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学浩,字椒畦、字孟养[1],号椒畦江苏省苏州府昆山县人。清朝画家。

乾隆五十一年,乡试中举,早年从学于李豫德沈石田,擅长书法[2]。著有《南山论画》、《易画轩诗录》、《山南屋画论》、《学圃诗钞》。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504》,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504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编辑]

  1. ^ 墨香居画识 ,3卷 ,124
  2. ^ 《清史稿》(卷504):王学浩 ,字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幼学画于同县李豫德,豫德为王原祁外孙,得南宗之传。学浩溯源倪、黄,笔力苍劲。论画曰:“六法,一写字尽之。写者,意在笔先,直追所见,虽乱头粗服,而意趣自足。或极工丽,而气味古雅,所谓士大夫画也。否则与俗工何异?”又曰:“画以简为上,虽烟客、麓台,犹未免繁碎,如大痴,真未易到。大痴法固在荒率苍古中求之,尤须得其不甚着力处。”时论学浩用墨,能入绢素之骨,比人深一色。晚好用破笔,脱尽窠臼,画格一变。著南山论画。卒,年七十九。学浩享大年,道光之季,画苑推为尊宿。馆吴中寒碧山庄刘氏,坛坫甚盛。其时吴、越作者虽众,足继前哲名一家者,盖寥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