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年5月3日的槍殺
外觀
1808年5月3日的槍殺 | |
---|---|
藝術家 | 弗朗西斯科·戈雅 |
年份 | 1814年 |
類型 | 油畫 |
尺寸 | 268 cm × 347 cm(106英寸 × 137英寸) |
收藏地 |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
1808年5月3日的槍殺(西班牙語:El 3 de mayo en Madrid o "Los fusilamientos")[1],又稱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是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創作於1814年之作品,描繪西班牙半島戰爭初期的情境。此作品現存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簡介
[編輯]作為浪漫主義作品,畫家在畫中加入恐怖感覺,成為主觀感受。反抗者被槍斃,畫中表示人民最難受的一刻。受害者作釘十字架姿勢以示受難之意,其手掌隱隱出現釘孔。人群後面有教堂,代表上天之見證。有些人已死,但情景不寫實。
作品背景為1808年開始的半島戰爭,描繪了西班牙人起義但被法國軍隊槍殺的圖景。此作品表現出強烈的英雄主義及愛國主義。
-
戈雅的《1808年5月2日的起義》,他完成這幅畫的兩個月後才完成《1808年5月3日的槍殺》。
其他事項
[編輯]即使這是浪漫主義的作品,這幅畫的構圖與屬於新古典主義的《荷拉斯兄弟之誓》有相似之處。三兄弟就像這幅畫的軍人,父親的動作就像即將被殺的受害者。
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奈的《槍決皇帝馬克西米連》、西班牙藝術家巴勃羅·畢卡索的《格爾尼卡》[2]以及《朝鮮大屠殺》[3][4][5]亦受到這幅畫的影響,藉其創作來表達戰爭之慘況。
相關條目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El 3 de mayo en Madrid o "Los fusilamientos". 普拉多博物館.
- ^ An Introduction to Guernic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Retrieved on April 12, 2008.
- ^ David Hopkins, After Modern Art: 1945–20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5. ISBN 0-19-284234-X, ISBN 978-0-19-284234-3
- ^ Picasso A Retrospective, Museum of Modern Art, edited by William Rubin, copyright MoMA 1980, p.383
- ^ Ingo F. Walther, Pablo Picasso, 1881–1973: Genius of the Century (Taschen, 2000), p. 94. ISBN 3-8228-5970-2, ISBN 978-3-8228-5970-4
- Bareau, Juliet Wilson. Goya's Prints, The Tomás Harris Collection in the British Museum.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1981. ISBN 0-7141-0789-1
- Tomlinson, Janis A. Goya and the Twilight of Enlightenmen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0-300-05462-9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Edouard Manet's five versions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Emperor Maximilian MoMA.
- (英文)2006 Picasso exhibition with The Third of May 1808, Guernica, Massacre in Korea and The Execution of Maximillian 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 Museo del Pr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