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
骆秉章 | |
---|---|
大清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 | |
爵位 | 世袭一等轻车都尉 |
籍贯 | 广东省花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吁门,号儒斋 |
谥号 | 文忠 |
出生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广东省花县 |
逝世 | 同治六年(1867年) 四川省成都 |
出身 | |
|
骆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俊,37岁时改名秉章,字吁门,号儒斋,广东广州府花县人,清后期政治家、军事家、儒生、文学家、书法家、湘军将领,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总督,谥“文忠”。
生平
[编辑]骆秉章父珝元,号诚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骆秉章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炭步镇华岭村。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其座师为穆彰阿,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银库,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贵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抚。
咸丰二年(1852年)夏,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炮轰击,其事未平,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太平军围攻八十余日不能克,萧朝贵亦死于此役)而复职。咸丰三年(1853年)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1],左宗棠说:“所计画无不立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一时传为佳话。
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求救。骆秉章派鲍超赴湖北,以彭玉麟继其后。咸丰六年(1856),曾国藩告戒其弟曾国荃要“一听骆中丞、左季兄之命,敕东则东,敕西则西!”潘祖荫曾言:“楚军之得力,由于骆秉章之调度有方,实由于左宗棠之运筹决胜”[2]。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镇压云南蓝朝鼎领导的起义势力,解绵州之围,杀四万余人。赏加太子少保衔。
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拢子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不忍全军饿死,写信给骆秉章,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骆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视事。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不久旧病复发,死于任所。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遗迹
[编辑]工书法,佛山市博物馆藏有《楷书联》,他在佛山园林建筑撰有“群星草堂”匾额。骆特别是画梅着称
注释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清史列传·骆秉章传》
外部链接
[编辑]官衔 | ||
---|---|---|
前任: 冯德馨 |
湖南巡抚 1850年-1852年 |
继任: 张亮基 |
前任: 潘铎 |
湖南巡抚 1853年-1860年 |
继任: 翟诰 |
前任: 崇实 |
四川总督 1861年-1867年 |
继任: 吴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