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丹站
外观
床丹 | |||||||||||
---|---|---|---|---|---|---|---|---|---|---|---|
日语名称 | |||||||||||
床丹 – とこたん – Tokotan | |||||||||||
车站概览 | |||||||||||
位置 | 日本北海道常吕郡佐吕间町字若里 | ||||||||||
地理坐标 | 44°4′58.8″N 143°45′36.8″E / 44.083000°N 143.760222°E | ||||||||||
车站构造 | |||||||||||
站体类型 | 地面车站 | ||||||||||
月台 | 1面1线 | ||||||||||
其他信息 | |||||||||||
电报码 | トコ | ||||||||||
历史 | |||||||||||
启用日期 | 1936年(昭和11年)10月17日[1] | ||||||||||
关闭日期 | 1987年(昭和62年)3月20日[1] | ||||||||||
邻近车站 | |||||||||||
| |||||||||||
| |||||||||||
备注 | |||||||||||
随着涌网线废线而废站。 |
床丹站(日语:床丹駅/とこたんえき Tokotan eki */?)是位于北海道常吕郡佐吕间町字若里,日本国有铁道(国铁)的涌网线车站(废站)。随着涌网线废线,车站在1987年(昭和62年)3月20日废除。
历史
[编辑]- 1936年(昭和11年)10月17日 - 铁道省涌网西线计吕地站至中佐吕间站(后来名为佐吕间站)之间开通,此站启用。当时为一般车站[1]。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 - 日本国有铁道成立,成为日本国有铁道车站。
- 1953年(昭和28年)10月22日 - 中涌别站至网走站之间全线开通,线路名称改为涌网线。
- 1960年(昭和35年)12月1日 - 结束处理货物[1]。
- 1972年(昭和47年)2月8日 - 结束处理行李[2],同时成为无人车站[3]。
- 1987年(昭和62年)3月20日 - 涌网线全线废除,此站也废除[1]。
车站构造
[编辑]截至车站废除前,车站是一座地面车站,设有1面1线的岛式站台(只使用单边)站台位于路轨东边(网走方向的列车会开启左边乘降门)。此站没有转辙器[4]。曾经此站设有1面2线的岛式站台,当时可进行列车会让。后来靠近车站大楼的路轨在废除会让设备后被撤走。站台前后的路轨都是弯曲的,这是由于此站曾设有转辙器[4]。
此站是无人车站[3]。在有人车站时代还有车站大楼。大楼位于站内东边,邻接横过旧路轨的通道,前往岛式站台[4]。
站名的由来
[编辑]车站名称取自所在地“字若里”附近的河流名称。该名称源自阿伊努语的“トゥコタン(tu-kotan)”,其意思是“失落、(床丹)村庄”,或是“トコタン(to-kotan)”,其意思是“沼、村庄”,没有特定是哪一个来源[5][6]。
车站周边
[编辑]现况
[编辑]截至2011年(平成23年),车站遗址变成长满草的空地,剩下了路轨遗迹[8]。另外,从前站前道路入口部分设置了“床丹”巴士站[8]。
截至2017年(平成29年),部分路轨变成了道路。
相邻车站
[编辑]注脚
[编辑]- ^ 1.0 1.1 1.2 1.3 1.4 石野哲(编).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国鉄・JR編 Ⅱ. JTB. 1998: 915. ISBN 978-4-533-02980-6 (日语).
- ^ 日本国有鉄道公示第570号. 官报. 1972-02-08 (日语).
- ^ 3.0 3.1 通報 ●湧網線床丹駅ほか4駅の駅員無配置について(旅客局). 铁道公报 (日本国有铁道总裁室文书课). 1972-02-08: 2 (日语).
- ^ 4.0 4.1 4.2 宫胁俊三 (编). 国鉄全線各駅停車1 北海道690駅. 原田胜正. 小学馆. 1983-7: 160. ISBN 978-4093951012 (日语).
- ^ 5.0 5.1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ツキサ~トヨコ P81-90P (PDF). アイヌ语地名リスト. 北海道 环境生活部 アイヌ政策推进室. 2007 [2017-11-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4-17) (日语).
- ^ 6.0 6.1 太田幸夫. 北海道の駅878ものがたり 駅名のルーツ探究. 富士Comtem. 2004-2: 169. ISBN 978-4893915498 (日语).
- ^ 7.0 7.1 北海道道路地図 改訂版. 地势堂. 1980-3: 19 (日语).
- ^ 8.0 8.1 本久公洋. 北海道の鉄道廃線跡. 北海道新闻社. 2011-9: 101. ISBN 978-4894536128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