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珊瑚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州珊瑚蛇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 蛇亚目 Serpentes
科: 眼镜蛇科 Elapidae
属: 珊瑚蛇属 Micrurus
种:
德州珊瑚蛇 M. tener
二名法
Micrurus tener
Baird et Girard,1853
异名

Elaps tenere
Baird及Girard,1853
Micrurus fulvius tener
Conant及Collins,1991[1]

德州珊瑚蛇学名Micrurus tener)是蛇亚目眼镜蛇科珊瑚蛇属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于以德州为源头的南美洲地带,东北至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南至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瓜纳华托州克雷塔罗州与及莫雷洛斯州等。

分类学上,德州珊瑚蛇原本只是东方珊瑚蛇下的一个亚种,但经过生物形态学的研究认为,德州珊瑚蛇的特色足以成为一个独有的品种。

特征[编辑]

正如一般的珊瑚蛇一样,德州珊瑚蛇的身体构色主要以黑色黄色红色为主,外表鲜艳夺目。它们体型最长能生长至约一,但大部分的德州珊瑚蛇都只有60厘米左右的长度。雄性的德州珊瑚蛇比雌性的短小,蛇鳞平滑,头部较圆,双眼有着圆型的瞳孔。在野外曾经分别发现过缺乏黑色素(白化)与及缺乏红色素的德州珊瑚蛇。[2]

习性[编辑]

所有珊瑚蛇都是较为神秘与及抗拒接触外界的,是普遍的夜行性动物。它们多数会躲藏在阴暗的地方,又或地洞之中。德州珊瑚蛇主要食用其它居于地下的小型蛇类,与及其它地底的小动物。另外,它们也会进食小型的蜥蜴,但却很少食用啮齿目动物。

毒性[编辑]

德州珊瑚蛇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能破坏神经系统及肌肉系统之间的联系。不过在美国已有抗珊瑚蛇毒的血清,因此当地至今仍未有任何因被珊瑚蛇所咬致死的个案。珊瑚蛇毒要直至人类呼吸系统与及心脏血管功能受到破坏时,才会导致人类死亡,因此据估计,珊瑚蛇的致命率大概只有10%。

德州珊瑚蛇的牙齿相当具侵略性,能有效地传输蛇毒,但输送量并不算多。它们的前齿是空心的,当它们咬着猎物时,只要轻轻用力咀嚼,就能把毒液从毒囊透过牙齿传输至猎物身体。虽然这种蛇毒具备攻击性,但由于其牙齿构造令它们必须要持续咬着猎物一段时间,才能把一定分量的毒素传至对方身体中,这一点与蝰蛇相比,效率无疑是较低的。很多时候,珊瑚蛇的咬击并未能向猎物传输毒素,但不管是被体型多小的珊瑚蛇所咬击,处理时都应该认真谨慎,并迅速加以医治。

亚种[编辑]

在德州珊瑚蛇下,已有四个亚种被确认,分别是:

  • Micrurus tener fitzingeri(Jan,1858)
  • Micrurus tener maculatus(Roze,1967)
  • Micrurus tener microgalbineus(Brown及Smith,1942)
  • Micrurus tener tener(Baird及Girard,1853)

备注[编辑]

  1. ^ McDiarmid RW、Campbell JA、Touré T:《Snake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vol. 1》页511,Herpetologists' League,1999年。ISBN 1-893777-00-6
  2. ^ 〈非典型珊瑚蛇:体色并不是完美的辨识标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讲述失去体色素的珊瑚蛇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