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珠

佛珠,又称念珠、数珠,汉传佛教名词,是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能生诸种功德。梵语叫做〔钵塞莫〕。

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保平安。

历史

[编辑]

汉传佛教中,最早使用念珠的记载起源自唐代净土宗祖师道绰[1]

大正藏中有《佛说木患子经》,相传念珠起于波流离王,以无患子做成[2]。相传此经是东晋时译出,但译出人不详。相传于梁朝译出的《牟梨曼陀罗咒经》中提到钵塞莫,注解中说它即是数珠[3]

材料

[编辑]
星月菩提子材质的佛珠

佛珠所用材料在佛教经典中均能寻到来源:[4]

  • 《陀罗尼集经》——金、银、赤铜、水晶、木槵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料合成等。
  •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香木、𨱎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
  • 《般若经》——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

数量

[编辑]

在不同佛经中,记有不同数量的佛珠,各有不同的表法意义。数量愈多者,则结构愈多样、复杂。

  • 12颗:表示十二因缘
  • 14颗:表示观世音菩萨十四种无畏功德。[5]
  • 18颗:表示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表示十八不共法。
  •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以及佛果,共二十一个次地。
  • 27颗:表示二十七贤圣,即十八有学九无学
  • 36颗:表示息灭烦恼,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计十八种,六根之中又有好、恶、平合计十八种,共为三十六种烦恼。与108颗意义相同。
  • 42颗:表示菩萨修行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 108颗:此数量最为常见。表示息灭烦恼,三十六种烦恼又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 1080颗:表示息灭烦恼,十法界之一百零八种烦恼,合为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以上略举常见之数目,仍有其他数目存在,但不论数目多寡,佛珠作为表法用具,能因手持、配戴时提醒修行人的身份[6],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亦让旁人见者“一历眼根,永为道种”[7]

结构

[编辑]

佛珠的结构以下:

  •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或流苏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
  • 佛塔,通常与母珠相连,作用为在串起子珠的穿绳于母珠归结后,再通过佛塔加以作结固定,后通常配以饰物或中国结,如法轮结、盘长结等。多为上窄下广,型如佛塔,亦有桶型、椎型、珠型不等。
  • 子珠,用以计数的珠子。
  •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间珠”、“节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
  • 记子,又称弟子珠,是串在母珠之另一端,用以计掐持诵的遍数。基本上,一条表十位数,一条表百位数。如果珠孔略较绳大,则会松脱不易卡住固定,成为装饰性质。若为记数,可另外配上记数器,以扣环扣在念珠上。
  • 记子留,是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用以装饰固定。
  • 记数器,为另外编制附于念珠之上,有编一串一条者,有编一串二条者,珠孔为可以固定于绳上者。在藏式念珠上,通常配有二个记数器,上串有十颗小珠子,一条表百位数,一条表千位数,而为区别二者都挂有不同饰品的法器或礼器,其中多以铃和金刚杵作区分。在汉式,另编一串记数器以扣环扣在念珠上,一串上分出二条绳,各穿十颗珠子,一表十位数,一表百位数。
  • 卡子,在藏式念珠用以表万位数。配有金属扣环,可以打开取出。作用为先扣在佛头和其中一边第一个子珠之间,满一万遍时便移扣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子珠之间,以此类推。一般念珠也见使用,其功能为装饰外,也可用在记数时,若遇突发事件如有人按门铃、电话响时,须离开时扣在暂时停住的位置,回来时可重头或从卡子处持诵。

使用

[编辑]
金刚菩提子材质的佛珠与烫花葫芦

使用方法:一般持念珠念佛是由母珠旁的念珠开始,每念佛号、经文或咒语一遍即用心捻掐一颗念珠,间珠不算,如有记子每捻珠念佛满一串珠时即拨动一记子,而捻珠至母珠时多不越过,而逆向而回,因为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所戴,各念珠表示观音,母珠表示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故捻珠至母珠时要逆向而还,否则即犯越法罪。 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其他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

在佛教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

  • 《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的:
    • 佛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也)掐之。
    • 金刚部:应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 莲花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 羯磨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 《苏悉地经》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 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 莲花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 金刚部:合大指与食指之头,余皆舒而掐之。
  • 《军荼利仪轨》云:以右手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余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名印],这里则为[念诵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法轮状。
  • 《无量寿仪轨》云: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未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各门宗派的佛珠

[编辑]

汉传佛教

[编辑]

普遍采108颗念珠,以圆珠为主。1个佛塔、母珠(起)→27颗子珠→1个隔珠→27颗子珠→1个隔珠→27颗子珠→1个隔珠→27颗子珠→回到母珠。或1个佛塔、母珠(起)→108颗子珠→回到母珠。而在佛塔收尾则配有吉祥饰品或中国结。

藏传佛教

[编辑]

普遍采108颗念珠,有圆珠、扁珠、桶珠。基本样式采汉传样式,但会在母珠两侧加挂“计数器”,计数器的珠子多采银色金属所制。

日本佛教

[编辑]

天台宗

[编辑]

天台宗佛珠,轮状主珠为108粒、亲珠1粒和四天珠4粒,以上3种珠一律以平珠为准;少数部分门派的亲珠和四天珠以圆珠代替。

本体排列位置:

一粒亲珠(起)→七粒平珠→一粒四天珠(平)→十四粒平珠→一粒四天珠(平)→ 六十六粒平珠→一粒四天珠(平)→十四粒平珠→一粒四天珠(平)→七粒平珠→ 一粒亲珠(终+出)

房:

一粒亲珠(出)→一条粗绳→一粒圆珠(随意)→泪结→ 一边二十粒平珠 / 一边十粒圆珠→两边绳末端加泪珠→绣球 / 流苏(终) 母珠出线位穿起房后以卍字结绑起。

房中间打起绳结—泪结的方向打法不同以作分辨男、女,房下两边各穿有十粒圆珠和二十粒平珠象征佛陀十大弟子的泪水证明。


真言宗

[编辑]

真言宗佛珠,轮状主珠为108粒、亲珠2粒和四天珠4粒,一律以果珠为准;少数部分门派的主珠以圆珠代替。

本体排列位置:

一粒亲珠(起)→七粒果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四粒果珠→一粒四天珠(圆)→ 三十三粒果珠→(起)一粒亲珠(终)→三十三粒果珠→一粒四天珠(圆)→ 十四粒果珠→一粒四天珠(圆)→七粒果珠→一粒亲珠(终+出)

房:

一粒母珠(左、右七粒位,出)→泪结→一条粗绳→一粒圆珠(随意一边)→ 卍字结→两边各有十粒果珠→泪珠→菊房 / 流苏(终)

一粒母珠(左、右三十三粒位,出)→卍字结→一条粗绳→泪结→两边各有十粒果珠→两边绳末端附加泪珠→菊房 / 流苏(终) 房中间打起绳结—泪结的方向打法不同以作分辨男、女,房下两边各穿有十粒圆珠象征佛陀十大弟子。


真言宗佛珠分有三种:

  • 大众用:一般真言宗佛寺、一般日本家庭或一部分灵能者普遍采用;
  • 僧侣专用:真言宗僧侣专用数珠:百八圆珠、四粒小圆珠、两粒母珠、一条长的红色贯线、附加副珠的白色的房(用白绣珠)。
  • 五大力念珠:由日本昭和年间(1926-1989,63年),醍醐山传法学院院长兼真言宗醍醐派高僧—服部如实大师(1899-1971,72岁)禅悟所得。本体排列位置与僧侣专用为蓝本,而房以五色纽长流苏代替绣球。

净土宗

[编辑]

三万缲数珠(男用)

房:

大百八环金扣起小百八环金→粗绳穿过小百八环金→泪结→一边十粒平珠 / 一边六粒圆珠→两边绳末端加泪珠→绣球 / 流苏(终)

本体排列位置(下数珠):

一粒母珠(起)→二十一粒小圆珠与二十粒圆主珠交错连接→ 穿起房→一粒母珠→泪结(终)

本体排列位置(上数珠):

一粒母珠(起)→二十七粒圆主珠→穿起下数珠→一粒母珠→泪结(终)

六万缲数珠(女用)

房:

大百八环金扣起小百八环金→粗绳穿过小百八环金→泪结→一边十粒平珠 / 一边六粒圆珠→两边绳末端加泪珠→绣球 / 流苏(终)

本体排列位置(下数珠):

一粒母珠(起)→二十八粒小圆珠与二十七粒圆主珠交错连接→ 穿起房→一粒母珠→泪结(终)

本体排列位置(上数珠):

一粒母珠(起)→四十粒圆主珠→穿起下数珠→一粒母珠→泪结(终)

净土宗的信徒执起本门数珠时,经常连房中的副珠一同数算诵经;男信徒的三万缲数珠以27×20×6×10等珠之大数等同诵经32,400次数,而女信徒的六万缲数珠以40×27×6×10等珠之大数等同诵经64,800次数;故此有“三万净土数珠”和“八寸六万净土数珠”之称。

净土真宗

[编辑]

片手念珠(男用)

一粒母珠(起)→六粒主珠→一粒天王珠→十五粒主珠→一粒天王珠→六粒主珠→一粒母珠(终+出)→佛塔(出)→纽房(终)

片手念珠(女用)

一粒母珠(起)→七粒主珠→一粒天王珠→二十二粒主珠→一粒天王珠→七粒主珠→一粒母珠(终+出)→佛塔(出)→新松房(终)

八寸信徒(女用)

本体排列位置:

一粒亲珠(起)→七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四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 三十三粒圆珠→(起)一粒亲珠(终)→三十三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 十四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七粒圆珠→一粒亲珠(终)

房:

一粒母珠(左、右七粒位,出)→一条粗绳→一粒圆珠(随意一边)→ 泪结(女)→两边各有五粒圆珠→卍字结→两边各有五粒圆珠→泪珠→流苏(终)

一粒母珠(左、右三十三粒位,出)→卍字结→一条粗绳→莲如结→流苏(终)

临济宗

[编辑]

男用

本体排列位置:

一粒母珠(起)→七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四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 六十六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四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七粒圆珠→ 一粒母珠(终+出)→佛塔(出)→纽房(终)

女用

本体排列位置:

一粒母珠(起)→七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四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 六十六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四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七粒圆珠→ 一粒母珠(终+出)→佛塔(出)→流苏(终)

曹洞宗

[编辑]

男用

本体排列位置:

一粒母珠(起)→十八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八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 十八粒圆珠→(起)一粒向珠(终)→大百八环金→十八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八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八粒圆珠→一粒母珠(终+出)→佛塔(出)→ 纽房 / 流苏(终)

女用

本体排列位置:

一粒母珠(起)→十八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八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 十八粒圆珠→(起)一粒向珠(终)→大百八环金→十八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八粒圆珠→一粒四天珠(圆)→十八粒圆珠→一粒母珠(终+出)→佛塔(出)→ 泪结(女)→流苏(终)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续高僧传》:“又年常自业穿诸木栾子以为数法。遗诸四众教其称念。”
  2. ^ 《佛说木患子经》:“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3. ^ 《牟梨曼陀罗咒经》:“于佛右边画摩尼拔折唎菩萨,种种璎珞庄严,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钵塞莫(云数珠)”
  4. ^ 念珠簡介. 珍宝屋文物坊.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6). 
  5. ^ 《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一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6. ^ 念珠意義與作用(聖嚴法師-大法鼓 0051)DVD.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2). 
  7. ^ 净空法师谈: 念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