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苏州戏曲博物馆

坐标31°18′54″N 120°37′54″E / 31.3149036°N 120.6316177°E / 31.3149036; 120.631617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昆曲博物馆
The China Kunqu Museum
苏州戏曲博物馆
Suzhou Museum of Opera and Theater
苏州戏曲博物馆正门
成立苏州戏曲博物馆:1986年
中国昆曲博物馆:2003年
地址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14号
31°18′54″N 120°37′54″E / 31.3149036°N 120.6316177°E / 31.3149036; 120.6316177
类型专业博物馆
馆长郭腊梅
网站中国昆曲博物馆
地图
地图
全晋会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530
认定时间2006年5月25日

苏州戏曲博物馆,又称中国昆曲博物馆(英语:The China Kunqu Museum,简称昆博),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14号全晋会馆内。是中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以昆曲为主题的公办专业性博物馆[1]。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历史

[编辑]

1921年,由苏沪两地昆曲名家联合创办的昆剧传习所在苏州桃花坞成立。因当时昆曲日渐式微,传习所旨在推广传承昆曲,招收少儿教习昆曲,由此培养了一批“传”字辈的昆曲名家,带动昆曲行业在民国年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及江浙沪各相关单位联合举行昆剧传习所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会上成立了苏州昆剧历史陈列馆。1982年秋,对全晋会馆进行整修,在苏州昆剧历史陈列馆的基础上筹建苏州戏曲博物馆[3]。1986年10月正式开馆,设有昆剧、苏剧评弹等专题陈列室,馆藏有明清剧本、演出行头、名家遗物等[4]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借此时机相关部门在苏州戏曲博物馆的基础上筹建中国昆曲博物馆。昆曲博物馆以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昆曲文化为宗旨,2003年建成[5]。同年,苏州戏曲博物馆增设两块馆牌,分别为中国昆曲博物馆和苏州评弹博物馆[4]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晋会馆作为大运河苏州段的重要古迹之一,入选为遗产点。由此,昆博成为了“双遗产”博物馆。同年昆博开始整治提升工程,扩大展出面积、增加游览活动,历时一年余完工[6]

馆舍馆藏

[编辑]
古戏台

苏州戏曲博物馆的馆舍全晋会馆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65年),由晋商集资兴建于山塘街咸丰十年(1860年)被太平军所毁,光绪五年(1879年)在中张家巷现址重建。会馆总占地6000余平方米,三路四进,中路戏楼设有二层戏台。1958年至1984年先后被工厂、学校、民居等占用,各建筑皆破败不堪,正殿1976年遭火灾焚毁。1983年起开展整修工作,同时创办苏州戏曲博物馆,1986年完工对外开放。全晋会馆于1963、1982、2006年先后被列为市级省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中国昆曲博物馆挂牌后,使用占地36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5平方米,馆藏昆曲相关服饰、器具、文史等计3000余件[4]

正殿
馆藏 明 汤显祖撰 清 叶堂订《纳书楹玉茗堂四梦全谱》(清乾隆木刻本)

馆内戏楼及两廊分别展示了昆曲的发源、晚清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昆曲历史及发展情况。展品包括各时代的剧本手稿、文献资料等,其中包括由明代汤显祖所著“玉茗堂四梦”(清乾隆木刻本)[8]以及清代叶堂的《纳书楹曲谱》等[9]。戏楼正中竖有明代戏曲家魏良辅的造像。戏楼背面即为二层古戏台,戏台高3米,额枋雕饰龙凤及戏文图案,金碧辉煌,穹顶雕有324只蝙蝠,为苏州现存最为精致的古戏台[10]。正殿内另有设立一个戏台,每周均安排有昆曲表演。正殿两侧展示昆曲表演用服装和乐器。西路楠木厅内藏有昆博的镇馆之宝“宝和堂”堂名灯担,为清末所制,用数百块紫檀木黄杨木构件拼搭而成[11],镶嵌象牙珊瑚宝石,属国家二级文物,也是全国仅存的一件堂名灯担[12]。此外昆博内还设有视听欣赏室、教育活动室、高马得昆曲戏画艺术馆、百花书局等。

馆藏 昆曲演出乐曲(部分)

除展品展出外,昆博还致力于对昆曲曲谱进行编辑整理,已于2013年出版了《“含英咀华”昆谱集萃》(第一辑),共收录长年来演出较多较为著名的昆曲选折六十六出[13]

参观服务

[编辑]

中国昆曲博物馆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逢法定假日亦开放),对外免费参观。每周“昆剧星期专场”演出可购票欣赏。另还有不定期举办的昆曲相关讲座活动等。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刘欢. 两岸青少年苏州感受昆曲之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08-24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2. ^ 机构. 《苏州戏曲志》. 古吴轩出版社. 1998.10. ISBN 9787805743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3. ^ 综述. 《苏州戏曲志》. 古吴轩出版社. 1998.10. ISBN 9787805743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4. ^ 4.0 4.1 4.2 《苏州市志(1986-2005)》.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2: P.1514. ISBN 9787553738857. 
  5. ^ 中国昆曲博物馆 赏古老昆曲艺术. 凤凰网. 2014-11-24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5). 
  6. ^ 让博物馆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景观. 苏州都市网. 2016-05-17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0). 
  7. ^ 第四十九卷 第三章 第三节. 《苏州市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01 [2018-05-07]. ISBN 97872140138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8. ^ 昆博推《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特展. 戏剧网. 2010-05-17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9. ^ 《纳书楹曲谱》. 苏州戏曲博物馆. 2013-12-15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7). 
  10. ^ 第四卷 第二章 第四节. 《平江区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11. ISBN 97878068186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11. ^ 全国首次南北戏曲联展将亮相南博 展示文物“宝和堂”安装整整花10天. 和讯网. 2015-10-27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12. ^ “与古人交”昆曲史展厅及清末民初“宝和堂”堂名担. 苏州戏曲博物馆. 2013-12-28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13. ^ 中国昆曲博物馆致力于昆曲曲谱收藏形成体系. 东方网. 2013-09-23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