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洋机构 (山达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洋机构
成立时间1967年[1]
创始人L·罗恩·哈伯德
类型非注册教团
总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黄金基地(山达基教会总部)
地址
  • 美国佛罗里达州清水市、洛杉矶、丹麦哥本哈根、英国伦敦、圣岗庄园、与自由风邮轮上。
领导人大卫·密斯凯维吉
员工数5000[1]
标语Revenimus(拉丁文:我们回来了)[2]:175
网站什么是海洋机构? 山达基教会

海洋机构(英语:Sea Org)是一个属于山达基教会但在法律上未注册的宗教团体[3],由教会最虔诚的成员组成[4] 。它是由新兴宗教山达基创始人L·罗恩·贺伯特于1967年8月12日所建立的一支采用海军军衔和军服的私人海军力量[5]:263[6][7][8]:124。目前山达基教会管理组织的所有高级职员和各个教会机构及附属机构的行政主管都由海洋机构成员组成[9]。海洋机构要求其成员保持一套严格的守则,如从加入之始就承诺为山达基服务十亿年[8]:125

自2009年起,根据山达基教会的官方网站统计,该机构约有五千名成员[1]。目前最高领导人为自称海军上校(Captain)的大卫·密斯凯维吉,创办人贺伯特自称准将(Commodore)且该军衔永久为其保留[10]:139。一些前成员和学者认为海洋机构是一个有着严密监视和缺乏自由等特征的极权主义组织[8]:125

该机构在建立之初运营三艘船舶,分别是戴安娜号、雅典娜号、阿波罗号。在卖出所有舰船前,一度多至十艘,显示出其强大的海上传统。其中,阿波罗号曾担任海洋机构的旗舰[11]。自1971年开始,海洋机构承担了山达基教会的高阶宗教发展责任,特别是最高层的“听析”及其相关的“训练”,即运作中的希坦第八级(OT VIII)[12]。在1975年,海洋机构卖出舰船搬到陆地上,建立的陆上基地却保存了海军的风俗。1985年,教会购买了邮轮自由风号,作为全新的最高阶山达基机构,该船职员全部由海洋机构成员组成。该船在加勒比海南部的无法律监管的公海游弋,并在库拉索阿鲁巴等地停靠。除了高管和有佣金的外宣职位外,大部分人员工作艰苦,薪水几无。教会辩称它是修道会

概述

[编辑]

根据贺伯特的说法,在数千万年前,银河邦联统治著包括地球(故事中被称为“Teegeeack”)在内的银河系的大部分地区。该邦联由一位名叫“兹努”的暴君控制,但他最终被银河邦联内一个被称为“忠诚军官”(Loyal Officers)的组织推翻[8]:124。宗教学者休‧厄本(Hugh Urban)写道,海洋机构就是以这个“忠诚军官”组织为蓝本建立的。 厄本也描述了拥有海军制服和军阶的海洋机构,这是贺伯特将自己在二战海军故事的理想化再现。他也表示,海洋机构让人想起贺伯特的科幻小说集《Ole Doc Methuselah》中的“光之战士”(Soldiers of Light)[8]:124 。海洋机构对外公开的目的是“让品格融入地球”[8]:125

学者史蒂芬·A·肯特(Stephen A. Kent)认为,海洋机构成立的部分原因是山达基的一些做法已经遭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国税局,以及英国、澳洲和罗德西亚等国政府的监视。教会在无法律监管的公海上航行则可以摆脱他们的注意[13]

在2000年,海洋机构的成员人数约5800名[14]:53。大多数海洋机构成员居住在洛杉矶、克利尔沃特、哥本哈根、伦敦、圣岗和雪梨的山达基教堂建筑群中,也有一些成员居住在较小的中心或被派往其他地方[14]:53。根据2022年向澳洲慈善与非营利委员会(ACNC)提交的报告,作为山达基教会英国分部的山达基宗教教育学院公司声称共有700名“志工”(包括海洋机构)在圣岗、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其他英国地方机构[15]

据学者苏珊·雷恩 (Susan Raine) 称,贺伯特将海洋机构创建为“一种太空海军,将[科幻的]太空理念与地球海军理念融为一体。”贺伯特传记作者乔恩·阿塔克(Jon Atack)回忆起海洋机构的一份机密行政指示,该指示声称世界各国政府正处于崩溃的边缘:“海洋机构将生存并收拾残局”[2]:21

子机构

[编辑]

准将信使机构(Commodore's Messenger Organization,CMO)是海洋机构内的一个管理单位[5]:301,是属于山达基教会的一个非法人的准军事组织[16]。 该机构负责监督山达基教会的各个其他组织[17]。1968 年,贺伯特任命了自己的第一任信使,当时他住在阿波罗号船上。这些信使是他的私人行政助理,完全在他的指导下工作来确保山达基管理层遵循他的政策。

学员机构(Cadet Org)是从1970年代初到2000年代初,在美国、英国和澳洲寄养海洋机构成员的子女的机构。同海洋机构一样,孩童每天都有包括清洁乃至翻修建筑等体力劳动的例行公事日程,严格按照准军事化标准行动。孩子们被分成三组:儿童组(六岁及以下)、预备学院组(7-9岁)、学员组(9-16岁)。因资源严重不足,经常导致缺衣少食等情况的发生。其中一些设施容纳了多达 400 名年龄在几个月到16岁之间的儿童。

组织结构

[编辑]

为了纪念创立日,每年的8月12日被定为海洋机构日,教会会在此日期举行仪式以纪念海洋机构成员的成就和贡献,并举行授衔和晋升仪式[18][19][20][21]

狂风》(High Winds)是海洋机构的机关杂志,首期在1980年的海洋机构日发行。

十亿年合约

[编辑]

根据创始人贺伯特的说法,海洋机构的使命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8]:124。海洋机构成员担任山达基教的亲善大使与行政管理者;教会主要组织中的所有政策和行政职位均由海洋机构成员担任[14]:49。海洋机构成员居住在教会称之为“停泊的”(berthing)公共宿舍中,每周受俸50美元作为基本津贴[22]

根据山达基信仰,成员转世重生后应重新返回海洋机构,因此海洋机构的座右铭是“Revenimus”(“我们回来了”)[2]:175。因此,每个海洋机构会员都必须签署一份十亿的年合约,承诺来生世世献身山达基,“让品格融入这个星球和宇宙”[8]:125。教会认为,该承诺不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只是象征性地表明了成员应为该组织做出的奉献,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自由离开。在签署后,新人可以向“产业项目小组”(海洋机构的新兵培训计划)报告。宗教学者约翰·高登·梅尔敦写道,新人从签署合约到完成新兵培训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一旦训练完成,就可以做出最终的加入决定[14]:54

然而,成员倘若离开海洋机构则会收到一份“吃白食者的账单”(freeloader's bill),教会向离职员工催收他们“欠缴”的所有听析或培训的费用,追溯至最初加入时间起。尽管该账单在法律上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这些山达基人实际上无法在任何山达基机构获得服务,直至付清账单并执行一个赔偿计划为止[23]。因此实际上脱离机构是很困难的。大多数海洋机构人员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清水湾、加州洛杉矶、澳洲雪梨等大基地内的宿舍,守卫森严。教会因合约不轻易批准任何人离开。

新兵训练计划

[编辑]

新招募的机构成员都必须完成培训计划和一系列步骤,然后才能被视为正式的海洋机构成员。新人须遵守一套严格的规定,例如:向所有正式成员必须称“长官”,不许走路前进只许跑步,已婚人士必须分开而且不能有亲密接触等等[24]

山达基教会视为新兵训练计划[25]的“产业项目小组”(Estates Project Force,简称EPF)有着严格的日程表,包括五小时的学习和教导,和八小时的体力劳动。其中五小时的学习和教导称为“零号产品”(Product Zero),专门用于研究海洋机构的历史、宗旨、职责和法规,不提供任何“听析”宗教服务。八小时体力劳动的目的则是要让新人适应未来更为艰苦的工作。“零号产品”的课程大纲包括[26][27]

  • 《基本学习手册》(Basic Study Manual),山达基学习技术的入门,是“学生帽”( Student Hat )课程的简化版。
  • 《山达基品格入门》(Introduction to Scientology Ethics),山达基品格的入门课程,
  • 《基础海洋机构帽》(Basic Sea Org Member Hat),一个介绍海洋机构和成员要求的课程,
  • 《欢迎来到海洋机构》(Welcome to the Sea Org),贺伯特先生在1969年10月对新人的演讲录像带,
  • 《个人仪容》(Personal Grooming Course),个人卫生和仪容的课程和要求。

EPF培训计划没有终止期限,可能长达数年。在完成计划之后,还需要通过“7A安全检查”和健康委员会(Fitness Board)的审核才可以加入海洋机构[28][24]。新人最终需要口头向“十八点守则”(18-point code)宣誓,随后正式成为成员。在每年的海洋机构日,所有成员都需要重温该誓词,进行再宣誓[14]:54–56


婚姻与家庭观念

[编辑]

从197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海洋机构成员的孩子经常被安置在学员机构(Cadet Org)中。海洋机构成员可以互相结婚,但不允许与组织外的人结婚;婚外性行为也被禁止。有孩子的夫妇必须离开海洋机构,去担任教会内的其他职员职位,直到孩子长大到六岁。在此之后,孩子们会被教会集体抚养,并被允许每天有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或在周末,去海洋机构探望父母[29]。成员的子女在成年后也会加入海洋机构[14]:57。几位前成员表示,她们在怀孕时被建议和被强迫堕胎以免被送往下级组织。然而,山达基教反对堕胎,并在其出版物中积极公开反对堕胎[30][31][32]

受害者的指控

[编辑]
60年代曾拥有几艘二手小型邮轮,并在海上达成隔离与传教,是海洋机构名称的由来

前山海洋机构人员劳拉(Laura DeCrescenzo) ,控告教会:[33]

  • 用非法和欺诈手段
  • 拖欠工资
  • 违反劳工法
  • 歧视和侵犯隐私权
  • 非法使用测谎器
  • 贩卖人口
  • 造成精神痛苦
  • 妨碍司法公正

劳拉十岁成为山达基人员,十二岁离家出走入了海洋机构,十七岁被胁迫堕胎,原因是婴儿干扰工作,在教会是不道德的。 她咽下漂白剂,说服她的海洋机构同辈她是有自杀倾向的,因此得以逃脱 。

苦役童工

[编辑]

教会主席大卫·密斯凯维吉侄女珍妮(Jenna Miscavige Hill)是第三代山达基人,在海洋机构长大的,在新书 Beyond Belief 写道:“我6岁入苦工监,7岁签署了10亿年的合同, 13岁时我被审问性生活, 17岁的时候,我试图跳下屋顶。”她要离开海洋机构时,教会威胁拿走她的一切——男友和家人。她站在屋顶边要跳,海洋机构因为怕负面新闻而放过了她和男友。[34][35]巡回推动新书到澳洲电视台受访问时说:“苦役童工、强制堕胎……山达基是反人道的罪行,是反生命本身的罪行。”[36]

劳改营

[编辑]

康复计划部队(Rehabilitation Project Force,简称RPF)成立于1974年1月,是海洋机构设立的劳改营系统,旨在隔离和使那些没有达到教会期望、未通过安全检查或违反某些规定的成员“康复”。 复健计划部队小组位于海洋机构世界各地的设施内,门上没有锁。

在1960年代由山达基教创始人L·罗恩·贺伯特创立的“泥箱旅”(Mud Box Brigade)是部队的前身,主要任务为清理船舶吸水管口阻碍污物的泥箱、燃油管线、水管、舱底等[8]:125[37]:341。贺伯特定义这个角色本质为对不满意的员工的一种惩罚职责:“每当我发现一个在岗位上偷懒、随波逐流的人时,就会定期、及时地任命更多的候选人”。1969年起,“泥箱旅”更名为“康复小组”(Rehabilitation Unit),称有一套“具体建议,如果遵循这些建议,将使该个人恢复为高效且有价值的海洋机构成员”。

1974年1月,康复小组被康复计划部队所取代。根据贺伯特的说法,“RPF是由准将[贺伯特的自称]创建的,以便能够进行救赎。这基本上是其唯一的目的。”他确定了需要被分配到RPF的四个类别:

  1. 透过心灵电仪表检查出的所谓具有隐藏邪恶意图的人(英文称rockslammers);
  2. 生产力低且在牛津能力分析测验中得分低的人;
  3. “屡次破坏统计者”(repeated stat crashers),那些对山达基机构生产曲线下降负有责任的人;
  4. 以及“公然的产品制造者”(overt product makers),即生产出低品质产品的人。

许多前海洋机构成员都报告曾遭受严酷对待。在RPF中,每个人从事八小时诸如油漆、管道疏通和场地维护等体力工作,每周工作六天。这项工作可能涉及教导成员一项技能,例如木工。成员也每天需要花五个小时与听分合作伙伴一起学习,以加深对山达基的了解[14]:65。前山达基人乔恩·阿塔克(Jon Atack)在他的书中提出,此待遇“仔细模仿军方长期使用的技术,以获得毫无疑问的顺从和对命令的立即服从,或者更简单地说,是为了摧毁人们的精神…”[2]:206

约翰·杜伊格南(John Duignan)描述在康复计划部队时,居住在老鼠出没的地下室中,从事了多年有辱人格的工作,且配偶或子女被拒绝探访。2012年,前旗舰舰长黛比·库克(Debbie Cook) 在2012年法院作证,她被带到加州黄金基地内部一个叫“洞穴”的地方,一次站在一个大垃圾桶里面十二个小时,脖子上挂着“同志”标记,上百人苛刻尖叫要她招认她的同性恋倾向,一面在她的头上泼冷水,受掌掴折磨[38]

贩运人口

[编辑]

2009年,海德利夫妇控告山达基教会贩运人口英语Headley et al. v. Church of Scientology International et al。教会承认,海洋机构的规则,包括禁止生儿育女,监控电话,审查邮件,上网需要批准,以体力劳动作为纪律处罚。法庭注意到 Marc Headley 被命令在没有防护装备之下,徒手在曝气池中清洁人粪,Claire Headley被教会威迫堕胎两次。

可是法官判断教会受自由信仰保护 ,怎样对待成员有“神职人员”豁免权,贩运人口罪名不成立,但提议袭击、殴打等指控更适合证据。2011年,联邦调查局也停止对教会贩运人口的调查。

台湾女大学生爱丽丝,接触山达基不久,于2011年加入海洋机构,办停学到澳洲,教会对她说是进修,实际上无山达基经验的全是做打扫、跑腿等工作。她签了十亿年的合约,虽然厌倦了那里的生涯,但根据教会是不能违约的。2012年3月,她精神崩溃,被教会软禁在隔离房,有教会台湾前总裁李美足电话录音做证。根 据罗恩·贺伯特政策,精神崩溃的人要接受因为丽莎·麦克弗森而出名的“反思程式”。爱丽丝试图逃走时以拳头打破窗口,受伤入院,诊断出有精神病,已再不能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教会拒绝赔偿。教会通过律师发言,否认关爱丽丝在隔离房,并指罗恩·贺伯特的“隔离”是贬损之词。澳洲广播公司电视台播出这段新闻前,两名山达基教会人员,没有通知病人的家人、监护人,在未得同意下,把爱丽丝带到台中民间公证人陈毓伦办事处,签署了一份多页的声明,否认厌倦海洋机构想离开,否认被软禁、被虐待、试图逃跑时受伤。澳洲广播公司的常务董事还接到爱丽丝的电邮附着声明,里面这样说:“我不授权澳洲广播公司、你们的记者或任何其他媒体公开此事,或利用我的不幸情况而得到优势,或丑化一个我欣然支持的组织。”澳洲离教者多,根据人口调查只有二千多教徒,一半以上员工是台湾来的,教会基地里面的一切工作,包括清洁打扫全是海洋机构员工负责的。[39][40][41][42]

军衔

[编辑]
级别 将军 高阶军官 低阶军官 准尉
海洋机构 无对等级别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 准尉 军校生
级别 高阶士官 低阶士官 新兵
海洋机构 无徽章
三等士官长 上士 中士 下士 能工作
(Able rate)
清洁工
(Swamper)

舰船

[编辑]

海洋机构在1967年创立伊始购入三艘船,分别为埃文河号(Avon River)、魔法师号(Enchanter)和陛下之舰皇家苏格兰人(HMS Royal Scotsman),分别改名为戴安娜号(MV Diana)、雅典娜号(MV Athena)、阿波罗号(MV Apollo)。1971年4月,教会从国家金属钢铁拆船厂(National Metal and Steel)购入船只“格林内尔号”(Grinnel),之后更名为“玻利瓦尔号”(Bolivar)[43][44]。在1971年6月,教会为海洋机构从拆船厂购入一艘报废船只“美国船舰雷克斯堡号”(USS Rexburg)并改名为“亚洲号”(Asia),在1977年再次改名为“石中剑号”(T.S.M.Y Excalibur)[45]。玻利瓦尔号和石中剑号之后停靠在圣佩德罗的洛杉矶港口,作为海洋机构新员工的训练场所。海洋机构在顶峰时期共拥有十艘舰船。海洋机构在1970年代末将舰船卖出,将海洋机构迁至陆地上。

过去于欧洲和非洲

[编辑]
  1. 阿波罗号[46]
  2. 雅典娜号(Athena)[46]
  3. 准将之后号(Commodore Queen)[43]
  4. 戴安娜号(Diana)[46]
  5. 卡斯特霍尔姆号(Kastelholm)[43]
  6. 恩康比号(Nkambi)[43]

过去于美国西海岸

[编辑]
  1. 白羊座号(Aries,曾用名“蓝鳍”Bluefin[47])[43]
  2. 玻利瓦尔号(Bolivar)[43]
  3. 石中剑号(Excalibur)[43]
  4. 海王星号(Neptune)[43]

目前

[编辑]
  1. 自由风号(Freewinds)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What is the Sea Organization?. Church of Scientology. [May 27, 2015]. 
  2. ^ 2.0 2.1 2.2 2.3 Atack, Jon. A Piece of Blue Sky: Scientology, Dianetics and L. Ron Hubbard Exposed. Lyle Stuart Books. 1990. ISBN 081840499X. OL 9429654M. 
  3. ^ 什麼是海洋機構?.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4. ^ WHAT IS THE SEA ORGANIZATION?. Church of Scientology International. [8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7). 
  5. ^ 5.0 5.1 Miller, Russell. Bare-faced Messiah : The True Story of L. Ron Hubbard.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87. ISBN 0805006540. OL 26305813M. 
  6. ^ Stark and Bainbridge 1996, p. 213
    • Dawson 2006, p. 38: "Members of the paramilitary Sea Org sign billion-year contracts of absolute loyalty and service to the highest leadership of the Church of Scientology."
    • Former member Aaron Judge in Squires, 29 November 2009: "The Sea Org is like a military organization. You live in cramped quarters, are served food in the cafeteria area and you basically work from 8:30 in the morning through to 11:15 at night."
    • Former Scientology auditor Bruce Hines in Cooper, 2 December 200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t's very much a military organization. You wear a uniform, there's saluting, marching, standing at attention."
  7. ^ Russell Miller. Farce and fear in Scientology's private navy [extract from "Bare-Faced Messiah: The True Story of L. Ron Hubbard"] (PDF). The Sunday Times. 15 November 1987 [8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2-01).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Urban, Hugh B. The Church of Scientology: A History of a New Relig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691146089. 
  9. ^ Davis, Derek; Hankins, Barry.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nd Religious Liberty in America有限度免费查阅,超限则需付费订阅. 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03: 48–49. ISBN 0918954924. OL 3572139M. 
  10. ^ Reitman, Janet. Inside Scientology: The Story of America's Most Secretive Religi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1. ISBN 9780618883028. OL 24881847M. 
  11. ^ Lewis, James R. Scient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03-11: 7. ISBN 978-0-19-971595-4 (英语). 
  12. ^ Melton 2003,第44–47页.
  13. ^ Kent, Stephen A. From Slogans to Mantras: Social Protest and Religious Conversion in the Late Vietnam War Era.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11–112. ISBN 0815629486. OL 15521204M. However, the less lofty reason behind Hubbard's establishment of the Sea Org was that he had encountered oppos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the IRS, from the governments of Australia, the United Kingdom, and Rhodesia, and from various media sources around the world, which motivated him to set sail on the high seas and thereby escape the control of any nation-state.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Melton, J. Gordon. Chapter 3: A Contemporary Ordered Religious Community : The Sea Organization. Davis, Derek; Hankins, Barry (编).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nd Religious Liberty in America. 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929182642. OL 3572139M. 
  15. ^ Church of Scientology Religious Education College Incorporated Financial Report 2021 (PDF) (报告). Australian Charities and Not-For-Profits Commission. 16 September 2022 [8 May 2023]. 
  16. ^
  17. ^ Scientology: Hardball -St. Petersburg Times. www.cs.cmu.edu. 1998-01-28 [2024-12-27]. 
  18. ^ @Scientology. Today we celebrate Sea Org Day, to commemorate the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of all Sea Org members everywhere! (推文) –通过Twitter.  Missing or empty |date= (help)
  19. ^ Religion, Belief and Culture in our Community (PDF). Cumbria government. 2019. 
  20. ^ Hill, Jenna Miscavige. Beyond Belief: My Secret Life Inside Scientology and My Harrowing Escape.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 95–96. ISBN 9780062248473. OL 25424774M. 
  21. ^ Westbrook, Donald A. Researching Scientology and Scientolog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and Conclusions. Lewis, James R.; Hellesøy, Kjersti (编). Handbook of Scientology. 2016. ISBN 9789004330542. 
  22. ^ Wright, Lawrence. The Apostate : Paul Haggis vs. the Church of Scientology. The New Yorker. February 14, 2011. 
  23. ^ Farley, Robert. The unperson. St. Petersburg Times. 24 June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4, 2011). 
  24. ^ 24.0 24.1
  25. ^ Pesta, Abigail. Scientology's Sea Org: A Story of Escape for Katie Holmes and Suri Cruise. The Daily Beast (Newsweek/The Daily Beast LLC). 6 July 2012. 
  26. ^ Ottman, Martin. Affidavit of Martin Ottmann (19 April 1996). 19 April 1996 [November 13,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13, 2020. 
  27. ^ Schless Pressley, Karen. Joining the Sea Org. [November 13, 2020]. 
  28. ^ Immigrant Petition for Special Immigrant Religious Worker Pursuant to Section 203(b)(4) of 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the Act), 8 U.S.C. 5 1153(b)(4), as described at Section lOl(a)(27)(C) of the Act, 8 U.S.C. 5 1101(a)(27) (PDF).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2006-05-10 [2025年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6-12) (英语). 
  29. ^ Welkos, Robert W.; Sappell, Joel. Defectors Recount Lives of Hard Work, Punishment. Los Angeles Times. June 26, 1990.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31, 2008). 
  30. ^ Kent, Stephen A. Scientology -- Is this a Religion?. Marburg Journal of Religion (University of Marburg). 1999, 4 (1): 1–56 [June 30, 2006]. doi:10.17192/mjr.1999.4.3754可免费查阅. 
  31. ^ The Sea Org / Cadet Org. Exscientologykids.com. September 27, 2012 [17 August 2015]. 
  32. ^ Lattin, Don. Leaving the Fold: Third-generation Scientologist grows disillusioned with faith.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12 February 2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12, 2008). 
  33. ^ Scientology Accused of Human Trafficking. Courthouse News Service. April 3, 2009 [2009-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34. ^ Hill, Jenna Miscavige; Pulitzer, Lisa. Beyond belief: my secret life inside Scientology and my harrowing escape. 2013 [2021-10-12]. ISBN 978-0-06-224847-3. OCLC 821686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英语). 
  35. ^ Former Scientologist exposes brutal church-run child labor camp the ‘Ranch’. NY Daily News. [2013-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6). 
  36. ^ 60 Minutes - Inside Scientology Jenna Miscavige (2013-06-09). 2013-06-09 [2013-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 
  37. ^ Hubbard, L. Ron. Modern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fined: Hubbard dictionary of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Church of Scientology. 1976. ISBN 0884040402. OL 8192738M. 
  38. ^ Scientology Inc head to head with Debbie Cook in a Court of a Law - YouTube. www.youtube.com. [202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39. ^ 臺灣女生指控被澳洲山達基教會隔離軟禁(字幕). 事件发生在 570 seconds. 2013-02-27 [201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40. ^ Church of Scientology denies holding woman in isolation - ABC News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8). 
  41. ^ 欲脫離澳洲科學教台女遭軟禁-新闻-澳洲新聞. [201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2). 
  42. ^ 台女斥澳科學教軟禁 - 東方日報. [201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2). 
  43.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L·罗恩·贺伯特《现代管理技术定义:贺伯特经营与管理字典》,加州山达基教会, Publications Organization United States. 1976
  44. ^ Grinnell (PC 1230). www.navsource.org. [2025-01-03]. 
  45. ^ Rexberg (EPCE[R] 855). www.navsource.org. [2025-01-03]. 
  46. ^ 46.0 46.1 46.2 Hubbard, L. Ron. Welcome to the Sea Org Course, Sea Organization Product Zero, Glossary. Church of Scientology. 1990
  47. ^ Hubbard, L. Ron. AOLA Good News Letter. Church of Scientology. January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