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程允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程允和
出生1844年
 大清
逝世1922年
 中華民國
職業清朝軍官

程允和(1844年—1922年[1]),平齋。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清朝軍官。

從軍

[編輯]

十九歲以武童身份參軍,在宋慶毅軍效力,為百夫長,為宋慶左右手,轉戰豫、直、山、陝、蒙古等省,曾駐兵河南,軍紀嚴明,軍民相安。歷任千總、都司、參將、副將,均賞戴花翎,賞給克勇巴圖魯名號,二品封典加總兵銜。同治九年(1870年),在蒙古等處剿辦回族叛亂有功,經前綏遠城將軍定安等保奏,奉旨以總兵記名,並賞加提督銜。十年(1871年),又於蒙古地方及米脂一帶平叛,在波羅營迪西剿平馬賊,得保奏為記名提督。[2]

光緒七年(1881年),宋慶發檄文調程允和移防旅順,令下之日,河南百姓挽留,攀轅遮道,十里相送。次年,時任四川提督宋慶委程允和統毅後軍。又一年後,程允和升毅軍後路統領;又數年後,轉調朝陽練軍、武衛左軍、武衛新軍各統領總統等職,並賞頭品頂戴。[1][3]十七年(1891年),海軍大閱,奉旨賞加二級。[2]

光緒二十年(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請清朝派軍幫助鎮壓。6月,程允和作為記名總兵隨太原總兵聶士成以下1500人乘「圖南號」由大沽口出發到達朝鮮牙山,在前敵營務處任職,與天津武備學堂學生於光炘等赴朝鮮都城漢城察看地形,描畫圖標。不久日本趁機向清朝和朝鮮發難。程允和亦隨清軍敗退到平壤,隨後奉直隸總督李鴻章委託,回國募和字新兵4營,駐防旅順。11月18日,日軍進犯旅順,程允和跟隨直隸正定鎮總兵徐邦道等率軍在旅順北土城子一帶阻擊日軍獲勝。21日,日軍又攻旅順,程允和率步兵防守旅順西北案子山、椅子山堡壘。日軍以數十門山炮、野炮、攻城炮轟擊程允和軍,以步兵、騎兵在炮火掩護下發起衝鋒。當日軍衝到堡壘前300米處時,程允和命令所有炮火猛烈射擊,退之。日軍又迂迴到案子山西側猛衝。7時半,日軍接近炮台,程允和指揮守軍衝出堡壘,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終因寡不敵眾,案子山堡壘失守。午後,日軍攻入旅順市區,程允和指揮所部與其巷戰。當晚,程允和、徐邦道和總兵薑桂題率敗兵沿西海岸北撤到復州投靠宋慶,期間一度被朝廷認為下落不明。十一月,與薑桂題等被革職留營,以觀後效。[2][4][5]隨宋慶退守太平山。[1][3]

二十一年(1895年),2月,程允和隨宋慶、都司馬玉昆、薑桂題統領新毅右軍與日軍在太平山和遼河下游大戰,表現異常勇猛,在大平山、田莊台等處取勝,經宋慶保奏,奉旨加一級,賞還花翎,官復原職。[5]3月7日和9日,隨宋慶參與營口、田莊台之戰。戰敗後,渡過遼河,退往石山、閭陽驛一線,直至議和簽約。[1][3]二十三年(1897年),被前直隸提督聶士成調赴行營,委辦武毅全軍營務處,統領古北口提標練軍馬步等營,搜剿昭烏達盟馬賊,駐防朝陽,擊破賊首朝建平、赤肅清。二十四年(1898年),經前熱河都統壽陰保准,送部引見,不久奉諭旨,令裕祿傳知來京,預備召見。十二月蒙召兩次,奉旨開復原官,賞還銜翎,交宋慶差遣委用。二十五年(1899年),因兩次任海防官職任滿,任上尤為出力,經欽差大臣、節制武衛全軍大學士榮祿等保奏,賞給正一品封典。因剿辦錦寶盜匪並擒獲首惡,出力很大,經榮祿保奏賞給頭品頂戴。[2]

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因義和團事件,奉旨添募四營駐紮通州,不久奉令再添十營訓練成軍,當月以記名提督被補授四川松潘鎮總兵。不久經時任欽差、幫辦北洋軍務大臣宋慶照會,遣散十營,只留四營保護左軍,將軍餉、軍械繞道關外,轉運山西到太原;其所統帶四營歸左軍,准程允和留營,等防務事務結束再行聖訓。程允和去開封迎駕。[2]這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光緒帝西逃,程允和護駕有功,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得實授四川提督。六月調授廣東陸路提督。因與兩廣總督岑春煊意見偶有不合,被岑春煊彈劾辦理惠州清鄉無功且民變愈演愈烈,於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被罷官,留北洋差遣,繼續統領朝陽練軍。[5]次年,奉朝廷之命會辦沿江巡防。[1]

宣統二年(1910年)十月,程允和接任剛去世的程文炳為長江水師提督。[5][6]告老,未獲准。[1]

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程允和奉命率水師援助官軍討伐起義軍。[6][7]後清廷又令程允和等將領停戰議和。[1]

下野後

[編輯]

宣統帝退位後,程允和也解甲歸田,避居北平

每逢飢年,程允和都賑濟鄉里。1913年,潁州大饑荒,程允和出資創辦平價米市,救濟了貧困災民。1920年,各方水災,阜陽一帶尤甚。程允和身在北平,立即捐出現洋數千元,並由銀行籌借兩萬元,遣人帶回賑濟。

阜陽市潁東區新烏江鎮瓦房村瓦房中學以南一公里左右的原瓦房糧站處即程允和宅院程瓦房。[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潁東程氏支譜·程府君平齋公傳》
  2. ^ 2.0 2.1 2.2 2.3 2.4 秦國經,唐益年,葉秀雲.《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版》(第六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10:532
  3. ^ 3.0 3.1 3.2 關捷; 唐功春; 郭富純. 中日甲午战争全史·人物篇.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9787206047749. 
  4. ^ 《清史稿》卷二十三
  5. ^ 5.0 5.1 5.2 5.3 清實錄
  6. ^ 6.0 6.1 《清史稿》卷二十五
  7. ^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一
  • 關捷等主編《中日甲午戰爭全史·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