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泰亨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泰亨乡在香港的位置
泰亨乡
泰亨乡
泰亨乡在香港的位置
竖立在祠堂村文氏宗祠外的泰亨乡牌楼
1866年(清同治七年)的《新安县全图》,当时的泰亨一带被标作“蔡坑”

泰亨乡(英语:Tai Hang Village,亦作Tai Hang Heung[注 1]),旧名叉坑[1]太坑[2],因最初有蔡氏族人聚居,亦称蔡坑(早期广泛包括九龙坑一带称谓)。因取谐音“泰运亨通”之意,二十世纪后渐改称泰亨。该乡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北部,林村谷上水粉岭平原之间,为文氏的聚居地[3],乡代表为文春辉

历史

[编辑]

泰亨文氏

[编辑]
宋信国公文天祥与新界文氏同源

新界文氏原籍江西吉安,始祖文天瑞南宋抗元丞相文天祥的堂弟,于南宋末年逃避元兵移居东莞[4]。泰亨文氏乃新界五大家族之一,他们与新田文氏均是文天瑞长子文应麟的后裔,属宝安文氏七大房。

五世文荫为泰亨系始祖,600多年前由屯门老虎坑上岸[5],先居屏山,后迁大埔陶子岘,以造碗为生[注 2],并于泮涌建立“文家庄”,养鸭务农。其孙文焕[6]迁居泰亨祠堂村,及后人口渐多,清代先后扩建中心围灰沙围,成为大埔区内一大氏族。现今,泰亨文氏共1000余人[7],分三大房。

七世文焕娶妻侯氏,生三子,澜、泽、浚。长房文澜和二房文泽的后代分别为文培桂堂文青晖堂,两房皆居灰沙围;三房文浚的后代为文震岭祖,居祠堂村和中心围[8]

泰亨文氏源流

 
 
 
 
 
 
 
 
 
 
 
 
 
 
文天瑞
(入粤始祖)
 
 
 
 
 
 
 
 
 
 
 
 
 
 
 
 
 
 
 
 
 
 
 
 
 
 
 
 
 
 
 
 
 
 
 
 
 
 
 
 
 
 
 
 
 
 
 
 
 
 
 
 
 
 
 
 
 
 
 
 
 
 
 
 
 
 
 
 
 
 
 
 
 
 
 
 
 
 
 
 
 
文应麟
 
文举
 
文焕
 
文炳
 
文炜
 
 
 
 
 
 
 
 
 
 
 
 
 
 
 
 
 
 
 
 
 
 
 
 
 
 
 
 
 
 
 
 
 
 
 
 
 
 
 
 
 
 
 
 
 
 
 
 
 
 
 
 
 
 
 
 
 
 
 
文起东
 
 
 
 
 
 
 
 
 
 
 
 
 
文起南
 
 
 
 
 
 
 
 
 
 
 
 
 
 
 
 
 
 
 
 
 
 
 
 
 
 
 
 
 
 
 
 
 
 
 
 
 
 
 
 
 
 
 
 
 
 
 
 
 
 
 
 
 
 
 
 
 
 
 
 
 
 
 
 
 
 
 
 
文仁
 
文义
 
文礼
 
文智
 
文孚
 
文垂统
 
文垂献
 
文垂勋[注 3]
 
 
 
 
 
 
 
 
 
 
 
 
 
 
 
 
 
 
 
 
 
 
 
 
 
 
 
 
 
 
 
 
 
 
 
 
 
 
 
 
 
 
 
 
 
 
 
 
 
 
 
 
 
文荫
(泰亨系)
 
文萃
 
 
 
 
 
 
 
 
 
 
 
 
 
 
 
 
 
 
 
 
 
 
 
 
 
 
 
 
 
 
 
 
 
 
 
 
 
 
 
 
 
 
 
 
 
文高
 
 
 
 
 
 
 
 
 
 
 
 
 
 
 
 
 
 
 
 
 
 
 
 
 
 
 
 
 
 
 
 
 
 
 
 
 
 
 
 
 
 
 
 
 
文焕
(迁泰亨)
 
 
 
 
 
 
 
 
 
 
 
 
 
 
 
 
 
 
 
 
 
 
 
 
 
 
 
 
 
 
 
 
 
 
 
 
 
 
 
 
 
 
 
 
 
 
 
 
 
 
 
 
 
 
 
 
 
 
文澜
 
文泽
 
文浚
 
 
 
 

太和市

[编辑]

太和市,即大埔新墟,原为文屋村,是泰亨文氏领导大埔七约建立的墟市,每月即初三、十三、廿三、初六、十六、廿六及初九、十九、廿九为墟期。太和市曾是新界东第一大墟市,建立目的为挑战新界五大氏族之首邓氏垄断的大步头墟生意[9]

嘉庆年间,龙跃头邓氏新界东影响力大不如前。相反,泰亨文氏堀起,拥有泮涌及粉岭以南大片土地,势力远至西贡北[10],并多次计划在大埔开设商铺,但屡遭邓氏阻拦。邓氏两度控告文氏,其后新安县衙门宣布文氏不得“恃强”侵夺邓氏在大埔的商业利益,判邓氏胜诉。文氏族人文湛泉乃于1892年联合附近七个非邓氏的村落,组成“大埔七约”(泰亨约、林村约翕和约集和约樟树滩约汀角约粉岭约),于“大步墟”隔河另设乡镇,翌年,定名为“太和市”。“太”为太坑,“和”指集众乡之力,并祈盼“和平”。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后,大埔区因位于新界东中央而成为行政中心。1913年,太和市旁的大埔墟火车站落成营运,旧有的大埔墟日渐衰落,太和市得地利,店户日增,故习惯将太和市称大埔墟,原有的大埔墟则称大埔旧墟[11]

参与抗英

[编辑]

泰亨文氏为新界六日战参战宗族之一,领导大埔七约乡民参与抗英。1899年4月文湛泉代表泰亨文氏在屏山达德公所与来自上水粉岭大埔头丙岗、新田等新界各大氏族商讨抗英活动。由于大埔七约与龙跃头邓氏、大埔头邓氏敌对,两支邓氏均拒绝参战。战事先在大埔开战,瞬间扩展至屏山厦村锦田,仅六天就死了五百多人[12]。战后为了稳定和得到新界乡民支持,港英政府邀请了文湛泉与屏山邓青云等抗英领袖加入分约乡事委员会[13]

村落

[编辑]
泰亨灰沙围是大埔区现存最完整及最宏伟的古老围村,建于清代中叶,围墙被列入香港三级历史建筑
  • 祠堂村,原名老村,文氏两围一村
  • 中心围,原名上围,文氏两围一村
  • 灰沙围,原名下围,文氏两围一村
  • 坳仔村
  • 新围

名胜

[编辑]
百年连理树

公众堂文氏宗祠建于明朝,2005年中秋完成修缮工程。宗祠的建材选料考究,当中石柱、石雕等在福建订制;而青砖、汉瓦在广东开平采用人手铸造;至于精美的神楼及案台在深圳布吉松岗订造;檐口板雕花、神楼门神、屏风更是远道到浙江邀请工艺师人手雕刻,祠内牌匾“浩然正气”及“厚德参天”由国学家文怀沙亲笔书写。而同年亦建成文山公园,纪念文天祥的史迹,内有文天祥全身站像,而龚子亭是纪念泰亨乡文化始祖荫公(字龚子)而兴建,园内尚有《正气歌》碑刻、莲池、曲径等;其后更得政府当局协助,于宗祠及文山公园前筑建牌楼,以增庄严。

天后宫于1728年(即雍正五年)建成,宫内现存雍正时所铸造的古钟及炉鼎;而毗连的文帝古庙则建于1884年(即光绪十年)。庙旁有两棵细叶榕,树干相连形成连理树,据说已有百年历史[14]。乡内近南华莆村亦有观音古庙,建于光绪年间[15]

观音庙,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百多年来向为文族氏人所敬奉,以其普渡众生,慈悲为怀,善男信女莫不虔诚奉拜,因而香火鼎盛。古庙于1975年重修,由于地处稍偏,故并不常开。

艺沅堂建于道光年间,内祀奉十六世祖文宗斋等三代祖先木主,是典型两进式祠堂,2010年被列入香港三级历史建筑。战后在家祠右厢设立的艺浣学校,至1962年停办,由泰亨公立学校取替,可是随着村校收生不足,终因政府杀校而停办[16]

昔日文氏着重教育,乡内建有善庆书室丛桂书室正伦书室[17]。善庆书室建于1870年(即同治九年),为祠堂村祖堂文勗廷祖(九家)拥有,墙上悬挂“钦点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一甲二名榜眼及第臣文廷式恭承”字样的牌匾[18],纪录了文氏族人文廷式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获得的科举功名[注 4]

风俗

[编辑]

秋祭

[编辑]

泰亨文氏于每年农历九月举办秋祭,拜祭仪式分两日进行,先后到大帽山、泮涌、黄鱼滩十四乡𪨶下及西贡北潭涌等地祭祖,由文公众堂负责统筹[19]。泰亨文氏与新田文氏一样,只有秋祭没有春祭[20]。此外,文垂统房共4000多人,每年重阳节泰亨岗厦文氏共1000余人在新田落马洲祭祀四世祖文垂统公[21]

酬恩建醮

[编辑]
泰亨乡乡约乙未年太平清醮大戏棚

泰亨文氏建村立业后,为酬谢神恩佑庇乡人,订下五年一届太平清醮,每届为期五日六夜,以正一派喃呒仪式进行。文氏认为建醮以示崇敬,祀神以表至诚,普施济众,惠泽幽灵,用意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康泰。[22]

发展

[编辑]

位于泰亨附近的3公顷棕地,将用作发展公营房屋,提供600单位,预计10年内可以入伙[23]

名人

[编辑]

清代

[编辑]
  • 文叙: 清代乾隆五十年( 公元一七八五年)恩贡

现代

[编辑]

主要道路

[编辑]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巴士
专线小巴

乡郊代表

[编辑]
  • 原居民代表:文贵连、文家顺、文仁炳[25]
  • 居民代表:文健洪[26]

区议会议席分布

[编辑]

泰亨乡被分成两个区议会选区,乡村现时被粉岭公路穿过,公路以西的泰亨文氏三村跟林村乡划为同一个选区;公路以西的坳仔村和新围划入康乐园选区。

年度/范围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祠堂村、中心围、灰沙围
林村谷选区
坳仔村、新围
康乐园选区

注释

[编辑]
  1. ^ 香港岛有一名为大坑的地方,其根据粤音拼读而成的英语名称与泰亨相同,皆为“Tai Hang”,如要区分两者则需要在英语名称前后加上所在地区名称,如“Tai Hang, Tai Po”(大埔泰亨)和“Tai Hang, Hong Kong Island”(香港岛大坑)。
  2. ^ 碗窑窑场明初由文、谢二族经营,至康熙元年迁界令使陶瓷生产停顿。复界后只有文氏一族回迁大埔,及后把窑场卖给马窝马氏族人
  3. ^ 起南三子垂勋无传,应麟七个孙子仁、义、礼、智、孚、垂统和垂献发展成宝安文氏七大房。
  4. ^ 光绪帝在该次科举亲拔文廷式为第一名,升任翰林院四品侍读学士。除了泰亨善庆书室外,元朗新田大夫第麟峯文公祠等建筑墙上均挂有文廷式“榜眼及第”牌匾以作纪念。

参考资料

[编辑]
  • 《新界五大家族》,萧国健 著,现代教育研究社,ISBN 962-11-1996-0
  • 《香港通史:远古至清代》,周佳荣 著,三联出版社,ISBN 978-962-044-166-0
  • 《香港新界侯族的建构 宗族组织与地方政治和民间宗教的关系》,谭思敏 著,香港中华书局,ISBN 978-988-818-159-9
  • 尋找百家姓第12集 (电视节目). 香港: 亚洲电视有限公司. 2011年5月11日 [2020年1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3日 (粤语). 
  • 千奇百趣省港澳第25集 (电视节目). 香港: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2015年6月7日 [2015年6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8日) (粤语). 

引用

[编辑]
  1. ^ 刘德华带你看香港古建筑.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6). 
  2. ^ 中史考究 新界传统村落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
  3. ^ 泰亨鄉豐富古迹 新界氏族溯源.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7). 
  4. ^ 香港文氏始祖.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5. ^ 新界文氏簡史 (PDF). [2015-06-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6. ^ 街知巷聞:泰亨鄉 青磚圍更樓 硬骨頭擒賊.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7. ^ 泰亨鄉醮會疫下變陣祈安.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8.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泰亨文氏).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9. ^ 无障碍好去处 大步墟市争今昔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5-29.
  10. ^ 香港新界侯族的建構 宗族組織與地方政治和民間宗教的關係. [2015-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11. ^ 大埔今昔.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2. ^ 简淑明. 唯一抗英的六日戰事 新界人極力遺忘的枉死浴血戰. am730. 2013-12-19. 
  13. ^ 【香港故事】一場被抹去的香港新界戰事——新界六日戰. 香港01. 2017-08-23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8). 
  14. ^ 千奇百趣省港澳第25集. [2015-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15. ^ 大埔泰亨乡文氏
  16. ^ 泰亨鄉歷史建築巡禮.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17. ^ 大埔今昔 大埔早期教育.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18. ^ 香港通史:远古至清代
  19. ^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 秋祭(泰亨文氏宗族)
  20. ^ 春祭有冇 宗族掌故有排讲
  21. ^ 民族英雄文天祥族人后裔900余人现在居住在深圳中心区.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22. ^ 杨春薇、薛艺兵. 〈香港的齋醮儀式與道士音樂──泰亨鄉庚辰年太平清醮調查報告〉. 《中国音乐》. 2004, (1): 19-28 [2021-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6). 
  23. ^ 政府敲定8組棕地群建公營房屋 涉63公頃 料可建兩萬伙. [2020-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24. ^ 劉德華推介第二站:探本土歷史遺跡. [200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6). 
  25. ^ 二○一九年村代表選舉:原居民代表選舉結果.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0). 
  26. ^ 二○一九年村代表選舉:居民代表選舉結果.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