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
官方海報
日期2004年2月29日
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荷里活杜比劇院
司儀比利·基斯度[1]
紅地氈比利·布殊英語Billy Bush
克里斯·康納利(Chris Connelly
瑪麗婭·曼努諾斯英語Maria Menounos[2]
監製喬·羅斯英語Joe Roth[3]
導演路易斯·J·霍維茨(Louis J. Horvitz[4]
摘要
最佳電影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獲獎最多《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11項)
提名最多《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11項)
電視轉播
電視台ABC
持續時間3小時45分鐘[4]
收視率4356萬
26.68(尼爾森收視率調查[5]

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於2004年2月29日PST下午17:30(EST晚上20:30)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荷里活杜比劇院舉行,是美國影藝學院旨在獎勵2003年最優秀電影的盛會。本屆頒獎典禮通過美國廣播公司美國直播,一共頒發了24座奧斯卡金像獎(也稱學院獎),男演員比利·基斯度第8次擔任主持人,他在1990年舉行的第6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首度擔任主持人,而上一次主持則是2000年的第7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6]。兩星期前的2月14日,珍妮佛·嘉納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麗思卡爾頓亨廷頓酒店及水療中心英語The Langham Huntington, Pasadena主持頒發了奧斯卡科技成果獎[7]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導演彼德·積遜)和原著改編在內的11項大獎,追平和創下了多項紀錄[8]。其它獲獎電影包括獲獎兩項的《軍天勇將:戰海豪情》和《懸河殺機》,獲獎一項的《老豆堅過美利堅》、《亂世情天》、《海底奇兵》、《迷失東京》、《美麗女狼》、《切爾諾貝爾之心英語Chernobyl Heart》、《戰爭迷霧》、《裸體哈維闖人生英語Harvie Krumpet》和《兩個士兵英語Two Soldiers (2003 film)》。典禮在北美吸引了4400萬電視觀眾收看,是該地區4年來收視人數最高的節目[9]

獲獎與提名

[編輯]

第76屆奧斯卡獎提名於2004年1月27日PST早上5:38(UTC13:38)由美國影藝學院主席弗蘭克·皮爾森女演員薛歌妮·韋花比佛利山塞繆爾·戈爾德溫劇院公佈[10][11],《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獲得的提名數量最多,達11項,而《軍天勇將:戰海豪情》則以10項緊隨其後。

獲獎名單在2004年2月29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公佈。《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在11項提名中全部獲獎,追平了由《賓虛》和《鐵達尼號》保持的獲獎紀錄[12],並打破了由《金粉世界》和《末代皇帝》所保持9項提名全部獲獎的紀錄[13]。該片也成為史上第10部未獲任何演員類獎項提名但卻拿下最佳影片獎的電影[14]。獲導演獎提名的蘇菲亞·哥普拉成為歷史上第3位獲該獎項提名的女性,也是其中的首位美國女性[15]。她最後成功奪得了原著劇本獎,同時父親法蘭斯·哥普拉和祖父卡邁恩·科波拉英語Carmine Coppola都曾贏得過奧斯卡獎肯定,這種三代人都成為小金人得主的情況之前只出現過一次[16]。獲女主角獎提名的姬莎·卡索-休斯年僅13歲,創下該獎項提名人年紀最小的新紀錄[17]。此外,辛·潘添·羅賓斯分別因《懸河殺機》拿下男主角男配角獎,該片也成為歷史上第四部獲得兩個男演員表演獎項的電影[18]

獎項

[編輯]
彼德·積遜因《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獲導演獎
辛·潘因《懸河殺機》獲男主角獎
查理絲·花朗因《美麗女狼》獲女主角獎
添·羅賓斯因《懸河殺機》獲男配角獎
雲妮·絲維嘉因《亂世情天》獲女配角獎

獲獎者在最上方以加粗字體顯示:[19]

最佳影片 導演
男主角 女主角
男配角 女配角
原著劇本 原著改編
動畫長片 外語片
紀錄片 紀錄短片
  • 《切爾諾貝爾之心》——瑪麗安·德利歐(Maryann DeLeo
短片 動畫短片
  • 《兩個士兵》——亞倫·施耐德(Aaron Schneider)和安德魯·J·薩克斯(Andrew J. Sacks
原創配樂 原創歌曲
音效剪接 音效
藝術指導 攝影
  •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藝術指導格蘭特·梅傑(Grant Major),內部裝飾:丹·漢娜(Dan Hennah)和阿蘭·李
    • 畫意私情》——藝術指導:本·凡·奧斯(Ben Van Os),內部裝飾:塞西爾·海德曼(Cecile Heideman
    • 《壯志奔騰》——藝術指導:珍妮·歐普瓦英語Jeannine Oppewall,內部裝飾:萊斯利·波普(Leslie Pope
    • 《最後武士》——藝術指導:莉莉·基爾維特(Lilly Kilvert),內部裝飾:格雷琴·勞(Gretchen Rau
    • 《軍天勇將:戰海豪情》——藝術指導威廉·桑德爾(William Sandell),內部裝飾:羅拔·古爾德英語Robert Gould
化妝 服裝設計
  •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姬拉·迪克森和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
    • 《畫意私情》——迪恩·凡·斯塔倫(Dien van Straalen
    • 《壯志奔騰》——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
    • 《最後武士》——姬拉·迪克森
    • 《軍天勇將:戰海豪情》——溫迪·斯蒂茨(Wendy Stites
剪接 視覺效果
  •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吉姆·賴吉爾、蘭德爾·威廉·庫克(Randall William Cook)、亞歷克斯·馮克(Alex Funke)和喬·萊特瑞英語Joe Letteri
    • 《軍天勇將:戰海豪情》——丹·蘇迪克(Dan Sudick)、斯蒂芬·范米爾(Stefen Fangmeier、內森·麥吉尼斯(Nathan McGuinness)和羅拔·斯托姆伯格
    • 魔盜王決戰鬼盜船》——約翰·諾爾、哈爾·西克爾(Hal Hickel)、查爾斯·吉布森(Charles Gibson)和特里·弗雷齊(Terry Frazee

奧斯卡榮譽獎

[編輯]

提名和獲獎大戶

[編輯]

頒獎和表演嘉賓

[編輯]

以下人士出場頒發了獎項或表演節目:[4][21]

頒獎嘉賓(按出場順序排列)

[編輯]
姓名 角色
安迪·蓋勒(Andy Geller 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廣播員
辛·康納利 引出開場蒙太奇
嘉芙蓮·薜達-鍾斯 頒獎男配角獎
伊恩·麥克萊恩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安祖蓮娜·祖莉 頒發藝術指導獎
羅賓·威廉斯 頒發動畫長片獎
蕾妮·澤爾維格 頒發服裝設計獎
尼古拉斯·基治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軍天勇將:戰海豪情》
克里斯·庫珀 頒發女配角獎
湯·漢斯 引出向卜·合致敬的段落
賓·史迪拿
奧雲·韋遜
頒發短片獎和動畫短片獎
莉芙·泰萊 引薦原創歌曲獎提名作品「You Will Be My Ain True Love」、「The Scarlet Tide」和「Into the West」的表演嘉賓上台表演
賈達·萍克·史密斯
韋·史密夫
頒發視覺效果獎
珍妮佛·嘉納 引出奧斯卡科技成果獎和戈登·E·索耶獎頒獎片斷
吉姆·凱瑞 布萊克·愛德華頒發奧斯卡榮譽獎
標·梅利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迷失東京》
施嘉莉·祖安遜 頒發化妝獎
珊迪娜·布洛
尊·特拉華達
頒發音效和音效剪接獎
茱莉亞·羅拔絲 引出向嘉芙蓮·協賓致敬的段落
奧花·雲費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懸河殺機》
尊·古錫
戴安·蓮
頒發紀錄短片獎
艾力·寶雲
妮奧米·瓦茲
頒發紀錄片獎
弗蘭克·皮爾森 引出紀念去世影人片斷
菲·哥連斯
史汀
頒發原創配樂獎
皮雅斯·布士南
茱莉安·摩亞
頒發剪接獎
珍美·李·寇蒂斯 引薦原創歌曲獎提名作品「A Kiss at the End of the Rainbow」和「Belleville Rendez-vous」的表演嘉賓上台表演
積·伯克
韋·費路
頒發原創歌曲獎
查理絲·花朗 頒發外語片獎
祖迪·羅
奧瑪·花曼
頒發攝影獎
法蘭斯·福特·哥普拉
蘇菲亞·哥普拉
頒發原著改編獎
杜比·麥奎爾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壯志奔騰》
添·羅賓斯
蘇珊·莎朗頓
頒發原創劇本獎
湯·告魯斯 頒發導演獎
艾哲倫·保迪 頒發女主角獎
妮歌·潔曼 頒發男主角獎
史提芬·史匹堡 頒發最佳影片獎

表演嘉賓(按出場順序排列)

[編輯]
姓名 角色 表演內容
馬克·施艾曼英語Marc Shaiman
哈羅德·惠勒英語Harold Wheeler (musician)
音樂編排 管弦樂
比爾·克里斯托 主持人 開場歌舞
艾麗森·克勞絲
史汀
表演者 《亂世情天》插曲「You Will Be My Ain True Love
艾維斯·卡斯提洛
艾麗森·克勞絲
表演者 《亂世情天》插曲「The Scarlet Tide
安妮·藍妮克絲 表演者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插曲「Into the West
尤金·列維
嘉芙蓮·歐哈拉[a]
表演者 《風載歌行》插曲「A Kiss at the End of the Rainbow
比阿特麗斯·波尼法西英語Béatrice Bonifassi
伯努瓦·沙雷[22]
表演者 《瘋狂約會美麗都》插曲「Belleville Rendez-vous
積·伯克
韋·費路
表演者 在頒發原創歌曲獎期間表演惡搞歌曲「Get Off the Stage」(意為《滾下台去》)[23]

典禮資訊

[編輯]
比利·基斯度擔任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主持人

由於去年頒獎典禮的收視率很不理想,影藝學院於是尋求作出多項調整,並為即將上演的新一屆頒獎典禮聘請新監製。學院宣佈本屆晚會將於二月底舉行,而不是往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24]。藝術與科學學院通訊主任約翰·帕夫利克(John Pavlik)稱,將典禮提前一個月是為了「鞏固頒獎典禮下滑的收視率並保護奧斯卡作為全國超群絕倫頒獎活動的地位」[25]。雖然學院的多位人員都否認了這一原因,一些業內人士推測,頒獎日期的提前也是為了減輕電影製片公司在奧斯卡季節里激烈的宣傳和遊說活動[26]。這也是繼第14屆以來,首次沒有在3-4月份舉行的頒獎典禮[27]

2003年8月,電影監製喬·羅斯獲聘監管頒獎典禮的製作,他於次月請來老牌奧斯卡主持人比利·基斯度第8次主持頒獎典禮[28]。為了給節目做宣傳,羅斯製作了三段預告片,每段都使用了不同的流行曲段,分別是麥當娜的「Hollywood」,OutKast的「Hey Ya!」以及粉紅佳人的「Get the Party Started」。預告片中包括有過去頒獎典禮的片斷,還有像「Expected the unexpected」(意為「期待驚喜」)和「It's Oscar night」(意為「奧斯卡之夜」)之類口號不時在鏡頭上閃過[29]:357。這些宣傳廣告在電影院和多個有線電視頻道播映,還有在Blockbuster商店銷售[29]:356。學院還史無前例地允許談話節目主持人奧花·雲費進行採訪,接觸節目排練,這也是她覆蓋了電視轉播幕後準備工作的長達一個月同名談話節目的一部分[29]:356

美國電影協會的禁令

[編輯]

2003年9月,美國電影協會由於擔心盜版活動而禁止將小成本電影篩選分發給電影獎項評選團體[29]:358。許多獨立電影製片公司和知名導演反對這一做法,因為小成本電影如果要引起學院成員的注意,這一篩選至關重要,所以禁令將對這些電影在奧斯卡獎上斬露頭角的機會造成不利影響[29]:358。次月,美國影藝學院和美國電影協會達成一項協議,學院成員將獲得篩選電影名單,但他們不能把這些電影泄露給外界人士[30]。2003年12月,紐約一位聯邦法官以違反聯邦反托拉斯法為由推翻了這道禁令[29]:359[31]

最佳影片提名作品票房表現

[編輯]

截止1月27日提名名單公佈時,所有五部獲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美國本土票房成績為6.38億美元,平均每部1.27億美元[32]。其中《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以3億3834萬5008美元名列榜首,其後分別是收入1億2023萬1534美元的《奔騰年代》,8532萬7367美元的《軍天勇將:戰海豪情》,5911萬4051美元的《懸河殺機》和3483萬9137美元的《迷失東京》[32][33]

延時直播

[編輯]

由於第三十八屆超級碗半場表演時出現的爭議性事件影響,美國廣播公司對直播的節目採取5秒鐘的延時,確保不會有粗俗內容直播出去[34]。美國影藝學院主席弗蘭克·皮爾森在一份書面聲明中對這一做法表示抗議,認為即使是非政府主導的這種很短暫的延遲也意味着對廣播節目進行審查,因為這可能導致電視台對節目進行自我審查以期達到政府的要求,甚至更糟[35]。對此監製喬·羅斯表示,只有那些非政治性的褻瀆性言辭才會被審查[36]

專業評價

[編輯]

頒獎典禮獲得的媒體評價褒貶不一。《芝加哥論壇報》電視評論員史蒂夫·約翰遜(Steve Johnson)感嘆節目「熟悉得幾乎讓人感到麻木,而且文縐縐得讓人失望」。他也批准了美國廣播公司延時5秒直播的決定[37]。《華盛頓郵報》的湯姆·謝爾斯英語Tom Shales笑稱頒獎典禮的娛樂性和看果凍凝結差不多。他還批評晚會氣氛沉悶,缺乏驚喜[38]。《三藩市紀事報》專欄作家蒂姆·古德曼(Tim Goodman)感嘆道:「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沒多少戲劇性和喜劇,雖然表彰的是《魔戒》這樣的傑作,但還是毫無生命力。」[39]

其它媒體對節目的評價更為正面。《娛樂周刊》的肯·塔克英語Ken Tucker讚揚了克里斯托的主持,稱他在「史提夫·馬田機敏的愚蠢行徑和胡比·高拔毫不悔改的鬧劇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而對晚會本身,他認為節目說服了觀眾2003年是電影業成功的一年,而這一點可能是荷里活並沒有做到的[40]。《紐約觀察家報》影評人安德魯·薩里斯稱頒獎典禮是「記憶中最有趣而且最不乏味的」一屆。他還對監製喬·羅斯有高度評價:「從(我)這麼一位老評論員來看,羅斯先生,你的工作做得很好。」[29]:384今日美國》評論員羅拔·比安科(Robert Bianco)認為,雖然《魔戒》橫掃大部分獎項導致晚會缺乏驚喜,但主持人克里斯托還是能夠給這個夜晚帶來歡笑。他還進一步稱讚節目與去年相比更有魅力,更正能量,節奏上更為得體[41]

收視和獎項

[編輯]

本次頒獎典禮由美國廣播公司在美國直播,其播出時段平均有4356萬觀眾收看,與去年相比提高了26%,而所有觀看過部分時段節目的觀眾總數量則估計有7389萬[9][42]。從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的數量看,節目的表現也強過去年,吸引了26%的家庭觀看,提升幅度超過27%[43]。此外,節目還在18-49歲年齡段人群中獲得了15.3的收視率[43]。這也是繼2000年的第7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以來收視成績最好的一次[44]

2004年7月,頒獎典禮獲得了第56屆黃金時段艾美獎的9項提名[45],並在兩個月後成功為路易斯·J·霍維茨拿下了電視轉播指導獎[46][47]

紀念

[編輯]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年一度的「紀念」致敬環節旨在紀念過去一年中逝世的業內人士,本場晚會上的這一環節由學院主席弗蘭克·皮爾森引出。蒙太奇中包括了1940年電影《巴格達大盜英語The Thief of Baghdad (1940 film)》中羅饒·米克羅斯作曲的「The Love of the Princess」(意為《公主的愛》),他還為《賓虛》、《意亂情迷》、《暴君焚城錄英語Quo Vadis (1951 film)》、《萬王之王》和《萬世英雄英語El Cid (film)》等電影譜寫過配樂:[29]:379

除此以外,湯·漢斯還專門引出了對2003年逝世的喜劇演員、老牌奧斯卡主持人卜·合的致敬片段[48]。之後女演員茱莉亞·羅拔絲也引出了一段向女演員嘉芙蓮·協賓的致敬片段[49]

註釋

[編輯]

a^ :尤金·列維和嘉芙蓮·歐哈拉以他們在片中角色的形象表演了這首歌曲。[50][51]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illy Crystal will MC Oscars. The Guardian (Guardian Media Group). 2003-09-25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0). 
  2. ^ Leviste, Lanz. The King sweeps the Oscars. The Philippine Star (PhilStar Daily, Inc.). 2004-03-12 [201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3. ^ Lubrano, Alfred. Lord of the Oscars: Billy Crystal's back.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Philadelphia Media Network). 2003-09-25 [201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4. ^ 4.0 4.1 4.2 Lowry, Brian. Review: "The 7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Variety (PMC). 2004-02-29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0). 
  5. ^ Levin, Gary. Oscar back to form with 43.5M viewers.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4-03-01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6. ^ Munoz, Lorenza. Crystal returns to familiar role.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3-09-25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0). 
  7. ^ Susman, Gary. Garnering Prizes.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2004-01-29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6). 
  8. ^ Morales, Tatiana. Peter Jackson, Lord Of The Oscars. CBS News (CBS Corporation). 2009-02-13 [2013-10-10]. 
  9. ^ 9.0 9.1 Gorman, Bill. Academy Awards Averages 41.3 Million Viewers; Most Since 2005. TV by the Numbers. Tribune Company. 2010-03-08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4). 
  10. ^ Susman, Gary. Three-'Ring' Circus.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2004-01-27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11. ^ Fernandez, Maria Elena; Greg Braxton. Dawn's early rite.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4-01-28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12. ^ Smith, Neil. Rings joins Oscar's big winners. BBC News (BBC).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3). 
  13. ^ "Lord of the Rings" Wins 11 Oscars. ABC News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4). 
  14. ^ Crow, Kim; Barbara Vancheri. Third "Ring" movie wins 11 Oscar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Crain Communications).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15. ^ Klein, Joshua. Coppola feeling `Lost in Translation'. Chicago Tribune (Tribune Company). 2004-02-03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16. ^ Ryzik, Melina. Oscar’s First Family? Depends on How You Coun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3-01-1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0). 
  17. ^ Wloszczyna, Susan. 'Luck' may be changing for Caro, grown-up Castle-Hughes.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9-09-13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18. ^ McNary, Dave. A ‘River’ of dreams for Penn, Robbins. Variety (PMC). 2004-02-29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4). 
  19. ^ The 76th Academy Awards (2004) Nominee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9). 
  20. ^ Kehr, Dave. Oscar Films; Anatomy of a Blake Edwards Spl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4-02-15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09). 
  21. ^ Clark, Mike; Susan Wloszczyna. Oscar showtime: This year vs. Others.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9-02-23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1). 
  22. ^ Dunlevy, T'Cha. Au revoir Oscar, welcome back guitar. The Gazette (Postmedia Network). 2005-02-03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2). 
  23. ^ Will Ferrell and Jack Black had a memorable 2004 Oscars moment.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3). 
  24. ^ Save the date: Next year's Oscars move to February. Chicago Tribune (Tribune Company). 2003-03-27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25. ^ Lyman, Rick. Oscars to Arrive A Month Earlier Starting in 2004.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2-08-05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to bolster the ceremony's sagging television ratings and protect the Oscar's status as the nation's pre-eminent awards event. 
  26. ^ Decisison 2004. Newsweek (The Daily Beast). 2003-03-12 [2013-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9). 
  27. ^ Sheehan, Paul. Live Blog: The 8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Gold Derby. 2011-02-27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28. ^ Grossberg, Josh. Oscar Brings Back Billy Crystal. E! (NBCUniversal). 2003-09-24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Pond, Steve, The Big Show: High Times and Dirty Dealings Backstage at the Academy Awards, New York, United States: Faber and Faber, 2005, ISBN 0-571-21193-3 
  30. ^ Friedman, Roger. TV's 'Ed' Won't Sing for Charity. Fox News (21st Century Fox). 2003-10-22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31. ^ Waxman, Sharon. While They Can, Studios Rush to Send Videos to Oscar Voter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3-12-09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0). 
  32. ^ 32.0 32.1 2003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and Winner for Best Picture. Box Office Mojo (Amazon.com).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5). 
  33. ^ Box office totals for some Oscar nominees.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4-01-27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34. ^ Carey, Matt. ABC to impose delay on Oscar telecast. CNN (Time Warner). 2004-02-05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15). 
  35. ^ Cadorette, Guylaine. Academy Miffed about Oscar Tape Delay, Black Eye for the Nerdy Guy, DJ Rick Dees Ends Morning Radio Show, More.... Hollywood.com (Hollywood.com, LLC). 2004-02-1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2). Even a very brief tape-delay introduces a form of censorship into the broadcast–not direct governmental control, but it means that a network representative is in effect guessing at what a government might tolerate, which can be even worse. 
  36. ^ Susman, Gary. Snippy Response.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2004-02-1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37. ^ Johnson, Steve. Crystal's no ball in tepid Oscar show. Chicago Tribune (Tribune Comapny).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1). felt almost numbingly familiar and disappointingly genteel. 
  38. ^ Shales, Tom. A Clean and Boring Sweep.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3). was about as entertaining as watching Jell-O congeal. 
  39. ^ Goodman, Tim. Unlike 'Lord of the Rings,' this year's Oscars were a yawner - with good ad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rporation).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1). The 7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dragged on without much drama or comedy, sucking the life out of the event even while it was doing justice to the masterpiece that is The Lord of the Rings. 
  40. ^ Tucker, Ken. The Show.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2004-03-12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managed to do what Hollywood may not have: convince us that this was a great year for the movies. 
  41. ^ Bianco, Robert. Crystal's return enlivens predictable show.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8). more glamorous and upbeat than last year's war-muted event, and decently paced. 
  42. ^ Zurawik, David. Oscars sweep up more viewers. The Baltimore Sun (Tribune Company). 2004-03-02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43. ^ 43.0 43.1 Academy Awards ratings (PDF). Television Bureau of Advertising. [2013-10-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9-27). 
  44. ^ McDaniel, Mike. Significant ratings rise for Oscars. Houston Chronicle (Hearst Corporation). 2004-03-02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45. ^ Primetime Emmy Award database.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 (ATAS).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46. ^ The complete list of winners.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4-09-20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47. ^ 2004 Emmy Winner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4-09-20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48. ^ D'Angelo, Mike. Saving Tom Hanks. Esquire (Hearst Corporation). 2004-06-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49. ^ Rings scores Oscars clean sweep. BBC News (BBC). 2004-03-01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9). 
  50. ^ Austerlitz, Saul, Another Fine Mess: A History of American Film Comedy, Chicago, United States: Chicago Review Press: 342, 2010, ISBN 978-1556529511 
  51. ^ Wloszczyna, Susan. Creators hope 'Kiss' is pot of gold.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4-02-17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新聞資源
分析
其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