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鳴梁大捷 | |||||||
---|---|---|---|---|---|---|---|
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的一部分 | |||||||
繪本太閤記中的鳴梁海戰插圖 | |||||||
| |||||||
參戰方 | |||||||
豐臣秀吉的海軍 | 朝鮮海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藤堂高虎 加藤嘉明 脇坂安治 來島通總 † | 李舜臣 | ||||||
兵力 | |||||||
130艘戰船和200後勤船 | 13艘板屋船 | ||||||
傷亡與損失 | |||||||
韓方觀點:31艘被擊沉[1] 現代估計:約30艘損毀 日方觀點:數十人死亡,數艘船擱淺。 | 無戰艦損毀,34人傷亡 |
鳴梁海戰 | |
諺文 | 명량대첩 |
---|---|
漢字 | 鳴梁大捷 |
文觀部式 | Myeongnyang Daecheop |
馬-賴式 | Myŏngnyang Taech'ŏp |
鳴梁海戰,又稱鳴梁大捷,是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鮮王朝名將李舜臣與入侵的日本豐臣政權在朝鮮半島鳴梁海峽的一場海戰。李舜臣將軍利用鳴梁海峽的特殊地理特徵在此以十二艘板屋船為主力,擊退日艦三百三十餘艘,創下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蹟[2]。
經過
[編輯]在萬曆朝鮮之役時期屢立戰功的朝鮮王朝名將李舜臣因讒言一度入獄。接管朝鮮海軍的元均在漆川梁海戰中指揮不利,慘敗於日本豐臣政權。朝鮮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元均本人也陣亡。
韓方觀點
[編輯]危機時刻,李舜臣被復職。當時朝鮮海軍只剩下漆川梁海戰後殘餘的12艘板屋船。由於與日方的兵力相差過於懸殊,舜臣決定在鳴梁海峽與敵人決一死戰,曰:「今臣戰船,尙有十二……戰船雖寡,微臣不死,則不敢侮我矣。」[3]
鳴梁海峽是珍島與大陸之間的狹窄海峽,水流湍急。由於潮汐與海浪的緣故,每隔3個小時鳴梁海峽內的海流方向會發生逆轉。海峽僅寬約294米,[4]狹窄到可以在兩岸拉鋼索。
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準備就緒後,李舜臣派出一艘軍艦引誘敵軍進入事先設好的圈套。在日本軍艦駛入鳴梁海峽時,李舜臣軍早已在對面準備好了。等日艦靠近時,隱蔽在山腳的李舜臣海軍對日艦發起猛烈的炮轟。由於日本的艦船是尖底的海船,在湍急的海流中搖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軍有山體的遮掩,日軍的炮火無法打中目標。而李舜臣海軍使用的是沿岸用的平底船,船身平穩因此炮火命中率高。另外李舜臣在海峽內事先已經拉起了鋼索使入侵的日艦處境更加悲慘。入侵的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將領來島通總也被擊斃。[5]
很快鳴梁海峽的海流開始逆轉,日方的戰艦開始相互磕磕碰碰,一片混亂。李舜臣趁亂率領海軍對日軍展開猛烈攻勢。大量的日艦擁擠在狹窄的鳴梁海峽內,成了極其被動的攻擊目標。雖然李舜臣只有12隻軍艦,憑藉着地利天時擊沉了日軍31艘軍艦另有大約92艘被損毀到喪失戰鬥力。[6]洶湧的海水也使得跳下船的日軍因無法游到岸上而被淹死。此次海戰,日軍有8000多人陣亡,而朝鮮王朝陣亡人數只有34人。[7]
李舜臣在鳴梁海峽的勝利,有效地切斷了豐臣政權從黃海對稷山之戰的供給,使日方最終撤退。[8]
日方觀點
影視作品
[編輯]- 《鳴梁:怒海交鋒》
參考文獻
[編輯]- ^ Yi Sun-sin, Nanjung Ilgi (War Diary of Yi Sun-sin),September 17, 1597 (the lunar calendar)
- ^ 世界历史上十大用兵奇才. www.chinadaily.com.cn.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 ^ Yi Sun-sin, Imjin Changch'o, p. 227
- ^ 珍島大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韓國旋動之旅
- ^ Admiral Yi Sun-sin - A Korean Hero: The Battle of Myongnyang, A Maritime Miracle. [2010-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8).
- ^ 'Korea Broadcasting System, "History Special Book Edition vol. 6" - Battle of Myeongnyang, p. 316'
- ^ 战史今日:9月16日 李舜臣在鸣梁大败日军_军事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