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夏侯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夏侯和(?—?),字义权,谯国谯县人,三国时代魏国将领,为夏侯渊第七子。

生平[编辑]

历任河南尹、太常。司马昭任相国,以夏侯和为左司马、侍郎。魏将锺会蜀汉以后,于咸熙元年(264年)反叛,这时夏侯和正出使成都,抵制锺会。平乱后封为乡侯。晋朝建立后,夏侯和向贾充建议立齐王司马攸为太子的事情被晋武帝得知。晋武帝将夏侯和由河南尹徙为光禄勋[1]。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夏侯和上书朝廷修建新渠、富寿、游陂三渠,灌溉农田总共一千五百顷[2]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与其兄夏侯惠等人同任司马懿麾下行军司马。曾与夏侯惠出战,劫夺蜀军粮草。

参考[编辑]

  • 《魏志·夏侯渊传》及裴注引郭颁《魏晋世语》
  • 《三国演义》第102回
  1. ^ 晋书·卷40》:河南尹夏侯和谓充曰:“卿二女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充不答。及是,帝闻之,徙和光禄勋......
  2. ^ 晋书·卷26》:(泰始)十年,光禄勋夏侯和上修新渠、富寿、游陂三渠,凡溉田千五百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