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甲三爷宫

坐标22°55′59″N 120°14′12″E / 22.93306°N 120.23653°E / 22.93306; 120.2365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甲三爷宫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仁德区文贤里三甲七街260号
主神三老爷
建立时间 清朝康熙年间[1]
地图
地图
三甲三爷宫正殿

三甲三爷宫位于台湾台南市仁德区,是主祀三老爷(朱府千岁、池府千岁、李府千岁[2])的王爷庙,也是仁德三甲地区的信仰中心[1]。该庙辖境除了三甲(三甲仔)外,还包括三爷宫、十三甲、车路墘(部分)、埔口、红花园仔、龟仔廍等聚落[2][3]:282。庙中留有嘉庆四年(1799年)“福惠群黎”与昭和十年(1935年)“禁方济世”两面古匾[1][2]

沿革[编辑]

“福惠群黎”匾
“禁方济世”匾

三爷宫原址在仁德区农会仓库一带,据说创建于清康熙年间,其香火分香自归仁保西代天府(大人庙)[1][2]。学者石万寿认为该庙创建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搭建简单的庙宇[4]:384。也有其他说法是认为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才从保西代天府取香火立庙[5]:110。当时的庙址据说在“潭税桥”一带[注 1][3]:282

该庙之后在嘉庆四年(1799年)由总理蔡日葵提倡重建[1][2]。道光二年(1822年)因瘟疫流行,车路墘信徒乃从山头社(许丹坑)大道公庙(泽清宫)迎来保生大帝供奉[2]。同年(1822年)三爷宫在蔡、苏、廖三姓耆老提议下,集资扩建[2][1]。咸丰年间,又有信徒集资修建[2]

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年),在李看、洪大谟、李顺成、林天池等人募资后进行重修[1][2]。昭和九年(1934年)[注 2]因开辟道路拆庙,后来经董事李石、吴进生、李顺成、曹荣华、李樵、陈三全、洪水、刘得、刘典、叶等、刘里等人发起重建,三爷宫遂东迁到现址[2][1]。该工程在同年(1934年)11月27日上梁,次年(1935年)落成[2]

二次大战后,三爷宫在民国55年(1966年)由医生张良典及当地信徒叶等、吴糖、李崑德、郑顺谬、吴知屎等人倡议重建,民国57年(1968年)落成[2][1]。民国73年(1984年)再次重修,主要是针对庙宇屋顶部分[2][1]。后于民国87年(1998年)重建[1]。2003年再次改建落成[4]:384

祭祀[编辑]

三爷宫除了主祀的三老爷(三老爷公)之外,还供奉有保生大帝、三府王爷(朱、池、李)、太子爷、福德正神、注生娘娘、虎爷等神祇[1]。与田厝水明殿凹仔西安宫、车路墘保安宫、上仑昆仑宫有交陪关系[2]

供奉于前殿的三老爷(又称三老爷公、三老爷公祖)原为一尊6、7寸高神像,据说是中国商人带来此处供奉的“朱府千岁”[3]:282。后来原神像据说被戏班盗走,后来才新雕了镇殿、正身、副身神像[3]:282


神明圣诞[5]:111
神明 圣诞日期
三老爷公 四月四日
李府千岁 四月廿六
池府千岁 六月十八
朱府千岁 八月十二

其他[编辑]

过去庙方曾请学者石万寿研究主神来历,而石万寿〈台南县文贤里埤仔头街三老爷宫碑记〉一文认为该庙香火来自“万年州大人庙”(归仁大人庙、保西代天府),创建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搭建简单的庙宇,并认为主神其实是郑成功[4]:384。但主神实为郑成功的说法并不被老一辈的信徒所接受,但新一代则有选择接受此说法的的样子[4]:384

注释[编辑]

  1. ^ 保安车站南边,保安路二段与铁轨交会处一带。
  2. ^ 《仁德乡志》记为民国二十三年(昭和八年),但该年(1934年)实为昭和九年。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范胜雄 等著. 《東都垂萬年:臺南市南疆文化特展圖錄》. 台南市: 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 2015-01: 页181. ISBN 978-986-91701-0-9.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宋义祥 主修. 《仁德鄉志》. 仁德乡公所. 1994: 页967、968. 
  3. ^ 3.0 3.1 3.2 3.3 黄文博. 《南瀛祀神故事誌》. 台南县政府. 2009-03. ISBN 978-986-01-7700-8. 
  4. ^ 4.0 4.1 4.2 4.3 叶春荣. 〈大神吃小神:談鄭成功封神〉.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 V:早期南瀛》.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9-09: 353–392. 
  5. ^ 5.0 5.1 吴明勋、洪莹发. 《臺南王爺信仰與儀式》.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ISBN 978-986-03-9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