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法
|
教育文法
|
語意上可獨立使用
|
活用
|
品詞
|
是=自立語
|
有=用言
|
動詞(終止形以ウ段結尾)
|
形容詞(終止形以い結尾)
|
イ形容詞
|
形容動詞(終止形以だ結尾)
|
ナ形容詞
|
無
|
體言(可做為主詞)
|
名詞
|
代名詞
|
數詞
|
副詞(主要修飾用言)
|
連體詞(主要修飾體言)
|
接続詞(接續)
|
感動詞(感嘆)
|
否=付属語
|
有
|
助動詞
|
(語尾變化)
|
無
|
|
|
第一時態
|
第二時態
|
主動
|
中間態
|
主動
|
中間態
|
單數
|
第一人稱
|
-ω
|
-μαι
|
-ν
|
-μην
|
第二人稱
|
-εις
|
-σαι
|
-ς
|
-σο
|
第三人稱
|
-ει(ν)
|
-ται
|
(空)
|
-το
|
雙數
|
第二人稱
|
-τον
|
-σθον
|
-τον
|
-σθον
|
第三人稱
|
-την
|
-σθην
|
複數
|
第一人稱
|
-μεν
|
-μεθα
|
-μεν
|
-μεθα
|
第二人稱
|
-τε
|
-σθε
|
-τε
|
-σθε
|
第三人稱
|
-ουσι
|
-νται
|
-ν
|
-ντο
|
若
上的二元關係
若滿足:
- 反對稱性(antisymmetric):
![{\displaystyle (\forall a\in X)(\forall b\in X)\{[(aFb)\wedge (bFa)]\Rightarrow (a=b)\}}](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e312eafa0d662805f2832b9f186e7335a35a6804)
- 傳遞性(transitive):
![{\displaystyle (\forall a\in X)(\forall b\in X)(\forall c\in X)\{[(aFb)\wedge (bFc)]\Rightarrow (aFc)\}}](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8bb4c42295103854492b5ffcf4e66a210a39e5eb)
- 完全性(total):
![{\displaystyle (\forall a\in X)(\forall b\in X)\{(aFb)\lor (bFa)\}}](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8c4a4ae6d82b72cf2942864b2da2f854477805e3)
則
被稱為
上的全序關係(total order),此時
可稱為全序集合、線性序集合、簡單序集合或鏈。
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一般會模仿不等式,將全序關係直觀的表記為
,這種狀況下,也可以把
記為
。
將完全性定義裏的
(以量詞公理A4)「代換」成
有:
![{\displaystyle (\forall a\in X)[(aFa)\lor (aFa)]}](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6b4b8dd3a86a1578e587ae47a73de1bc2b7f850b)
換句話說:
![{\displaystyle (\forall a\in X)(aFa)}](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11076db0a1cf6b2d20a28a8acb96281519872c73)
所以從完全性可以推出自反性,因此全序關係也是個偏序關係。
首選取兩個互質數
和
,並設
![{\displaystyle N=ab}](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17b610b4f2580890a9cc05db6797ede7676a0dcf)
由於
和
都是質數,與比
小又與之不互質的數有兩種:
- (1)
的倍數,總共
個
- (2)
的倍數,總共
個
故
的歐拉函數
,也就是比
小又與之互質的數,其總數為:
![{\displaystyle \Phi (N)=ab-(b-1)-(a-1)-1=(a-1)(b-1)}](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40c194adb131ebf7250aba103dd3fa1959b8d09b)
若取某個與
互質的整數
,並要求
,這樣根據擴展歐幾里得算法,可以找到整數
和
滿足:
![{\displaystyle nk_{pub}+n^{\prime }\Phi (N)=1}](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27b949b6e11d507d003fc3934d499062416de526)
整數
有時被稱為
關於
的模反元素
此時,RSA的公鑰就是
,私鑰則設為
。
設原文是正整數
,取加密後的整數
為
![{\displaystyle c=d^{k_{pub}}\%N}](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05b57211d68e16575eb2b6ee3d8d9d79a290feea)
那會有
![{\displaystyle d=c^{k_{pri}}\%N}](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04d676b0eb2cb515cbf7739d715b3a7c6d01029d)
這是因為
當m與N互質時,根據費馬小定理公式
當m與N不互質時,不妨設公因子為p,即
假設q整除m。因此
,因為q與p互質,根據歐幾里德引理,
。所以
,而這與
矛盾,所以q不整除m。
此時m與q互質,根據費馬小定理公式
,證明完成。
老雅典字母
(五世紀前半)
|
伊奧尼亞字母
(五世紀後半)
|
發音
|
西希臘字母
(Λακωνική)
|
拉丁字母
|
|
/a/, /aː/
|
|
a
|
,
|
/b/
|
|
b
|
|
|
/g/
|
(* )
|
c
|
|
/d̪/
|
|
d
|
,
|
/e/
|
|
e
|
|
/zd/
|
|
z
|
,
|
–
|
/h/
|
|
h
|
–
|
,
|
/ɛː/
|
|
–
|
,
|
/t̪ʰ/
|
|
–
|
|
/i/, /iː/
|
|
i
|
|
/k/
|
|
k
|
|
|
/l/
|
(* )
|
l
|
,
|
/m/
|
|
m
|
,
|
/n/
|
|
n
|
–
|
,
|
/ks/
|
|
x
|
|
/o/
|
|
o
|
|
|
/p/
|
|
p
|
,
|
/r/
|
|
r
|
|
|
/s/
|
|
s
|
|
/t̪/
|
|
t
|
|
/y/, /yː/
(更早為/u/, /uː/)
|
|
v
(現代的u/w)
|
|
/pʰ/
|
|
–
|
|
/kʰ/
|
|
–
|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0/Greek_Phi_normal.svg/13px-Greek_Phi_normal.svg.png) )
|
,
|
/ps/
|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0/Greek_Phi_normal.svg/13px-Greek_Phi_normal.svg.png) )
|
–
|
( )
|
|
/ɔ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