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啟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臧啟芳(《中國名人錄》第四版,1931年)

臧啟芳(1894年5月5日—1961年2月28日),字哲先,又字哲軒 ,號蟄軒,遼寧蓋平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教育家。

生平[編輯]

1912年就讀南京民國大學,次年轉讀北京國民大學(後易名為中國大學)商業預科。1916年兼任國民大學附中英文教員。1919年赴美國留學,先在加州大學研究院研究經濟學、財政學,後轉入伊利諾大學,研習經濟學。求學期間出版譯著《美國市政府》和《經濟思想史》,並被輯入美國名人志

1923年回國,就任中國大學經濟系教授,併兼職華北大學教席。1925年任職商務印書館奉天分館經理。1926年任東北大學教授。1928年任東北大學法學院院長。1930年10月至1931年3月代理天津市市長。1931年4月任東北行政長官公署地畝管理局局長。1935年在江蘇鹽城擔任行政公署專員。1937年2月代理東北大學校長。1939年7月至1947年10月任國立東北大學校長。1946年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顧問、教育部教育委員會委員,同時兼任中央大學教授。

1949年赴台灣,任國立編譯館編譯委員,兼《反攻》雜誌主編。1957年9月,任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及系主任。1961年2月28日病逝。終年67歲。

臧啟芳當選為立法委員

著作[編輯]

  • 《經濟學》
  • 《蟄軒詞草》
  • 譯著《美國市政府》
  • 譯著《經濟思想史》。

家庭[編輯]

史實探索[編輯]

唐德剛張學良口述歷史》的「市長風波」一節中,張學良說「天津(市長)原應是臧啟芳出任,臧啟芳原來教我念過幾天書,可因為東北大學鬧事情,我對臧啟芳很不器重,幾乎要把他們都槍決了」。

張之宇在《張學良探微》中,則以「『臧啟芳教我幾年書』,似乎應該是『臧啟芳教了幾年書』。『我』字應是『了』字之誤,指在東北大學教書」等理由,猜想張學良所說「天津原應是臧啟芳出任」中的「臧啟芳」應是「臧式毅」之誤。

但據臧啟芳後人所稱,臧啟芳的確曾被張作霖聘為張學良家庭教師張學良所說「臧啟芳原來教我念過幾天書」是正確的,而張之宇的主觀推臆,才是錯的。

趣聞[編輯]

臧啟芳任職校長期間,東北大學處於流亡時期,條件艱苦,但仍努力創造讓師生能夠比較自由地從事學習和研究的環境。學校由1938年的二院五系發展到1943年三院十一系,學生也從不足200人增加到700餘人,並從194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東北大學因為抗日戰爭於1938年春遷到四川三台。當時校區附近駐有一個旅的劉湘的軍隊,軍紀不嚴。學校女生時常遭到兵士的騷擾欺負,晚上不敢出門。校長臧啟芳知道這一情況後,十分頭疼。一則,東北大學是從外地遷入,人生地不熟,而川軍地頭蛇;二則,當時抗戰時期,各路軍隊管理混亂,與各種政治勢力也有很多交錯的關係,處理不當,影響深遠。經過苦思冥想,臧啟芳擇日廣發英雄帖,宴請駐軍全旅所有連以上軍官。那日,浩浩蕩蕩來了四五十名軍官。席間臧啟芳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學校流離失所的艱苦、學生奮力學習的艱辛、國家救亡求才的艱難,懇求駐軍嚴格管束兵士,保障學生有個安全地方安心學習,說得個個軍官點頭稱是。臧啟芳接着舉杯說道:好,今天就是要請各位在國難當頭之際,更要體惜流亡到此的學生。我要用四川老白乾敬每位一杯,以示我對此事的鄭重態度。於是一路敬下去,連幹了四五十杯,把在場軍人全鎮住了。軍人散後,臧啟芳大醉三天不醒,而酒宴之後再也沒有出現軍人騷擾學生的事件了。

柏楊在《暗夜慧燈——柏楊雜文集》的「頂禮擁戴」一文中也說,「十年來酒量如海而不強灌人,有酒仙之風者,就我所知,得兩人焉,一為已逝世的臧啟芳先生,一為仍在世的葉明勛先生,值得頂禮擁戴,歌功頌德者也。」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