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7年12月16日
重性抑鬱障礙,也稱為臨床抑鬱症、重性抑鬱症、單極性抑鬱障礙,是一種精神疾病。這種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現是:患者陷於抑鬱的情感狀態,自尊心降低,對以往喜愛的活動明顯失去興趣且失去身體的活動力。「抑鬱症」這個詞通常是指重性抑鬱障礙,但有時也被用來稱呼其他性抑鬱障礙,在研究和診治中常使用「重性抑鬱障礙」這個相對較精確的詞彙。重性抑鬱障礙是一種對患者的家庭、工作、學習、日常飲食與睡眠等身體功能產生負面影響的失能狀況。在美國,大約3.4%的患者自殺。在所有自殺者中,有60%的人患有重性抑鬱障礙或者其他心理障礙。重性抑鬱障礙的診斷基於以下幾個方面:患者對症狀的主觀敘述、親友對患者行為的描述和對患者的精神狀態檢測。沒有實驗室測試可以用來直接診斷重性抑鬱障礙,但醫生通常要求患者做一些身體檢查以及由專業心理師作測驗評估,以確認是否為重性抑鬱症並排除會引起相似症狀的其他疾病。重性抑鬱障礙最常在30至40歲發作,在50至60歲之間達到另一發病高峰。據報道,女性重性抑鬱障礙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的兩倍,但男性患者自殺率更高。多數重性抑鬱障礙患者在社區中接受抗抑鬱藥治療,一些患者還接受心理治療或諮詢。對於自我忽視或者有嚴重自殘或傷害他人傾向的患者,可能需要入院治療。有極少部分患者必須在短效全身麻醉下接受電痙攣療法。重性抑鬱障礙的病程可長可短,可以只發作一次並持續幾個月,也可能反覆發作並持續一生。患者的預期壽命較健康人短,部分原因是患者對生理疾病的易感性增大。患者或曾經患有重性抑鬱障礙的人可能會遭受社會的歧視。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抑鬱症的本質與病因的理解一直在不斷加深,遺憾的是,人們對抑鬱症的許多方面依然缺乏充分的理解,非專業人士常認為患者只是悲傷而缺乏警覺,腦部、精神專家也對於這種神經混亂症狀有着各種見解。對於抑鬱症的本質與病因,有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遺傳學、進化論、生物學的觀點。心理治療主要基於人格、人際關係和學習的相關理論。大多數生物學理論則關注單胺類神經遞質——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這類大腦中原有的、用來協助神經元間信息傳導的物質,這類物質與抑鬱症有關,大多數抗抑鬱藥物至少會增加一種神經遞質的活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