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东邨
大坑东邨 Tai Hang Tung Estate | |
---|---|
概要 | |
类型 | 租住屋邨 |
地点 | 香港深水埗区 |
地址 | 石硖尾大坑东道83、88号 |
坐标 | 22°20′N 114°10′E / 22.33°N 114.17°E |
托建方 | 香港房屋委员会 |
入伙年份 | 1984年 1986-1987年 2002年 |
技术细节 | |
座数 | 9 |
其他信息 | |
住宅套数 | 2,1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单套面积 | 17.7至50.1 m2 191至539 sq ft 平方英尺(ft²) |
住户数 | 2,0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认可人口 | 4,5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地图 | |
大坑东邨(英语:Tai Hang Tung Estate)是一座香港公共屋邨,位于香港九龙深水埗区石硖尾,现由领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第一代楼宇在1955年开始入伙,新建楼宇于分别于1983年、1986年及2002年入伙。
大坑东邨曾于1991年列入出售公屋计划,但最后计划搁置。其后此邨因时间不合而未再出售,是该计划下唯一一座没有在租置计划第二次出售的公共屋邨。
大坑东邨位于南山邨的南面和大坑西邨的东面,大坑东道是大坑东邨、大坑西新邨以及南山邨之间的主要街道。
历史
[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内地难民移港定居,由于当时的香港政府没有任何为低下阶层而设的房屋政策,所以很多难民在1949年至1953年间在山边兴建木屋来居住,但这些木屋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因而经常发生火警。大坑东徙置区的北面部分,前身是1910年启用的新九龙16号坟场和之后的大坑东木屋区。大坑东徙置区的南面部分(1-6座),前身是九龙塘村永华片场,因1954年7月22日的大火后被政府收回土地[1]。
安置灾民
[编辑]1953年的圣诞夜,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火,令5万多人无家可归,于是政府在石硖尾一带兴建徙置大厦。到了1954年7月22日,另一场大火在大坑东木屋区发生,令2万多人无家可归[2],政府便仿照石硖尾的做法兴建大坑东邨以容纳灾民,而该邨由德荣建筑公司承建(后来该公司亦恰巧投得同一屋邨之重建及改建项目),1955年第7至14座落成[3][4],1955年-1956年第1至6座落成[5][6]。除了大坑东外,还在大窝口和李郑屋兴建徙置大厦,时至今天,大坑东、李郑屋和大窝口的徙置大厦已重建完成,而石硖尾的徙置大厦已经全部拆卸。
重建
[编辑]1974年,政府开始筹备大坑东邨重建,至1979年开始进行工程。与石硖尾邨一样,香港房屋委员会不是把所有徙置大厦重建,而是把部分徙置大厦改建,其余拆卸重建,得以改建的有第1、2及14座,当中第1、2座两翼中间的厕楼被拆去,单位加入独立厨厕,而第14座则将两个前后单位打通,住户仍需使用中间的共用厕所(厕格独立)。改建工程于1980年完成,其余的新楼宇于1984-1987年入伙,而本邨的东海楼、东辉楼、东成楼、东裕楼、东满楼及东旺楼是首批落成及层数最少的相连长型大厦,只有11层。原因是本邨兴建时位于飞机航道之下,楼宇高度受限制。由于相连长型的外观较长而窄,加上设计较灵活,所以这个楼宇设计其后使用于面积较细及受高度限制的徙置大厦重建工程地盘,所以大多数相连长型的楼宇可以于市区找到。
东新楼(第14座)于2001年拆卸,受影响的居民大部分都安置到幸福邨。余下的四座徙置大厦(东荣楼、东富楼、东运楼及东和楼)于2003年全面拆卸,受影响的居民原获安排搬迁至富昌邨,但因前民协区议员王桂云及梁锦滔与一班街坊争取原区安置,最后利用邨内原有硬地足球场位置兴建了东健楼及东怡楼,大部分都安置到新建的邨内两座楼宇,而将后期拆卸的四座徙置大厦原址以地换地方式重建回球场。
已结束的学校
[编辑]- 荣基学校(第1座)
- 深培学校(第2座)
- 陶庵学校(第3座)
- 信义宗信光学校(第4座)
- 基督教灵磐学校(第5座)
- 信义学校(第6座)
- 神召会嘉贞学校(第7座)
- 香港信义会信德学校(第11座)
- 救世军光耀学校(第13座)
- 救世军儿童团契学校(第14座)
- 圣伯多禄学校(第14座)
屋邨资料
[编辑]现有楼宇
[编辑]楼宇名称 | 门牌号码 | 楼宇类型[7] | 落成年份 | 层数[7] | 每层伙数[7] | 每座单位总数(伙) | 建筑师 | 承建商 | 提供升降机服务的厂商 (更换前) |
提供升降机服务的厂商 (更换后) |
期数 |
---|---|---|---|---|---|---|---|---|---|---|---|
东龙楼(第4座)[注 1] | 大坑东道88号 | 旧长型 (中央走廊式) |
1984年 | 11 | 61 | 624 | 房屋署建筑师 | 鸿运建筑 | 日立 DB/ACVV (ACVV) |
蒂森克虏伯 GL (VVVF) |
3 |
东海楼(第1座) | 相连长型一型 | 1986年 | 10 | 14 | 140 | 德荣建筑 | 迅达 Miconic B Dynatron S (ACVV) |
4 | |||
东成楼(第2座) | |||||||||||
东辉楼(第3座) | |||||||||||
东裕楼(第5座) | 大坑东道83号 | 1987年 | 美善高 (通力) TMS-500 (ACVV) |
5 | |||||||
东满楼(第6座) | |||||||||||
东旺楼(第7座) | |||||||||||
东健楼(第8座)[注 2] | 小型单位大厦 | 2002年 | 20 | 16 | 320 | 周古梁建筑工程师有限公司 | 朱祥兴建筑 | 英国通用电气-捷运 QVF-II (VVVF) |
(不适用) | 6 | |
东怡楼(第9座)[注 2] |
东成楼、东辉楼及东海楼曾经于1991年纳入“出售公屋计划”中作出售,但因计划腰斩而未能售出,其后亦没有纳入后来的租者置其屋计划,为“出售公屋计划”中唯一依然未出售的屋邨,同期其它屋邨均已于租者置其屋计划全数售出。
另外,本邨的相连长型大厦为全港首批落成及层数最少的同类大厦,住宅层数只有10层。
-
东辉楼、东健楼及东怡楼,右方是南山邨
-
棋艺区及儿童游乐场(2)
-
健体区(2)及凉亭
-
邨内设有多个晒衣架
历代楼宇
[编辑]楼宇名称/座号 | 楼宇类型 | 落成年份 | 改建年份 | 拆卸年份 | 原座号 | 改建前安置屋邨 | 安置屋邨 | 承建商 | 重建后原地所属的楼宇 |
---|---|---|---|---|---|---|---|---|---|
东荣楼 | 改建第一型 | 1955年 | 1980年 | 2003年 | 第1座(N)北翼 | 南山邨 | (同一屋邨) 东健楼及东怡楼 |
德荣建筑 | 大坑东邨一号游乐场 |
东富楼 | 第1座(N)南翼 | ||||||||
东运楼 | 第2座(O)北翼 | ||||||||
东和楼 | 第2座(O)南翼 | ||||||||
第3座 | 第一型 | (不适用) | 1984年 | M座 | (不适用) | (同一屋邨) 东龙楼 石硖尾邨42-44座 泽安邨 |
东裕楼 东满楼 东旺楼 | ||
第4座 | L座 | ||||||||
第5座 | K座 | ||||||||
第6座 | J座 | ||||||||
第7座 | 1981年 | G座 | 南山邨 | 东龙楼 酒楼 巴士总站 | |||||
第8座 | H座 | ||||||||
第9座 | F座 | ||||||||
第10座 | 1984年 | E座 | 南山邨 石硖尾邨42-44座 泽安邨 |
东成楼 东辉楼 东海楼 | |||||
第11座 | D座 | ||||||||
第12座 | C座 | ||||||||
第13座 | B座 | ||||||||
东新楼 | 半改建第一型 | 1980年 | 2001年 | 第14座(A) | 南山邨 | 富昌邨 | 大坑东邨二号游乐场 |
交通
[编辑]交通路线列表 |
---|
九龙新界巴士 |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香港電影資料館通訊第85期 (PDF). [2018-08].
- ^ 华侨日报. 九龍仔第四火災 燬屋千二間 死三男女童 傷男女卅人 災胞近三萬人待救. mmis.hkpl.gov.hk. 1954-07-23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4).
- ^ 华侨日报. 大坑東興建八幢平民屋可容災民五千餘戶. mmis.hkpl.gov.hk. 1954-11-19 [2022-03-24].
- ^ 华侨日报. 何禮文處長講「香港徙置區」二萬餘人新徙於大坑東樓宇. mmis.hkpl.gov.hk. 1955-03-26 [2022-03-24].
- ^ 华侨日报. 安置霸王屋居民在大坑東再建六幢七層大樓定九月底興工明年三月可完成. 1955-08-06.
- ^ 华侨日报. 大坑東六座七層大廈首批四幢已完成兩座提前移交港府接收以便難民得入新廈渡歲. 1956-01-30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4).
- ^ 7.0 7.1 7.2 香港地方.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類型(二)小型單位大廈. [202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5).
- ^ 黃大仙及九龍城—青山道.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 觀塘協和街—青山道香港紗廠.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 ^ 青山道香港紗廠—藍田及油塘.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 ^ 觀塘及黃大仙—青山道.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