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宝潭之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宝潭之役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和美道东书院建于咸丰七年(1857年),湳仔阮氏家族阮鹏程曾捐献书院兴建经费,1985年登录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1][2]
日期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七月十九日至廿四日(推测交战六日)
地点
台湾彰化县嘉宝潭和美线庄柑仔井、湳仔庄(集中于鹿港外围的线西堡线东堡一带)
结果 陈耀固守嘉宝潭有成,天地会进犯鹿港邻庄失利。
参战方
天地会(反政府军,红旗军) 鹿港联庄(义军,白旗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 戴潮春(四张犁
  • 林大用(中寮庄)
  • 陈九武(大肚庄)
  • 赵戆(大肚庄)
  • 陈耀
  • 林氏、阮氏(柑仔井、湳仔)
  • 蔡廷元、叶虎鞭、陈大戆(鹿港)
  • 陈清泉(三家春)
  • 柯氏、姚氏(新港)
  • 参战单位
  • 天地会
  • 中寮民练
  • 大肚民练
  • 嘉宝潭民练
  • 鹿港联庄
  • 三家春民练
  • 柑仔井、湳仔庄民练
  • 新港民练
  • 嘉宝潭之役,或查某潭之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发生于台湾清领时期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七月十九日至廿四日,天地会林大用对鹿港周围村庄发动的进攻行动,守方以嘉宝潭(俗名查某潭[a],今彰化县和美镇嘉宝里[3][4])职员陈耀团练为首,集鹿港、柑仔井下湳仔(皆今和美镇[3])、三家春(今花坛乡[5])、新港(今伸港乡)等处民练,历时六日,逼退来犯的天地会部众。[6][7]

    背景

    [编辑]

    天地会自同治元年(1862年)春季,偕台湾中部土豪群起倡乱,清军员额不足,无力镇压,仅能倚赖其他地区土豪团练驰援。[8]:101-103三月下旬,天地会占领大墩彰化县城[9],又自彰化县通往郡城(台湾府)的台湾中路大半落入天地会控制范围[b][10],而鹿港周遭多为泉籍村庄,虽与彰化县城距离仅二十里,反政府军势力接连发动鹿港联庄之役马鸣山燕雾堡战役,泉人团结御敌,反抗军始终难进犯鹿港秋毫。[11][6][7]

    过程

    [编辑]
    彰化县和美镇行政区域图。

    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七月间,因泉人村庄多次襄助官军,与天地会作对,天地会甚为恼恨;该月十九日,反抗军首领之一林日成四块厝人)任命镇北将军林大用(中寮人),偕陈九武(陈九母、陈九毋[c])、赵戆等天地会党羽,进攻鹿港北境的柑仔井湳仔庄(今和美镇柑仔、竹围二里[4])发动攻击,另外名首领戴潮春亦有参战。[6]

    陈耀备战

    [编辑]

    当是时,鹿港民练首领陈耀(嘉宝潭职员,鹿港人)先于嘉宝潭(俗名查某潭)别墅囤积米、铅、药、柴、草以及武器,招募民丁挖壕沟、筑炮楼、发放鸟铳等防御工事,同时再度与下湳仔阮氏家族、柑仔井林氏家族组成联盟,防御备战,又分兵驻扎李厝庄(今和美镇嘉宝里[3]),做犄角之势以备战。[6][4]

    柑仔井、湳仔失守

    [编辑]

    因戴潮春见陈耀防务齐备,事先调动其他股首来援助阵,便令遣林大用自中寮进军,北攻嘉宝潭,牵制陈耀,自率军队进攻柑仔井、湳仔庄,陈耀无法出兵救援,二庄接连不敌失守,惨被反抗军纵火焚烧。柑仔井有林熊兄弟者,与天地会交战,林熊身中数枪,头颈已断一半,死前仍奋力宰贼军数名,林熊弟亦战死此役。反抗军红旗高扬,北攻竹仔脚番社、西掠和美线等数庄,如入无人之境。[6][7]

    陈耀见事态紧急,连忙派亲信赴往鹿港求援,清军将领曾玉明命鹿港绅商蔡廷元,偕叶虎鞭与陈大戆循顶廖庄(今鹿港镇东北缘[5])前去救援,途中却遇天地会部队,只得交战,救援受阻。鏖战期间,陈大戆之妻蔡氏圆亦随夫出征,蔡氏圆身配长刀,率领女兵数人,携带夜壶填装火药,无视枪林弹雨,亲上前线补给予男丁,不少官兵见女兵尚且如此,无不士气高昂。[6]

    激战嘉宝潭

    [编辑]
    台湾总督府颁定,通用于1901年至1909年间的台湾县彰化厅区域图(本图绘制于1905年),此行政区域尚属临时过渡时期,大体延续清制。本图亦记录许多清代的古地名可按图索骥。

    陈耀听闻鹿港援军已来,士气略振,又上前督阵,但鹿港援军被天地会阻断道路,久候仍未出现;此外,天地会林大用出身中寮,中寮与嘉宝潭互为邻庄,时有械斗,两庄早互有嫌隙,故林大用所率中寮民勇攻势极为猛烈。林大用与陈耀大战三日之后,陈耀便落居下风,只得退守壁垒,私信寄予陈九武、赵戆,表达投降之意。陈九武和赵戆为大肚庄人,而陈耀家族为鹿港殷户,在大肚亦有不少田产,陈九武和赵戆皆为陈耀家族的佃户,故双方早已相识,亦得以在作战期间通信。[6][7]

    天地会军队要求陈耀必须先提供五千金,才愿意接受陈耀的投降;陈耀回信中表示需要花三天的时间筹钱,并约定以献予天地会军的马匹为引信,备妥后便竖立红旗,通知天地会;天地会收到回信后,依约罢兵三日。[6]

    而根据连横台湾通史》版本的记载,林日成本不批准陈耀的请降书,乃陈九武、赵戆百般求情之下,才获林日成的首肯,同意陈耀献马请降的书信。[12]

    陈耀趁机派遣使者于三路:一路赴往鹿港催索铅弹、火药和援兵;一路密讯三家春(燕雾二十四庄之一),嘱托义首陈清泉率领 200 人来救;另一路派亲信陈快奔往新港庄,召柯、姚二姓壮丁 250 人,兵分二路,一半前往李厝庄,支援鹿港救兵、一半赶来嘉宝潭,参与协防。[6]

    三日之期已到,陈耀见部署已定,收下红旗之后,仍竖立白旗,天地会党羽怒不可遏,翌日攻势汹汹而来,大有歼灭陈耀部队的态势,唯刚交战没多久,柑仔井林家、湳仔阮家已收拾余兵,重新集结,高举白旗夹杀天地会部队。陈耀亲上火线,陈家家丁亦不落人后,上下皆奋勇杀敌。嗣后,鹿港商船运来四尊大炮抵达战场,猛烈炮击敌军,天地会党见大势已去,只得收兵,嘉宝潭之危遂解。[6][7]

    后续

    [编辑]
    • 陈耀力保嘉宝潭不失,让清军得以继续稳固鹿港街以及彰化沿海诸庄的势力。[6]
    • 陈耀为守嘉宝潭,与柑仔井林家、湳仔庄阮家共组联盟,三方立有契约,共分军费,约以陈耀为董事,契约亦交付陈耀处保管。未料戴潮春事件一拖三年有余,军费累计金额达二十余万元,事件平定之后,林家、阮家因不愿分摊钜款,竟私聘窃贼,潜入陈家盗取约书,军费悉数由陈家负担,陈家几近破产。[4][6]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查某潭”的“查某”是台湾闽南语“女人”之意,查某潭即指女人潭。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作“加宝潭”、连横《台湾通史》则作“加寮潭”。
    2. ^ “中路”为台湾清领时期绿营划分军区名词,根据乾隆53年(1788年)颁定,“中路”泛指斗六门嘉义县城、台湾县、冈山汛一带;即北至今云林县斗六市,南迄今高雄市冈山区。(许雪姬,1987:18-19)
    3. ^ 蔡清筠《戴案纪略》作“陈九武”、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作“陈九母”、林豪《东瀛纪事》作“陈九毋”。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和美阮氏修義堂〉.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中文(台湾)). 
    2. ^ 〈道東書院〉.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 彰化縣和美鎮南佃社區發展協會〉. 文化部台湾社区通.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张子文. 〈陳耀〉. 台湾记忆 Taiwan Memory. 2001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中文(台湾)). 
    5. ^ 5.0 5.1 蔡培慧; 陈怡慧; 陆传杰 (编).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远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台湾)).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2 [2022-03-01].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7.3 7.4 吴德功(吴立轩).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2 [2022-03-01].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中文(台湾)). 
    8. ^ 乔安娜·麦斯基尔(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苍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台湾)). 
    9. ^ 许毓良. 〈戴潮春事件〉.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中文(台湾)). 
    10. ^ 许雪姬. 《清代臺灣的綠營》 "The Green Standard in Taiwan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54. 台北市: 联经. 2015 [1987]. ISBN 9789860459562 (中文(台湾)). 
    11. ^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7 [2022-03-01].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台湾)). 
    12. ^ 连横. 《臺灣通史》. 台北市: 五南. 2017 [2022-03-01]. ISBN 97895711913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