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雅桑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雅桑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乃東縣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雅桑噶舉派
建築詳情
建立者雅桑·卻吉門蘭
開山時間1206年
地圖
地圖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亞桑寺
地址山南地區乃東縣亞堆鄉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72
認定時間2013年12月2日

雅桑寺,又譯「亞桑寺」,藏語稱「雅桑貢巴」(藏語གཡའ་བཟང་དགོན་པ威利轉寫g.ya' bzang dgon pa),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乃東縣亞堆鄉亞桑村,是一座藏傳佛教雅桑噶舉派寺院,也是雅桑噶舉派的祖寺。[1]

歷史[編輯]

雅桑寺,在山南之乃東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南、貢德貢鄉雅桑的卞可日半山腰上,海拔4330米。[1]

雅桑寺是雅桑噶舉派的祖寺。雅桑噶舉派帕竹噶舉派八小支系之一,開始於噶丹益西僧格(?-1207年)。噶丹益西僧格是門隅人,幼年曾替人牧羊,後拜帕木竹巴·多吉傑布為師學習佛法。他的弟子卻吉門蘭於1206年(藏曆火虎年)主持創建了雅桑寺。[1]

雅桑·卻吉門蘭(1169年-1233年),其名意為「法願」,藏族佛學家,雅桑噶舉派的創始人。1169年(藏曆第三繞迥之土牛年)生於藏協瑪莫地方,屬於努氏家族,父名莫嘉,母名香江繃吉。幼年他依正·堪布卻敦出家為僧,取法名「卻吉門蘭」;後來從軌範師學習《毗奈耶》、《甘丹法類》,能夠自然生起修的功能。18歲,在嘉杜寺從親教師魯嘎、軌範師貢格瓦梁·達瑪思吉、屏教師麥恰等上師受比丘戒,精學《毗奈耶》,人稱「魯技律師」。25歲在尼達寺任副法座;28歲時先在夏相寺擔任管家,後來師從帕木竹巴·多吉傑布的大弟子薩熱瓦·噶丹益西僧格學習《大手印心要》、《耳傳識面》、《那若六法》等等。38歲,他在山南的雅隆香波雪山(又譯「雅拉香波雪山」)附近興建雅桑寺,由該寺而得「雅桑噶舉」。[1]

卻吉門蘭圓寂後,雅桑噶舉進一步同當地地方勢力結合。元朝時,雅桑萬戶是十三萬戶(即噶瑪萬戶、止貢萬戶、蔡巴萬戶、塘波且巴萬戶、帕竹萬戶、雅桑萬戶、拉堆洛萬戶、拉堆洛萬戶、古爾摩萬戶、曲彌萬戶、襄萬戶、霞魯萬戶、羊卓越萬戶)之一,勢力不大,但較為活躍。14世紀中葉,雅桑曾與止貢、蔡巴聯合與帕木竹巴為敵,到1349年前後,帕竹司徒·張曲堅贊(1302年-1364年)消滅了雅桑萬戶,將其轄地併入帕竹政權(帕竹政權於1354年取代薩迦政權,共傳十三代法王。至1618年被藏巴汗創建的噶瑪政權推翻,統治西藏264年),雅桑噶舉自此衰落。格魯派興起後,在帕竹和雅桑兩個地方勢力的爭鬥中,格魯派偏袒帕竹,排斥雅桑。雅桑地方勢力衰落後,雅桑噶舉的教法隨之逐步失傳。[1]

雅桑寺原來的主寺是布達拉宮譯倉(資料室),後奉林家族的拉章為寺。文化大革命時被毀,成為廢墟,僅存若干破牆及個別殿堂。該寺收藏的《雅桑噶寺史》,是研究該寺乃至雅桑噶舉、西藏的歷史的重要資料。[1]

後來,該寺獲得恢復重建。2012年,乃東縣亞桑寺管理委員會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先進寺廟管理委員會。[2]同年,亞桑寺寺廟管理委員會生活業務用房工程,作為山南地區乃東縣寺廟管理委員會、派出所(警務室)項目的一部分,進行了工程招標。[3]

建築[編輯]

雅桑寺原來規模宏偉,東西長250米,南北寬360米,面積9萬平方米。該寺依山而建,建築隨地勢層層升高,遠看像六七排樓房,殿堂頂部飾以金頂,寺前有很長的「之」字形主道,與拉薩布達拉宮的氣度相仿,故被稱為「小布達拉」。該寺建成後,在其的周圍先後興建了雅桑歷代師傳喇嘛的功德殿,同時為各喇嘛分別興建了面積14初(1初約40厘米)的靈塔。[1]

雅桑寺主供合金質的釋迦牟尼佛像,比拉薩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像高20厘米。此外,該寺還有緞制無量壽佛唐卡,傳說此幅唐卡製成後舉辦了很隆重的開光典禮,所以此幅唐卡百年如新。[1]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