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皮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羊皮筏子是用羊皮和牛皮两种皮质扎制成的筏子,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2006年,甘肃省文化厅正式确定羊皮筏子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编辑]

黄河发源于青海,在古时是兰州唯一的水道,但水势由高而下,上游水势奔流及河床浅深的关系,不利舟楫,与周围地区的水上交通和运输,惟一之交通工具,为皮筏子,俗称“浑脱”。

制作方法

[编辑]

筏有牛皮与羊皮两种,牠的构成,是将牛皮由颈开口,完全脱下,去毛而留廓,以绳紧札三足及颈部,从一足空间,鼓以气,使成气囊(鼓气后再紧札此一足),涂桐油,以防腐蚀。另以树枝或木板条,制成十字形方格,将羊皮七八只,或十数只,紧凑排列,平缀于其下,筏成,放乎中流,一人持木板拨水,正其方向,就飘然而去。

历史用途

[编辑]

若载重驶远,由西宁至兰州,或兰州至宁夏,则以牛皮二三十只,建成大筏,搭篷盖,置炉灶以备宿食,载客运货,有如船只,牠的行驶,不恃风帆浆力,仅于后面架一木板为柁,把柁以正其航线。无论远近,皆顺流而下,水势如万马奔腾,浮筏以去,至下游目的地,起货卸客后,引筏上岸,泄其气,拆散,折叠装车,载回原处。如果是羊皮小筏,路行不远,筏夫就扛起小筏返回。因河水急流似箭,只能顺而下不能逆而上。沿兰州城关河畔,小小羊皮筏子到处可见,乘牠去下游几里的旅途,或载送少数物资,片刻可到。

皮筏现况

[编辑]

随着交通运输业得发达和便捷,羊皮筏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运输货物和载人济渡的功能已基本丧失。但随着后来旅游业的兴起,羊皮筏子漂流由民间自发组织,作为一种特色旅游项目,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对这一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刚刚起步。

参考资料

[编辑]
  1. 陶楷廖.兰州.正中书局印行.1957-7[2014-3-18]
  2. 兰州羊皮筏子 引自中国甘肃网[2014-3-18]
  3. 兰州:黄河浪平筏子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引自甘肃日报[20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