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坐标52°05′28″N 4°16′59″E / 52.091241°N 4.283193°E / 52.091241; 4.28319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OPCW/OIAC/ОЗХО/OPAQ
منظمة حظر الأسلحة الكيميائية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标志
OPCW成员国(绿色部分)
成立时间1997年4月29日[1]
类型政府间组织
总部 荷兰海牙
52°05′28″N 4°16′59″E / 52.091241°N 4.283193°E / 52.091241; 4.283193
坐标52°05′28″N 4°16′59″E / 52.09119°N 4.28319°E / 52.09119; 4.28319
会员
197个成员国
以下4个联合国会员国未加入:
 埃及
 以色列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南苏丹
官方语言
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总干事
费尔南多·阿里亚斯英语Fernando Arias
官方机构
缔约国会议
行政会议
科技秘书处
预算
7,100万欧元(2012年)[2]
员工数约500人[2]
奖项诺贝尔和平奖
网站opcw.org
位于海牙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大楼
2007年大会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缩写OPCW),是一个于1997年成立的国际组织[1],总部设于荷兰海牙,与联合国密切合作,是为执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而创立的,以实地查察等方式,推行禁用及销毁化学武器的工作。[3]

2013年10月11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公布,“因其对消除化学武器的多方努力”,颁授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给禁止化学武器组织[4]

成员国

[编辑]

所有《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均自动成为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成员,这包括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以及库克群岛、纽埃、巴勒斯坦及圣座[5]。未加入国家中,以色列签署但并未批准,而埃及朝鲜南苏丹则没有签署公约[6],这四国均被指控有未申报化武。2017年12月,南苏丹表态称尚未做好加入准备。[7]埃及方面表示,若以色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埃及将会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8][9][10]。以色列方面表示,仅当邻近地区全部国家都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仅埃及未签署),以色列才会签署该公约[8][11]。彭博社指出,鉴于与作为成员国的韩国之间意识形态敌对,朝鲜恐永远不会加入OPCW。[12]

2021年4月21日,因被发现内战期间军队多次滥用毒气,叙利亚被剥夺投票权。[13]

结构

[编辑]

包括以下几个机构[2]

  1. 缔约国大会:由全体成员国组成,审议《公约》范围内任何问题并做出决定;
  2. 执行理事会:41个执理会成员由大会选出,向大会负责,任期两年,是禁化武组织的执行机构;
  3. 技术秘书处:协助大会和执理会行使其职能,包括执行《公约》的核查条款。

总干事

[编辑]
现任总干事费尔南多·阿里亚斯

总干事是该组织的领导人,由大会任命产生,至今共有三任总干事,现任者是来自西班牙的费尔南多·阿里亚斯[14]

国家 人物 开始任期
 巴西 何塞·毛里西奥·布斯塔尼英语José Maurício Bustani 1997年5月13日[15]
 阿根廷 罗赫略·菲尔特英语Rogelio Pfirter 2002年7月25日[16]
 土耳其 艾哈迈德·于聚姆居英语Ahmet Üzümcü 2010年7月25日[2]
 西班牙 费尔南多·阿里亚斯英语Fernando Arias 2018年7月25日[17]

总干事的任期为4年,但第一任总干事何塞·毛里西奥·布斯塔尼在其第二任期中只任职了一年左右。这是因为成员国对布斯塔尼缺乏信心,所以致使他被解雇。[18][19]成员国美国指出布斯塔尼共有三个原因让成员国对其失去信心,分别是:“两极化和对抗性的行为”、“管理不善”和“在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中倡导不合时宜的职位”。[20]

可是,解雇随后被国际劳工组织行政法庭确定为不当的,并要求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赔偿布斯塔尼50,000欧元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给予他第二任期的所有工资、并代他交付法律费用。[21]

与联合国的关系

[编辑]

此组织并非联合国的下属机构,但与联合国在政策和实际问题上合作。于2000年9月7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和联合国签署了合作协议。该协议列出了他们将会合作的项目。[22]自此,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调查员便可用联合国通行证到达目标国。[23]同时,联合国区域集团亦会监管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执行理事会,并提供非正式的讨论平台。[2]

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

[编辑]

2013年,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颁诺贝尔和平奖[24],表彰其“对消除化学武器的多方努力”[4]。在官方公布得主的1小时前,挪威广播公司就已经泄漏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奖的消息了[25]

授奖献词的用语极具针对性,包括“最近在叙利亚发生的事件中,化学武器再度被滥用”“尤其是美国俄罗斯,没有遵守于2012年4月的最后期限前销毁WMD的规定”[26][27]。此次授奖,显然是对国际危机的及时回应。[3][28][29][2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Chemical Weapons -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OPCW).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rmament Affairs. [201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3). 
  2. ^ 2.0 2.1 2.2 2.3 2.4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OPCW).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11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 
  3. ^ 3.0 3.1 Cowell, Alan. Chemical Weapons Watchdog Wins Nobel Peace Prize. New York Times. 11 October 2013 [11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4. ^ 4.0 4.1 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 (PDF). 诺贝尔基金会. [2013-1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14). 
  5. ^ OPCW Member States. Opcw.org. [201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6. ^ Non-Member States. Opcw.org. [201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 
  7. ^ South Sudan to Join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2017-12-01 [2018-01-02]. 
  8. ^ 8.0 8.1 Ravid, Barak. Israel adamant it won't ratify chemical arms treaty before hostile neighbors. 国土报. 2013-09-12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9. ^ Egypt refusing to sign WMD treaties. 耶路撒冷邮报. 2009-05-13 [201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10. ^ Gulhane, Joel. Arab League discusses WMDs at Egypt's request. Daily News Egypt. 2013-11-10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11. ^ Sanders, Edmund. Israel also facing questions about chemical weapons. 洛杉矶时报. 2013-09-12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 
  12. ^ Chemical Weapons Control Isn't All About Syria. Bloomberg News. 2013-10-02 [2018-01-03]. 
  13. ^ Syria loses chemical weapons watchdog voting rights after poison gas findings. [22 April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April 2021). 
  14. ^ Director-General. OPCW.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英语). 
  15. ^ A Stanič. Bustani v.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004, 98 (4): 810. JSTOR 3216704. 
  16. ^ Speech of Dr. Rogelio Pfirter, Director-General of the OPCW 16 September 2008.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2 September 2008 [24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0). 
  17. ^ Ambassador Fernando Arias of Spain Appointed Next OPCW Director-General. www.opcw.org.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英语). 
  18. ^ Draft decision of the First Special 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States Parties of the OPCW. [201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2). 
  19. ^ Chemical weapons body sacks head. BBC News. 22 April 2002 [19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3). 
  20. ^ Preserving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The Need For A New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OPCW) Director-General. US Bureau of Arms Control. 2002-04-01 [201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3). 
  21. ^ the ILO decision. [201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 
  22. ^ 联合国大会 第55届会议 决议 A/RES/55/283 [2007-08-21].
  23. ^ OPCW, The Legal Tex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MC Asser Press, p336
  24. ^ 禁化武组织获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0-13.,亚太日报,2013年10月12日
  25. ^ Chemical weapons watchdog OPCW to win Nobel Peace Prize, NRK says | News | GMA News Online. [201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26. ^ Syria chemical weapons monitors win Nobel Peace Prize. BBC News. 2013-10-11 [201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27. ^ 27.0 27.1 Official press release from Nobel prize Committee. Nobel Prize Organization. 11 October 2013 [11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28. ^ Chemicals weapons watchdog OPCW wins Nobel peace prize. Times of India. 11 October 2013 [11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29. ^ Global chemical weapons watchdog wins 2013 Nobel Peace Prize. Fox News. 11 October 2013 [11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1).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