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河 (杭州)
中河 | |
---|---|
规格 | |
状态 | 市政排水河道 |
地理 | |
主流 | 京杭运河 |
中河,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境内,南起钱塘江边闸口小桥的双向泵房,北由新横河过新坝注入中河,全程约10千米。今天的中河为古代盐桥河、龙山河、新横河的合称,盐桥河和龙山河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而新横河为晚清开凿以沟通中、东、西三河的河道。杭州中河-龙山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杭州段的11处遗产点之一,中河南段古桥及古泉也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现状
[编辑]中河全长10.423千米[1],宽8至10米[2],自钱塘江边闸口小桥的双向泵房,沿复兴街南侧一路东流至美政桥,再穿过复兴街向东北方向流至南星桥,沿中河路一路北上穿越市区,至体育场路梅东高桥以北的田家桥(今水星阁小区旧地名)附近东折沿新横河过新坝注入东河。今天的中河为旧时新横河、盐桥河和龙山河之合称:中河河道最早开凿于唐代,宋代城内河流称盐桥河,城外称龙山河,清代两河合称中河,清光绪五年北端又开新横河与东河沟通。今凤山桥以南河道仍存旧名龙山河[2],长4.4千米;北段下游东西向河道亦存新横河之名,长约0.75千米[3]。旧时中河从龙山闸(俗称闸口)汲取钱塘江水作为水源,补充城中各河水量,1950年代虽然龙山闸已废但船只尚可翻坝入河,因此仍称中河南起龙山闸。后来原为闸口小桥至龙山闸段河道淤塞,改为管道通至江边,并设置调控闸门一座。1986年复兴街改造时,建设一座双向泵站,在平时自钱塘江取水,汛期又能够排水至钱塘江。由于中河水位较高,杭州市区部分河道依靠中河补给水源,中河凤山门南侧建有水闸通过地下渠道向贴沙河输水,新宫桥过去也设有闸门通过地下暗渠向东河供水。[4]:136-137杭州中河-龙山河也是2014年大运河杭州段11处遗产点之一[5]。
历史变迁
[编辑]中河在凤山门以南城外河道又名龙山河,这一河道最早开凿于隋代至吴越。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直达钱塘江畔的柳浦,1980年代学者徐吉军考察杭州城南运河时,当地人或谓龙山河为隋炀帝运粮河[6]。也有学者认为开凿于唐代中后期,为当时开凿的三条沙河之一[7]。还有人认为开凿于吴越时期,为当时与海塘平行的河段[8]。龙山河旧自钱塘江畔龙山闸至凤山水门,共计6千米。龙山河通航以后,来自安徽、浙江西南部的木材顺钱塘江而下,最终运输到美政桥到六和塔之间的江滩上,排队等待进入龙山河。由于龙山河水位较钱塘江低,所以商品入河则需要在龙山闸排队或人力搬运到河道,最终到达凤山门外的木材市场。吴越以前,龙山河都是江潮直入河道,但钱镠在龙山河开辟浙江、龙山二闸门,涌入的江潮水先在二闸间沉淀泥沙,再进入运河河道。北宋时,两闸逐渐废置,直到苏轼按照旧制复设。南宋时皇宫设在凤凰山靠近龙山河,因此龙山河不再通航而日渐湮塞。元延祐三年(1316年),行省丞相脱脱下令疏浚龙山河以便航运,至正六年(1346年)其子达识帖木儿再度疏浚。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由于中河水位高故改闸为坝,“江头翻坝”的说法一直沿用至今。[7]
中河再凤山门以上城内河道原称盐桥河,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称盐桥河,南宋《淳祐临安志》称盐桥运河[9],明《钱塘县志》称郡城大河[10],明《仁和县志》称大河[11],宋代与茅山河、市河、清河并为杭州城内四河之一,明人将盐桥河等三河称为“上河”,今天的东河与上塘河为“中河”,俗称大河[注 1]。盐桥河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开凿的沙河。北宋苏轼任官杭州时,城内有茅山河、盐桥运河二河,茅山河南抵龙山闸,盐桥河南至州前碧波亭,两河分别北出余杭、天宗二门,在门外汇合。盐桥专门用来接纳清湖河(一名西河)的西湖湖水以补运河水量,茅山河则专门用来接纳江潮泥沙,茅山河上游修筑龙山闸。[12][13]:176
新横河西接盐桥河河段,东原在新横河桥入东河,东西平行于环城北路和体育馆路之间,全长0.75千米,均宽18米,水质较为清澈。此段最早开凿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民国《杭州府志》称“新开运河”,简作“新横河”并沿用至今。河道最初沟通中河、东河和小河(又称西河)三河,航行船只可以在城中过坝而不必绕道城外,便利了运河交通,但河道也容易淤塞,需要不时疏浚。[14]:176-177
古桥和古迹
[编辑]中河南段古桥及古泉 | |
---|---|
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六部桥直街至白塔间中河上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清 |
编号 | 3-22 |
认定时间 | 2000年7月9日 |
中河的特色在于其桥梁,10千米的河道上存在着近40座各类桥梁,其中有20多座历史上修筑的桥梁得以保存至今,大多都始建于宋代,一部分建于明清。此外凤山水门也一直保存至今。[13]:137-138
名称 | 别名 | 位置 | 简介 | 图片 | 地理坐标 |
---|---|---|---|---|---|
水澄桥市 | 水登桥 | 东靠原闸口电厂,西接水澄桥下 | 为三孔石梁桥,至迟建于康熙年间。桥西原有水登庙,因而又名水登桥。桥南原设有闸,钱塘江水由此进入中河。现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 | 30°12′20″N 120°08′56″E / 30.20560°N 120.14878°E | |
化仙桥市 | 抽分木桥 | 东出原复兴街,西接大巷口 | 为单孔石拱桥,原为木桥,名抽分木桥,后因为多有人过桥不慎落桥溺水而亡,乡人徐源改建为石桥。现桥建于明成化三年(1477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修缮。 | 30°12′27″N 120°09′10″E / 30.20747°N 120.15290°E | |
海月桥市 | 东出原复兴街,西接海月桥下和余家荡 | 为三孔石拱桥,传说造桥之时旁边有潭映照秋月,似海中有月,故名海月桥。现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三年(1823年)修缮。 | 30°12′36″N 120°09′28″E / 30.21002°N 120.15774°E | ||
洋泮桥市 | 洋潘桥 | 东出原复兴街,西接原复习里街 | 为单孔石拱桥,南宋时即已存在,原名洋泮桥。明代时候,桥旁原有大慈寺、龙王庙和木叶公所。现桥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西端桥墩刻有重修碑记。 | 30°12′39″N 120°09′33″E / 30.21088°N 120.15923°E | |
美政桥 | 美政路桥 | 桥旁原有城南左厢公事所,时有长官乐平人韩屏伍,执法严明,人称美政,故名美政桥。民国时期改造复兴街改为平桥,后经多次改造。 | 30°12′52″N 120°09′50″E / 30.21435°N 120.16377°E | ||
小诸桥 | 南星桥南 | 为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无考。 | 30°13′06″N 120°10′04″E / 30.21835°N 120.16765°E | ||
南星古泉市 | 南星桥南,东临中河 | 古泉泉池为长方形,以条石砌成,池底铺鹅卵石,泉石以栏杆和望柱围住,泉眼仍又泉涌。池两侧立“南星古泉”重建碑,碑文落款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现已立亭保护。 | 30°13′18″N 120°10′08″E / 30.22175°N 120.16892°E | ||
南星桥市 | 老南星桥、南新桥、朱桥 | 南星公路桥南,东出江城路,西接凤山路 | 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北宋,原名南新桥,俗名朱桥、朱家桥,清代改称里横河桥。传说乾隆下江南路过此桥,瞥见桥名,指地又指天,官员答“地为城南,天有日月星辰”,桥遂名南星桥。民国时期在桥旁修公路,桥亦名南星桥,于是又称老桥为老南星桥。现桥为清代重修。[16] | 30°13′19″N 120°10′09″E / 30.22193°N 120.16911°E | |
凤山桥 | 吊桥 | 始建于清,原为单孔石拱桥,因在凤山门东故名凤山桥。现为钢筋混凝土板桥。 | 30°13′35″N 120°10′05″E / 30.22628°N 120.16805°E | ||
六部桥市 | 都亭驿桥、通惠桥、锦云桥 | 东出六部桥直街 | 为单孔石拱桥。南宋时六部二十四司都在桥西,故名六部桥;因桥东有都亭驿接待外邦使节,故又名都亭驿桥。元代称通惠桥,明代称锦云桥。宋宁宗时,杨皇后和史弥远密谋在桥上暗杀了主战派的韩侂胄。 | 30°13′48″N 120°09′55″E / 30.22994°N 120.16530°E | |
上仓桥 | 安和桥、圣安寺桥、部院仓桥 | 东接上仓桥路,西入中河路 | 始建于宋,原为单孔石拱桥,宋名安和桥,元名圣安寺桥,清名部院仓桥。元时原有圣安寺,后改为军械库。明时在寺遗址上建储备粮仓,称胜安仓,又名老人仓,桥遂易名安和桥,俗称仓桥。后为与下城仓桥相别,改称上仓桥。民国时期改建为平桥,1986年整修。 | 30°13′56″N 120°09′57″E / 30.23213°N 120.16585°E | |
嵇接骨桥 | 州桥 | 东接嵇接骨桥下,西入中河路 | 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宋。原名州桥,后因为宋代的嵇清和明代的嵇胜居住此地,二人俱为骨科名医,故名嵇接骨桥,原先茅山河与中河、东河在此地汇合。 | 30°14′07″N 120°09′58″E / 30.23541°N 120.16624°E | |
福德桥 | 黑桥 | 东接福德桥下,西入中河路, | 为单孔石拱桥,因为此地旧为城中染坊所在,河水多发黑,故名黑桥。原桥旁多植杨柳、银杏。 | 30°14′01″N 120°09′58″E / 30.23373°N 120.16618°E | |
通江桥 | 庆元桥 | 东接抚宁巷,西入中河路 | 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宋,原名庆元桥,清代改称通江桥。《宋史》载淳熙二年(1175年),桥下设有板闸,遇到中河水涸则开闸纳江潮入河,或为通江名字由来。 | 30°14′13″N 120°10′00″E / 30.23697°N 120.16662°E | |
望仙桥 | 东接望江路,西入中河路 | 始建于宋,传说桥名与八仙铁拐李有关,南宋绍兴初年,有望气者称其地有祥兆,秦桧遂置宅桥东北,后宋高宗在秦宅基础上置办德寿宫。东窗事发后,义士施全不平于岳飞之死,遂在桥上行刺秦桧,不幸失败成仁。1980年代改为钢筋混凝土板桥。 | 30°14′25″N 120°10′03″E / 30.24027°N 120.16752°E | ||
新宫桥 | 宗阳宫桥 | 河坊街桥 | 始建于宋,南宋后期称宗阳宫桥,宋度宗建宗阳宫于桥东故以为名,后世俗称新宫桥。1980年代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 | 30°14′33″N 120°10′04″E / 30.24246°N 120.16773°E | |
三圣桥 | 东接新宫桥河下,西入中河路 | 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宋。宋高宗绍兴年间在此地建旌忠庙以纪念南渡后追封为王的高永能、景思谊、程博古三位宋夏战争将领,民间俗称“三圣庙”,桥以庙名。今桥长27.3米,宽5米,为石砌拱桥,桥面有石台阶,西连中河路,东接原新宫桥河下。[17] | 30°14′37″N 120°10′05″E / 30.24367°N 120.16796°E | ||
府桥 | 荣府桥、荣富桥、抚桥 | 东接凝海巷,西入中河路 | 为单孔石拱桥,宋代时桥东有荣文恭王府,因此名荣府桥,俗称府桥。 | 30°14′40″N 120°10′05″E / 30.24447°N 120.16798°E | |
铁佛寺桥 | 佑圣观桥 | 东出水亭址,西入中河路 | 为单孔石拱桥。原名佑圣观桥,宋代时在佑圣观旁故名;明代时修建铁佛寺,寺中弥勒铁铸而成,故名铁佛寺桥。 | 30°14′44″N 120°10′04″E / 30.24557°N 120.16790°E | |
柴垛桥 | 大和桥、太和桥 | 东接原凝海巷,西入中河路 | 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宋,南宋时名太和桥或大和桥,原为渡口,南宋建柴场于河东堆垛柴木,后因运输不便改建石桥。 | 30°14′48″N 120°10′05″E / 30.24670°N 120.16793°E | |
荐桥 | 清泰桥、箭桥 | 清泰路西端 | 始建于宋,南宋时崇新门(清泰门)俗称荐桥门,明时称清泰桥,清代称荐桥至今。《三言两拍》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都是以此地为背景展开。民国时期改建清泰街,改建桥为平桥,1986年扩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 | 30°14′57″N 120°10′04″E / 30.2493°N 120.1678°E | |
回回新桥 | 回新桥、积善桥 | 东连民权路,西入中河路 | 为单孔石拱桥。元代时杭州较为富裕的回民居住此地,从事珠宝业。现桥为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建。 | 30°15′05″N 120°10′04″E / 30.25151°N 120.16768°E | |
丰乐桥 | 踏道桥 | 解放路中段 | 始建于宋,旧名踏道桥。南宋时,因桥上有酒肆丰乐楼,故名丰乐桥。1949年以后拓宽解放路,桥被改为钢筋混凝土桥,1985年扩建。 | 30°15′11″N 120°10′03″E / 30.25306°N 120.16760°E | |
新桥 | 油蜡局桥、油局桥 | 始建于宋,原名新桥。宋时旁有油蜡局,故名油蜡局桥,明代改称油局桥。1986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平桥。 | 30°15′23″N 120°10′2.85″E / 30.25639°N 120.1674583°E | ||
联桥 | 盐桥、惠济桥 | 庆春路桥 | 为单孔石拱桥。原名盐桥,自钱塘江入城的盐船皆停泊于此待缴盐税,因此名盐桥。桥上原有惠济庙,建庙的时候又新建一桥,庙基与旧桥相连,故名联桥。民国初年修庆春路时在桥南又建一公路桥与旧桥相连,北侧刻惠济桥,南侧则刻联桥。1984年,中、东河改造时惠济庙被拆除。青春路改建时,又在桥上修双层六角亭一座,亭高8米,顶为1米高葫芦宝顶,由名贵木材建筑而成,通过1.5万片花板巧妙拼装,因与胡庆余堂合建故名庆余亭。 | 30°15′38″N 120°10′02″E / 30.26051°N 120.16722°E | |
仙林桥 | 东接长宁街,西入中河路 | 始建于宋,因桥旁有仙林寺,故名仙林桥。仙林寺以钟闻名,宋代为杭州城中晨昏禁钟。1986年,改造为钢筋混凝土平桥。(?)现为拱桥 | 30°15′46″N 120°10′02″E / 30.26280°N 120.16719°E | ||
登云桥 | 曲桥 | 凤起路中段 | 为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宋,原名曲桥,明代改名登云,桥北有贡院,科举考场得意者由贡院过桥至布政使司参加宴席,故桥名取“如登青云”之义。 | 30°15′54″N 120°10′01″E / 30.26496°N 120.16703°E | |
梅东高桥 | 梅登高桥、通济桥、梅家桥 | 体育场路桥 | 始建于宋,又名梅登高桥,南宋时称通济桥。桥旁旧有周宣灵王庙。民国时期修筑体育场路将其改为平桥,后经过多次改建,终成为今状。 | 30°16′19″N 120°09′59″E / 30.2720°N 120.1665°E | |
新横河桥 | 西湖边柳浪闻莺公园内 | 为单孔石砌桥,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桥长19米,宽4.6米,拱宽6.8米。原在中河北端的新横河上,2002年西湖南线改造时,迁至西湖边柳浪闻莺公园内。 | 30°14′26″N 120°09′06″E / 30.24064°N 120.15156°E | ||
备注:斜体代表现代公路桥梁,标注市者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
[编辑]注释
[编辑]来源
[编辑]- ^ 1.0 1.1 《杭州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编). 杭州市水利志 (PDF).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302-304 [2020-06-28]. ISBN 9787101070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8) (中文).
- ^ 2.0 2.1 杭州市市政志编纂办公室 (编). 杭州市市政志 (PDF). 1994: 198-199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8) (中文).
- ^ 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杭州市志. 中华书局. 1995 [2020-06-26]. ISBN 71010153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中文).
- ^ 马时雍. 杭州的水.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2. ISBN 978-7-80758-587-9. OCLC 885885328.
- ^ 大运河申遗进入冲刺 杭州段11个点(段)进入申遗名单-杭州新闻中心-杭州网. hznews.hangzhou.com.cn.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 ^ 刘亚轩. 杭州中东河历史变迁研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 29 (4): 28–33.
- ^ 7.0 7.1 陆琦. 杭州龙山河的历史变迁及功能考.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4 (3): 6–8.
- ^ 徐勤; 宣建华.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关系. 建筑与文化. 2018, 0 (5): 121–123.
- ^ 淳祐临安志 卷八. 杭州.
- ^ 聂心汤, 虞淳熙 (编). 纪疆. 钱塘县志. 杭州. 万历三十七年.
- ^ 仁和县志 卷二.
- ^ 苏轼.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 维基文库. 元佑五年五月初五日 (中文).
- ^ 13.0 13.1 13.2 马时雍. 杭州的水.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2: 415. ISBN 978-7-80758-587-9. OCLC 885885328.
- ^ 杭州市下城区地名办公室 (编). 杭州市下城区地名简志. 杭州. 1994.[失效链接]
- ^ 马时雍. 杭州的古桥 第1版. 杭州: 杭州出版社. ISBN 7-80633-899-3. OCLC 122933909.
- ^ 蒋思荃, 邱远. 南星古桥纪事.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2006-11-15 (中文(简体)).
- ^ 杭州城管. 【杭州的河】梦回诗画中的中河. 2019-09-03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