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Красноярск | |
---|---|
城市[1] | |
坐标:56°0′32″N 92°52′19″E / 56.00889°N 92.87194°E | |
国家 | 俄罗斯 |
联邦主体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1] |
建立 | 1628年8月19日[2] |
城市地位 | 1822年1月26日 |
政府 | |
• 市长[2] | Edkham Akbulatov[3] |
面积[4] | |
• 总计 | 348 平方公里(134 平方英里) |
海拔[5] | 162 米(531 英尺) |
人口(2010年普查)[6] | |
• 总计 | 973,826人 |
• 排名 | 第14(2010年) |
• 密度 | 2,798人/平方公里(7,248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时间[7](UTC+7) |
邮政编码[8] | 660000 |
电话区号 | +7 391[9] |
城市日 | 6月第二个星期日[10] |
友好城市 | 克雷莫纳、鄂木斯克、长春市、大庆市、哈尔滨市、黑河市、伊尔库茨克、伊斯塔拉夫尚、加里宁格勒、喀山、克孜勒、米尔内区、莫吉廖夫、莫斯科、诺里尔斯克、新西伯利亚、奥尼昂塔市、齐齐哈尔市、撒马尔罕、圣彼得堡、萨彦斯克、托木斯克、切博克萨雷、乌兰巴托、日利纳、苏圣玛丽 |
区划代码 | 04701000001 |
网站 | www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俄语:Красноярск,罗马化:Krasnoyarsk)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位于叶尼塞河和西伯利亚铁路的交汇点,以铝产量高著称。2021年人口为118万,是西伯利亚地区第三大城市。
地理
[编辑]此城跨叶尼塞河东西岸,城市中心海拔高度约为146米。由于上游32公里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的作用,叶尼塞河城中段水温常年保持在0-14℃。河上有几个小岛,其中最大的达吉雪夫(Татышев)和奥特迪哈(Отдыха)是当地人的疗养胜地。
城市的西南部由平均高于河面410米的森林山脉所围绕。河流南岸有以巨大岩壁著称的Stolby自然保护区,城西的绵延山脉一直延伸到Sobakina河。但与此同时,除了Drokinskaya Sopka山,城北却是一片开阔平原,平原西部是森林,东部是农业用地。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1991-2020年平均数据,1879年至今极端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6.0 (42.8) |
8.5 (47.3) |
18.5 (65.3) |
31.4 (88.5) |
34.0 (93.2) |
34.8 (94.6) |
36.4 (97.5) |
35.1 (95.2) |
31.3 (88.3) |
24.5 (76.1) |
13.6 (56.5) |
8.6 (47.5) |
36.4 (97.5) |
平均高温 °C(°F) | −11.6 (11.1) |
−7.5 (18.5) |
0.7 (33.3) |
9.3 (48.7) |
17.1 (62.8) |
23.5 (74.3) |
25.2 (77.4) |
22.2 (72.0) |
14.6 (58.3) |
6.7 (44.1) |
−3.6 (25.5) |
−9.3 (15.3) |
7.3 (45.1) |
日均气温 °C(°F) | −15.6 (3.9) |
−12.3 (9.9) |
−4.9 (23.2) |
3.4 (38.1) |
10.4 (50.7) |
16.9 (62.4) |
19.1 (66.4) |
16.1 (61.0) |
9.1 (48.4) |
2.3 (36.1) |
−7.3 (18.9) |
−13.2 (8.2) |
2.0 (35.6) |
平均低温 °C(°F) | −19.2 (−2.6) |
−16.3 (2.7) |
−9.4 (15.1) |
−1.4 (29.5) |
4.7 (40.5) |
11.1 (52.0) |
13.7 (56.7) |
11.2 (52.2) |
5.0 (41.0) |
−1.3 (29.7) |
−10.7 (12.7) |
−16.9 (1.6) |
−2.5 (27.5) |
历史最低温 °C(°F) | −52.8 (−63.0) |
−41.6 (−42.9) |
−38.7 (−37.7) |
−25.7 (−14.3) |
−11.2 (11.8) |
−3.6 (25.5) |
3.3 (37.9) |
−1.0 (30.2) |
−9.6 (14.7) |
−25.1 (−13.2) |
−42.3 (−44.1) |
−47.0 (−52.6) |
−52.8 (−63.0)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17 (0.7) |
15 (0.6) |
19 (0.7) |
29 (1.1) |
48 (1.9) |
66 (2.6) |
70 (2.8) |
76 (3.0) |
55 (2.2) |
42 (1.7) |
39 (1.5) |
31 (1.2) |
507 (20.0) |
平均最大雪深 cm(吋) | 16 (6.3) |
16 (6.3) |
13 (5.1) |
3 (1.2)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2 (0.8) |
7 (2.8) |
14 (5.5) |
16 (6.3) |
平均降雨天数 | 0.3 | 0.4 | 2 | 9 | 17 | 19 | 18 | 18 | 19 | 13 | 4 | 0.3 | 120 |
平均降雪天数 | 24 | 21 | 17 | 14 | 4 | 0.1 | 0 | 0.03 | 2 | 14 | 23 | 25 | 144 |
平均相对湿度(%) | 73 | 70 | 64 | 58 | 54 | 64 | 72 | 76 | 75 | 71 | 74 | 73 | 69 |
月均日照时数 | 63 | 100 | 171 | 216 | 251 | 280 | 281 | 237 | 160 | 111 | 58 | 41 | 1,969 |
数据来源1:Pogoda.ru.net[11] | |||||||||||||
数据来源2:NOAA (日照数据仅为 1961–1990)[12] |
行政区划
[编辑]本市分为七区:基洛夫区、列宁区、十月区、苏维埃区、斯维尔德洛夫区、铁路区及中心区。
历史
[编辑]本市的建立始于1628年7月,以安德烈·杜奔斯基(Андрей Дубенский)将军为首的拓荒者到达了叶尼塞河和卡恰河的交汇处,并就地修建防御工事,作为俄军的前哨堡垒,以准备下一步发起对叶尼塞土著的军事行动。 它和东边不远的坎斯克城一道,代表着17世纪俄国对叶尼塞河源头探索的最南端。在一封给沙皇的信中,驻守当地的哥萨克人写到:
“在这座全是木头房子的小镇,我们艰难地建立起了防线。作为您的仆人,我们按您的意思设置了一套工作制度,保证探索新领地的同时加强据点的防御…”
根据叶尼塞语,这座堡垒当时被命名为"Красный Яр"。后来该堡垒升为城镇级别后更名为现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1741年,连接边陲地区与俄国欧洲部分的西伯利亚驿道建成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日后这一地区的发现的金矿和1895年通车的西伯利亚铁路进一步促进了该城市的发展。
1749年,一颗重达700公斤的石铁陨石坠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145英里处。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2年使其出土。这颗陨石在科学史上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并研究橄榄陨石。
19世纪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西伯利亚哥萨克运动的中心。1822年1月26日,该地升级为城镇并成为俄国在叶尼塞流域的行政中心。19世纪末之前,这里已经有了一些制造业和火车装配之类的重工业。
俄罗斯帝国时代,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政治犯的流放地之一。举例来说,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八位主要领导人即被流放至此地。
1905年12月9日—27日,在此建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共和国。
十月革命之后,在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不计其数的重工业,如造纸厂、造船厂、大型河港、水电站(现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五,俄国第二)等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立起来
1934年,俄罗斯第二大行政单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成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为其行政中心。
在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古拉格(苏联劳改总局)的一个主要中心。这个时期作用最突出的劳改营是“克拉斯拉格”劳改营(1938年-1960年),该营由于关押犯人过多,在周边城镇也设置了两个分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部,“叶尼塞拉格”劳改营在二战的战火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期间,许多工厂为避战火,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迁到此地,大大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战后,许多为这些工业提供原料的大工厂也被建立起来:炼铝厂、冶金厂、次要金属加工厂等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苏联开始在该城旁边修建一个相位阵列雷达站。北约指责此举违反了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从1983年开始,美国持续要求苏联撤销该雷达站,一直到苏联政府在1989年承认该设施违反条约,当局才开始缓慢撤出设备,直到1992年对外宣布拆除完成,但这些设备很可能在接近共青城的某个地点被重新组装起来。冷战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克城东北空军的一个基地,但这个基地在苏联解体后变成了一个住宅区。
苏联解体之后,当地很多大工厂开始私营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宣布破产,而继续营业的厂家被个别富商或黑社会头目控制。工人失业率猛增,在业者也时常罢工抗议。
九十年代后期,该地最大的一桩经济丑闻爆发,商人安纳托利·拜科夫由于涉嫌谋杀经济伙伴韦洛尔·斯图路加诺夫,当地政府剥夺了他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铝厂的所有权。但不久后这个事件被曝光是竞争对手对拜科夫蓄谋已久的陷害。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地的工厂所有权争议一直持续到今天,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所有原国有大厂都被垄断集团或金融寡头所控制
自从1996年市长皮马什科夫执政以来,市容市貌开始逐渐改善:旧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保护下来,呆板的沥青人行道被改作具有当地特色的铺路小石,曾经被涸泽而渔式开发、多如繁星的温泉疗养院被保护起来或停业整顿。如今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中,已几乎看不到苏联时代的破落与单调。
2019年3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办第二十九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也是俄罗斯首次在该国亚洲部分举行的国际级赛事。
市徽
[编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第一个市徽在1804年3月12日设定。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绿色底,刻着一匹银白色的奔马Tomsk Guberniya,下半部分银色底,画着Красный Яр悬崖。
1851年11月23日市徽改为红盾金狮,狮一手拿着锹,另一手拿镰刀。盾顶上有象征着俄罗斯帝国的金色王冠。
现在使用的市徽在2004年11月28日发布,相比1851年版只对金色王冠做了一点修改,加入了联邦大楼的图像。翌年,新市徽的铜像在该市的火车站广场上揭幕,铜像被安置在一根约16米(52英尺)高的铜柱的顶端。
人口
[编辑]历年人口变化见下表:
1897 | 26,600 | 1962 | 465,000 | 1982 | 833,000 | 2000 | 875,500 |
1923 | 60,400 | 1967 | 576,000 | 1986 | 885,000 | 2001 | 875,900 |
1926 | 72,200 | 1970 | 648,000 | 1989 | 912,600 | 2002 | 909,341 |
1939 | 190,000 | 1973 | 707,000 | 1992 | 925,000 | 2005 | 917,200 |
1956 | 328,000 | 1976 | 758,000 | 1996 | 871,100 | 2011 | 979,600 |
1959 | 412,000 | 1979 | 796,300 | 1998 | 875,300 | 2017 | 1,083,865[13] |
各区人口(2002年人口普查):
- 基洛夫区: 117,156
- 列宁区: 146,943
- 十月区: 138,521
- 苏维埃区: 231,696
-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区: 130,518
- 中心区: 54,503
- 铁路区: 90,004
克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以俄罗斯族、乌克兰族、鞑靼族、日耳曼族、白俄罗斯族最多,近年多了一群来自塔吉克、乌兹别克等中亚及高加索地区的,以寻找工作为目的移民(多数以非法途径进入俄境)。
另一类为数众多的是中国人。他们与其他外地劳工不同,从事的是合资生意。很多华人在市场进行交易,甚至有了自己的联谊会和贸易城(Китайский торговый город,俗称中国城,在Strelka)。
建筑
[编辑]城里有许多历史性建筑,他们中的最老者是求悯大教堂(Покровский собор,1785年到1795年,在1977年到1978年重建)。当地其他重要的俄国东正教建筑是宣誓大教堂(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 собор,1802-12年)、圣三一大教堂(Свято-Троицкий собор,1802-12年)、施洗者约翰教堂(Церковь Иоанна Предтечи,1899年,以前的主教住宅),和新建的迈克尔大天使教堂(Церковь Архистратига Михаила,1998到2003年)。
在Karaulnaya小山,古老的Paraskeva Pyatnitsa礼拜堂(Часовня Параскевы Пятницы,1804年,在1854到1855年重建)仍然矗立其上,许久以前这里曾经是当地原始宗教的神庙。印在10卢布纸币上的礼拜堂是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该礼拜堂在苏联时代被废弃并损坏,直到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启动,才回到叶尼塞当地教会的名下并修缮一新。
此城的另一个非官方标志是位于Strelka的从苏联时代到现在一直未完工的24层大楼。戈氏“改革”前不久该楼开始建造,然后由于管理混乱,工程被迫中止。大楼的轮廓可以在多个方向被很清楚地看见。
西伯利亚铁路在该城附近的一座铁路桥上横跨叶尼塞河。这座铁路桥是由大建筑师Lavr Proskuryakov设计,1893-1896年间建造的一座获奖建筑,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桥。2003年,该桥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描述是:“俄式风格抛物线拱形石桥的典型早期代表,大量现代工程设备与创新理论的试验场,见证了人类工程学的进步。”
其他引人注目的大楼包括商人Nikolay Gadalov的豪宅,1911年建成的罗马天主教洗礼礼拜堂(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 собор,也称为Krasnoyarsk Organ Hall),以及外观设计类似古埃及神庙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博物馆,和以“驴耳朵”之名著名的当地市政大厅(因为有双尖塔而著名)。
市区中有许多在战后不久建造的2层木头房子,这些大多是当时新分配到该市的工人的临时住所。此外还有许多被城市包围的旧俄时代村落,仍保持着古典俄式风格:带后院的木门房屋。它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很残破但仍有人居住。
文化
[编辑]克市人才辈出,当中更有世界知名的人物。最杰出者包括历史画家苏里科夫、作家Viktor Astafiev、歌剧歌唱家Pyotr Slovtsov和季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其他包括画家Andrey Pozdeev、Valeriy Kudrinskiy和Toivo Rännel,雕塑家Boris Musat和Yuriy Zlotya,作家Roman Solntsev和Nikolay Gayduk。
当地也有一些特色节日,最受注目的是六月的“城市日”通常有嘉年华会。其他节日及文化活动有曼纳河节(Ман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在每年六月最后一个周末举行,活动有传统的歌谣比赛)、国际博物馆双年展(传统上市立文化历史中心举行)、为纪念国际博物馆日举行的、具先锋派性质的“博物馆之夜”、河上爵士乐节、攀石节和摩托车接力赛。
当地有数家电视公司以及高度发达的电信系统。城市很多地方都可使用局域网宽频互联网。
教育
[编辑]克市是西伯利亚的教育中心之一,规模仅次于新西伯利亚。有超过30家高等院校[注 1]和约200家中学。最重要的院校有:
- 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注 2],成立于1963年,原为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的分校,1969年独立,后更名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大学。后合并克市多所高校后更名为西伯利亚联邦大学。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科技大学 (俄文简写 КГТУ),成立于1956年。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 (俄文简写 КГПУ),成立于1932年。
- 西伯利亚国立科技大学 (俄文简写 СйбДТУ),1930年成立,初称西伯利亚林学院,为全市最古老的院校。
- 苏卡切夫林学院,成立于1944年。
与新西伯利亚一样,克市也设立了科学城。当中的生物物理研究所曾经在1973至85年间成功进行类似美国生物圈二号的实验(称为Bios)。
交通
[编辑]克市近数十年来都有兴建共三条路线的地铁计划。目前只有三个车站完工,通车日期未定。
旅游
[编辑]最著名的是国立石柱 (Stolby) 自然保护区。在47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无数高达100米、形状各异的花岗岩柱。由此亦成为攀石爱好者的好去处。不少当地好手甚至徒手攀石,并称为之“stolbizm”。
其他名胜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力发电站大坝、Karaulnaya山及Paraskeva Pyatnitsa教堂,各种博物馆、剧院等。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Law #10-4765
- ^ 2.0 2.1 Charter of Krasnoyarsk
- ^ Mayor and his depu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官方网站。
- ^ Poexaly.ru. Krasnoyarsk Tourist Portal. Krasnoyars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文)
- ^ https://it-ch.topographic-map.com/map-gnkdnx/%D0%9A%D1%80%D0%B0%D1%81%D0%BD%D0%BE%D1%8F%D1%80%D1%81%D0%BA/?zoom=19¢er=56.00912%2C92.87341&popup=56.00926%2C92.87329.
- ^ 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Том 1 [2010 All-Russian Population Census, vol. 1].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 2011 (俄语).
-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语).
- ^ 存档副本. [201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 ^ 存档副本. [201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 ^ Calend.ru. Krasnoyars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文)
- ^ Pogoda.ru.net (Weather and Climate – The Climate of Krasnoyarsk). Weather and Climate. [8 November 2021] (俄语).
- ^ Krasnojarsk (Krasnoyarsk)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29 October 2021].
- ^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ая оценка численности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на 1 января 2017 года и в среднем за 2016 год по городским округам и муниципальным районам Красноярского края.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