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朗伊尔城

坐标78°13′N 15°33′E / 78.217°N 15.550°E / 78.217; 15.55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朗伊尔城
朗伊尔城街景,摄于2006年
朗伊尔城街景,摄于2006年
朗伊尔城徽章
徽章
格言:"Unique, secure, and creative"
朗伊尔城在斯瓦尔巴群岛的位置(红色)
朗伊尔城在斯瓦尔巴群岛的位置(红色)
坐标:78°13′N 15°33′E / 78.217°N 15.550°E / 78.217; 15.550
主权国家 挪威
行政区域斯瓦尔巴群岛
所属岛屿斯匹次卑尔根岛
成立1906年
政府
 • 市长Arild Olsen(2015年任职) (工党
人口(2015年)
 • 总计2,144人
网站www.lokalstyre.no

朗伊尔城挪威语Longyearbyen东部城市挪威语发音:[ˈlɔ̀ŋjɛrˌbyːən][1]地方发音:[ˈlɔ̀ŋjɑrˌbyːən]),位于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的最大岛──斯匹次卑尔根岛,是该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城居民超过2000人,当中挪威人居多,俄罗斯人次之。朗伊尔城是世界最北端的有较大人口的城市,基于其极端地理位置,亦以多项世界最北之最列入世界纪录。另外,住有30人的新奥勒松则是比朗伊尔城更北而人口稠密的小镇。

地理

[编辑]
朗伊尔城

朗伊尔城位处北极冻原气候,地理座标是78°13′N 15°33′E / 78.217°N 15.550°E / 78.217; 15.550。基于其北极圈极北位置,十月末至二月中为极夜,四月中至八月中为极昼[2]斯瓦尔巴群岛总督在这里居住。[3]

气候

[编辑]

斯瓦尔巴群岛的气候是受北大西洋洋流影响的极地苔原气候 (Köppen: ET)。斯瓦尔巴群岛的西海岸是群岛中最温暖、最潮湿的部分(熊岛除外)。这是由来自南方的温和潮湿的空气和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汇合造成的。朗伊尔城在 4月18日至8月23日(127 天)为极昼,10月27日至次年2月15日(111 天)为极夜,11月13日至次年1月29日期间为完全极夜。然而,由于群山的遮挡,朗伊尔城直到3月8日左右才能看到太阳。雪通常从11月到3月覆盖该镇。2020 年7月朗伊尔城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温度为21.7°C(71.1°F),1986年3月的最低温度为-46.3°C(-51.3°F)。斯瓦尔巴群岛和朗伊尔城是世界上最近几十年变暖最快的地方之一。1991-2020年的平均值显示,朗伊尔城的年平均气温自 1961-1990年以来增加了3.6°C(6.5°F)。随着海面温度升高,周围水域的冰形成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由于冰季较短,特别是极夜下的初冬变暖最快。

截至2021年,朗伊尔城是世界上变暖速度最快的城镇。自1971年以来,斯瓦尔巴群岛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五倍,大约上升了四摄氏度。现在的冬天比1970年代高7°C。 2020 年,在经历了111个月高于平均水平的高温之后,斯瓦尔巴群岛记录了有史以来最热的温度,即 21.7°C(71.1°F)。据挪威气象研究所称,在过去 50 年中,斯瓦尔巴群岛的年降水量增加了30%至45%,主要以冬雨的形式出现。自2009 年以来,深层永久冻土温度以每年0.06至0.15°C的速度增加。

尽管阿勒特紫外线指数可能更低,但朗伊尔城的紫外线指数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地方已知最低的,范围从夏季的2到年中的0,在12个月内平均为1。

朗伊尔城(1991–2020正常值,1975年至今极端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9.7
(49.5)
7.0
(44.6)
6.3
(43.3)
7.5
(45.5)
10.6
(51.1)
15.7
(60.3)
21.7
(71.1)
18.1
(64.6)
15.2
(59.4)
10.1
(50.2)
9.2
(48.6)
8.7
(47.7)
21.7
(71.1)
平均最高温 °C(°F) 3.1
(37.6)
2.1
(35.8)
2.0
(35.6)
3.0
(37.4)
5.1
(41.2)
10.4
(50.7)
14.6
(58.3)
13.5
(56.3)
9.6
(49.3)
5.3
(41.5)
3.9
(39.0)
3.8
(38.8)
15.4
(59.7)
平均高温 °C(°F) −8.0
(17.6)
−8.6
(16.5)
−9.1
(15.6)
−5.9
(21.4)
−0.2
(31.6)
5.5
(41.9)
9.3
(48.7)
8.1
(46.6)
3.9
(39.0)
−1.7
(28.9)
−4.1
(24.6)
−6.4
(20.5)
−1.4
(29.4)
日均气温 °C(°F) −11.0
(12.2)
−11.7
(10.9)
−12.2
(10.0)
−9.0
(15.8)
−2.0
(28.4)
3.9
(39.0)
7.4
(45.3)
6.3
(43.3)
2.1
(35.8)
−3.8
(25.2)
−6.6
(20.1)
−9.2
(15.4)
−3.8
(25.1)
平均低温 °C(°F) −13.9
(7.0)
−14.7
(5.5)
−15.3
(4.5)
−12.0
(10.4)
−3.8
(25.2)
2.2
(36.0)
5.4
(41.7)
4.4
(39.9)
0.4
(32.7)
−5.8
(21.6)
−9.0
(15.8)
−11.9
(10.6)
−6.2
(20.9)
平均最低温 °C(°F) −24.3
(−11.7)
−25.2
(−13.4)
−25.8
(−14.4)
−21.7
(−7.1)
−11.8
(10.8)
−1.7
(28.9)
2.3
(36.1)
0.5
(32.9)
−5.3
(22.5)
−13.5
(7.7)
−18.0
(−0.4)
−21.5
(−6.7)
−28.4
(−19.1)
历史最低温 °C(°F) −38.8
(−37.8)
−43.7
(−46.7)
−46.3
(−51.3)
−39.1
(−38.4)
−21.7
(−7.1)
−8.4
(16.9)
−0.7
(30.7)
−3.9
(25.0)
−12.6
(9.3)
−20.8
(−5.4)
−33.2
(−27.8)
−35.6
(−32.1)
−46.3
(−51.3)
平均降水量 mm(吋) 20.7
(0.81)
15.9
(0.63)
17.1
(0.67)
9.8
(0.39)
11.6
(0.46)
8.7
(0.34)
22.1
(0.87)
21.4
(0.84)
24.0
(0.94)
17.2
(0.68)
23.4
(0.92)
25.6
(1.01)
217.1
(8.55)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4.93 12.96 13.70 10.90 9.90 9.25 12.57 13.73 15.37 16.50 16.28 16.82 158.67
月均日照时数 0.0 0.0 77.5 228.0 254.2 165.0 155.0 133.3 75.0 12.4 0.0 0.0 1,102
平均紫外线指数 0 0 0 1 2 2 2 1 1 0 0 0 1
数据来源1:Meteo Climat
数据来源2:Weather Atlas

历史与现今设施

[编辑]

朗伊尔城由波士顿北极煤公司(Arctic Coal Company of Boston)主要持有人──美国约翰·朗伊尔英语John Munro Longyear建于1906年。[3]原名“Longyearbyen”中的“byen”在挪威语中解作“城市”。1943年,朗伊尔城被纳粹德国摧毁,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现时,一些地方仍见到旧有的地基。

及至1990年代初,煤矿企业是朗伊尔城的主要雇主,但日常生活仅限于矿务附近。[4]现在,朗伊尔城增设了各式各样的活动设施,譬如游泳馆、攀石墙、大体育馆、杂货店、酒吧(三间)、酒店(三间)、教堂、旅客商店、戏院(星期日营业)、夜总会及网球式壁球场等。[3][5]

采矿业与研究

[编辑]

采矿业至今仍是朗伊尔城的重要一环。挪威采矿公司Store Norske Spitsbergen Kulkompani在朗伊尔城及Svea设有两个煤矿,矿务雇用了大约半数居民。[4][6]近年,由于基础建设完备,研究活动与旅游正在急速增长。研究以电离层与磁性层设施为主,如EISCAT雷达北极光基地及一个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IMAGE系列的磁力计

斯瓦尔巴大学中心于1993年启用,是四家挪威大学的协作计划,专门讲授地球物理学、北极生物学、地质学、北极科技,提供以及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合计约有300名学生。新研究中心落成后,学生数目预期会有增无减。斯瓦尔巴大学中心的学生一般住在Nybyen英语Nybyen六间由采矿营房改装而成的旅馆。

旅游

[编辑]

大多数游客会在春夏两季抵达朗伊尔城,尤以春季受欢迎,因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是挪威少数特许驾驶雪车的地方之一。但是,依照环境保护法的严谨规定,主岛一些地带是不准进入的。二月至十一月期,数家旅行社会提供各式各样的旅游行程。由于离开市区以外的范围须提防北极熊,郊区行程均有随队人员配枪。

朗伊尔城是世界最北端的可达居住地区,挪威的特罗姆瑟奥斯陆两地有定期航班来往当地的斯瓦尔巴朗伊尔机场。该机场在2004年招待了9万名旅客。[7]

媒体

[编辑]

朗伊尔城有一份报章──《斯瓦尔巴邮报英语Svalbardposten[8][9],每周五发行。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