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北京地鐵車站列表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落選北京地鐵車站列表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2013年5月14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列表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北京專題 (獲評列表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北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北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城市軌道交通專題 (獲評列表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城市軌道交通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城市軌道交通(含地鐵捷運等)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車站編號[編輯]

人民網的報導[編輯]

To Hat600:不知您指的是不是[1]這張照片?此乃北京晨報2006年11月24日第16版的一篇文章。這張標題為「地鐵福壽嶺站站台狹窄,光線昏暗,安靜異常」的照片是53號站月台,可能是晨報的編輯搞混,結果衍生出很多轉載(原報紙在我手中,同樣是錯的)。而52號站的結構同蘋果園站基本相同,較專業的資料基本都不會搞錯。可參考這段視頻[2](從入站口到站內連續錄影)及[3]之最頂端照片等。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21日 (六) 07:43 (UTC)[回覆]

嗯,但是如果有人拿這個作為參考資料填寫「島式站台」的話,就不能再改了。(Wikipedia:可供查證)--達師147228 2010年8月21日 (六) 07:46 (UTC)[回覆]
這兩站我實際都去過,我認為視頻資料很具證據性,可做為對北京晨報那篇文章照片標題的真實性質疑。
另外關於黑石頭站,是否應從「地鐵車站」列表中移除?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21日 (六) 07:55 (UTC)[回覆]
列表的規則是「從多」(WP:LIST),因而留着也無妨。--達師147228 2010年8月21日 (六) 09:04 (UTC)[回覆]
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①a. 是否應根據現有資料來源及相關條目的記述,更新52,53號站之結構資料? b. 並以多數有關證據對晨報之照片標註真實性提出質疑?
②黑石頭站並不屬於地鐵車站,不知「從多」為何義?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21日 (六) 09:24 (UTC)[回覆]
那張照片已經是可靠來源,優先度高於其他blog和bbs的內容,維基百科要求的是可供查證而不是內容正確。而黑石頭站目前無可靠來源描述,而其他來源中大部分將其歸為地鐵車站,從多意味着只要有來源認為應當收錄就要收錄。--達師147228 2010年8月21日 (六) 13:56 (UTC)[回覆]
那福壽嶺站還是先留不明吧,我會嘗試與北京晨報溝通,試圖糾正。可高井站已有足夠和無衝突的資料顯示屬「分離島式月台」。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21日 (六) 14:08 (UTC)[回覆]
分離島是為了躲避地表立交橋立柱而採用的方法,它的整個車站結構(包括站廳)都和普通車站不同,而且此項技術在北京是10號線開始才用的。高井99%是明挖,所以沒有任何必要做成分離島式站台。不能僅僅因為它的站台較窄,兩側站台由通道連接就說是分離島。--達師147228 2010年8月21日 (六) 14:46 (UTC)[回覆]
同意,流傳的這個說法貌似是從10號線建成之後才有的。與其說像10號線部分站的分離島式月台,高井站的結構其實更像東京和首爾的一些老地鐵站,而日文版中通常只是叫「1面2線島式月台」;及炮台山站[4],條目中亦僅稱「島式月台」及月台數目2。如果寫為「島式月台」是否恰當?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21日 (六) 15:08 (UTC)[回覆]
可。--達師147228 2010年8月22日 (日) 12:59 (UTC)[回覆]
多謝指點,我會把主條目照此調整。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22日 (日) 13:41 (UTC)[回覆]
黑石頭站結構(島式)也一併加上了(有記載及資料可查且無爭議)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22日 (日) 13:51 (UTC)[回覆]

關於剛才的回退[編輯]

是這樣子。地下還是地上、站台佈置都是車站本身的屬性。地下和地上主要是考慮到存在兩個地下車站而之間以地面或高架區段相連的情況。而站台佈置完全不應合併,就好比列出10位某會議參會者而其「性別」一欄不應當合併一樣。--達師261442 2013年2月20日 (三) 11:22 (UTC)[回覆]

優良條目候選[編輯]

北京地鐵車站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交通-鐵路系統,提名人:Labstore留言2013年5月7日 (二) 02:17 (UTC)[回覆]

投票期:2013年5月7日 (二) 02:17 (UTC) 至 2013年5月14日 (二) 02:17 (UTC)
未能入選:2支持,2反對。--晃晃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5:32 (UTC)[回覆]

照片[編輯]

  • 1號線西段
  • 4號線南段
  • 5號線南段
  • 7號線
  • 9號線南段
  • 14號線東段

以上區段照片少,或者淨是些或者過曝、曝光不足的照片。 --達師 - 318 - 527 2015年1月17日 (六) 15:4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北京地鐵車站列表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8日 (二) 03:02 (UTC)[回覆]

對本頁面做了一個較大的排版和技術修改版本,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編輯]

在這裏:User:Scrummble/Sandbox:北京地鐵車站列表

現在北京地鐵各線路條目沒有格式相同的站點列表,而本頁面有非常實用的站點列表,因此起意對本頁面稍作修改,方便在各線路的單獨頁面同時使用。

只需要加入:"{{:【页面标题】|【线路编号】|【属性】(暂支持14号线)}}"

就可以顯示,達到只修改一處頁面,則所有引用的頁面都可以同步修改的效果。

效果示例:



車站名 行政區 運營日期 敷設方式 站台設計 換乘
高井站 石景山區 不運營 地下 島式站台
福壽嶺站 地下 側式站台[1]
蘋果園站 1973年4月23日[2] 地下 側式站台[3]
古城站 1971年11月7日[2] 地下 側式站台[3]
八角遊樂園站 地下 側式站台[3]
八寶山站 地下 島式站台[3]
玉泉路站 石景山區海淀區 1971年8月5日[2] 地下 島式站台[3]
五棵松站 海淀區 地下 島式站台[3]
萬壽路站 地下 島式站台[3]
公主墳站 1971年1月15日[4] 地下 島式站台[3] 10號線
軍事博物館站 地下 島式站台[3] 9號線
木樨地站 西城區 地下 島式站台[3]
南禮士路站 地下 島式站台[3]
復興門站 1987年12月28日[5] 地下 島式站台[3] 2號線
西單站 1992年12月12日[6] 地下 島式站台[3] 4號線
天安門西站 1999年9月28日[6] 地下 島式站台[7]
天安門東站 東城區 地下 島式站台[7]
王府井站 地下 島式站台[7]
東單站 地下 島式站台[7] 5號線
建國門站 東城區朝陽區 地下 島式站台[7] 2號線
永安里站 朝陽區 地下 島式站台[7]
國貿站 地下 島式站台[7] 10號線
大望路站 地下 島式站台[7]
四惠站 地面[3] 雙島式站台[注 1][8] 八通線
四惠東站 地面[3] 一島兩側式站台[注 2][8] 八通線

希望大家斧正。Scrummble留言2018年1月5日 (五) 09:58 (UTC)[回覆]

我覺得下面的參考資料已經告訴你問題所在了 囧rz……。不過,首先,「車站列表」這麼個東西對於線路條目真的那麼重要嗎? --達師 - 370 - 608 2018年1月6日 (六) 08:46 (UTC)[回覆]
參考資料的技術問題總是有辦法解決的嘛。至於重要性,就我本人而言,對於其他城市的地鐵線路的條目,我查閱時間最多的部分永遠是車站列表。在北京的條目們里,就只能去看RDT,但是維基畢竟是面向全網用戶,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該去看RDT,恐怕初心者根本就不知道還有RDT的存在吧?另外,比如直觀顯示每個車站是島式還是側式,總比一個個車站翻過去要方便很多。Scrummble留言2018年1月6日 (六) 11:14 (UTC)[回覆]

備注

  1. ^ 1號線實際使用四惠站的一個島式站台及其兩側的兩條軌道。另一側為八通線使用。
  2. ^ 1號線實際使用四惠東站島式站台的一側和相鄰的側式站台以及它們中間的兩條軌道。另一側為八通線使用。

參考資料

  1. ^ 老北京的新秘密. [2010-09-11]. 
  2. ^ 2.0 2.1 2.2 地铁公司1971 -- 1980年. [2011-02-03].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北京志·市政卷·公共交通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1. ISBN 7-200-04454-7. 
  4. ^ 地铁公司1965 -- 1970年地铁大事记. [2011-02-03]. 
  5. ^ 地铁公司1981 -- 1990年地铁大事记. [2011-02-03]. 
  6. ^ 6.0 6.1 地铁公司1991 -- 2000年大事记. [2011-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31).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曹宗豪. 北京轨道交通车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建築. 2008, (8) [2012-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5). 
  8. ^ 8.0 8.1 高毓才. 建设中的北京地铁——地铁“复一八”线.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9: 159–161. ISBN 7-113-03381-4. 

關於修改條目的一些建議[編輯]

  1. 英語站名問題。由於近幾年車站英語站名改動頻繁,個人認為增加官方版本英語站名較為必要,以避免混淆,各位認為可否?
  2. 車站名一欄,「站」一字較為贅餘。「站」一字不應該是站名的一部分,我建議除了火車站之外的「站」字應當刪除。

--EvgenyBeniamin留言2023年10月17日 (二) 03:17 (UTC)[回覆]

補充:
  1. 敷設方式和站台設計兩欄,建議將相同的(即敷設方式和站台設計相同且參考資料相同)的相關單元格合併,並且站台設計一欄,僅標註「島式」、「側式」、「西班牙式」,諸如此類,因為後面加上「站台」二字同樣顯得贅餘。可否?
--EvgenyBeniamin留言2023年10月17日 (二) 03:2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