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CHOP化療方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R-CHOP化療方案中首日注射的利妥昔單抗(R),環磷酰胺(C),多柔比星(H),長春新鹼(O)四種注射液。紅色注射液為多柔比星,是毒性最大的成分。剩餘的潑尼松龍(P)可以在接下來的四日或五日內注射或口服給藥。[1]

CHOP化療方案是一種常見的用於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聯合化學治療方法。CHOP 中的四個字母分別代表一種化療藥物:

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通過交聯和烷化 DNA 上的鹼基,阻礙 DNA 的複製和 RNA 的合成;

多柔比星Hydroxydaunorubicin):抑制二型拓撲異構酶的活性,使 DNA 超螺旋無法鬆弛,從而阻礙 DNA 複製;

長春新鹼Oncovin):結合微管蛋白從而使微管解聚,阻礙細胞分裂時的紡錘體正常形成;

潑尼松/潑尼松龍Prednisone/Prednisolone):糖皮質激素類的淋巴細胞抑制藥物。

CHOP 化療方案在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應用尤為重要。隨着單抗藥物的發展,在治療 B細胞來源的淋巴瘤時,可能會在上述四種藥物的基礎上增加利妥昔單抗(抗 CD20),這樣的化療方案變體通常被稱為 R-CHOP 化療方案。將多柔比星替換為另一種拓撲異構酶抑制劑依託泊苷Eposin)並順次給藥的治療方案被稱為 R-EPOCH,這一名稱也可能代指在 R-CHOP 基礎上聯用依託泊苷的方案,也被稱為 R-CHOEP

方案設計

[編輯]
方案組成 R-CHOP R-miniCHOP[2] R-Maxi-CHOP 給藥途徑 給藥時間
利妥昔單抗(R) 375 mg/m2 375 mg/m2 375 mg/m2 靜脈滴注 首日
環磷酰胺(C) 750 mg/m2 400 mg/m2 1200 mg/m2 靜脈滴注 首日
多柔比星(H) 40-50 mg/m2 25 mg/m2 75 mg/m2 靜脈推注 首日
長春新鹼(O) 1.4 mg/m2 (≤2 mg) 1 mg 2 mg 靜脈推注 首日
潑尼松潑尼松龍(P) 100mg 40 mg/m2 100 mg 每日口服 1-5 日
療程 14 天或 21 天 21 天 21 天

除個別侵襲程度高的類型外,R-CHOP 方案通常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一線治療方案[3]。相較於標準的 R-CHOP 方案,減劑量的 R-miniCHOP 的毒性和不良反應程度較低,適用於老年(> 80 周歲)的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患者。R-Maxi-CHOP 用於結合 R-HDAC 方案(利妥昔單抗結合高劑量阿糖胞苷)交替治療套細胞淋巴瘤,這一交替組合的方案也被稱為 Nordic 方案[4]

用法說明

[編輯]

化療藥物同時對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造成損傷,但正常細胞修復這類損傷的能力比腫瘤細胞更強。

對於 B 細胞來源的淋巴瘤,CHOP 方案通常聯用利妥昔單抗進行治療,即所謂的 R-CHOP 方案。2002 年的一項雙盲臨床試驗發現,在老年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患者中,R-CHOP 的完全緩解率(CR)優於 CHOP 方案(76% vs 63%)[5]。典型的 CHOP 療程為 2 周 或 3 周(分別被稱為 CHOP-14 和 CHOP-21),一般每三個療程後進行一次 CT 掃描,檢查腫瘤分期,以判斷治療方案是否有效。

對於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考慮到心臟毒性風險,通常從方案中撤去多柔比星,這種聯合療法常被稱為 COP 或 CVP。對於老年患者,可以通過減少藥物劑量的方式來降低藥物毒性的影響,這種減量的方案也被稱為 miniCHOP。

不良反應

[編輯]

病人一般對該療法耐受良好。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化療相關的噁心嘔吐,可能需要患者服用止吐劑(如昂丹司瓊)。美司鈉通常與環磷酰胺同時使用,作為預防出血性膀胱炎的輔助藥物。脫髮也較為多見。[6]

治療第二周可能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此時醫生多建議使用非格司亭(粒細胞刺激劑)或預防性使用環丙沙星來避免感染[7]。期間出現發熱症狀時,應當密切關注患者血象,避免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發生和快速進展。

腫瘤溶解綜合症是化療患者體內腫瘤細胞短期內大量死亡時釋放細胞內容物的反應。通常醫生會同時使用別嘌呤來預防溶瘤時可能出現的的高尿酸血症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CHOP. Cancer Research UK. [2024-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6). 
  2. ^ Fox, Christopher P.; Chaganti, Sridhar; McIlroy, Graham; Barrington, Sally F.; Burton, Cathy; Cwynarski, Kate; Eyre, Toby A.; Illidge, Timothy; Kalakonda, Nagesh; Kuhnl, Andrea; McKay, Pam. The management of newly diagnosed large B-cell lymphoma: A British Society for Haematology Guideline.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24-04, 204 (4) [2024-06-13]. ISSN 1365-2141. PMID 38247115. doi:10.1111/bjh.192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5). 
  3. ^ Login. NCCN. [2024-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5) (英語). 
  4. ^ Nordic Protocol (Maxi-CHOP and High Dose Cytarabine) for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PDF). [2014-09-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9-11). 
  5. ^ Coiffier, Bertrand; Lepage, Eric; Briere, Josette; Herbrecht, Raoul; Tilly, Hervé; Bouabdallah, Reda; Morel, Pierre; Van Den Neste, Eric; Salles, Gilles; Gaulard, Philippe; Reyes, Felix. CHOP chemotherapy plus rituximab compared with CHOP alo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2-01-24, 346 (4) [2024-06-13]. ISSN 1533-4406. PMID 11807147. doi:10.1056/NEJMoa0117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3). 
  6. ^ R-CHOP - Macmillan Cancer Support. www.macmillan.org.uk. [2024-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9) (英語). 
  7. ^ Cullen, Michael; Steven, Neil; Billingham, Lucinda; Gaunt, Claire; Hastings, Mark; Simmonds, Peter; Stuart, Nicholas; Rea, Daniel; Bower, Mark; Fernando, Indrajit; Huddart, Robert. Antibacterial prophylaxis after chemotherapy for solid tumors and lymphoma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09-08, 353 (10) [2024-06-13]. ISSN 1533-4406. PMID 16148284. doi:10.1056/NEJMoa0500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