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Z-37號驅逐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納粹德國
艦名 Z-37號
下訂日 1939年9月19日
建造者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船廠編號 627
動工日 1940年1月2日
下水日 1941年2月24日
完工日 1942年7月16日
退役日 1944年8月24日
結局 1949年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竣工時)
艦級 1936級驅逐艦
艦型 1936A(動員)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
排水量
  • 標準:2,657噸
  • 滿載:3,691噸
全長 127米
全寬 12米
吃水 4.62米
動力輸出 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速度 36(67公里每小時;41哩每小時)
續航距離 2,950海里以19節
乘員 11名軍官、320名水兵
武器裝備

Z-37號(德語:Z 37)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40年代初建造的七艘1936A(動員)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驅逐艦之一。它自1940年1月2日開始在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鋪設龍骨,1941年2月24日下水,至1942年7月16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其短暫的運用生涯大部分時間都被部署在法國。該艦參加了1943年底的比斯開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Bay of Biscay,之後於1944年初遭姊妹艦Z-32號意外撞擊。拖回港口後,德國海軍認為Z-37號損毀嚴重,無法修復並解除了廢艦體英語Hulk (ship type)的武裝。它於同年晚些時候退役,被其船員鑿沉,繼而於1949年由法國人拆解報廢。

設計[編輯]

1936A(動員)型驅逐艦較此前的1936A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略大,武器裝備也更重。其水線長全長分別為121.9米和127米,有12米的舷寬以及最大4.62米吃水深度;艦隻的設計排水量為2,657噸,滿載時則可達3,691噸。它由兩台瓦格納-德希馬格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30米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則由六台瓦格納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其運行壓力為70標準大氣壓(7,093千帕斯卡),溫度450。動力裝置可輸出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的功率,使該艦的設計航速達到36(67公里每小時);並得益於最多825噸的燃料油貯量,它還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2,950海里(5,46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11-15名軍官和305-321名水兵;若擔任區艦隊旗艦,則可額外配備4名軍官和19名水兵。[1][2]

艦隻的主炮為五門150毫米45倍徑36式魚雷艇炮,其中兩門安裝在前部的雙聯裝炮塔上,另外三門安裝在主艦艛後部配備炮擋的單裝炮座上。該艦的防空武器則由安裝在與後部煙囪英語Funnel (ship)並排的一對雙聯裝炮座上的四門37毫米42式全自動高射炮和十門20毫米38式高射炮(分別安裝在兩個四聯裝和兩個單裝炮座中)組成。[3][4]此外,Z-37號還在水上部分的兩個四聯裝動力操縱式底座上裝備有八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每個底座均各配備一對可裝填魚雷。後甲板可安裝四個深水炸彈發射器和水雷導軌,最大容量為60枚水雷。作為探測潛艇的工具,艦上也搭載有一套稱為「群聽裝置德語Gruppenhorchgerät」的被動式水聽器,並可能安裝有一套主動式聲納系統。[2][5]艦橋頂部則配備了FuMo-21型英語FuMO 21 radarFuMo-24型英語FuMO 24 radar雷達[6]

改動[編輯]

1943年初,Z-37號以另一組四聯裝的20毫米炮取代了前部的單座20毫米炮。[7]該艦在入役後還配備了一套梅托克斯德語Metox#Bali-Antenne雷達探測器[8]

歷史[編輯]

Z-37號最初是作為1938B型驅逐艦於1939年6月26日從斯德丁奧得船廠德語Stettiner Oderwerke訂購,但戰爭海軍在同年9月19日取消了訂單,改為1936A(動員)型驅逐艦向基爾日耳曼尼亞重新訂購,建造序列英語Yard number為627。[9]它自1940年1月2日開始鋪設龍骨,次年2月24日下水[10]由於戰時人力和材料短缺,建造速度減慢,該艦直到1942年7月16日才在海軍少校格奧爾格·朗黑爾德德語Georg Langheld的指揮下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同一天入列第4驅逐區艦隊德語4. Zerstörerflottille服役。[11]

入役後,Z-37號在從基爾前往斯維訥明德訓練基地途中與一艘貨輪相撞,不得不返回船廠接受維修。它於1942年12月完成戰備訓練,隨即於次年1月23日作為戰艦沙恩霍斯特號重巡洋艦尤金親王號的護航艦從波羅的海出發前往挪威,但當這支部隊被英國飛機發現時,行動被取消。[12][13]3月5日,該艦換編至第8驅逐區艦隊,並與隊內的Z-23號Z-24號Z-25號Z-32號一同執行「卡林行動」,穿越英倫海峽移駐德佔法國大西洋沿岸。儘管受到英國海岸炮魚雷快艇的攻擊,區艦隊還是毫髮無損地通過了多佛爾海峽,惟Z-37號途中在勒阿弗爾擱淺,導致右舷螺旋槳受損,直到3月18日才完成修復。[3][14]

1943年3月28日,Z-32號成為四艘為試圖駛往遠東的意大利突圍艦喜馬拉雅號意大利語Himalaya (nave mercantile)提供遠程掩護的驅逐艦之一,另有9艘魚雷艇提供近距離護航,但在被英國偵察機發現後,突圍艦不得不折返波爾多。兩天後,它又夥同Z-23號、Z-24號和Z-32號出發迎接即將抵達比斯開灣的另一艘意大利突圍艦彼得羅·奧爾塞洛號意大利語Pietro Orseolo (nave mercantile);儘管德國驅逐艦群擊退了英軍的猛烈空襲,但彼得羅·奧爾塞洛號仍然被美國潛艇鯡魚號英語USS Shad (SS-235)發射的魚雷擊傷,直到4月2日才安全抵達吉倫特河口。4月9日,Z-37號再度嘗試掩護喜瑪拉雅號突破封鎖,但依舊被英國人的空襲挫敗。[15]

12月24日,由包括Z-37號在內的六艘驅逐艦組成的第8驅逐區艦隊和由六艘魚雷艇組成的第4魚雷艇區艦隊出發迎接德國突圍艦奧索爾諾號德語Osorno (Schiff, 1938),並於次日與其會合。儘管遭到猛烈的空襲,它們還是設法將奧索諾號護送到吉倫特,但奧索爾諾號撞上了一艘水下沉船,不得不擱灘英語Beaching (nautical)以拯救其貨物。[16]12月27日,Z-37號再度跟隨第8驅逐區艦隊和第4魚雷艇區艦隊出發,迎接另一艘回航的德國突圍艦——2,729總噸的冷藏船阿爾斯特河岸號。德國人不知道的是,阿爾斯特河岸號已於27日傍晚遭到一架來自英國皇家空軍第311中隊英語No. 311 (Czechoslovak) Squadron RAFB-24解放者重型轟炸機襲擊,迫使船員將其焚毀並遺棄。至12月28日中午時分,被派往「石牆行動英語Operation Stonewall」的英國輕巡洋艦格拉斯哥號英語HMS Glasgow (C21)企業號在比斯開灣進行攔截巡邏時,遇到了德國驅逐艦和魚雷艇群,就此引發比斯開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Bay of Biscay。德國部隊試圖採取鉗形機動,卻因海浪洶湧而未能成事。[17]驅逐艦Z-27號、魚雷艇T-25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T25T-27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T27相繼被擊沉。Z-37號則向英國巡洋艦發射了六枚魚雷,但均未命中。[17][18]

1944年1月30日,當Z-37號與Z-23號和Z-32號在比斯開灣南部進行訓練演習時,不慎與後者相撞。撞擊引爆了Z-37號的一枚魚雷彈頭,引發火災並點燃了部分防空彈藥,導致艦體大面積進水。它被Z-23號拖回波爾多,但德國海軍認為損毀嚴重,修復成本過高,遂宣佈為推定全損英語constructive total loss,並將其火炮拆除移至吉倫特河口,以加強海岸防禦。8月24日,Z-37號在盟軍抵達波爾多前不久退役,再由其船員自行鑿沉。這批船員被編入納爾維克海兵營,並作為德國海軍的步兵部隊在吉倫特要塞作戰。艦體殘骸則於1949年由法國當局拆解報廢[19][20]

腳註[編輯]

  1. ^ Koop & Schmolke,第27頁.
  2. ^ 2.0 2.1 Gröner,第79頁.
  3. ^ 3.0 3.1 Koop & Schmolke,第117頁.
  4. ^ Sieche,第234頁.
  5. ^ Whitley,第68, 71–72, 201頁.
  6. ^ Friedman,第205–206頁.
  7. ^ Whitley,第73頁.
  8. ^ Koop & Schmolke,第40頁.
  9. ^ Koop & Schmolke,第24–25頁.
  10. ^ Whitley,第207頁.
  11. ^ Koop & Schmolke,第24, 116頁.
  12. ^ Rohwer,第227–228頁.
  13. ^ Koop & Schmolke,第72頁.
  14. ^ Rohwer,第236頁.
  15. ^ Rohwer,第241頁.
  16. ^ Rohwer,第294頁.
  17. ^ 17.0 17.1 Rohwer,第295頁.
  18. ^ Koop & Schmolke,第72–73, 117頁.
  19. ^ Rohwer,第303, 348頁.
  20. ^ Koop & Schmolke,第74, 117頁.

參考資料[編輯]

  • Gröner, Erich.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1815–1945. Band 2: Torpedoboote, Zerstörer, Schnelleboote, Minensuchboote, Minenräumboote. Koblenz: Bernard & Graefe Verlag. 1983. ISBN 3-7637-4801-6. 
  • Koop, Gerhard & Schmolke, Klaus-Peter. German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II. Barnsley, UK: Seaforth Publishing. 2014. ISBN 978-1-84832-193-9. 
  • Rohwer, Jürgen.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The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Third Revised.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1-59114-119-2. 
  • Sieche, Erwin. Germany.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0. ISBN 0-85177-146-7. 
  • Whitley, M. J. German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1. ISBN 978-1-55750-302-2. 
  • Friedman, Norman. Naval Radar.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1. ISBN 0-85177-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