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湾民变列表
外观
这是发生于台湾清治时期的民变列表,大小民变涵盖期间为1684年至1888年。通常民变名称以起事人物为名。
17世纪
[编辑]- 蔡机功,1684年起事,期间为农历10月19日(聚集2000余人)至11月初1日,由兴化总兵吴英平率兵平定,起事地点为今高雄市冈山区小岗山。
- 陈辛,1686年至1697年间起事,由李日(火呈)平定,陈辛窜入水沙连结合“生番”倡乱。
- 吴球,1696年起事,期间为农历7月15日(开始准备),起事地点为台南新市,由北路参将陈贵围捕平定。
18世纪
[编辑]- 刘却,1702年初(康熙40年底)起事,为期5日,起事地点为台南后壁。
- 朱一贵,1721年起事,为期自农历月23日至6月16日清军收复安平,朱一贵于闰6月7日被捕。此案为台湾三大民变之一,起事范围遍及全台。朱一贵的部众以闽籍漳、泉二府为主。而杜君英集团成员的组成则包括了闽籍漳、泉垦民,和粤籍使用潮州话的潮州潮阳、揭阳、海阳一地的潮州人垦民与客籍佣工。整个起事集团后分裂为使用泉漳片的闽籍垦民和使用潮汕片的粤籍垦民二股势力而形成闽、粤对立。在朱一贵、杜君英相争之际,下淡水溪即有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包含了闽西客家籍汀州府和粤籍镇平县(今蕉岭县)、平远县、程乡三县未附众起事的客家籍垦民,因惧遭战火波及,遂集结以自保。后来该民变也为多次闽粤多次分类械斗的远因。
- 陈三奇,1726年起事于屏东,始于农暦11月24日,不久后即被捕。
- 吴福生,1732年起事于岗山营盘(今大岗山下岗山里),期间为农历3月29日至4月5日。吴福生为朱一贵旧部,趁台湾中部大甲地方平埔族民变(大甲西社事件),趁机于凤山起事。
- 许祖、无齿甫,1734年起事于农暦4月,不久结束。
- 吴典,1753年起事抗官于3月13日,地点为诸罗县。
- 施天赐,1753年起事抗官于3月12日,地点为鹿港。
- 张凤喈,1753年农历7月起事抗官,地点为凤山县阿猴。
- 黄妈成,1768年农历6月起事,1769年5月结束,地点为台南。
- 黄教,1768年农历10月2日起事,1769年3月27日结束,地点为高雄大岗山及台南地区。
- 陈虎,1782年农历11月7日竖旗于高雄小岗山,迅速就擒。
- 谢笑,1782-1783年,起事地点包含彰化、嘉义,及淡水。
- 庄大田,1783年起事[来源请求]
- 杨光勋,1785年起事,农历7月7日至7月29日,地点为斗六。
- 林爽文,1786年起事,台湾三大民变之一。1786年11月27日(此指阴历,阳历1787年1月16日)因台湾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林爽文率军反抗,1月18日攻下彰化,进驻彰化县署,自称“盟主大元帅”。该年2月,全台除台湾府外均陷落。该事件是台湾清治时期影响层面最大,清军伤亡最多的民变。
- 张标,1790起事,农历9月底至10月。
- 吴光彩,1792年组织,9月被捕。
- 郑光彩,1794年农历5月23日起事于凤山,不久平定。
- 陈周全,1795年起事,天地会成员。起事于鹿港。
- 徐章,1798年7月组织于台南下营。
19世纪
[编辑]- 白启,1801年11月组织起事,于台南。
- 吴允锡,1802年8月起事,竖旗于盐水港。
- 蔡牵,1804年4月至1806年5月骚扰台湾全岛海岸,联合台湾陆地“山贼”,洪四老、吴淮泗等起事,为期2年之久。
- 高夔,1811年起事。
- 朱蔚,1822年起事。
- 林泳春,1823年起事于噶玛兰,期间于同年5月4日至8月22日。
- 杨良斌、许尚,1824年起事,凤山人。起兵于凤山。
- 王溪水,1830年意图起事,地点在彰化。
- 张丙、许成、黄城,1832年起事,张丙起兵于斗六,许成于凤山县观音山,黄城于林圯埔。期间为同年农历10月10日至12月(1833年1月)。
- 张贡,1838年起事,9月拟攻打冈山汛(今大岗山下),后转而抢劫兵器及民宅,10月中被捕。
- 江见,1841年起事。
- 洪协,1843年起事,嘉义人,台湾游民民变。与郭洸侯事件同时发生。
- 洪纪,1851年起事,嘉义人,台湾游民民变。
- 林恭,1853年起事,凤山人,与李石趁太平天国事件起事。
- 吴磋,1853年起事,地点为噶玛兰,期间为同年农历8月14日至次年农历二月底三月初(1854年3月)。
- 王办,1855年农历10月于冈山聚众竖旗。
- 戴潮春,1862年于台中大墩起事,波及彰化等地。期间为同年农历4月15日至1864年1月29日(农历12月21日)。台湾三大民变之一,影响时间最久。之后因为中国十三行省的太平天国仍余波未平,戴潮春所掀起的这场台湾民变,余党至1867年才算完全终结。
- 洪欉,1862年起事。
- 许夏老、李从、杨振等据冈山谋作乱,1862年农历6月。
- 施九缎,1888年起事于彰化,期间为农历9月1日至7日。该起事与台湾巡抚刘铭传裕筹财源与清丈定赋有关。因彰化知县李嘉棠在清丈过程中,措施不当,激起民怨所致施九缎所引发的民变,说明在刘铭传主政下的新政过于仓促且未注意细节,导致台湾民众的不满与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