新产品上进行小改款,而产品性能英语Effectiveness几乎都差不多。因此被网友戏称在挤牙膏,Intel则被网友笑称是牙膏厂。对此,Intel也顺势玩起了挤牙膏的,与高露洁英语Colgate (toothpaste)官方宣布在中国大陆推出联名英语Co-branding牙膏盲盒[60]

争议

[编辑]

Core 2 Duo的广告争议

[编辑]

在2007年,Intel发表了一份纸本的广告,其广告内容为一个办公室内有6位非洲裔美国选手同时相向起跑,而站在他们之间为一位白人男性。这则广告很容易引起黑人向白人鞠躬下跪的联想,而被指出为种族歧视。不久Intel集成营销副总南希·巴格特就此对外发布声明,指出这篇广告是“冷漠且有污辱性质”。[61]而这股风波则是在几位英特尔主管在网站上作公开道歉而快速的平息。[62]

供应商来源争议

[编辑]

2021年12月,英特尔被发现在其一份向供应商写的信当中提到,其投资者和客户询问该公司是否从中国新疆采购产品或服务,同时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已限制来自新疆的产品,因此该公司需要确保其供应链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的产品及服务。该信件被披露后,其官方微博下涌现大量辱骂英特尔的评论[63]。英特尔酷睿代言人王俊凯也于12月22日宣布解除与英特尔的合作关系[64]

针对供应链问题,英特尔于12月23日发表声明回应称,信件中关于新疆的描述这是出于表示确保遵守美国法律的初衷,并对信件在中国合作伙伴引起的疑问和顾虑表示遗憾,向中国客户、供应商和公众道歉。[65]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也对此事做了表态[66]。2022年1月10日,《华尔街日报》记者查询英特尔官网,发现供应商信件已经更新,其中“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的产品及服务”之类的字句被删除。[67]

处理器召回争议

[编辑]

2024年7月,英特尔表示其推出的13、14代处理器因处理器微码发生特定算法错误,进而过度提高处理器工作电压,导致处理器出现不稳定现象,更使处理器发生烧毁[68]。英特尔表示预定于2024年8月发布修复更新[69],但也同时表示此类更新无法修复受影响之产品,并声明不会召回相关受影响之产品[68],引起受害者不满。尽管英特尔已针对受影响处理器延长2年保固,但仍无法抑制消费者的怒火,美国律师事务所Abington Cole + Ellery发起对英特尔有关的集体诉讼[70]

被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点名

[编辑]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布文章《漏洞频发、故障率高,应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文章指出英特尔的安全漏洞问题频发,亦批评产品可靠性差,建议对英特尔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71]。翌日,英特尔中国表示“将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澄清相关疑问”,强调坚定承诺其产品安全和质量[72]

处理器系列[73]

[编辑]

嵌入式

[编辑]

桌面型

[编辑]

笔记型

[编辑]

伺服器

[编辑]

晶片组

[编辑]

只枚举桌面型晶片组,不包含移动平台,工作站与伺服器用晶片组。完整型号请至英特尔晶片组列表条目。

  • 430系列-是Intel早期的晶片组,该晶片组支持Socket 7奔腾MMX处理器,支持PCIISA插槽。
  • 440系列-其中440BX是Pentium II时期的经典之作。
  • 810系列-这是Intel第一款款采用集成显卡的晶片组。不支持AGP,使得不能使用AGP显卡。
  • 815系列-搭配Pentium III处理器,其中的815EPT正式支持Tualatin核心的处理器。
  • 850系列-早期的850是为了配合Pentium 4的仓促上市而设计的,采用不成熟的Socket 423插座并搭配昂贵的RDRAM内存使得它与Socket423的Pentium 4同时被淘汰出局。新的850E后来作为工作站级别的晶片组上市。
  • 845系列-为了摒弃昂贵的RDRAM存储器而设计的搭配SDRAM存储器的晶片组。随着DDR存储器的上市,英特尔又推出了845D以及后续的845E、845G等晶片组。
  • 848/865/875系列-为全面支持含Hyper-Threading技术的Pentium 4处理器而设计的晶片组,首度支持双通道存储器技术(848P为865系列的简化版本,去掉了对双通道存储器技术的支持)、SATA硬盘、AGP8X和USB2.0等新技术。
  • 910/915/925系列-过渡产品,配合采用LGA 775封装的处理器,支持最新的PCI ExpressDDR 2内存,而915系列则保留了对Socket 478、AGP以及DDR内存的支持。只有925系列支持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
  • 945/946/955系列-在原915/925晶片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对Pentium D双核心CPU的支持。其中955和975系列支持了Pentium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945GT Express晶片组更是支持了Core Duo处理器。使用VRM11的975系列主板更支持Intel Core 2系列处理器。
  • 963/965/975系列-加入对Core 2系列处理器的支持,另加入原生的双通道DDR 2 800MHz的支持。采用新的命名方法,将标识英文字母前置。
  • x3x(31/33/35/38)系列-于965系列的基础上加入1333MHz外频的支持,并于P35/X38等高阶晶片组中加入DDR3支持。[74]采用新的命名方法,以第一个英文字母代表类型(如P35是独立晶片组、G35是内建显示功能的晶片组),及最尾的数字代表级别(如G35、G33、G31中以G35最高阶)
  • x4x(41/43/45/48)系列-x3x系列的改良版,将外频提升到1600MHz,并支持最新的PCI Express2.0。
  • x5x(55/57/58)系列-支持LGA 1366LGA 1156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组,高端型号采用QPI与处理器连接,中低端型号采用DMI与处理器连接,不设存储器控制器——北桥,改为内建于处理器中。
  • x6x/C20x(61/65/67/68/202/204/206)系列-支持LGA 1155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组。
  • x7x/C216(75/77/79/216)系列-支持LGA 2011LGA 1155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组。Z77/H77/Z75/C216是x6x及C20x系列的改良版,支持SATA 3.0、USB 3.0
  • x8x/C22x(81/85/87/222/224/226)系列-支持LGA 1150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组。优化了多项硬盘传输性能。
  • x9x/C612(97/99/612)系列-支持LGA 2011LGA 1150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组。Z97/H97是x8x系列的改良版。全系列增加对M.2接口的支持。X99与C612是第一个支持DDR4存储器的晶片组。
  • x1x0/C23x(110/150/170/232/236)系列-支持LGA 1151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的晶片组。全系列增加对SATA Express接口以及DDR4存储器的支持。优化了PCIe存储性能。
  • x2x0/C422(250/270/299/422)系列-支持LGA 2066LGA 1151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i9的晶片组。Z270/H270/Q270/Q250/B250是x1x0系列的改良版。全系列增加对Intel Optane固态盘的支持。
  • x3x0/C24x(310/360/370/390/242/246)系列-支持LGA 1151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i9的晶片组。由于Coffee Lake-S CPU可能会在高端Z270主板上烧掉,因为某些针脚的(供电)压力太大。所以Intel增加此改良版,并只支持Coffee Lake-S系列CPU,且不可向下或向上兼容。
  • x4x0(410/460/470/480/490)系列-支持LGA 1200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i9的晶片组。
  • x5x0/C25x(510/560/570/580/590/252/256)系列-支持LGA 1200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i9的晶片组,全系列增加对PCI EXPRESS 4.0的支持。
  • x6x0(610/660/670/680/690)系列-支持LGA 1700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i9的晶片组,全系列增加对PCI EXPRESS 5.0以及DDR5 SDRAM的支持。
  • x7x0/C26x(710/760/770/790/262/266)系列-支持LGA 1700封装的处理器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i9的晶片组,全系列不再支持Intel Optane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ATT O'BRIEN. Intel replaces its chief executive after a rocky stretch. AP. 2021-01-14 [202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英语). 
  2. ^ bolvor. 高通暗示丢了一個大客戶訂單,iPhone 7真的要用Intel基帶. expreview.com. [2016-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Intel收购了英飞凌公司的基带业务,很早前英飞凌也给苹果iPhone供应过基带,随着Intel收购VIA公司的CDMA基带业务,现在Intel也能提供全网通LTE基带了...”,“...Intel现在的XMM 6360基带支持LTE Cat10网络,提供最高450Mbps下行和100Mbps上行速率...”
  3. ^ 英特爾/三星難壯大 台積電穩居晶圓代工龍頭. [2016-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英特尔发挥14纳米(nm)三闸极(Tri-Gate)晶体管技术优势,携手Altera强攻超高性能FPGA...”
  4. ^ 4.0 4.1 4.2 4.3 4.4 4.5 Intel Corporation 2016 Annual Report Form (10-K). EDGAR.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2016-02-27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7). 
  5. ^ Intel 2007 Annual Report (PDF). Intel. 2007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1-05). 
  6. ^ Paul S. Otellini Bio. [200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4). 
  7. ^ Goodin, Dan. Microsoft's holy war on Java. news.com (CNET News.com). 1998-09-23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8. ^ Graham, Lea. USA versus Microsoft: the fourth week. news.bbc.co.uk (The BBC). 1998-12-14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03). 
  9. ^ Brandz Ranking 2007. Millward Brown Optimor. 2007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4). 
  10. ^ 芯片半导体领域“地震”,高通被曝有意收购英特尔公司. IT之家. 2024年9月21日 [2024年9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9月21日). 
  11. ^ 高通近日与英特尔接洽收购事宜司. 华尔街日报. 2024年9月21日 [2024年9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9月27日). 
  12. ^ Theo Valich. Secret of Intel name revealed. The Inquirer. 2007-09-19 [2007-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13. ^ Silberhorn, Gottfried; Colin Douglas Howell. Intel Intellec Series. old-computers.com. OLD-COMPUTERS.COM. [2007-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7). 
  14. ^ A chronological list of Intel products. The products are sorted by date. (PDF). Intel museum. Intel Corporation. 2005-07 [2007-07-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09). 
  15. ^ Marvell buys Intel's handheld processor unit for $600 million. eetimes.com (CMP Media LLC.). 2006-06-27 [2007-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16. ^ 官宣!SK海力士斥资约600亿元收购Intel闪存业务.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17. ^ Maliniak, Lisa. Ten Notable Flops: Learning From Mistakes. Electronic Design Online. 2002-10-21 [2007-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18. ^ Dvorak, John C. What Ever Happened to... Intel's Dream Chip?. February 1997 [2007-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8). 
  19. ^ Nicely, Dr. Thomas R. Dr. Thomas Nicely's Pentium email. Vince Emery Productions. 1994-10-30 [2007-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4). 
  20. ^ 存档副本. [2006-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4). 
  21. ^ 存档副本. [2006-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2). 
  22. ^ 存档副本. [200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23. ^ 存档副本. [2007-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8). 
  24. ^ Apple to Use Intel Microprocessors Beginning in 2006. Apple press release. Apple Inc. 2005-06-06 [2007-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2). 
  25. ^ Jobs: New Intel Macs are 'screamers' news.com
  26. ^ Warren, Tom. Apple announces it will switch to its own processors for future Macs. The Verge. 2020-06-22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27. ^ Intel Board of Directors. [200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8). 
  28. ^ iWon company profiles: Intel. iWon.com. IAC Search & Media.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1). 
  29. ^ Patrizio, Andy. Big Intel Layoffs Could Come Next Week. internetnews.com (Jupitermedia Corporation). 2006-08-31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8). 
  30. ^ Intel Communit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l. Retrieved on January 23 2008.
  31. ^ Suh, Elizabeth. Home of Oregon's largest employer and much mo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Oregonian, October 28 2007.
  32. ^ Jobs at Intel - Diversity. intel.com. Intel Corporation.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5). 
  33. ^ Intel Gay, Lesbian, Bisexual or Transgender Employees Home Page. [200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9). 
  34. ^ Jobs at Intel - Diversity, Employee Groups (Intel Muslim Employee Group). intel.com. Intel Corporation.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4). 
  35. ^ Jobs at Intel - Diversity, Employee Groups (Intel Jewish Community). intel.com. Intel Corporation.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2). 
  36. ^ Jobs at Intel - Diversity, Employee Groups (Intel Bible-Based Christian Network). intel.com. Intel Corporation.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1). 
  37. ^ Intel Bible-Based Christian Network (IBCN) website. [200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7). 
  38. ^ Hamidi, Ken. FACE Intel Index. faceintel.com.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8). 
  39. ^ Paul Morley on the Intel Pentium ad jing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uardian Online
  40. ^ Fried, Ian. Intel, AMD sign new licensing deal. news.com.com (CNET Networks, Inc). 2001-04-04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6). 
  41. ^ Patent Cross License Agreement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nd Intel Corp.. Findlaws, Inc. [200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1). 
  42. ^ 2010年第二季處理器市佔報告. [201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7). 
  43. ^ Intel Files Response To AMD Complaint. intel.com (Press release) (Intel Corporation). 2005-09-01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4). 
  44. ^ Whelan, David. Intel's Legal Strategy Takes Shape. forbes.com (Forbes.com Inc). 2005-09-02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01). 
  45. ^ AMD, Intel Battle Wages On As EU Decision Nears (PDF). amd.com. Portfolio Media, Inc. 2006-03-20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02-16). 
  46. ^ Krazit, Tom. Update: Intel issues formal response to AMD's antitrust lawsuit. infoworld.com (IDG News Service). 2005-09-01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1). 
  47. ^ Transmeta Announces Patent Infringement Lawsuit Against Intel Corporation. investor.transmeta.com (Press release) (Transmeta Corporation). 2006-10-11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01). 
  48. ^ Transmeta settles patent suit with Intel. reuters.com (Reuters). 2007-10-24 [200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3). 
  49. ^ Competition: Commission confirms sending of Statement of Objections to Intel. europa.eu (Press release). 2007-07-27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2). 
  50. ^ Lawsky, David. UPDATE 4-EU says Intel tried to squeeze out Advanced Micro Devices. reuters.com (Reuters). 2007-07-27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0). 
  51. ^ 51.0 51.1 EU outlines Intel 'market abuse'. news.bbc.co.uk (The BBC). 2007-07-27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6). 
  52. ^ Lawsky, David. Intel says EU made errors in antitrust charges. reuters.com (Reuters). 2007-07-27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0). 
  53. ^ EU regulator raids Intel offices. BBC News. 2008-02-12 [200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5). 
  54. ^ Clarke, Peter. AMD sets up websit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Intel". eetimes.com (CMP Media LLC). 2007-08-08 [200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55. ^ AMD Break Free. breakfree.amd.com.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2007-07-31 [200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31). 
  56. ^ Intel facing antitrust complaint in Korea. iht.com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7-09-11 [200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0). 
  57. ^ 欧盟委员会再次对英特尔开出3.76亿欧元的罚单.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3-09-22 [202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4) (中文). 
  58. ^ 09年末驚天新聞:傳INTEL準備收購NVIDIA. it168.com. 2009-12-09 [200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59. ^ 惊!Intel或收购NVIDIA 黄仁勋任新CEO. 中关村在线.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9). 
  60. ^ 牙膏廠確認!高露潔官方與英特爾 11 代酷睿在中國推出聯名牙膏盲盒 - T客邦.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61. ^ Bhagat, Nancy. Views@Intel - Sprinter Ad (Blog post). blogs.intel.com. Intel Corporation. 2007-07-31 [200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 
  62. ^ MacDonald, Don. Apologies from Intel for Sprinter Ad. intel.com. Intel Corporation. [200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2). 
  63. ^ Intel sparks broad outrage for distorting facts about Xinjiang - Global Times. 环球时报. 2021-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64. ^ 王俊凯解除与英特尔合作关系:该品牌仍未公开表明其立场. 新浪财经. 2021-12-23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65. ^ 关于英特尔的供应商信函的公开声明. 英特尔. 2021-12-23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66. ^ 新京报. 英特尔就其涉疆言论发表声明,外交部回应. 腾讯新闻.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67. ^ Liza Lin. 英特尔在遭中国社交媒体抵制后删除涉疆言论. 华尔街日报. 2022-01-11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中文(简体)). 
  68. ^ 68.0 68.1 There is no fix for Intel’s crashing 13th and 14th Gen CPUs — any damage is permanent / Here are the answers we got from Intel.. [2024-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6). 
  69. ^ Intel 宣稱已找到 13 代和 14 代 Core 處理器不穩定的原因. [202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2). 
  70. ^ 果然要被告了,美國律師事務所對Intel處理器穩定性問題發起訴訟連署. [202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2). 
  71. ^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建议对英特尔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联合早报. 2024-10-16 [2024-10-17]. 
  72. ^ 孔学劭. 英特尔中国回应:将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澄清相关疑问. 南方都市报. 2024-10-17 [2024-10-17]. 
  73. ^ Trademarks and Approved Nouns List.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74. ^ Intel® P35高速晶片組. [200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