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戰役 (1641年)
馬六甲圍城戰役 | |||||||
---|---|---|---|---|---|---|---|
葡萄牙戰役的一部分 | |||||||
1606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與葡萄牙艦隊對戰 | |||||||
| |||||||
參戰方 | |||||||
荷蘭共和國 柔佛蘇丹國 | 葡萄牙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安東尼遜(Antonissoon) † 卡德科(W.Kartekoe) 蘇丹阿都拉·查理·沙三世 | 顧丁和(Coutino) † | ||||||
傷亡與損失 | |||||||
不明 | 不明 |
馬六甲圍城戰役,是1640年8月2日至1641年1月14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對葡萄牙帝國殖民地馬六甲一次成功的戰役,並建立荷屬馬六甲殖民地。
背景
[編輯]在17世紀初,荷蘭王國為脫離西班牙港口的貿易封鎖,加入大航海時代,自己向東南亞開拓新航道,以便維護香料的供應。1599年,荷蘭人正式佔領爪哇島的萬丹港口後,即成為葡萄牙強力的競爭對手。1602年,荷蘭人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摧毀葡萄牙帝國在東方的勢力,當時,葡萄牙人把馬六甲建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以控制通過馬六甲海峽進行香料貿易的海上通道。1606年,荷蘭人第一次嘗試與柔佛蘇丹國共同圍困馬六甲,但最終被來自葡屬印度的援軍擊退而失敗。荷蘭改為通過小規模衝突開始削弱葡萄牙艦隊的實力,令葡萄牙失去在馬來半島上的優勢。1635年以後,荷蘭艦隊成功裁斷葡萄牙在東方的所有貿易後,令馬六甲的市場慘澹,糧餉短缺。
1639年,荷蘭總督與柔佛蘇丹國重修舊好,共謀制服葡萄牙人。1640年,荷蘭得悉葡屬印度的葡萄牙艦隊無力突破荷蘭艦隊後,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出海軍上將安東尼遜(Antonissoon)為征甲司令,以12艘大型戰艦和6艘小船封鎖海道。柔佛陸軍則用1500名士兵堵截陸路,企圖斷絕馬六甲的一切外援。
雙方在戰役中互有攻守,但馬六甲城內因為糧荒而導致葡軍營養不良,無力抵抗疫病,以致傷亡慘重。荷軍司令也在戰役中染病身亡,由卡德科(W.Kartekoe)繼任。1641年1月14日,卡德科在艦炮掩護下發動總攻勢,與疲倦的葡軍短兵相接。荷蘭與當地盟友的結合有力地摧毀了葡萄牙最後堡壘,患病的葡軍守將顧丁和(Coutino)被迫接受荷軍提出的榮譽投降條文,馬六甲正式開城投降。
後續
[編輯]葡萄牙堅守馬六甲130年後被荷蘭攻破,從此荷蘭人便佔領馬六甲直到1824年為止。葡萄牙守將顧丁和(Coutino)接受荷蘭人的榮譽投降條文後,第二天與世長辭。荷蘭人敬仰他的勇毅,以隆重的軍禮埋葬他的遺骸,並立碑紀念。[1]
葡萄牙接受的榮譽投降條文包括善待馬六甲城內所有葡萄牙人,將葡籍官員的家眷及牧師遣送至印度港口那加帕坦,降軍則被扣押在巴達維亞(現雅加達),荷蘭也履行全部條件,允許少數與當地土著結婚的葡萄牙人與混種人居留。
根據與柔佛的協議,荷蘭奪得了馬六甲的控制,同意不尋求馬來半島上的領土或發動戰爭。[2]
參考文獻
[編輯]- ^ 鍾敏璋. 马来亚历史. 東南亞出版公司 https://books.google.com.my/books?id=XbZeOgAACAAJ&dq=%E9%A9%AC%E6%9D%A5%E4%BA%9A%E5%8E%86%E5%8F%B2&hl=zh-CN&sa=X&ved=0ahUKEwiSyM-lrODoAhXJwTgGHW6TCpIQ6AEIHzAB. 1959 (中文).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馬來西亞:多元共國的國度》ISBN 978-957-085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