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11號弦樂四重奏 (蕭斯達高維契)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小調第11號弦樂四重奏Op. 122),由德米特里·蕭斯達高維契於1966年1月30日在莫斯科所作。它由莫斯科音樂學院貝多芬四重奏首演,是獻給四重奏成員的一系列弦樂四重奏中的第一個。第11號弦樂四重奏獻給瓦西里·西林斯基(Vasily Shirinsky),四重奏組的第二小提琴手,他於前一年8月16日去世。 [1]

結構

[編輯]

這首樂曲有七個樂章,都是連續演奏,沒有暫停

  1. Introduction: Andantino (引入:稍快的行板)
  2. Scherzo: Allegretto (詼諧曲:小快板)
  3. Recitative: Adagio (宣敘調:慢板)
  4. Etude: Allegro (練習曲:快板)
  5. Humoresque: Allegro (幽默曲:快板)
  6. Elegy: Adagio (輓歌:慢板)
  7. Finale: Moderato — Meno mosso — Moderato (終曲:中板-稍慢-中板)

蕭斯達高維契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他還與荀伯克巴托一起,在室樂領域以弦樂四重奏而聞名。在這首四重奏中,蕭斯達高維契用黑暗和嚴峻的情緒描繪了他的恐懼。四重奏以介紹主題的小提琴開始,主題將在四重奏的整個過程中得到發展;四重奏其餘的部分則是微妙的伴奏。第二樂章緊隨其後,其機械性和重複性的概念暗示了一種更加險惡的氣氛;它總是像對話一樣,並飾以滑音;這個樂章結構類似於卡農傳唱。第二樂章引出第三樂章的不和諧音程,這將整個四重奏震動成一系列快速音符和長而不和諧的和弦。第四樂章和第五樂章像是一對雙聯畫一樣,其中出現了快速的旋律和重複的樂思。在第四樂章中,第一小提琴演奏快速音符,而其餘樂手則演奏聽起來險惡的和弦。在第五樂章中,第二個小提琴中的固定音型簡化了上一樂章作中的樂思。

從此,四重奏的總體情緒發生變化,變得更像輓歌、更加悲哀。 第六樂章更長,由長和弦和短旋律組成。最後,第七樂章概括了之前樂章中的所有主題,但與第六樂章一樣,安靜而深沉。

此曲表演時間約16分鐘。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