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式坦克
69式中型坦克 | |
---|---|
類型 | 中型坦克 |
原產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服役期間 | 1974年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第60研究所、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 包頭國營617廠 [1] |
生產商 | 包頭國營617廠 |
製造數量 | 3500輛+ |
衍生型 | 69-II 、79式(69-III) |
基本規格 (WZ121) | |
重量 | 36.5噸 (戰鬥全重) |
長度 | 9.125米 (炮向前) |
寬度 | 3.27米 |
高度 | 2.45米 (至炮塔頂) |
載員 | 4人 |
裝甲 | 均質鋼裝甲 |
主武器 | 100毫米口徑滑膛炮 (69式) 100毫米口徑線膛炮 (69-I/II式) 105毫米口徑線膛炮 (69-IIM/79式) |
副武器 | 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 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 |
引擎 | 12150L-7型水冷式柴油機 580 匹馬力 (430 千瓦) |
功率/重量 | 15.9 匹/噸 |
懸掛 | 扭力桿 |
作戰範圍 | 440 公里 |
速度 | 50 公里/小時 (最大公路速度) |
69式坦克(全稱1969年式中型坦克,工廠產品代號:WZ12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60年代在59式坦克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中型坦克,自1965年開始研發,直至1974年研製成功,也是該國第一型自主研製的國產主戰坦克。
在研發過程中,69式坦克衍生出眾多特別型號,包括常見的「改進型」69-II、79式坦克(即69-III),79式坦克於1984年被正式和批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
歷史
[編輯]1960年代初中蘇交惡後,蘇聯撤回在中國大陸武器工廠的所有技術人員,失去技術支持對基礎薄弱的中國坦克工業造成強大制約,導致中國主戰坦克的研製進度於往後20年間呈現發展緩慢的狀態。
196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60研究所開始進行新型坦克的戰技術指標論證方案,由「國營617廠」(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前身)接手研製59式坦克的改進項目,進行新坦克總體設計方案論證,是為「69式坦克計劃」。
1965年,五機部正式確定新型坦克戰技性能及總體設計方案,並下達了研製任務,工廠產品代號為「WZ121」。1966年,617廠試製出首台樣車。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爆發,受到所造成混亂的波及導致新坦克研製工作進展緩慢。[2]
1969年在珍寶島事件中,解放軍繳獲一輛被反坦克地雷擊斷履帶的蘇製T-62主戰坦克[3];經617廠進行測繪後,掌握的相關技術對1966年試製出的「WZ121」樣車進行了部分改進,部份零部件如「月神式紅外線探照燈系統」(L-4 "Luna" IR searchlight system)等被仿製並加入69式的設計中。1970年試製出了3輛新樣車。經試驗整車戰技術指標基本達到要求。當時尚未設計定型的情況下,急於下令投產,因設計、工藝、裝配中存在不少問題被迫中止。
1971年開始重新修改設計,1974年3月2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軍工產品定型工作領導小組」[4][5]批准設計定型,並命名為「196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69式坦克。[2]
69式坦克比59式坦克性能有所提高,由於在技術水平已落後的原因,在初期,69式坦克只進行小批量生產,而且基本被作為訓練和後備用途。到了1981年為外貿而改進的「69-II」投產和隔年定型後,69式有超過3500輛被出口至世界各地,成為1980年代中國大陸出口數量最大的軍用裝甲車輛。
1980年代中後期,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關係轉好,獲得歐美國家同意和傳授部份相應軍事技術來改進其武器系統。69式加入了英國皇家兵工廠許可從奧地利引進[6]仿製的L7型105毫米口徑坦克炮、原意大利(現英國)的阿勒尼亞·馬可尼火控系統。 1981年,「WZ121D/69-III」初樣車改裝成功;1983年,首批2台「WZ121D/69-III」正樣車生產成功;1984年進行首批量產。1986年初批准設計定型,並命名為「197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79式坦克。
201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只保留數百輛69式及79式服役,大部份用做訓練及後備用途,69式/79式被新型的96式及99式坦克所取代。
技術
[編輯]與59式坦克相比,69式坦克車體總體佈置沒有變化,戰鬥全重增大到36.5噸,採用12150L-7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引擎,額定功率達到580馬力,並對傳動、轉向機構進行了改進和密封。69式坦克並不像其他許多現代坦克一樣通過發射煙霧彈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它使用了一種靠引擎內部煙氣生成系統[7]。
69式坦克裝有改進雙軸穩定的新設計的身管54.5倍徑100毫米口徑滑膛坦克炮,炮身全長5.705米,身管中段偏前處裝有抽氣裝置。[2] 用以發射長杆式脫殼穿甲彈。彈藥基數為44發,其中包括13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13發破甲彈和18發榴彈。火炮裝有雙向穩定器,其中高低向液壓式控制和驅動,水平向電力機械式控制和驅動,並裝有彈道計算機。在炮塔防盾上方安裝鐳射測距儀,炮塔上裝有主動紅外線探照燈裝置和夜視夜瞄裝置。69式坦克為安裝雙向穩定器和方向機,炮塔座圈尺寸進行了調整。[1]
69式坦克在火力、防護、機動性能上比59式都有所提高,但69式的100毫米口徑滑膛炮並不很成功,部分關鍵部件技術不過關,解放軍部隊對69式並不滿意,[8] 技術已經落後於世界水平,定型後也沒有大批量生產。值得注意的是,後來69式又改回100毫米口徑線膛炮。
型號
[編輯]69式
[編輯]以59式中型坦克為原型改進研製,裝有100毫米口徑滑膛坦克炮、580馬力柴油機、鐳射測距儀和紅外線探索燈。在69式坦克(初型)定型投產後,使用部隊在對裝備的100輛69式使用後發現問題很多,導致初始100輛被全數退回。
69-I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WZG121」,主要是針對裝備部隊的69式坦克進行換炮為主的改裝。在初期包括「WZG121」方案(樣車/100毫米線膛炮)和「WZGA121」方案(計劃/105毫米線膛炮)。1984年底下達改裝技術要求,1985年底改裝出兩輛樣車,1988年底完成定型試驗。主要改進是用59式坦克的100毫米線膛炮代替原有的100毫米滑膛炮,身管上增裝了熱護套;加裝光點注入式簡易火控系統,加裝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熱煙幕系統、炮塔柵欄式屏蔽、車體側裙板;改進坦克通訊器材。 由於更好的79式坦克和88式坦克已經定型,69-I的改進反而沒有多大意義了。[1]
69-II
[編輯]69式坦克專門為外貿出口而改進的型號,工廠產品代號「BW121」,在1980年代初簽訂了69-II的出口訂單。617廠於1981年在69式坦克基礎上完成設計並在當年投產,1982年通過鑑定。移植研製中的中國國產二代坦克的一些已經成熟的技術。戰鬥全重36.7噸。首個生產版本於1982年交付。 與69式坦克比較,其改進包括:[1]
- 100毫米口徑線膛坦克炮,前端裝有抽氣裝置,彈藥基數為44發。
- 自動裝表式簡易火控系統,包括TSFC雙軸主炮穩定系統、70式砲手瞄準器、TLRLA鐳射測距儀、BCLA彈道計算機四部分組成
- 新型電台和車內通話器
- 引擎改為12150L7BW型柴油機(額定功率仍為580馬力)。
- 改進傳動系以及操縱系,設有液壓助力裝置
- 增設橡膠側裙板
- 增裝熱煙幕裝置
- 增設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69-II式因為定價遠比歐美和蘇聯坦克低,在國際軍火市場很受歡迎,被大批量出口到伊拉克。包括巴基斯坦特許生產的,出口巴基斯坦的69-II坦克稱為69-IIAP。
69-IIA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BW121A」,是在69-II坦克的基礎上於1981年~1982年改進而來的,主要為增設「核、生、化」三防系統;炮塔兩側和後部加裝了柵欄式屏蔽,以及煙霧彈發射器。
69-IIB/C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BW121B/C」,為69-IIA式配套使用的指揮型坦克,主要改進是加裝通信器材及輔助發電機組,砲塔頂部裝有杆狀無線電天線,砲塔後部加裝兩個儲物架,內藏線卷及戰場電話[9]。69-ⅡC式指揮坦克在69-ⅡB式指揮坦克基礎上改換通信電台,69-ⅡC1式指揮坦克在69-ⅡC式基礎上改進共用寬帶天線。
69-IIM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WZ121H」,在69-IIA坦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1988年開始研製,1989年通過鑑定並投產,換裝帶有熱護套的105毫米線膛炮,採用的鐳射測距和瞄準合一的瞄準鏡,在車體首上甲板、炮塔正面和兩側裙板前部有附加裝甲。[1]
69-IIMP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BW121J」,在69-IIM坦克基礎上改進用於外貿出口,1989年開始研製,於1990年通過鑑定投產,其最大改進為將主動紅外夜視器材換為被動微光夜視觀瞄裝置,改為雙向裝表簡易火控系統。[10]
69-IIMA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WZ121K」,在69-IIM坦克基礎上改進用於外貿出口,於1992年通過鑑定投產,主要為用雙向裝表火控系統取代自動裝表火控系統。[10]
69-IIMB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WZ121KZ」,為69-IIMA式配套使用的指揮型坦克,加裝了1部電台及輔助發電機組。
79式(69-III)
[編輯]79式中型坦克 | |
---|---|
類型 | 中型坦克 |
原產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服役期間 | 1984年 |
使用方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
生產歷史 | |
生產商 | 617廠 |
製造數量 | 約300輛左右 |
基本規格 (WZ121D) | |
重量 | 37.5噸 (戰鬥全重) |
長度 | 9.22米 (炮向前全長) |
寬度 | 3.27米 (不帶裙板)/ 帶裙板3.3米 |
高度 | 2.40米 (至炮塔頂) |
載員 | 4 |
主武器 | 105毫米口徑線膛炮 (備彈44發) |
副武器 | 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 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
引擎 | 12150L-7BW型水冷柴油機 580 匹馬力 (426 千瓦) |
功率/重量 | 15.4 匹/噸 |
懸掛 | 扭力桿 |
作戰範圍 | 460 公里 (帶附加油箱 580~600千米) |
速度 | 55 公里/小時 (最大公路速度) |
在研製期稱為69-III式(工廠代號:WZ121D)是在59-II式、69-IIA式基礎上[11],加入從英國許可引進的代號「三七工程」的技術項目的改進版本。1981年改裝成功初樣車,1983年生產2台正式樣車,並通過了隨後的性能試驗,證明其完成了戰鬥技術指標,1984年進行首批生產。1984年10月1日,「69-III」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閱兵式中首次公開露面。1986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常規軍工產品定型工作委員會[12][13][14]正式命名為197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79式坦克。總產量約三百輛左右。
79式坦克應用了國外3項新技術,以及國內42項新技術,其主要改進包括:[1]
- 中國大陸第一種裝有掛膠履帶的坦克,可拆式橡膠履帶護套
- 中國大陸第一種裝有在NBC生化警報啟動時自動閉合艙門的坦克,帶濾毒罐和增壓風扇的超壓集體三防系統
- 105毫米口徑線膛坦克炮(自奧地利許可引進的英國皇家兵工廠L7型線膛炮),身管帶熱護套,炮口有校炮鏡。配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
- 英國馬可尼(Marconi)帶鐳射測距儀、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的TSFCS型簡易火控系統,晝間或夜間短停可運動目標精確瞄準射擊,在1000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達80%以上。
- 第二代被動式微光夜視系統,取代了69式坦克的主動紅外夜視器材,包括炮長用微光夜視瞄準鏡、車長用微光夜視觀察鏡、駕駛員用微光夜視儀。
- 12150L-7BW型水冷12缸V型柴油機,額定功率580馬力。
- 傳動裝置為液壓助力操縱裝置。
- 自動滅火抑爆裝置:10毫秒內探測出火源,並能在60毫秒內撲滅火點
- 利用向引擎排氣管中噴射柴油形成熱煙幕
- 車體兩側裝有橡膠屏蔽裙板,裙板上有乘員登車的踏孔
79-II
[編輯]79-II坦克用於外貿出口,1983年開始研製,1984年生產出一台樣車。但沒有列裝紀錄。[1]
79-II式坦克在79式坦克基礎上又做了4項改動:
- 火控系統改成了自動簡易裝表火控
- 炮控系統電液複合式雙向穩定器
- 炮塔前部兩側焊裝了煙幕彈發射器支架
- 炮塔周圍加裝了柵欄式屏蔽[15]
653坦克搶救車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WZ653」,採用69-II式坦克底盤的變型車,去掉炮塔,安裝紋盤、起吊裝置,推土裝置,牽引裝置,主要用於野外條件下對失去自行能力的坦克施救後送。戰鬥全重38噸,車體上部安裝液壓吊臂起吊重量為10噸。1981年研製任務轉交哈爾濱674廠,1982年投產,1983年通過鑑定。 在653坦克搶救車基礎上用79式(即69-III式)坦克底盤的改進型(工廠產品代號「WZ653A」)命名為「84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1984年批准設計定型,是中國第二代坦克搶救牽引車。[16]
84式坦克架橋車
[編輯]工廠產品代號為「WZ621」,1981年定型。由橋樑、架設機構在架橋時將兩個半橋箱式結構通過連橋機連成一個整橋。保障坦克和機械化部隊通過壕溝、岸壁、溝渠、彈坑和較窄的河流。
使用狀況
[編輯]使用國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初期量產154輛69式用作訓練和科研。[17] 約282輛79式坦克裝備坦克第8師。[18]
- 孟加拉 - 250 輛
- 伊朗 - 200 輛
- 緬甸 - 80 輛
- 巴基斯坦 - 400 輛
- 斯里蘭卡 - 不詳
- 津巴布韋 - 10 輛
- 蘇丹 -100輛 69-I,100輛79式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不詳
- 孟加拉 - 69-IIG,數量不詳
- 伊拉克 - 2210輛 69-II系列坦克 (多數在戰爭中已毀) 和286輛653坦克搶救牽引車
- 泰國 - 1987年採購53輛69-II和5輛653坦克搶救車 (2010年25輛退役用做建造人工魚礁) [19]
伊拉克與實戰結果
[編輯]伊拉克是世界上裝備69式坦克數量最多的國家。1981年5月,中國五機部的外貿公司——北方公司簽訂合同,向伊拉克 出口2860輛 69-II中型坦克和 286輛搶救牽引車,三年時間完成。合同簽訂後當年要完成出口100輛坦克。這些出口坦克中包括 69-II 坦克、69-IIA 坦克以及 69-IIB、69-IIC、69-IIC1指揮坦克 等多種應伊拉克要求不斷改進的型號。69-II坦克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成20多項重大技術改進:換裝了100毫米線膛炮,火控換成了自動裝表簡易火控系統,此外三防裝置、車體屏蔽、行星傳動、轉向機、離合器、冷卻系統、方向機、紅外夜瞄夜視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進,坦克的綜合性能有了較大提高。
海灣戰爭中損失高達七成。1991年海灣戰爭時的69式坦克裝有105毫米主砲、自動裝彈機的125毫米主砲或是改裝160毫米迫擊砲成為自走炮,常規款式全數車頭裝有傾斜複合裝甲,稱為69式Q-M。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正規軍裝備69式Q-M用於保衛東南部城市納西里耶。
伊拉克69式Q-M衍生型:
- 69式Q-M(標準型)-(1986年-1988年)裝有100毫米線膛砲、車頭傾斜複合裝甲、天線、部分裝有160毫米迫擊砲。
- 69式Q-M1-(1984年-1988年)裝有北約標準105毫米線膛砲、鐳射測距儀。
- 69式Q-M2-(1986年-1991年)裝有華約標準125毫米滑膛砲、自動裝彈機、鐳射測距儀。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虎嘯東方:中國59式到88式主戰坦克的技術發展],《國際展望》。
- ^ 2.0 2.1 2.2 69式坦克——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主戰坦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坦克裝甲車輛》網絡版。
- ^ 老坦克兵的BLOG:《珍宝岛战斗的乌龙案-图说545号坦克》. [2014-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3).
-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军史上的今天-1974年2月13日(成立軍工領導小組). [2014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3日).
-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军史上的今天-1975年6月18日(撤銷軍工領導小組). [2014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3日).
- ^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 ^ Type 69. [2013-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 ^ 代号“121” ——中国69式坦克列装之初的回顾与思考. [2015-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army-guide.com-69式坦克. [2007-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 ^ 10.0 10.1 69式改進型坦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坦克裝甲車輛》,2004年第05期。
- ^ 中国79式中型坦克,《兵器知识》. [202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军史上的今天-1979年5月30日(成立常規軍工委員會). [2014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3日).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的通知》,1988年6月25日(撤銷常規軍工委員會). [2014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一师苏中分会:《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下册)》正文——『二、武器装备定型』. [2014-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79-II式. [2013-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 ^ 中國研製和裝備的幾種坦克搶救牽引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浪軍事,艦船知識,2005年07月22日
- ^ 聊一聊中國坦克工業的革命家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浪網,2019年05月05日
- ^ 濟南軍區裝甲兵坦克八師發展歷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濟南信息港 2018-01-13
- ^ 泰購我69-2坦克曾在泰越邊境衝突中屢立戰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環球網,2010年09月15日
- Alan K. Russell. Modern Battle Tanks and Support Vehicles. Greenhill Military Manuals. 1997年. ISBN 1-85367-258-0.
外部連結
[編輯]
59式、62式 、63式 | 69式、79式 | 80式、85式、ZTZ-88 | 90-II式、ZTZ-96、ZTZ-99、ZTQ-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