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寄峤
郭寄峤 | |
---|---|
中华民国第17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 | |
任期 1963年12月14日—1972年5月29日 | |
行政院院长 | 严家淦 |
前任 | 田炯锦 |
继任 | 崔垂言 |
中华民国第7任国防部部长 | |
任期 1951年3月1日—1954年6月1日 | |
行政院院长 | 陈诚 |
前任 | 俞大维(正任) 袁守谦(代理) |
继任 | 俞大维 |
第8任甘肃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46年10月17日—1949年8月3日 | |
前任 | 谷正伦 |
继任 | 马鸿逵 |
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本部参谋次长 | |
任期 1946年7月2日—1946年10月29日 | |
前任 | 范汉杰 |
继任 | 方天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2年11月14日 大清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
逝世 | 1998年7月26日 中华民国台北市 | (95岁)
籍贯 | 安徽省合肥县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华民国 |
服役 | 中华民国陆军 |
军衔 | 二级上将 |
学历
| |
经历
|
郭寄峤(1902年11月14日—1998年7月26日),原名光霱,安徽合肥人[1],保定军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陆军二级上将军衔。为郝伯村妻子郭婉华的四叔。
历任
[编辑]郭寄峤毕业后进入奉系军队服役,所属郭松龄之部队麾下。由于郭松龄后来与冯玉祥合谋反叛张作霖失败遭到处决,郭寄峤只能流亡到西北军体系。在魏益三的运作下,郭松龄的残部合编为国民军第四军,郭寄峤则因魏益三的赏识出任第四军参谋长。
民国十五年(1926),因军饷无以为继魏益三叛离国民军系,率领部队投靠与冯玉祥对立的吴佩孚,部队改名为讨赤联军第八军,郭寄峤续任第八军参谋处处长。随着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魏益三再度叛变投诚国民革命军,部队名称变更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郭寄峤续任该军参谋长。
北伐战争结束后,因为看坏魏益三的前途,郭寄峤离开三十军投靠何键,担任其参谋长。但郭寄峤非湖南人,无法获得何键重用。因此在民国十九年(1930)投靠同为安徽人的卫立煌,出任国民革命军第45师参谋长,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5月该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郭寄峤因此升职为军参谋长兼任军事委员会参议。在第十四军任职期间,郭寄峤因闽变时的用兵获得卫立煌的倚重,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1月升迁为陆军少将。
西安事变期间,郭寄峤与卫立煌一同遭张学良拘留,后同时遭释放。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升任陆军中将。同年抗日战争爆发,11月6日郭寄峤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中将军长,该军的统领部队为卫立煌担任指挥官之国民革命军第14集团军,为卫立煌系统的主干武力部队。在卫立煌的职务持续升任期间,郭寄峤也因此兼任更多上层职务。民国二十七年(1938)初兼任第14集团军参谋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卫立煌调任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司令官,郭寄峤也随之调职兼任第一战区参谋长。除了第九军军长职务,郭寄峤同时也是第一战区与中国共产党交涉之对口。
民国二十九年(1940)6月,郭寄峤的第九军军长职务交裴昌会,并转任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参谋长。
民国三十一年(1942)8月,转任重庆卫戍司令部,最初仍担任参谋长,后升任副总司令兼干训班主任。
民国三十二年(1943)10月,因卫立煌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郭寄峤被卫立煌延揽担任长官部参谋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初,郭寄峤调离中国远征军转任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脱离与卫立煌之间的职务纽带关系。同年7月20日转任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民国三十四(1945)年2月11日,转任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同年6月获选中国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年中转任抗日战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与吴忠信和张治中搭档协助朱绍良敉平伊宁事变。
民国三十五年(1946)1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副主任,6月改任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次长。10月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兼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调与西北马家军之间的关系。此职务任职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郭寄峤离职并撤往台湾。
1947年7月19日,国民政府派郭寄峤为甘肃选举事务所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同时派定其为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2]:8385-8386
抵达台湾后,郭寄峤曾出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国防部参谋次长、美援运用委员会委员,民国四十年(1951)3月出任国防部长,授阶陆军二级上将,至民国四十三年(1954)5月卸任,此后离开军界。
国防部长卸任后,转任国策顾问。民国四十六年(1957)10月出任中国国民党第8届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此后持续连任至第15届。
民国五十二年(1963),出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任职至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卸任。
家族关系
[编辑]中华民国前行政院长郝柏村是郭寄峤的侄女婿,前任台北市长郝龙斌即其侄外孙。郭逸民为其侄子,已由中国科技大学教务长退休。东吴大学物理系教授郭中一为其侄孙,离职后返回合肥开办生态农场。另一侄孙郭中人。
郭寄峤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的创会理事长[3]
战功
[编辑]郭寄峤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总司令,及旅部、师部、军部、军团总司令部各级参谋长。郭寄峤曾参加北伐、剿共诸战役,及转战河南、河北诸会战。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忻口之役,郭寄峤歼灭日军板垣征四郎兵团大部,使华北得以从容布置军事。1938年至1940年间,郭寄峤率部扼守中条山、太行山之间,击退日军13次猛攻,均获致重大战果。1944年,郭寄峤参加豫西、陕东诸战役,阻止日军西进。1945年秋,新疆匪乱,迪化危急,郭寄峤孤军驰往,平定乱事。1946年9月,郭寄峤获颁青天白日勋章。194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扰陇东、窥伺西安;郭寄峤部与解放军彭德怀部激战,歼彭德怀部5万人,造成著名之陇东大捷。1950年4月,郭寄峤负责指挥舟山国军转进部队15余万人来台湾,并在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来台初期稳定军政体系,度过当时不安的军事政局。
参考资料
[编辑]- 张宪文、方庆秋、黄美真主编:《中华民国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
- 国军历史文物馆历任国防部部长传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政府职务 | ||
---|---|---|
前任: 俞大维(未就任) |
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 1951年2月20日—1954年5月26日 |
继任: 俞大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