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社會心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心理是指個人的心理會受到周圍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影響。 [1]

介紹

[編輯]

人們可能沒有完全意識到他們的心理和情感健康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是心理學家愛利克·埃里克森在描述社會心理發展階段時最先使用的。美國社會工作的先驅瑪麗·里士滿(Mary Richmond)認為,診斷過程中因果之間存在線性關係。 1941年,戈登·漢密爾頓(Gordon Hamilton)將1917年的「社會診斷」概念更名為「心理社會研究」。霍利斯在1964年進一步發展了社會心理研究,重點是治療模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種社會心理學試圖解釋個體內部的社會模式。在一個人的社會心理功能中出現的問題可以稱為「心理社會功能障礙」或「心理社會病態」。這是指心理社會自我缺乏發展或多樣化的萎縮,通常與其他可能是自然的,身體的,情感的或認知的功能障礙同時發生。阿道夫·邁耶(Adolf Meyer)在1800年代後期指出:「如果不了解該人在環境中的運作方式,我們將無法理解其精神疾病的個人表現,以及(和)持久性因素」,社會心理評估源於這一想法。

該領域的學術團體將對為跨學科/跨學科研究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學者和實踐者聚集在一起。有諸如跨文化社會心理組織(聯合國難民事務高階專員),社會心理研究協會等組織。

社會心理評估與干預

[編輯]

社會心理評估考慮了與心理,生物學和社會功能以及支援的可用性相關的幾個關鍵領域。這是由於動態互動的引入而引起的一種系統的研究;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貫穿整個治療過程,其特徵是因果關係/因果關係的迴圈性。在評估中,臨床醫生/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確定了與客戶的問題,盤點了可用於處理問題的資源,並考慮了從資料收集形成的有根據的假設中解決問題的方法。該假設本質上是暫定的,並根據新獲得的資料進行了消除,細化或重建的過程。[2]

評估有五個內部步驟:

  1. 提出問題的數據(相關和最新)。
  2. 將收集的事實與相關理論進行整合。
  3. 提出一個假設(案例理論),使提出的問題更加清晰。
  4. 通過探索問題來證實假設:客戶的生活史,病因,性格,環境,污名等。
  5. 進一步整合在治療期間發現的新事實,並準備一份心理社會報告以進行心理社會干預。

評估包括精神,心理和社會功能,對個人和他人造成的風險,因合併症而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家庭或其他照顧者在內的個人情況。其他因素是該人的住房,財務和職業狀況以及身體需求。 [3]評估進行分類時,尤其包括客戶的生活史,包括生活狀況和財務狀況的數據收集,社會歷史和支持,家庭史,應對技巧,宗教/文化因素,系統性問題或虐待造成的創傷以及法醫學因素(評估客戶對法律文件的意識,替代決策,授權書和同意)。內容包括:對心理和精神力量的資源評估;藥物濫用;應對機制,風格和方式(個人,家庭,工作場所和社會支持系統的使用);睡眠模式問題的需求和影響等先進的臨床醫生將個人體重計,電池和測試儀器納入評估。 1980年代末期,漢斯·艾森克(Hans Eysenck)在《心理研究》一書中對當時的評估方法提出了爭議,並讓其進行了全面的生物-心理-社會評估。這種理論模型將行為視為生物因素,心理問題和社會環境的函數。合格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將進行這些評估的生理部分。生物學的重點是通過在精神疾病是身體因素的領域中這些學科的相互作用,與客戶一起,與客戶一起擴展方法領域,就像身體狀況具有精神成分一樣。同樣,情感既是心理上的,也是身體上的。

臨床醫生對服務對象情況的理解和判斷,以及通過對每個病例的理論評估,可以預測干預措施。因此,良好的社會心理評估會導致良好的社會心理干預,旨在通過解決影響心理疾病和/或社會問題(例如,人際關係,工作或學校問題)的投訴,並改善與之相關的功能個人。例如,針對患有精神障礙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社會干預可能包括心理治療和轉診給精神病醫生,同時也滿足照顧者的需求,以減輕整個家庭系統的壓力,以此作為改善患者服務質量的一種方法。生活。 [4]在醫學模型中,對社會心理疾病的治療通常只涉及使用藥物和談話療法。 [5]

社會心理適應和支持

[編輯]

心理社會適應是一個人為了在人與環境的一致性中達到良好適應而經歷的過程,稱為適應,以智慧為導向的活動狀態和社會心理平衡。 [6]心理社會支持是指支持者為一個人提供心理和社會資源,旨在使接收者有能力應對所面臨的問題。 社會關係中促進健康和福祉的同心異體原則使個人能夠幫助絕症災難戰爭,災難或暴力的受害者,以增強社區和個人的應變能力。它旨在減輕正常人的恢復生活,促進受影響的人們參與康復,並防止潛在的創傷情況帶來的病理後果。這可能會以信息和工具支持的形式擴展。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Woodward, Kath, Psychosocial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3–4, 7–8, 2015, ISBN 978-1-315-86782-3 
  2. ^ Mary Woods; Florence Hollis. Casework: A Psychosocial Therapy.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orporated. 9 August 1999 [2021-05-25]. ISBN 978-0-07-29017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9). 
  3. ^ Steve Trenoweth; Nicola Moone. Psychosocial Assessment in Mental Health. SAGE Publications. 13 March 2017: 5 [2021-05-25]. ISBN 978-1-5264-21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5). 
  4. ^ Cummings, Sherry M.; Kropf, Nancy P., Handbook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with Older Adults: 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Taylor and Francis: xi, 2013, ISBN 9781317990307 
  5. ^ Pallassana R. Balgopal.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Immigrants and Refuge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0: 220. ISBN 978-0-231-50418-8. 
  6. ^ Dr. Elizabeth Da Silva Cardoso, PhD; Dr. Julie A. Chronister, PhD. Understanding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o Chronic Illness and Disability: A Handbook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tioners in Rehabilitation.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9: 51 [2021-05-25]. ISBN 978-0-8261-238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5).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