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陸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神聖羅馬皇家陸軍
拉丁語Exercitus Imperatoris
德語:Kaiserliche Armee, Österreicher
1734 年菲利普斯堡之前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的一位帝國胸甲騎兵( 《年輕的薩沃伊》 ——當代古德努斯手稿)
存在時期15世紀 - 1806
國家或地區 哈布斯堡君主國
效忠於奧地利哈布斯堡君主
部門陸軍
總部維也納
參與戰役奧斯曼-哈布斯堡戰爭
北方戰爭
第二次北方戰爭
曼圖亞王位繼承戰爭
三十年戰爭
斯堪尼戰爭
大土耳其戰爭
法荷戰爭
九年戰爭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四國同盟戰爭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七年戰爭
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
法國大革命戰爭
拿破崙戰爭
標識
七年戰爭時期所使用的軍旗
匈牙利王家旗幟
(1743年)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陸軍(德語:Die Kaiserliche (Armee/Truppen)拉丁語Exercitus Imperatoris) ,簡稱皇帝軍。又被稱作奧地利軍(德語:Österreicher)。1740年至1745年改稱匈牙利王國陸軍(德語:Königlich Ungarische Armee),自1745年正式名為羅馬帝國和王國陸軍,簡稱帝國及王國軍(德語:Römisch-Kaiserlich-Königlich Armee oder Kaiserlich-Königlich)。

從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軍隊,18世紀起更常被直接稱作「奧地利軍」,即便其兵源來自整個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軍與神聖羅馬帝國軍(德語:Reichsarmee)不同,其為皇帝的軍隊的頭銜;而神聖羅馬帝國軍只有在帝國會議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部署。因此提及該軍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陸軍」頭銜時,不能像其他頭銜那樣簡稱為「某國」軍隊。

歷史

[編輯]

近代,哈布斯堡王朝幾乎一直壟斷擔任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皇帝(Kaiser)頭銜並不與帝國內任一邦國綁定,而是當選統治者的頭銜。 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父系血統絕嗣,這支軍隊因此被改稱為「匈牙利王囯陸軍」(德語:Königlich Ungarische Armee)。

皇帝召集的軍隊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境內享有特權。與帝國諸侯相比,皇帝還擁有在自由市裏招募軍隊的特權。帝國領土之中,僅有選帝侯的治下不允許皇帝徵召。即,皇帝能夠在除選帝侯之外所有帝國領土(包括自由市)徵召。

於皇帝徵召的軍隊之外,帝國議會後來建立了帝國軍隊(德語:Reichsarmee),其成員來自帝國內的各帝國行政圈

帝冠易手

[編輯]

在1740年至1742年的帝國空位期及之後,哈布斯堡王朝的軍隊不再是皇帝的軍隊,而是匈牙利女王的軍隊。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瑪麗亞·特蕾西婭女王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為在歐洲權力體系中的生存而戰。她為丈夫洛林的弗朗茨·史蒂芬爭取羅馬帝國皇位的鬥爭最初失敗了。

哈布斯堡王朝軍隊的匈牙利王家旗幟。 1743年,帝王鷹不再被允許展出。 [1]

隨着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查理七世皇帝登基,巴伐利亞軍隊從 1742 年起被視為皇帝軍隊。奧地利的對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因此在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中讓普魯士軍隊充當「帝國輔助部隊」德語:kaiserliche Hilfstruppen[2]

1745 年的巴伐利亞的皇帝旗幟。金色背景的帝國鷹位在巴伐利亞旗之上。藏於巴黎軍事博物館

在失去帝國皇位一年後,匈牙利女王和奧地利大公夫人將其軍隊軍官腰帶和軍旗上的金色部分換成綠色。而金色一直被認為是帝國的象徵。

羅馬帝國-王國軍隊

[編輯]

1745 年弗朗茨一世當選皇帝后,軍隊重新獲得了皇帝軍隊的稱號。瑪麗亞·特蕾莎可被稱作皇后/女皇(德語「Kaiserin」兼有兩意,而自1044年起此稱號就開始用於稱呼皇帝的妻子),但她並沒有被真正視作加冕為女皇。這也體現在他們軍隊的名稱上,現在是「羅馬帝國-王國」。而奧地利一詞在七年戰爭(1756-1763)以及隨後的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1778/1779)、俄奧土耳其戰爭(1787-1792)和反法同盟 [3] [4]中變得司空見慣。普魯士新教的宣傳對的統一帝國理念不斷失去興趣,這種觀念長期以來賦予帝國軍隊特殊地位。瑪麗亞·特蕾莎的兒子約瑟夫二世皇帝也在奧地利領土內推行中央集權改革,也就愈發缺少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支持和推動。1804 年,法蘭茲二世建立奧地利帝國。僅僅兩年後,法蘭茲二世在拿破崙的威脅下宣佈退位並解散帝國。羅馬帝國-王國陸軍的剩餘部分則改編為奧地利帝國皇家陸軍

七年戰爭期間時線列步兵所使用的旗幟。一側是瑪麗亞·特蕾莎女皇(Empress Maria Theresa) 的縮寫 MT。

哈布斯堡帝國軍隊的部署

[編輯]

在近代早期,皇帝軍隊參加了影響帝國的所有戰爭,通常與帝國軍和其他領土軍隊一起作戰。

三十年戰爭使得皇帝的武裝力量異常強大。 1635年,軍隊達到頂峰,擁有65個步兵,每個團的名義兵力為3000人。戰爭期間總共成立和解散了532個團。 1648 年,只剩下 9 個步兵團、9 個騎兵團和龍騎兵團拉科羅納(La Corona) 。

在無數的軍事衝突中,一種常備軍的帝國軍隊逐漸出現。 1660 年,為第二次北方戰爭組建的 49 個團中,只剩下23個團。 1760年代本世紀出現了 28 個新團,接下來的十年又增加了 27 個團。

軍隊參加了以下戰爭和戰役:

此列表以 1806 年弗朗西斯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頭銜而結束。

查看更多

[編輯]

文獻

[編輯]
  • 彼得·菲希滕鮑爾(Peter Fichtenbauer) ,克里斯蒂安·奧特納( Christian Ortner ):從瑪麗亞·特蕾莎到現在的奧地利軍隊的歷史(以散文和圖畫形式呈現) ,Verlag Militaria,維也納 2015 年, ISBN 978-3-902526-71-7
  • 馬庫斯·福克勒:保密。 18世紀初軍隊的駐營和補給。世紀,2017年,在線於HGM知識博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戰爭檔案(編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 年。根據 K. 和 K. Kriegs 檔案館軍事歷史部門的實地檔案和其他真實來源進行編輯。第1部分。塞德爾,維也納,1896 年。
  • 維也納軍事歷史博物館(編輯。 ):從僱傭軍到聯合國部隊。 17 日至 20 日奧地利和波蘭的軍隊和戰爭。世紀(= Acta Austro-Polonica。第 3 卷)。軍事歷史博物館,維也納 2011 年, ISBN 978-3-902551-22-1
  • 約翰·克里斯托夫·奧爾邁耶貝克、埃里希·萊辛:帝國戰爭人民。從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尤金親王。 1479–1718。貝塔斯曼,慕尼黑 1978 年, ISBN 3-570-00290-X
  • 約翰·克里斯托夫·奧爾邁爾-貝克:雙頭鷹領導下的軍隊。哈布斯堡王朝軍隊 1718 年至 1848 年。貝塔斯曼,慕尼黑 1981 年, ISBN 3-570-04414-9
  • 克里斯托弗·達菲:瑪麗亞·特蕾莎和她的軍隊(=世界歷史的時代)。 1. 版本,Motorbuch Verlag,斯圖加特 2010 年, ISBN 978-3-613-03111-1
  • Kriegführung und Staatsfinanzen. Die Habsburgermonarchie und das Heilige Römische Reich vom Dreißigjährigen Krieg bis zum Ende des habsburgischen Kaisertums 1740, Münster: Aschendorff, (德文)  時代歷史
  • Von der Miliz zum Stehenden Heer: Wehrwesen im Absolutismus, Herrsching: Manfred Pawlak Verlagsgesellschaft, (德文) 
  • Militärverwaltung und Heeresaufbringung in Österreich bis 1806, Herrsching: Manfred Pawlak Verlagsgesellschaft, (德文) 

資料

[編輯]
  1. ^ RCouture. File:Austrian Infantry Ordinairfahne 1743 Pattern.jpg - Project Seven Years War. kronoskaf.com. Kronoskaf. [2025-02-14]. 
  2. ^ Olaf Groehler: Die Kriege Friedrichs II. Deutscher Militärverlag, Berlin, 1968, S. 46.
  3. ^ Vgl.: Johann Christoph Allmayer-Beck: Das Heer unter dem Doppeladler. Habsburgs Armeen 1718–1848. 1981, S. 48f.
  4. ^ Vgl. Kriegsarchiv (Hrsg.): Österreichischer Erbfolgekrieg, 1740–1748. Band 1. 1896, S. 384.

註解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