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理论
雁行理论(日语:雁行形態論,英语:flying geese paradigm),又称雁行模式等,是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1896-1974)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
概述
[编辑]雁形学说是赤松于1935年(昭和10年)在《我國羊毛工業品の貿易趨勢》中提出的。然而,这一理论在战时和战后长期没有得到关注。
1961年(昭和36年)和1962年(昭和37年),日本正经历高速经济增长,赤松发表了该理论的英文论文[1],其后于1966年,哈佛大学的雷蒙德·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得到了学界关注。[2]赤松要的学生小岛清(1920-2010)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扩展和细化。
雁形形态有多种含义,但它们的共同点是描述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3]
第一模型
[编辑]第一模型是单一国家雁行发展的模型。它可以分为基本型和副次型(变型)。小岛后来将基本型描述为“生产效率提高”,将副次型描述为“生产的多样化和高级化”。
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看,产业发展的过程,首先是进口低附加值的消费品,然后自己生产这种商品以代替进口(进口替代),最后出口这种产品。以布匹为例,首先是作为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之后本国开始生产布匹;然后出口产品。这种产业发展形态被称为雁行形态的基本型。
为了解释基本型在许多情况下成立,小岛清基于赫克歇尔-奥林理论作出了相关说明[4][5],但据他本人所说,其理论十分复杂,难以理解。[6]不过,2014年,盐泽由典基于新的国际价值理论提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7]
另外,生产低附加值消费品所需的低附加值生产资料,也要经过进口、进口替代、出口的发展过程,而生产这种低附加值生产资料所需的高附加值生产资料,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由此循环往复。另外,从消费品来看,高附加值消费品与低附加值消费品的进口、进口替代、出口的过程是一样的。例如,随着布匹发展成雁行形态的基本型,生产布料的机器也演化成基本型。而生产布料的机器又在基本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这样的循环发展的基本型发展形态,称为雁行形态的副次型。
第二模型
[编辑]第二模型是产业基地转移的模型。
发达国家将通过第一模型的副次型获得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迫通过企业直接投资,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因此开始起飞。
例如,东亚国家是雁行理论的经济发展型态:以日本为雁头,其次为亚洲四小龙(包含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其后是中国与东南亚的亚洲四小虎(包含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即日本先发展某一产业,当技术成熟,生产要素也产生变化时,这些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转弱。接着亚洲四小龙自日本移转技术或产业,就此开始发展此一产业;在此同时,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到另一个新的层次。同样地,当亚洲四小龙在该一产业发展成熟后,这些产品的生产又转移到相对更落后的中国等地发展;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也相应升级,呈现出有先后秩序的发展。
第三模型
[编辑]第三模型是世界经济的雁行发展。
该模型是对赤松对“世界经济同质化和异质化”的洞察的细化。如果后进国迎头赶上(世界经济异质化),第一和第二模型能正常运转;但如果发达国家无法造出新产品,而后进国追赶上来的话(世界经济同质化),第一和第二模型将无法正常运转。
不列颠治世时代,由于英国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显著成熟和多元化,同时世界经济变得异质化,实现了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然而,小岛解释说,世界经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变得同质化,导致大萧条和贸易战。为防止全球经济同质化,必须建立全球共识的合作体系(目前为美洲、欧洲和亚洲内部的合作共识体系)。
参考文献
[编辑]- ^ Kaname Akamatsu, "A Theory of Unbalance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 Archiv, Band 86 (1961) Heft 2, pp.196-217.
Kaname Akamatsu, "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Institute of Asian Economic Affairs,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Preliminary Issue No. 1, March–August 1962, pp.3-25. - ^ 小岛清. 雁行型経済発展論・赤松オリジナル--新興国のキャッチアプ・プロセス. 世界経済評論 (世界経済研究協会). 2000, 44 (3): 8-20 [2021-08-20]. ISSN 0488-132X.
- ^ 赤松要. 基礎と応用をつなぐもの. 一桥论丛.
- ^ Kojima Kiyoshi, Ozawa Terutomo. Toward a Theory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departmental bulletin paper(纪要论文) (一桥大学). 1985, 26 (2): 135–145. ISSN 0018-280X. doi:10.15057/7891. 已忽略未知参数
|naid=
(帮助) - ^ 小岛清. 雁行型経済発展論・再検討. 駿河台経済論集 (駿河台大学経済学部). 2000, 9 (2): 75–136. ISSN 0917-3226. 已忽略未知参数
|naid=
(帮助) - ^ 小岛清. 雁行型産業発展:小島モデル. 駿河台経済論集 (駿河台大学経済学部). 2001, 10 (2): 101–130. ISSN 0917-3226. 已忽略未知参数
|naid=
(帮助) - ^ 塩沢由典「新しい国際価値論とその応用」塩沢由典・有賀裕二編『経済学を再建する』中央大学出版会、2014年、第5章、pp.165-213(とくに、第6節「赤松要の雁行形態論(基本形)」、pp.208-213。植村博恭「雁行形態発展論と東アジアの国際生産・貿易ネットワーク/中間財貿易の古典派的理解による理論化」塩沢由典・有賀裕二編『経済学を再建する』中央大学出版会、2014年、第12章、pp.459-494。
参考书目
[编辑]- 小岛清. 雁行型経済発展論〈第1巻〉日本経済・アジア経済・世界経済. 文真堂. 2004. ISBN 978-4830944499.
- 小岛清. 雁行型経済発展論〈第2巻〉アジアと世界の新秩序. 文真堂. 2004. ISBN 978-4830944734.
- 小岛清. 雁行型経済発展論〈第3巻〉国際経済と金融機構. 文真堂. 2007. ISBN 978-4830945601.
- Grinin, L.; Korotayev, A; Tausch, A. Economic Cycles, Crises, and the Global Periphery. Heidelberg, New York, Dordrecht, Lond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2023-06-12]. ISBN 978-3-319-177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