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花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梦花街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黄浦区一条东西走向道路,西起中华路,东至柳江街。该道路的名字来自于望北楼。

明朝中叶,倭寇数度进攻上海。1554年,朝廷董邦政出任按察使佥事,负责上海兵防。董政邦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驻扎在上海,并在上海县县城西门内空地建造一个兵营,在兵营的东、北各建一个嘹望楼,东面的叫镇远楼,北面的叫截蜃楼,截蜃楼又叫望北楼。清朝时兵营改为提标右营游击署。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上海文庙被毁,战后上海县又在提标右营游击署的地方重新建立文庙,望北楼此时被拆[1]。在以前的上海话中,“望”的发音与“梦”相近,“北”的发音与“花”相近,所以望北楼附近的一条小路也被称为“梦花街”。[2]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梦花街151-153号是一幢3层的洋房建筑,主人原是资本家,淞沪会战爆发后主人逃走,日军在此设立了一个慰安所。该慰安所一直开到1945年。客人主要是日本南市宪兵队。[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梦花街上开了馄饨店,2010年代末期有馄饨店搬离梦花街。[4]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