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班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班顿马来语Pantun)是马来民族社会中的一种诗歌,通常是由四行组成一首,少数诗歌则由六行和八行组成。

简述

[编辑]

马来班顿最初是以口传流布于民间,在马来语中是“谚语”之意,故每首马来班顿都具有启发性或讽刺调侃之意味。至今班顿仍可在马来西亚找到,并列入教科书内。马来人的言谈中、宴会庆或者歌唱舞蹈和朗诵会上都缺少不了班顿。

押韵

[编辑]

班顿的押韵有严格的规定,遇到四行一首的班顿,其第一与第三行的最后一个字音要押同韵,第二和第四行的最后一个字音也是同韵。六行一首的班顿,是一、四,二、五和三、六行的最后一个字音同韵。八行一首的班顿是一、五,二、六,三、七,和四、八行同韵。

内容

[编辑]

在四行班顿诗中,前两行为一组,后两行为一组。有人认为班顿诗的意思仅看最后两句即可,有人认为前两句为一个意思、后两句为一个意思,也有人认为前两句是后两句的伏笔、应该要四个句子一起看才完整。目前也有种说法是端看每首班顿诗而有不同的解读方法。[1]

  1. ^ 廖裕芳(2011),《马来古典文学史》,北京市,昆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