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3吋23倍径火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吋23倍径火炮
美国海军SC-291号猎潜舰上发射中的3吋23倍径炮(摄于1918年至1920年间)
类型
原产地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13年-1946年
使用方美国海军
参与战争/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生产商
衍生型Mark9,Mark13,Mark14
基本规格
重量
  • Mark 9: 749英磅(340千克) (含后膛)
  • Mark 13: 531英磅(241千克)
  • Mark 14 Mod 0: 593英磅(269千克) (含后膛)
  • Mark 14 Mod 1: 658英磅(298千克) (含后膛)
长度
  • Mark 9: 77.05英寸(1.957米)
  • Mark 14: 79英寸(2.0米)
枪管长度
  • Mark 9: 69英寸(1.8米) (23口径)
  • Mark 14: 71英寸(1.8米) (23.5口径)

炮弹16.5磅(7.5千克) 76.2x234mm
口径3-英寸(76-毫米)
射击仰角-15°至+65°或+75°
回旋角度365°
射速每分钟8-9发
枪口初速1,650英尺每秒(500米每秒)
有效射程
  • 8,800码(8,000米)在45.3°仰角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0,100码(9,200米)在45°仰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8,000英尺(5,500米)在75°仰角 (对空)

3吋23倍径火炮(英语:"3-inch/23-caliber gun")是美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0年代驱逐舰上标准配备的防空炮。名称中的“3吋/23倍径”意指炮弹直径为3吋(76毫米),炮管长度为23倍径(即炮管长度为3吋×23=69吋,约1.75米)。

设计描述

[编辑]
平面图和左立面图

这门带有水平滑动后膛的火炮重约 531 磅(241 公斤),使用固定弹药(弹壳和射弹作为一个组装单元处理),13 磅(6 公斤)的射弹,速度为每秒 1650 英尺(500 米/秒)。 射程为 10,100 码(9,235 米)(仰角 45 度)。 [1]在最大仰角 75 度时,云高为 18,000 英尺(5,500 米)。

此炮为多层建构炮,配备水平滑动炮尾。其重量约531磅(241公斤),使用定装弹药(炮壳与炮弹组装为一体)。炮弹重约13磅(6公斤),初速为每秒1650英尺(500米)。炮口仰角45度时的最大射程为10,100码(9,235米),仰角75度时的最大高射高度为18,000英尺(5,500米)。

历史发展

[编辑]

3吋23倍径火炮是美国军队中第一种专门设计的防空炮,它是海军上将特温宁设计的1磅炮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应对各国海军建造的飞艇可能带来的威胁。

部分可伸缩版本被安装作为甲板炮在美国L级、M-1(SS-47)、AA-1级和O级潜舰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3英寸23口径火炮已过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装备有3英寸23口径火炮的美国驱逐舰现存的火炮都换装了双用途3吋50倍径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没有空中威胁的地方,3英寸23口径火炮被用于地对地攻击潜艇,并安装在潜艇追逐舰、武装游艇和各种辅助设备上。

一些主要战舰暂时装备3英寸23口径火炮,等待安装四联装1.1英寸75口径火炮[1]

部分大型军舰在等待安装四联装1.1吋/75倍径防空炮时,也曾短暂装配此型炮。 [1]

配备舰只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ampbell 1985 p.14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2.0 2.1 2.2 Fahey 1939 p.14

参考文献

[编辑]
  • Campbell, Joh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459-4. 
  • Fahey, James C. The Ships and Aircraft of the U.S. Fleet, War Edition. Ships and Aircraft. 1939. 
  • Fairfield, A.P. Naval Ordnance. The Lord Baltimore Press. 1921. 
  • Lenton, H.T.; Colledge, J.J. British and Dominion Warships of World War II. Doubleday and Company. 1968. 
  • DiGiulian, Tony Navweaps.com 3"/23 caliber gun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