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凌青
江凌青 | |
---|---|
性别 | 女性 |
出生 |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县雾峰乡 | 1983年7月30日
逝世 | 2015年1月17日[1] 中华民国台中市[1] | (31岁)
国籍 | 中华民国(台湾) |
语言 | 繁体中文 |
教育程度 | |
职业 | 艺术评论、作家、画家。 |
奖项 |
江凌青(1983年7月30日—2015年1月17日)是中华民国电影研究者暨艺术评论者、小说家、艺术家,在台湾文坛与艺坛有一定知名度。父亲江和言担任军训教官,中校退伍后为专职演说家;母亲高碧玉为儿童美术教育家,尤擅水墨画、油画[2]。江凌青在就读研究所之前便从事艺术与文学创作,同时在《中华副刊》、《国语日报》、《艺术家》杂志等刊物定期发表创作与艺评。她曾经由宝瓶文化出版短篇图文小说集《男孩公寓》,并获得2002年梁实秋文学奖、2003年台北文学奖、2008年时报文学奖、2006年与2009年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等艺文相关奖项,也曾获选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97年度与98年度文学创作类补助。她也从事水彩和油画等艺术创作,以及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一届优秀青年艺术典藏[3]。
早在就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时,江凌青便开始研究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与电影美学理论,之后以中华民国教育部公费前往英国莱斯特大学美术与电影史系攻读博士学位。其主要关心当代艺术跨域交流的美学样态,并且从博物馆研究之角度关注影像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4]。而在一连串艺术评论与理论书写中,也先后获得2007年、2008年、2010年与2012年的数位艺术评论奖、2011年的世安美学论文奖以及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艺评台首奖,另外也获得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101年度美术调查与研究类补助[3]。2014年于第九届台北数位艺术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再获第八届数位艺术评论奖最佳评论奖之肯定。2015年1月17日凌晨因脑干缺氧,于睡梦中安详离世[1]。凌青离世后,双亲整理其创作与手稿,陆续出版10本著作;2023年5月,为感念台中一中对凌青文学创作的启蒙,双亲自其生前获奖奖金与稿费所得提拨,于一中女中联合文学奖设立江凌青纪念文学奖励金。
成长
[编辑]早年生活
[编辑]江凌青于1983年7月30日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县雾峰乡台湾省议会纪念园区后方的议会山庄,是家中的长女。父亲江和言就读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系,由于家庭在南投县颇具影响力,使得其一度被安排其从政[5]。然而在遇见江凌青的母亲高碧玉后,欣赏后者在台北市作为养女、但是仍然不断努力学习英语和日语,甚至仅有国小学历但是考上游览车的随车人员[5]。江和言后来不顾亲人反对与高碧玉结婚、自己则成为学校教官[5];而高碧玉在生下江凌青后发现女儿喜欢画画,自己也开始接触水墨画、水彩和油画[6]。1985年时,江凌青的弟弟江政凌出生[7]。后来有积极人生观的江和言更鼓励妻子继续从事创作工作,自己则从学校退休成为专业演说家[5]。高碧玉在第52届台湾省政府全省美展获得国画类别首奖后,成为台湾中部地区知名的画家[7]。
1989年江凌青就读台中县雾峰国小,并且分别在1991年获选台中县模范儿童、1992年获选台湾省特殊优良国小学生以及1993年入围第一届世界华人杰出青少年奖。1995年时则就读台中市立五权国民中学美术班,并且于1997年台湾省获选特殊优良国中生[8]。其中江凌青从小对美术与文学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小时候画作里就有一张是以自己为主题,将自己的画作做展览[9]。1998年就读国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美术班后,江凌青开始从事写作工作,创作范围横跨小说、新诗、散文与评论等领域[6]。而她除了在文学界发表许多作品外,同样也参与多项绘画比赛[10]。1999年江凌青获选成为台中市模范生,并且获得国立国父纪念馆青年学生书画比赛国画第二名成绩[8]。
到了隔年,她则分别获得国立彰化社会教育馆中部五县市春秋水彩写生第一名、台中市学生美术比赛国画第二名、国立国父纪念馆青年学生书画比赛国画第二名。2001年,江凌青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自国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毕业,但是她舍弃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转而前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读,并且选择英语系作为辅系[1]。过去给予支持和鼓励的江凌青父母,则对于其选择自己的兴趣抱持尊重。而在同一年,江凌青已经个别获得国立国父纪念馆第28届全国青年学生书画比赛国画第二名、联信文教基金会中部写生比赛铜牌奖、该年度台中县美展水彩优选以及该年度全国学生美术比赛国画优选,另外还获得全国学生文学奖散文第四名和新诗第二名、全国文艺季散文第一名以及台中县文学奖小说奖[11]。
大学时期
[编辑]在2002年时,江凌青获选成为行政院第24届全国优秀荣民子女,并且在2003年时成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系刊编辑。在就读研究所之前江凌青主要专注于艺术和文学创作,并且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时期也参与许多计划,其中在2003年时她参与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美术地方发展史全集-宜兰地区”撰述工作、2004年获选参加2004年度两岸青年学生文学营以及《中华日报》副刊“新生代女声”专栏的写作,另外也经常在《明日报》个人新闻网站发表文章[12]。另外她还在同年参与美术系主任袁金塔“我是一条书虫”陶瓷创作作品集文案,并且成功以“击飨缄默的笔迹—莺歌地区陶瓷彩绘研究”案申请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大学生研究计划[8]。
而其也在这期间陆陆续续获得许多艺文奖项,这包括有2002年的第七届大墩美展水彩入选、台中县美展油画第三名、国立彰化社会教育馆中部五县市水彩写生社会组第二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陈银辉教授油画创作奖学金优选奖、梁实秋文学奖、台中县文学奖散文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红楼文学奖小说第一名及散文第一名;2003年的第八届大墩美展油画类入选、第二届玉山奖油画佳作第四名、第50届中部美展水彩入选、台中县美展油画类入选[13]、第二届全国百号油画大展优选、第39届国军文艺金像奖水彩第二名和新诗第一名[14]、台北县文学奖;2004年的台中县美展油画类入选[15]、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陈银辉教授油画创作奖学金特优奖、第三届玉山奖油画佳作第四名、第四届彰化磺溪美展全省征画油画佳作、第40届国军文艺金像奖水彩第三名和油画优选[16]、以及第28届全国油画展优选等[8]。
生涯
[编辑]研究所时期
[编辑]2005年,江凌青继续就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西洋美术史组后,开始从事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与电影美学的理论书写[17]。而从1999年开始,江凌青也陆陆续续在《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幼狮文艺》、《幼狮少年》、《中华日报》、《中央日报》、《台湾日报》、《明道文艺》、《诚品好读》、《乾坤诗刊》、《联合文学》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并且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时获得梁实秋文学奖、台北文学奖等荣誉[1][3]。2006年时,江凌青以《夏季公寓》获得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指导、《明道文艺》和《中央日报》主办的第24届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18]。
而在研究所时期江凌青也继续获得许多艺术相关奖项,这包括有2005年的第59届台湾省政府全省美展水彩第三名和油画入选[19]、第29届全国油画展览会入选、青溪新文艺金环奖油画优选、王蓓艺术奖学金、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师铎文学奖学金、第八届大墩文学奖散文佳作;2006年的第30届全国油画展油画入选、第一届帝宝美展油画入选、第69届台阳美展水彩入选、第11届大墩美展水彩入选、第18届台中县美术家接力展薪传奖、第24届全国学生文学奖大专小说优选以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红楼文学奖小第二名。另外在2007年、2008年以及后来的2010年时,则陆陆续续获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颁发的数位艺术评论奖[8]。2008年时,江凌青结合文字与视觉创作、由宝瓶文化出版她第一本拼贴创作文集《公寓男孩》,里面40篇均附插图[1]。自艺术史研究所毕业后接受访问时,江凌青表示:“写作与画画在我生命当中是很自然的一件事。[20]”
留学英国
[编辑]2008年时,获选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杰出学生的江凌青通过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公费留学考试,得以在隔年1月前往英国莱斯特大学美术与电影史系就读[1]。同时在2008年10月时,她以《自助餐式书写》获得第31届时报文学奖散文奖[3],并且于隔年获颁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21]。同一时期,江凌青也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获得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学创作类补助,陆陆续续从事文学创作。在英国留学期间,江凌青也以杂志特派记者以及艺术评论者身份,在艺术杂志上撰写许多关注当代艺术新闻和论文的文章[10][22][23][24]。2009年时,江凌青获得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补助出版《城市标本采集录》图文集,并且在翻译《西洋绘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画家》一书后由新一代图书公司出版[11]。
在2011年时她以《当代影像的命运:从琳赛·席尔的创作观察当代录像装置对电影美学的扩延与回返》一文也获得世安文教基金会颁发美学论文奖[25],并且以《作鬼也要优雅 ── 克莉丝汀娜·鲁卡斯与2010利物浦双年展》一文获选《艺术论坛》中文网站优秀评论奖[26]。同年江凌青和黄信恩、黄文钜、言叔夏、李时雍、甘炤文、汤舒雯、蔡文骞等人共同列为台湾1980年代出生的散文作家代表,而以作品《自助餐式书写》 和《回收青春期》列入《台湾七年级散文金典》之中[27]。其中她表示在英国留学期间,生活逐渐被强调逻辑推论的学术论文占满而进入高度紧绷的状态[28]。而由于必须以以英语写博士论文使得她必须花很多时间修饰最基本的文句,然而这也改变了其对使用文字的看法。不过相较之下,由于仍然有定期返回台湾以及朋友协助,使得中文阅读写作能力并没有太大影响[27]。
组成家庭
[编辑]2012年3月,江凌青以《丁香微物,刚刚好:宇文正《丁香一样的颜色》》赢得2011年度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所颁发的艺评台首奖[29][30]。同年11月,江凌青以《提出一种重绘台湾地图的可能性:文政的动画创作》获得台北数位艺术中心颁发第六届数位艺术评论奖。其中江凌青在此文中,以台湾艺术家李文政的作品为出发点开始讨论台湾城市在艺术作品中的语汇与形式。由于这时江凌青的博士论文主题与早期台湾电影研究相关,因此也以以城市出现在电影中的意象为引言,来探讨台湾城市发展的存在性与全貌[31]。另外一方面,江凌青也获得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给予的101年度美术调查与研究类补助[3]。
而在英国求学期间,江凌青结识了于华威大学攻读系统生物学博士学位的曼努埃尔·亚历杭德罗·埃斯帕扎·夫兰科(Manuel Alejandro Esparza Franco)。夫兰科在墨西哥墨西哥市出生,之后陆陆续续住过英国、美国与墨西哥许多城镇。江凌青认为尽管两人生命经验似乎差距很大,但是彼此对于家庭的想像得极为类似。两人相恋后于2011年时提出结婚登记的申请,并且于隔年正式结为夫妻[32]。2013年时,江凌青则和同样担任艺术评论者的王柏伟共同担任国立台湾美术馆数位艺术方舟展览《陌生人》策展人,并且邀请美国艺术家彼崔斯·吉布森(Beatrice Gibson)、德国艺术家比约恩·梅尔哈斯、日本艺术家平川祐树以及台湾艺术家涂维政、朱骏腾、吴其育等6位艺术家共同展出[33]。
返回台湾
[编辑]2014年江凌青取得博士学位并且返回台湾后,在国立中兴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34]。其中江凌青本身便具有小说家、画家与电影研究者等身份,并且还以艺术杂志记者、艺术评论者身份在《艺术家》[35][36]、《艺外》、《今艺术》[37][38]、《电影欣赏季刊》[39]、《艺术学研究》[40][41]、《艺术观点》[42]、《现代美术学报》[43]、《历史文物月刊》等台湾各个艺术刊物上、撰写许多报导与论文[1],同时她也是线上数位艺术期刊《数位荒原》的文章作者之一[44][45]。另外在2014年时,江凌青和王柏伟在台中市共同主办“实验影像论坛”,结合讲座、讨论以及放映实验电影和录像艺术方式,尝试促进中台湾当代艺术欣赏社群的建立与交流[46][47]。
2014年3月,江凌青以《铁皮岛》和《没有人行道的国家》获得第九届叶红女性诗奖全球女性华人新诗奖第二名,其中评审团认为其以反讽语手法成功批判当代台湾社会的诸多乱象[28]。同年8月,31岁的江凌青和其他247位艺术家共同参与台中市当代艺术家联展,其中她是当次展览中最为年轻的艺术家[48]。同时期台北市立美术馆在举办2014年台北双年展时,也在“观念艺术之后”系列讲座中邀请江凌青演讲《当混杂成为类型的前提:影像与录像艺术发展史的叙事转向》[49]。同年10月,江凌青以《默片之日》一文获得国立台湾文学馆颁发新诗创作奖佳作[50]。到了11月时,江凌青以作品“日常科幻:录像及影像艺术中的科幻片类型元素”再获第八届数位艺术评论奖─最佳评论奖殊荣,同月,江凌青亦前往参与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51]。
2014年12月时,江凌青则获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系邀请参加“2014年策展人论坛Ⅱ当代观点·世界趋势 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座谈内容主要是透过美术馆举办电影策展的现象,讨论电影创作者从大众娱乐制造者转变为艺术家的身份问题,并且以“艺术与电影的交会”重新观看美术馆的功能与定位[52]。江凌青还参与了独立策展人蔡家榛发起的《为何每当我们忆起心所爱的,眼底总是一阵风吹沙?》展览,以第一人称笔法并依据作品或展览撰写文字创作[53]。2015年1月江凌青接任台湾人文学社秘书长一职,亦以学者兼作家身份受邀出席2015年北京两岸四地文学论坛。
2015年1月17日凌晨,江凌青因为大脑血管阻塞而于睡梦中逝世,得年31岁。后来经过诊断江凌青罹患先天性心房中膈缺损,尽管在婴儿和幼儿时期并无特殊症状,但是该症状在成年容易造成心房颤动、心律不整并且容易形成血栓。同年2月1日上午10时,在台中市生命礼仪管理所崇德殡仪馆“崇光厅”举办其追思会[1]。另外包括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廖了以、中华民国中央选举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义周、国立勤益科技大学校长赵敏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苏宪法、国立中兴大学主任邱贵芬、国立台湾文学馆馆长翁志聪、中华民国教育部司长刘仲成和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长王志诚等人都到场致哀。在追思会中除了播放纪录片外,大村国小校长叶龙源也朗读江凌青得奖诗作以做纪念。而在江凌青逝世后,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则表示其创作作品为台中市重要资产,将会持续推广她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2015年5月2日,江凌青的双亲在母女共同创作的画室处设立江凌青纪念馆,对外展示江凌青生涯各个时期的创作、画册、文章与照片影像。
2019年8月3日至11月17日,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曾举办“彗星画过的那一页:江凌青特展”[54],当中公开展出江凌青身前的插画手稿以及相关文物。
创作
[编辑]艺评写作
[编辑]由于同时具有艺术杂志记者、艺术评论者、小说家、画家和电影研究者等身份,江凌青曾经表示自己在小说家、画家或学者等身份间“还是很浑沌”,不过实际上其在台湾当代艺术相关报导与论文发表等方面都备受肯定[1][55][56][57]。其中她主要关注当代艺术跨域交流的发展,特别是是各类型影像艺术在20世纪后期发展的美学样态[58][59][60];同时也多次尝试从博物馆研究与艺文政策角度,关注影像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20][61][62][63]。另外在2010年时,她还和艺术评论家王柏伟以及王咏琳组成评论工作者互助团体“WJW”[64]。
江凌青表示因为兴趣、学位与职业需要而必须从事艺术相关评论、报导与写作工作,然而自己对于大量的资讯和理论感到无力。她自己提到常常无法完整看完一本书籍,也因为习惯笔记纪录的方式使得看书速度很慢,而要看的文献资料也因为大量阅读而快速增加[65]。这使得江凌青认为艺术因为要给出有力的诠释与结论而十分仰赖关键字,她也表示:“内心总是期待自己可以找到一种更贴近自我的,理解艺术的方法,而不再只当个嗜食关键字的斗篷人。[66]”而对于自己观赏许多艺术作品的心得,江凌青也提过:“我想艺术的有趣之处是这样的:纵然有无数多的作品像是溜滑水道那样瞬间滑出我们的记忆,但总是会有些作品奇异如螺丝般,牢牢地锁进那被每日代办事项、工作进度、理财储蓄等凌乱细节盘据的脑海。有时候,一件艺术作品可能只给出了一个假设,例如一场不会停的雨、淋了雨就会抽长如杰克的魔豆的雕塑品等等,但就从此驻留于记忆里,成为那微小却关键的螺丝,陪我们面对日常生活里不停歇的磨损。[67]”
文字作品
[编辑]江凌青擅长小说、散文、新诗等各类文学创作,曾经荣获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林语堂文学奖和全国各县市文学奖项,以及世界华人女性新诗第二名殊荣。江凌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较希望能写出或者看到,从很寻常的生活面向出发却有惊奇发展的作品。江凌青提到自己没有买过任何作家或者导演的全套著作品,但是在写作养成阶段看过许多村上龙的文学著作,这包括有《村上龙料理小说》、《村上龙电影小说》、《京子》、《莱佛士酒店》、《悲伤的热带》等。对此她认为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变成像村上春树那样早起先慢跑的人,不过实际上仍然比较类似村上龙那种“不喜欢工作,所以都会尽快写好出去玩”的概念[27]。另外认为自己离真正小说家状态还有一段距离的她还表示:
“ | 在选择标准上,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我觉得有趣;而若要说媒材之间的互补,我深信每种媒材都有一个独立的世界,不是互补缺陷,而是相互映照各自的丰富之处。对我来说,小说彰显的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力量,因为使用的‘工具’最单纯。这些年看过各类艺术创作之后,我反而越来越向往这样的单纯。 | ” |
——江凌青[27] |
视觉艺术
[编辑]江凌青的绘画作品主要采融合现实与想像的手法,创造出充满故事性的画面空间[9]。曾经与其有长期接触、并且认为江凌青天资聪颖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苏宪法表示:“综观凌青的作品,她早已脱离‘具象写实’的阶段,进入‘平面色块’的概念,然而重点是去除具象、形体和描绘的特征之后,并不会造成贫瘠或弱化的现象。[8]”而另一位教授王琼丽则认为:“画中流露着活跃、热情、细腻、创发的姿相,使其作品带有哲学的精神对话;其作品有巧妙的构图安排及挥洒自如的笔触,在技巧及媒材的运用与色彩的表现上均有相对水准,可见其深厚的才学与功力。[9]”
同时她也有许多绘画作品获得藏家收藏,其中雾峰澄清医院收藏其4幅插画连作、国立国父纪念馆收藏其国画作品《业精于勤》和《皮影戏》、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收藏其1幅水彩作品、逢甲大学收藏其油画作品《鱼群记忆的房间》、国立勤益科技大学收藏其1幅油画作品、日月潭教师会馆收藏其油画作品《花》、雾峰区农会收藏其油画作品《小镇风光》等。同时江凌青在2003年时,也入选成为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一届青年艺术家作品典藏计划,使得其国画作品《角色》和油画作品《巷子的尽头》获得收藏,另外包括前中华民国内政部部长廖了以等人也有收藏其画作[11]。
出版
[编辑]- 《江凌青学生时代作品集》,江凌青 著,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日期:2021-11。[68]
- 《初始之岛—江凌青文学作品集2》,江凌青、高碧玉 合著,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出版日期:2019-07-23。
- 《青玉合集: 江凌青作品集高碧玉油画创作集》,江凌青、高碧玉 合著,江凌青博士纪念馆,出版日期:2018-02-01。
- 《散步路线:江凌青文学作品集》,江凌青,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出版日期:2018-01-18。
- 《媒体.艺术.新潮:江凌青艺评集》,江凌青,艺术家,出版日期:2017-07-11。
- 《发现艺术之美 : 江凌青作品集》,江凌青 作/廖财固 主编, 江凌青博士纪念馆,出版日期:2016。
- 《江凌青的笔记人生 = Life notes since 1989-2015》,江凌青 著/廖财固 主编, 江凌青博士纪念馆,出版日期:2016。
- 《城市标本采集录》,江凌青,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日期:2016-03-01。
- 《一位年轻艺术家的画像:江凌青得奖文集》,江凌青,书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6-01-29。
- 《新空间‧新主体:华语电影研究的当代视野》,江凌青/林建光 主编,国立中兴大学,出版日期:2015-05-01。
- 《江凌青作品》(艺术薪火相传-第18届台中县美术家接力展), 台中县立文化中心,出版日期:2008-07-01。
- 《西洋绘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画家》,DAVID GARIFF 等著,江凌青/陈美璇 译,新一代图书,出版日期:2008-12-31。
- 《男孩公寓》,江凌青,宝瓶文化,出版日期:2008-03-21。
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吴垠慧. 文壇才女江凌青過世 得年31歲. 中时电子报. 2015年1月20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23日) (中文(繁体)).
- ^ 大台中艺术工作者资源建置计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中市美术家资料馆。
- ^ 3.0 3.1 3.2 3.3 3.4 江凌青/ Ling-Ching Chiang (台灣).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5月16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漫步,或是情節的歸位-從漢格〈游擊漫步〉思考數位藝術中的敘事. No Man's Land. 2011年12月9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5.0 5.1 5.2 5.3 苏孟娟. 小學畢業嫁大學生 自修變畫家. 《大纪元时报》. 2008年10月20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6.0 6.1 喻文玟. 養女出身、國小學歷 育女後畫出另片天. 联合人力网. 2008年10月14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7.0 7.1 高碧玉's 藝術家專屬網站. 全球华人艺术网.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8.0 8.1 8.2 8.3 8.4 8.5 江凌青's 藝術家專屬網站. 全球华人艺术网.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6日) (中文(繁体)).
- ^ 9.0 9.1 9.2 罗惠文. 以色彩寫詩 江凌青西畫創作個展. TraNews台湾.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体)).
- ^ 10.0 10.1 周美惠. 藝壇新秀江凌青遽逝 得年僅31歲. 联合新闻网. 2015年1月20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3日) (中文(繁体)).
- ^ 11.0 11.1 11.2 美術家介紹 江凌青. 台中市美术家资料馆.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詩次元:2001 詩路年度詩選 (PDF).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4月15日) (中文(繁体)).
- ^ 赵宏进. 九十二年臺中縣美展放榜 入選一百二十三件. 中央通讯社. 2004年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九十二年青溪文藝金環獎獲獎人. 简铭山的书法情怀.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赵宏进. 台中縣美展徵件展評審結果 120件入選. 中央通讯社. 2004年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3日) (中文(繁体)).
- ^ 國軍文藝金像獎禮讚美展-水彩類. 国军历史文物馆. 2011年12月8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Chiang, Ling-Ching.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2015年3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中文(繁体)).
- ^ 《中央日报》. 第二十四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得獎名單. 国立中央大学. 2006年6月1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中文(繁体)).
- ^ 第五十九屆作品賞析. 台湾省政府.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20.0 20.1 杨明怡. 藝評家江凌青驟逝. 《自由时报》. 2015年1月21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中国时报》. 《校友》第31屆時報文學獎得獎名單 他們,響應文學的號角. 国立中兴大学. 2008年10月3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艺术家》. 從當代台灣策展行為到維也納「克林姆年」. Arttime艺术网. 2012年4月23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台灣創意發聲】點亮生活中的奇幻,蔡筱淇與吉川公野的燈光雕塑倫敦直擊. MOT/TIMES 线上志. 2012年12月27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泰特美术馆举办帕特里克•基勒个展“罗宾森学院”. 99艺术网. 2012年8月10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6日) (中文(简体)).
- ^ 2011 年『世安美學獎』評審結果已出爐,恭喜得獎者!. 世安文教基金会. 2012年1月6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6日) (中文(繁体)).
- ^ 《艺术论坛》批评奖获奖名单公布. 艺术论坛. 2011年5月3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9日) (中文(简体)).
- ^ 27.0 27.1 27.2 27.3 《联合文学》. 七年級小說家的快思慢想──江凌青、林佑軒、葉佳怡、黃崇凱、盛浩. 雅虎新闻. 2013年3月9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28.0 28.1 第九屆優等:江凌青〈鐵皮島〉、〈沒有人行道的國家〉. 叶红女性诗奖.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2011年度評選獎助結果公佈.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2年3月30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丁香微物,剛剛好:宇文正《丁香一樣的顏色》. 在我们沉落大海之前. 2012年4月14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陈思瑜. 數位藝術風向球 藝術評論獎揭曉. 欣传媒. 2012年11月27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散步路線 所有安靜的時光. 《人间福报》. 2013年6月21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2013數位藝術方舟策展案–「陌生人」新聞稿 (回顧).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张婷雅. 當代觀點․世界趨勢-策展人論壇part II 國際學術研討會.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2014年12月8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4月號467期目錄. 《艺术家》.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2011年12月藝術家雜誌. 《艺术家》. 2011年12月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3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點出一座了然於心的宇宙. 《今艺术》. 2014年4月18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蔡宇鸣. 具體派 Gutai: Decentering Modernism. 《今艺术》. 2014年5月8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電影欣賞雜誌 第146期/1-3月號/3.30發. 国家电影中心.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3日) (中文(繁体)).
- ^ 周芳美. 藝術學研究第九期 (NCU JOURNAL OF ART STUDIES 9). 国立中央大学. 2011年11月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從媒介到建築: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來呈現《一一》裡的臺北 (PDF). 《艺术学研究》. 2011年11月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体)).
- ^ 藝術觀點 第59期. 艺术家南书房. 2014年7月1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体)).
- ^ 現代美術學報 第二十三期.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2年6月1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ISSUE Jan, 2012: Folding memories (摺疊記憶). No Man's Land. 2011年12月28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許岑竹「Cotton Sugar」. YOURART艺游网. 2014年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2日) (中文(繁体)).
- ^ 2014【One Piece:實驗影像論壇】第一季|許岑竹「Cotton Sugar」. 自由人艺术公寓. 2014年4月13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廖壬楷. 藝術家聯展 胡志強親頒感謝狀. 中央通讯社. 2014年8月30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体)).
- ^ 苏松涛. 北美館8月起推出「觀念藝術之後」系列講座. 《中央日报》. 2014年7月25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中文(繁体)).
- ^ 愛詩網得獎名單出爐-「新詩創作獎」首獎林姿伶,作品〈致世界最遙遠的黎明〉,「古典詩部落格文學獎」首獎Ju Shiu〈刺桐城隨筆〉. PeoPo公民新闻. 2014年10月23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9日) (中文(繁体)).
- ^ 台湾艺术评论家江凌青(1983-2015)去世. 《艺术论坛》. 2015年1月22日 [2015年3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2日) (中文(简体)).
- ^ 美術學系「當代觀點․世界趨勢-策展人論壇part II 國際學術研討會」 已圓滿落幕.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2014年12月17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為何每當我們憶起心所愛的,眼底總是一陣風吹沙?Why does the wind blow whenever we remember loved ones?. tamtamART TAIPEI IPIX. 2014年12月17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体)).
- ^ 8/3(六)「彗星畫過的那一頁:江凌青特展」開幕暨座談會. 台中作家典藏馆. 2019-08-05 [201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 美學與庶民:2008台灣“後新電影”現象 (PDF). 中央研究院. 2009年10月29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在眨眼與呼吸之間,開始愛:評張作驥《當愛來的時候》.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1年7月29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景觀的脈搏,眾生的未來:評鍾孟宏的《第四張畫》.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1年9月26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1980年代以來的臺灣錄影藝術. 吊诡画廊.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日常科幻:錄像與影像藝術中的科幻片類型元素 I. No Man's Land. 2013年8月7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從美術史的廢墟裡走出的機器肉身:從艾普斯坦的〈鑽岩機〉談起. No Man's Land. 2014年9月4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以移動成就視覺性:Doug Aitken 之介面夢遊. No Man's Land. 2012年2月7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當電影和真愛一樣不死:柯波拉版《德古拉》中的電影力量. No Man's Land. 2014年8月17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可能不可能的電影:Shezad Dawood的〈邁向可能的電影〉I. No Man's Land. 2014年10月6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中文(繁体)).
- ^ WJW. Blogger.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4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思考就是讓記憶裡有多一點長鏡頭. 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 2013年6月14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嗜食關鍵字的斗篷人. 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 2014年4月14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 如果一件作品就能帶來一場不會停的雨. 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 2013年2月20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江凌青学生时代作品集》,数位阅读版。
外部链接
[编辑]- (繁体中文) Val Chiang(江凌青)
- (繁体中文) 在我们沉落大海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