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岩遺址
外觀
25°36′24″N 111°28′58″E / 25.60667°N 111.48278°E
玉蟾岩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湖南省道縣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 |
編號 | 第五批第91項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玉蟾岩遺址 | |
---|---|
座標 | 25°36′24″N 111°28′58″E / 25.60667°N 111.48278°E |
面積 | 46 m2(495 sq ft)[1] |
高度 | 5米(16呎)[1] |
長度 | 6至8米(20至26呎)[1] |
寬度 | 12至15米(39至49呎)[1] |
材料 | 石灰岩喀斯特地形 |
玉蟾岩遺址位於中國湖南省道縣壽雁鎮白石寨,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蟾岩是一個石灰岩溶洞,俗稱「蛤蟆洞」,洞口朝向東南方,高於洞外地面約5米。遺址於1980年被發現,1993年和1995年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洞內最重要的發現是四枚水稻穀,這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標本。[2]2004年至2005年,對玉蟾岩遺址進行了第三次、第四次發掘,考古人員發現了數粒炭化米粒,經年代測試,距今14,000年到18,000年;陶片經年代測試,最早的距今18,000年。[3]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Liu, Li; et al. The Archaeology of China: From the Late Paleolithic to the Early Bronze 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58 [2024-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1).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Ⅱ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596. ISBN 7-5010-1525-2.
- ^ 陳薇; 吳映秋. 冰冷的石头会唱歌:复原湖南远古人类历史. 湖南日報. [2023-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3).
參見
[編輯]