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当用汉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当用汉字(日语:当用漢字當用漢字とうようかんじ tōyō kanji *)为日本于1946年(昭和21年)11月16日由日本内阁发布的《当用汉字表》(当用漢字表)中所公布的汉字,共计1850字。广义的来说,还包含了《当用汉字表》、《当用汉字别表》、《当用汉字音训表》、《当用汉字字体表》、《当用汉字改订音训表》等与汉字政策相关的法令。后为常用汉字所取代。

简介

[编辑]

当用汉字主要是由汉字中使用率高的字所构成,作为公文、媒体等文字的表示范围之用。同时,部分笔画复杂的传统汉字,也尝试由一般文献记载已使用之笔画简化的“略字”所取代。

其实从战前开始,表音主义者便认为汉字数目太多,不利于学习,因此强硬主张应该完全废除日文中的汉字,以假名为主。因此实际以文部省为中心,开始尝试限制汉字的使用。但是由于民间以及文字、语言学者的反对声浪相当强烈,该改革无法进行。战后因同盟国占领,国字的改革议题由于社会的混乱,形成了改革的共识。于是由表音主义者主导,以将来全面废止汉字使用为前提,制定“当用汉字”政策,初步阶段先减少汉字在日文中的使用比例。

然而,“当用汉字”毕竟只是一个妥协性的内容,表音主义者与表意主义者对汉字的存续与否,既没有积极的拥护,也没有积极的反对。于是表音化与表意化的议题始终持续著,并未真正全面性废止汉字,如此实行了35年而未曾修定。

由于当用汉字删除了不少实际上使用率很高的汉字,因此1981年,内阁公告了仅仅作为“目标”,而非“强制”的《常用汉字》,追加196个新的汉字,并废止了《当用汉字表》简化、限用汉字的政策。

限制对象

[编辑]

以下就当用汉字于1946年公告的具体范围,以及其意图作简单的说明。

当用汉字的限用对象为法令、公文、报纸、杂志、以及一般社会上使用等的文字记述为对象。

使用上要注意的,在当用汉字以外的汉字,要使用时,以假名来记载。

关于专有名词方面,最好能够就当用汉字的基准来进行整理。不过这并不是强制要求即刻中止汉字的使用,以平假名来表示。这个是尊重专家的意见。但是,在同时专门的工作或研究应该也可以在当用汉字的范围内进行。

在专有名词的考量之外,例如地名或人名等,很多没有包含在当用汉字内的情况之外,并不会有问题。但是,住居表示、出生地与新地名、人名的场合,可以使用当用汉字或人名用汉字

其他方面,动物名或是中国朝鲜以外的外国地名,使用片假名来表记。

同时,关于字体和读音也正在调查中,关于这些,后来公布了《当用汉字音训表》(1948年)和《当用汉字字体表》:(1949年)。另外,依据《同音汉字书写规则》(同音の漢字による書きかえ)(昭和31年7月5日“国语审议会”报告)使用代用字和代用语。

问题点

[编辑]

混同书写

[编辑]

今天常见的汉字和假名“混同书写”问题,也是随当用汉字表的出现才产生的。根据此表,对使用当用汉字无法书写的辞汇可进行同音替换;而现实中,则有人将汉字用假名发音来替代,以这种方式继续使用原有辞汇,这即是所谓“混同书写”现象的由来。

不少成语中含有不属于《当用汉字表》的汉字,因此,这些成语就必须参杂汉字与假名一起来表示,如日本的四字熟语“濫竽充数”按当用汉字必须写成“濫う充数”、“焚琴煮鶴”写成“ふん琴煮かく”。可是这样的表记法,不脱破坏传统文化的占领政策而遭到批评。

脱离传统和汉字使用国

[编辑]

当用汉字中因为包含许多日本新字体,对于阅读古典的古籍原著便有了困难。同时,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地方中,中国大陆通过汉字简化而改用简化字。因此,汉字在各地不再统一。目前仍使用传统汉字的地方则有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

批评

[编辑]

以汉字全废为目的的当用汉字屡次遭到批判。1956年(昭和31年),国语审议会会长森户辰男于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汉字假名混合表记是审议的前提。汉字全废不予考虑。”1958年开始,杂志《声》连载的《我的国语教室》(私の國語敎室)中,福田恒存指出“目前对汉字进行限制已经是明显不可能的事情了”。因国语审议会大多数由表音主义者所占据,大会每次都由所选出的同样几位委员所构成;在1961年的大会上,发生了舟桥圣一、盐田良平、宇野精一、山岸德平等改革反对派委员退场的事件。

1962年,国语审议会委员吉田富三表示“国语(日语)是以汉字假名混合表记作为正式规则的。国语审议会在此前提下对国语的改善进行审议”,并提案将此作为审议前提。

争论

[编辑]

自幕末以来,作为日语表记方法之一,使用汉字的是是非非屡次成为人们讨论的对象。批判汉字使用时所采用的根据有下面这些:

  • 汉字的数量太多,也难以记住其读音和写法。
  •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使用罗马字,使用汉字是自绝于世界。

打字机、电脑出现之后,也有人从机械化方面来批判:

  • 因汉字数量巨大,文字处理机、电脑对其的处理要花费较长时间。
  • 和产生只使用假名或罗马字的文档相比,产生汉字假名相混合的文档要经过所谓的“假名汉字转换”(かな漢字変換),损失效率。

上述这些理由也产生了如下的主张,认为依照政策来削减汉字使用或将汉字全部废除不再使用这种做法有利于国家利益。

1866年(庆应二年),前岛密向当时在位的德川庆喜将军提出名为《汉字废止之议》(漢字御廃止之議)的报告和提议,这被世人认为是汉字废止论的先驱。他提出“汉字的习得过程没有效率,应予废止”的观点。

而反对废除汉字者的理由如下:

  • 随着电脑与文字处理器的发展,以使用打字机活字、手书原稿为前提而对汉字作出的限制、简化已失去原有效果。曾经是汉字限用派的金田一春彦认为,1995年(平成7年)至今,文字处理器已有很大发展,无论常用汉字新字体还是现代假名遣都变得无意义。[1]
  • 如果废除汉字,由于无法分辨同音异义词,其间的差异将不复存在,日本语会因此失去越来越多的表达方式和概念,变为表现力贫乏、非常幼稚的语言。[2]
  • 汉字若被废止,学过汉字而能理解古典文学的菁英阶层与无法理解汉字的庶民之间会形成文化隔阂,这对文化发展有害无益。[3]

当用汉字总字表

[编辑]

使 便 寿 姿 婿 宿 尿 殿 沿 湿 稿 簿 綿 西 調 貿 退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福田恒存. 私の國語敎室. 文春文库. : 358页 (日语). 
  2. ^ 高岛俊男. 漢字と日本人. 文春新书. 2001年: 244页 (日语). 
  3. ^ 福田恒存. 私の國語敎室. 文春文库. : 304~305页 (日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