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國殤墓園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文化遺產專題 (獲評初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文化遺產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文化遺產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死亡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死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死亡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雲南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雲南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雲南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UVO:修訂是好的,我的資料或許有些內容是錯的,或者和互聯網上的資料不盡一致,因此歡迎修改。但請注意你的第二次修改不少都是直接拷自其它網站的。第三次修改時更把其它網站上的錯字「將中正」都一起拷貝了過來,所以我提醒你不要侵權。修改時也請要注意版權。--hunry 09:08 2005年8月18日 (UTC)

  • 對於其他網頁我只是參考,絕對沒有照搬照抄。
  • 對它的界定應該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
  • 根據這個網頁提供的內容,和其他所有網頁的介紹都有出入,就是那個紀要碑。文字是由騰衝縣國殤墓園管理所提供的,比較可信。望查證一下。
  • 還有建國初期應該是有過保護行為,但因為手頭沒資料,望能補充一下。
  • 還有「滇西抗日戰爭紀念館」這個名字是否使用?
  • 至於我所改你原文的兩處錯誤,則可保證是改對了。

--玉米^ō^麥兜 10:36 2005年8月18日 (UTC)

那兩處我引用的是文物出版社2003出版的一本書籍上和某處網頁的數據,你修改後,我又在網上搜索過了,覺得那的確是錯誤,所以謝謝你的修正。但像你在修改中也把其他網頁的文字大段大段的直接拷過來,甚至連顯而易見的錯別字也不加糾正,我覺得這是種擦邊球的做法,似乎不太妥當。望思量。--hunry 10:54 2005年8月18日 (UTC)
看到你已經糾正了,謝謝。--hunry 12:03 2005年8月18日 (UTC)

南嶽忠烈祠在1953年至1956年就已經被嚴重破壞了,估計國殤墓園的遭遇不大會有太大的區別。至於說烈士陵園,南嶽忠烈祠也算是烈士陵園,而且建造得更早,也是抗戰時期建造的。另外,中共很少有專門的「抗日戰爭烈士陵園」。--hunry 11:40 2005年8月18日 (UTC)

關於建國初期的情況在鳳凰大視野里略有提及,1957年之前應該是沒有遭到過破壞,反而得到了保護,只是這種保護是民間的還是政府的行為不清楚,也沒資料查。--玉米^ō^麥兜 12:46 2005年8月18日 (UTC)

昨天看CCTV-4的《天涯共此時》,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是「滇西抗日戰爭紀念館」。因為有影像為證。但死亡人數有出入:

  1. 從強渡怒江到攻破騰城,歷時4月,大小戰鬥40餘次,俘敵65人,營妓18人,斃敵少將指揮軍官以下官兵6000餘人。我軍陣亡9168名,負傷10200名,騰衝民眾隨軍作戰陣亡及赴義死難者6300餘人。此外,尚有盟軍陣亡將士14員。
  2. 騰衝人民為收復騰衝犧牲者建國殤墓園,其中埋有:少將級軍官2人、校級軍官18人、尉級軍官473人、士兵8178人(以上一共8671人)、騰衝民眾隨軍作戰陣亡及赴義死難者4676人、還有盟軍美國官兵14人(戰後運回國)。另外負傷官兵10200餘人。
  3. 高黎貢山和騰衝戰役中第20集團軍共陣亡8671人,另有美軍顧問陣亡14人,全殲日軍56師團主力4000餘人。

--玉米^ō^麥兜 13:47 2005年8月2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